序
何滿子
以三言兩語、短小精悍的篇幅指摘時弊的諷刺文體,在現(xiàn)代文學中的首創(chuàng)者,當是魯迅的“小雜感”。這是名實相副的真正意義上的匕首和投槍,其效果有時常在長篇大論之上,太史公所謂“言談微中”,可以當之。
這種文體的上品,是俏皮而不油滑,切忌插科打諢;直薄所指而含蓄蘊藉,意近旨遠故頗耐唱嘆;切中肯綮而要言不煩,絕不含糊枝蔓。當然,更重要的是,雖然興觀群怨無所不可,但最忌用“假嗓子”唱歌。
應該說,操作這一文體并不容易。近年來不乏這一文體的作品,但經(jīng)得起諷誦的不多。我自己也曾嘗試這種文體,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為上?!堵嬍澜纭冯s志作了七八年的《擬〈無花的薔薇〉》,頗知個中甘苦,在多達四百五十多則的篇目中,能滿自己的意的也屬寥寥。因此,每讀到王春瑜兄的這類短制,常感佩其機趣。雖然說實話,并非篇篇皆屬上選,但都言之有物,直抒感慨,絕少自銜才情嘩眾取寵之弊。王兄側重于對當前文化現(xiàn)象中弊端的批判,尤合于時務之急,每覺其言我之欲言,常向文友推薦其中的佳篇。現(xiàn)在王兄將歷年所作結集出版,我既祝賀其豐碩的成果,又希望這些文字的速朽。魯迅說,指摘時弊的文字應該和時弊一同消滅。如果這些文字葆有生命,就說明時弊已成痼疾,豈不可悲?愿申此意,并以王兄的作品為世道隆替的驗證。是為序。
2004年元月,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