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與公羊廟
王永明
在華亭縣西華鄉(xiāng)藺家溝,原來建有一座公羊廟(也叫羊神廟),香客甚多,香火旺盛,每當逢會之日,各路善男信女都要前來祭拜,以感念公羊神的保佑之恩。該廟原有石碑已佚,碑文有秦始皇與公羊廟的簡略記載。但遺憾的是,這座廟宇在文革“破四舊”時被夷為平地。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就開始了一生中五次巡游全國的第一次西巡?!岸吣?,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保ā妒酚洝で乇居洝罚┧倪@次西巡有這樣三個目的:一是宣威西陲,震懾海內;二是尋根祭祖,以佑江山;三是了解邊防,體察民情。為了便于出行,他從秦帝國首都咸陽起修了一條通往隴山的秦御道,“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保ā稘h書·賈山傳》)而且馳道中央要寬三丈,平坦如砥。真是挖河掏沙,搬山移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個中辛苦,絕不亞于修造長城,百姓苦不堪言。
據(jù)公羊廟碑文及歷代的人們口口相傳,當御道修到今天華亭縣西華川時,恰好是秦始皇到達這里的時候。這天清早,有兩只大公羊突然擋在了路前,它們一身素白,犄角高聳,身軀挺拔,威風凜凜,修路的百姓和士兵們十分驚異,可奇怪的是任憑他們怎樣強拉硬拽,這兩只羊就是原地不動。為了不影響修路進度,他們只好報告上司,上司也覺奇怪,于是率眾前來觀看,但最終也拿這兩只公羊毫無辦法。再說秦始皇一路勞頓,正索然無味,一聽有這等異事,立馬來了興趣,便乘馬前來查看。說來也怪,這兩只羊一見始皇帝到來,也不用士兵趕攆,就自行走開了。
剛走過關山腳下的一個拐角處,忽然轟隆一聲,兩只羊立時變成了兩個大土堆,橫亙在秦始皇和眾將士面前。就在人們驚奇不已時,不知從哪里又突然出現(xiàn)了兩位仙風道骨的老人,他們向秦始皇拜稱:“吾非人也,乃土羊之神耳。今聞陛下駕臨此地,特來拜謁。此地乃陛下先祖之發(fā)祥地,萬望陛下莫因筑路而驚擾先祖之靈,并祈先祖保佑我大秦帝國國泰民安,陛下江山千秋萬代!”言畢倏忽不見。秦始皇不由想起了其先祖非子在此曾因牧軍馬有功,被周天子授職秦亭,方有了以后崛起于秦的發(fā)端,于是傳旨御道至此為止,并命人在兩個土堆前修廟立寺,以祭公羊之神威與仁德。然后他欣然登臨隴山,祭完先祖后,又赴距此不遠的崆峒山憑吊黃帝問道處。
華亭公羊廟雖然已經毀棄,但至今流傳的民間故事,正好和歷史文獻一起,印證著秦始皇和這塊土地若隱若現(xiàn)的關系。
參考資料:
1.華亭縣志編纂委員會主編《華亭縣志》(1996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
2.朱棟倉《三卷集成》(1980年甘肅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