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沒有探險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題記
1987年是注定要載入史冊的一年,是理想主義激情四射的一年。年初的春節(jié)晚會上,費翔的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為那個改革開放浪潮涌動的年代,注入了萬丈豪情;中國女排實現(xiàn)“五連冠”,激發(fā)出全民拼搏斗志;“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而大興安嶺地區(qū)發(fā)生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大的森林火災,讓人們開始反思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關系。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繼1986年長江漂流后引發(fā)的漂流熱后,1987年的民間黃河漂流活動,更使江河探險漂流活動達到高潮。一群來自河南、北京、安徽等地的熱血青年們,自發(fā)組成三支黃河漂流探險隊,開啟了人類對黃河的首次無動力全程漂流探險。他們征服了冰川峽谷、瀑布激流等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付出了7名隊員英勇犧牲的巨大代價,歷時半年終完成了全長5464千米、落差4831米的偉大征程,被譽為“人類漂流史上前無古人的一次壯舉”。
這一對大自然未知領域的好奇與探險可能是出于沖動,抑或出于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驅使,但不可否認,這正是改革開放激發(fā)出的能量在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思想深處掀起的波濤,成為與安分守己、本分工作、老實聽話等傳統(tǒng)教育形成的思維和心態(tài)的逆反。突破陳規(guī),大膽思索,敢于冒險,但又不成熟,成為那個年代思想解放的特征和社會寫照,而“黃漂熱”就是那個時代的典型鏡像之一。盡管這次舉世無雙的黃河探險活動有7位漂流勇士悲壯遇難,導致江河探險活動出現(xiàn)緊急剎車,大規(guī)模漂流探險活動一時陷入沉寂,但從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的不畏死亡的豪邁勇氣,至今仍然讓我們感動不已?!包S漂”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與自然勇敢搏斗和探險精神,已成為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并激勵著后人,而這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從古至今都是推動中華民族前進的永恒動力。
時光荏苒,三十年彈指一揮間。2017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極限運動協(xié)會在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舉辦了“漂流中國·吳堡黃河大峽谷國際漂流公開賽暨黃河漂流三十周年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時任會長陳昊蘇同志于7月19日特為活動致信并賦詩一首。
信中寫道: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掀起改革開放的大潮,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一路高歌猛進。黃河漂流是那一代青年英雄創(chuàng)造出來的光榮業(yè)績,值得我們獻上真誠的贊美,并以此召喚新一代的青年英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征程中繼續(xù)奮進。謹向當年的黃漂勇士致敬!向正在崛起的年輕一代致敬!向黨領導下的為新的改革事業(yè)英勇獻身的英雄兒女致敬!謹把我的一首詩獻給作為黃河兒女的各位尊敬的朋友們和同志們!
紀念三十年前的黃漂英雄們
漂流探險英雄業(yè),
禮敬黃河不計年。
鐵血擔當成永憶,
雄風改革競無前。
春山秋水真情寄,
赤子紅心大夢圓。
不老英魂憑祭奠,
神州萬里凱歌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