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這個世界失去好奇心
學(xué)姐Zard趁著工作間隙來了趟北京,和我見面之前,從南五環(huán)趕到北五環(huán)外的雜書館,在那里過于盡興,甚至忘了和我約好的時間?!澳阒绬?,我在雜書館看了一份一百年前廣州辦的報紙,那時候的新聞自由很有時代特征,報紙上的內(nèi)容五花八門,太有趣了。”她眉飛色舞地跟我講述各種見聞。
我忍不住想,這就是我這么愛她的原因,她那么有活力,熱情,在這個年紀(jì)仍一直保有對世界充沛的好奇心。以至于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要去她的豆瓣、微博、朋友圈接受一番洗禮,她簡直是我庸常生活的充電樁。
記得幾年前初入職場,公司群郵件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多半會捎帶一句:興趣廣泛。是啊,手作、烘焙、讀書、看電影、聽音樂、下廚房。以前下班,為了吃一頓吉野家的肥牛飯,急急忙忙趕去市場買上好的肥牛,用進(jìn)口釀造醬油腌制,切好片的胡蘿卜,還用小刀雕成花瓣的模樣。跑了三家店才買到的西蘭花,沒有那一點翠青來搭配蘿卜的橙紅色,總覺得不夠完美。如果當(dāng)時你問我為什么不直接去吉野家吃就好,我會翻一個白眼給你:當(dāng)然是為了享受生活的樂趣。
而近年來,這點對于生活的熱度似乎正不知不覺地流失,晚飯時常是從便利店捎帶一個飯團(tuán),或者胡亂吃一顆蘋果,再不濟(jì)買一堆零食,窩在沙發(fā)里看一集日劇。
生活并沒有何等變故,沒有真實而具體的煩惱,沒有失戀,沒有失業(yè)。生活一如往常,只是少了一點喜歡,對食物的喜歡,對惹花弄草的喜歡,對新鮮事物的喜歡,對一切瑣碎而精致生活的喜歡。
上一份工作的90后實習(xí)生,一開始還尊稱一句D姐、D老喪失好奇心的同時,會失去與這個世界的聯(lián)系,也許“平庸”是比“不好”還要糟糕的事。
師,之后因為中二氣質(zhì),迅速混成相互吐槽逗哏的朋友。他們跟我抱怨公司一位80后、人稱“能哥”的同事,“能哥”不姓能,只是因為好為人師,什么事都喜歡指點一二,上到國家政經(jīng)局勢,下到職場潛規(guī)則沒有什么是“能哥”不知道、不了解、不諳熟于胸的。茶余飯后,總愛對在座的晚輩,略做點評。當(dāng)然也有“能哥”插不上嘴的時候,90后的新番、流行詞匯、社群文化等等,即便是這些鮮有耳聞的資訊,他也得語帶嘲諷地來上一句“90后的玩意兒”。每次開會有人拿網(wǎng)生代的熱門案例來做分析,“能哥”總是率先出來批判一番,批這個社會的年輕人浮躁、淺薄、粗鄙。
對于實習(xí)生來說,“能哥”儼然活成了一個故步自封的人,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謙卑之心。對青年文化有一種天然的敵對,他似乎忘記了自己也曾經(jīng)年輕過。
我想起我才工作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凡事“為你好”的知心姐姐。你滿懷激情地跟她分享窮游的樂趣,她覺得那只是買不起頭等艙的自我安慰;你在社交網(wǎng)絡(luò)上分享一張制作橡皮印章的照片,她留言評論說這些都是精致而無用的樂趣;你因為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選題跟她討論一二,她則語重心長地指點你“不接地氣”。跟她的每一次談話,都像是盛夏的艷陽突然遭遇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我想也許我們只是道不同,而她畢竟比我閱歷豐富,畢竟只是為我好。
后來,公司來了一位記者出身的營銷編輯,因為對書的熱愛放棄了高薪的工作,選擇來出版社釋放自己的熱情。由于她對整個出版行業(yè)的陌生,以及出于記者對新生事物的敏銳捕捉,提出了很多大刀闊斧的改革方案。但是觸碰到了很多被體制慣得一身毛病的人的利益,工作屢屢受阻。我很喜歡這個意氣相投的新編輯,卻總是被知心姐姐循循善誘,要遠(yuǎn)離這種不合時宜的人。當(dāng)時豆瓣還是一個不被重視的小陣地,微博也尚未形成氣候,而當(dāng)初被認(rèn)為“無用功”的作為,目前已經(jīng)成為日常營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這個不合時宜的營銷編輯趟過的淺溝,變成了供養(yǎng)生命的河流。
后來我才明白,那些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干涉你的人生,并試圖以一種過來人的身份對你橫加干預(yù)的人,不過是一個個懼怕未知,厭惡新鮮事物,擔(dān)心城池失守的人。這種人有一種近乎苛求的“單純”,行事邏輯也很直接,那就是:我有的東西,你們應(yīng)該都有;而我沒有的東西,你們也都不要有。王小波不是說過嗎,我們總說傲慢與偏見,其實事實的真相是我們大多看到自卑與偏見。
世界在變,人也在變,如果什么東西保持一成不變,那一定乏味極了。想想我喜歡的朋友,總是那些每次和他們見面都能聊得很盡興的人,他們敢于嘗試,思維創(chuàng)新,卻也更加包容。所以我們聊天總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并驚訝于對方身上的變化,因為彼此都還在孜孜不倦地向這個世界尋求答案和探索未知。
真正心態(tài)開放的人,包容不同,接納新生。他們不會以自己的“是”,隨便去定義別人的“非”,是隨著生命的流淌,總能發(fā)現(xiàn)美好的人。
那些我們自以為是的現(xiàn)世安穩(wěn),也許經(jīng)不起推敲。日新月異的世界與人際,怎么能容忍有人在此處安睡不變?而喪失好奇心的同時,會失去與這個世界的聯(lián)系,也許“平庸”是比“不好”還要糟糕的事。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剛好收到學(xué)姐Zard發(fā)來她北京行錯過的智化寺京音樂的樂譜,這種被列為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古樂曲,是從明代流傳至今??粗@些天書似的樂符,恣意張揚,用幾個世紀(jì)前的音律敲打現(xiàn)世靈魂,仿佛在說,要對這個世界滿懷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