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勿畏強而侮弱

中國人的修養(yǎng) 作者:蔡元培 著;逸聞,雨瀟 編


勿畏強而侮弱

烝民之詩曰:“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人類之交際,彼此平等;而古人乃以食物之茹、吐為比例,甚非正當(dāng);此仲山甫之所以反之,而自持其不侮弱、不畏強之義務(wù)也。

畏強與侮弱,其事雖有施受之殊,其作用亦有消極與積極之別。然無論何一方面,皆蔽于強弱不容平等之謬見。蓋我之畏強,以為我弱于彼,不敢與之平等也。則見有弱于我者,自然以彼為不敢與我平等而侮之。又我之侮弱,以為我強于彼,不必與彼平等也,則見有強于我者,自然以彼為不必與我平等而畏之。跡若異而心則同。矯其一,則其他自隨之而去矣。

我國壯俠義之行有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言見有以強侮弱之事,則亟助弱者以抗強者也。夫強者尚未浼我,而我且進與之抗,則豈其浼我而轉(zhuǎn)畏之;弱者與我無涉,而我且即而相助,則豈其近我而轉(zhuǎn)侮之?彼拔刀相助之舉,雖曰屬之俠義,而抱不平之心,則人所皆有。吾人茍能擴充此心,則畏強侮弱之惡念,自無自而萌芽焉。

[譯文]

《詩經(jīng)·烝民》中說:“人們常說:柔軟的東西就吞下去,剛硬的東西就吐出來。只有仲山甫柔軟的東西不吞下去,剛硬的東西不吐出來,不欺負孤獨無助的人,不害怕強權(quán)暴力的人?!比穗H交往,互相平等;古人用食物的吞、吐對此做比喻,很不恰當(dāng);這個仲山甫之所以與一般人的行為不一樣,是因為他自己堅持履行不欺軟怕硬的義務(wù)。

懼怕強暴和欺負弱小,這兩件事的主體雖然有施加與承受的分別,其作用也有積極與消極的區(qū)別。但無論任何一方,都受到了強弱不能平等的錯誤觀念的蒙蔽。我畏懼強者,認為自己比強者弱,所以不敢和他抗衡;于是遇到比自己弱的人,自然就會認為對方不敢與我抗衡便去欺負他。還有我欺負弱者,認為我自己強于對方,沒有必要與對方平起平坐,于是遇到強于我的人,自然會以為對方不想與我平等,所以畏懼他。上述現(xiàn)象表面上看似不同,而實際內(nèi)心想法一致。糾正其中一種,另一種現(xiàn)象自然隨之消失。

我們在稱贊俠義的行為時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闭f的是,看到恃強凌弱的行為,就應(yīng)當(dāng)立即幫助弱者以抗擊強暴。強者還沒有侵犯我,而我就已經(jīng)主動上前與之抗?fàn)?,那他就會因我的抗?fàn)幱汕址肝肄D(zhuǎn)為害怕我;弱者與我素不相識,而我卻主動上前鼎力相助,那他就會與我同仇敵愾而擺脫受欺負的境遇。那種拔刀相助的舉動,雖然我們稱其為俠義之舉,并且胸懷打抱不平之善心,但卻是人人所共有的一種精神。我們?nèi)绻馨l(fā)揚光大這種精神,那么懼強欺弱的不好念頭,自然就沒有萌發(fā)的條件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