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本杰明·富蘭克林與美國的誕生

富蘭克林傳 作者:[美] 沃爾特·艾薩克森 著;孫豫寧 譯


富蘭克林初到費城的時刻是其自傳中最為經典的場景之一:一個衣衫襤褸的17歲少年逃離了家鄉(xiāng),下了船,貌似謙遜實則狂傲不羈地在大街上游蕩,然后買了3個面包圈充饑。等一下!實際上這一場景的背后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我們仿佛看到了65歲的富蘭克林坐在英式鄉(xiāng)間小屋里奮筆疾書。富蘭克林的自傳是以給自己兒子寫信的口吻撰寫的。他的兒子其實是私生子,時任大英帝國北美殖民地的總督之一,常以貴族自居,富蘭克林則希望他不要忘記自己卑微的出身。

仔細閱讀富蘭克林的自傳手稿,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之處。在關于富蘭克林在費城大街上閑逛,然后遇到其未來妻子德博拉·里德的段落中,他在頁面空白處加了這樣一句話:“她站在門口看著我,心里肯定覺得我的樣子十分狼狽可笑,事實也的確如此?!绷攘葦倒P,我們看到了富蘭克林筆下具有多重特質的自己:首先是單純的年輕人,其次是老年富蘭克林對自己年輕時的印象,最后則是他妻子對其當初形象的回憶。在段落的結尾處,富蘭克林還不忘自嘲地總結了一句:“事實也的確如此。”貌似謙遜的話語無法掩飾他對自己日后所取得的卓越功績的自豪。

本杰明·富蘭克林是美國國父中唯一不會令人感覺遙不可及的一位。當年,同僚們就對喬治·華盛頓敬畏有加,今天的我們更是如此;杰斐遜和亞當斯同樣令人敬畏。富蘭克林則不同,這個雄心勃勃的企業(yè)家形象十分鮮活:他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先賢祠中冷冰冰的大理石雕像。他是如此真實,以至于人們感覺甚至可以給他取綽號、開玩笑。他從歷史舞臺上緩緩向我們走來,一邊走一邊還調皮地眨著眼睛。通過流傳下來的信件、所做的惡作劇和自傳,富蘭克林仿佛一直在與我們交流。他從不用華麗的辭藻裝點自己,反而語氣輕松,甚至還帶點小幽默和小調侃,雖然有時也會令人不安,但沒有一絲矯揉造作。他很有現(xiàn)代氣息,就像生活在當代一樣。

在其84年的人生旅途中,富蘭克林堅持學習和自我提高,最終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發(fā)明家、外交官、作家和商務策劃師。雖然不是最有名的,但他是最講求實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富蘭克林通過放風箏證明了閃電是一種放電現(xiàn)象,并由此發(fā)明了避雷針;他還發(fā)明了雙焦距眼鏡、新式清潔火爐;繪制了第一張墨西哥灣洋流圖;提出了流感會傳染的理論。富蘭克林發(fā)起了很多改善民生的運動,創(chuàng)辦了美國第一家公共圖書館、創(chuàng)建大學、組建自愿消防隊、建立保險互助會,并籌集了大量資金。在他的大力倡導下,美國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樸素幽默的風格和實用主義的哲學觀。在外交政策上,富蘭克林創(chuàng)造了綜合理想主義和實力均衡現(xiàn)實主義的方法。就政治而言,他提出要將北美殖民地聯(lián)合起來建立聯(lián)邦政府,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但富蘭克林最偉大的發(fā)明還是他自己,這也是其一生中不斷追求和完善的目標。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公共宣傳家,他窮其一生通過各種作品,不斷試圖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美國人形象。在這一過程中,富蘭克林認真地塑造自己的角色,努力向公眾展示,為后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夢想和楷模。當他還是費城一個年輕的印刷工時,富蘭克林就趕著馬車在街上運送報紙,給公眾留下了勤奮的印象。晚年擔任駐法國外交官時,他頭戴一頂皮帽,成功地詮釋了來自北美殖民地先賢的角色。幾十年間,富蘭克林將自己打造成樸素而上進的商人形象——堅守勤奮、節(jié)儉、誠實的美德,熱心于社區(qū)的公益事業(yè)。

他塑造這些形象并非出于矯情偽裝,而是深深扎根于現(xiàn)實。富蘭克林在手工業(yè)者家庭中長大,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愿意與工匠和思想者在一起,而不是與所謂的傳統(tǒng)精英打成一片。富蘭克林十分不屑世襲貴族們的浮華生活與種種特權,他一直稱自己是一個“印刷工”,正如其墓碑上所刻的一樣。

以上的林林總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富蘭克林最為重要的愿景:建立中產階級品德和價值觀之上的美國認同。相較于諸多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對民主有天生的好感,并沒有太多后世批評家所指責的世故之心。他一直信任民眾的智慧,認為中產階級是新國家(美國)的力量源泉。通過不斷培育個人品德、推動社會公益,他幫助美國建立了一個由普通民眾構成的全新的統(tǒng)治階級,并為之大唱贊歌。

我們可以在富蘭克林身上發(fā)現(xiàn)很多品質:他的創(chuàng)造力和隨心之智,不拘泥于陳規(guī)的新教徒品德,所堅守的和愿意為之妥協(xié)的各種原則。富蘭克林身上可以折射出不同時代的美國價值觀。無論是浪漫主義時期對他的中傷還是商業(yè)時代對他的膜拜,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會重新評價富蘭克林,借此來彰顯那個時代的價值觀。

在21世紀的今天,富蘭克林及其品質尤其能激發(fā)我們的共鳴。作為一個極富好奇心、樂于創(chuàng)造的成功出版商和社交高手,即使身處當前的信息時代,富蘭克林也能游刃有余,就像社會評論家戴維·布魯克斯所謂的“雅皮士始祖”。我們不難想象可以和他在下班后喝上一杯,教他使用最新的電子設備,與其討論商業(yè)方案的可行性,抑或談談最新的政治丑聞或外交政策。他會因為最近流行的新笑話而大笑不已。我們將會由衷欽佩他的真誠和幽默的自嘲藝術。我們還會談談那些有時會讓我們心煩的問題,比如如何平衡對名譽、財富的追求和對世俗道德、價值信仰的堅持。

現(xiàn)在,一些人批評富蘭克林的思想中有一種靈魂和精神上的自我滿足,它略顯膚淺,有鼓吹功利主義之嫌。他們認為富蘭克林鼓勵人們踏實追求物質生活,忽略了崇高的理想。另一些人對此則大加贊賞,認為富蘭克林的中產階級價值觀和民主情結正是現(xiàn)代那些所謂精英、激進分子、極端保守勢力和對中產階級的鞭撻者大肆攻擊的,必須予以弘揚。他們將其視為個人品德和社會道德的楷模,這也正是當下美國最為缺失的。

對富蘭克林的贊譽與批評都有不少中肯之處,但富蘭克林的一生遠比他的崇拜者和反對者所描述的要復雜得多。他們常常無法將富蘭克林本人與其在自傳中刻畫的那個努力的美國移民區(qū)別開來,錯將富蘭克林的格言當成了激勵其行動的基本信條。

富蘭克林的品德建立在對高尚生活的忠實信仰上,建立在為這個他所深愛的國家做出貢獻上,建立在希望通過努力獲得救贖的追求上。正因如此,富蘭克林將個人品德與社會道德融合在一起。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奉行了上帝的旨意,實現(xiàn)了塵世品德和天國道德的結合。正如富蘭克林在其所建圖書館的門口刻下的箴言:“服務公眾最為神圣?!倍瑫r代的喬納森·愛德華茲等人則認為,人類只不過是憤怒的上帝手中的玩物,救贖通過上帝的憐憫才能實現(xiàn)。與他們相比,富蘭克林的觀點的確有自我滿足的意味,但無疑是最為真誠的。

無論你持何種觀點,對富蘭克林重新進行審視和解讀都是十分必要的,唯此才可以抓住關鍵所在:人們要怎樣才能活得有益于社會、正直、受人尊敬、堅守道德且有意義呢?這些品質中哪一個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在尊崇自我價值的時代還是激昂的革命歲月,這些問題都是至關重要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