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拾拾撿撿,那是對自由的向往

三毛傳:流浪是生命的開始 作者:林希美


拾拾撿撿,那是對自由的向往

小的時候,我們幾乎都寫過一篇叫作《我的理想》的作文??茖W(xué)家、醫(yī)生、作家、警察……是大多數(shù)孩子的夢。理想遠大的孩子,是父母的驕傲,老師眼中的好學(xué)生;理想務(wù)實的孩子,讓父母欣慰,老師喜歡;而三毛的理想既不遠大也不務(wù)實——她想當(dāng)一個拾荒者。

撿垃圾怎么能成為理想呢?在普通人看來,撿垃圾的人無一技之長,因為沒有賺錢的能力,才淪落為拾荒者??墒窃谌难壑?,拾荒是天底下最美的職業(yè)。

剛到臺灣不久,六歲的三毛還不到上學(xué)的年齡,繆進蘭教子心切,求著老師把三毛送進了學(xué)校。她早熟,又讀了一些書,在學(xué)校里是一個成績優(yōu)秀的學(xué)生。她的作文,常常被當(dāng)作范文來讀,寫作于她,最簡單不過了。

有一次在課堂上,國文老師為學(xué)生們布置了作業(yè),讓他們寫一篇關(guān)于理想的作文。三毛拿到作文題目,輕車熟路地寫了起來。其實,在她心中,早就有了理想,這個理想讓她很向往,是她一生的夢。

等同學(xué)都寫完了,還沒到下課的時間,老師便點名讓三毛讀一讀她的作文。

三毛在作文里寫道:

我的志愿——

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yè),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地將許多還可以利用的好東西當(dāng)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fā)掘出來,這……

老師聽著三毛朗讀,對她的理想大失所望,一個黑板擦丟了過來,打到了坐在三毛旁邊的同學(xué)。她嚇了一跳,不再念自己的作文了。

老師氣呼呼地罵三毛亂寫,假如將來的理想是撿破爛,那為什么還要念書呢?因為不讀書的人,也可以去撿垃圾。為了糾正三毛的理想,老師讓她重新寫,希望她的理想能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自己念過的書。

很快,一篇新的作文出爐了。這次三毛寫的是:

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夏天賣冰棒,冬天賣烤紅薯的街頭小販,因為這種職業(yè)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順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沒有被人丟棄的好東西,這……

但老師看完后,卻畫了一個大大的叉,讓她繼續(xù)再寫。

聰明的三毛,知道老師想看的是一篇“遠大理想”的文章,并非她的真實想法。為了寫出老師滿意的文章,她只好胡亂地寫:“我長大要做醫(yī)生,拯救天下萬民……”老師看完十分感動,以為自己對三毛的教育起到了作用,他在作文上批了個甲,并對三毛說:“這才是一個有理想,不辜負父母期望的志愿?!?/p>

對于大人來說,只要孩子聽話,就等于接受了教育。事實上,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他們聽話并不是認為大人對,而是拗不過大人,只好暫時委曲求全。三毛并沒有改變拾荒者的夢,而是在老師的打擊下,越發(fā)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老師說,拾荒不需要讀書,恰恰相反,沒有書的滋養(yǎng),垃圾只能是垃圾,永遠變不成藝術(shù)。

三毛的拾荒夢里,是走街串巷的自由,是對物品的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她的兒童時代,美好的玩具都是不花錢的,都是廢物再利用:樹葉可以做哨子,破毛筆管可以吹泡泡,石頭當(dāng)棋子,手指頭上畫畫,筷子綁上橡皮筋當(dāng)手槍……

除此之外,垃圾還意味著創(chuàng)造力。她在文章中說:“我同住的朋友丟掉的舊衣服、毛線,甚至雜志,我都收攏了,夜間談天說地的時候,這些廢物,在我的改裝下,變成了布娃娃、圍裙、比基尼游泳衣……”

她承認,因為看了一些好書,才讓她眼光有了長進。當(dāng)她發(fā)狂般愛上一切木頭東西時,更認為是讀書產(chǎn)生了化學(xué)作用,讓她有了“格調(diào)”這個東西,同時也學(xué)會分辨和體會格調(diào)了。

拾荒需要學(xué)問,要一眼能分辨出是不是值得改造的物件。每次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都是她拾荒的好時機。她東張西望地看著路邊的廢物,慢吞吞地游蕩在田間小徑,都是為了撿到一個又一個寶藏。

十三歲的時候,三毛看到別人家把鋸下來的大樹干丟在路邊,她細看那枝干,越看越喜歡,于是把它帶回了家。三毛把這樹干當(dāng)作藝術(shù)品,一直放在她的房間里,愛著它。還有一次,她發(fā)現(xiàn)家中女工坐的木頭墩,是件被蒙塵了的藝術(shù)品,它像極了復(fù)活島上那些豎立著的人臉石像,只不過是木頭做的。她將這個木墩當(dāng)作藝術(shù)品抱回了房間,把空心磚頭搬給女工來坐,為此,女工十分生氣,覺得三毛有點兒莫名其妙。

她的臥室物品越來越多,簡直像一個堆滿寶藏的寶庫。在她離家前,父母家里堆滿了她撿回來的寶貝東西。父母一再向三毛保證,即使搬家,也不會把那些藝術(shù)品丟掉。三毛把這些破銅爛鐵視為第二生命,就像她的身體里裝著靈魂,不可將靈魂丟棄一般。

人們往往喜歡新鮮事物,把大量的金錢用在了購物上??蓪τ谌珌碚f,她更喜歡從垃圾場里發(fā)掘生活用品。一塊腐爛的羊皮,放到鍋里煮一煮,便是有藝術(shù)氣質(zhì)的坐墊;路邊撿拾的瓶瓶罐罐,就是最好的插花瓶;自行車上廢棄的舊零件,經(jīng)過改造,變成了一條獨特的項鏈……三毛說:“拾荒人眼底的垃圾場是一塊世界上最美麗的花園?!?/p>

三毛的一生,收藏了太多東西。她的每一件心愛之物,都不是奢侈品,更不是收藏家眼中值得收藏的珍品,可是,三毛卻唯獨喜歡不花錢的東西。她考慮的不是物品的價格,而是快樂的程度。什么使她快樂,什么讓她覺得好玩,她就親近什么。與其說她在拾撿廢品,不如說她在拾撿快樂。

在普通人眼中,一生要追求的是遠大前程,在三毛的世界里,她一生追尋的不過是快樂和自由。而讓她獲得自由和快樂的方式,恰恰是拾荒而已。如果她把理想改為“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老師大概不會生氣,會夸她的理想是偉大的哲學(xué)家吧。

不得不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三毛喜歡垃圾源自她想打破生活的枷鎖,她想把大家認知的事物改變成別的東西。這意味著她在改變對事物的認知,改變?nèi)藗兗榷ǖ姆▌t和規(guī)律。她開了畫室以后,把她心愛的藏品放到了畫室里,有些朋友對她的品位贊不絕口,而有些親戚看了則會說:“哎呀,你的房間是假的嘛!”

這話讓三毛泄氣,對于某些人,東西不照一般人的規(guī)矩用,就成了假的??墒?,筷子必須當(dāng)作筷子嗎?木墩只能是木墩嗎?毛衣只能當(dāng)作毛衣嗎?……

不是的,三毛打破了原有的認知,尋找著更多的可能。就像她對于生命,也在探索,試圖打破人們傳統(tǒng)的認知。她拾撿了自己,改造了自己,最后把自己變成了其他的生命。

或者說,是另一種重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