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
曹濟平
一
張元幹(1091—1161),字仲宗,自號真隱山人、蘆川居士,福建永??h(今永泰縣)人,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張肩孟,字醇叟,宋皇祐五年進士。伯父張勵,字深道;張勔,字臻道;張勸,字閎道,相繼登進士第而知名當(dāng)時,可惜《宋史》都沒有為他們列傳。父張安道,進士出身,徽宗崇寧間曾出仕于鄴(今河北臨漳)。張元幹因早歲喪母,十四五歲即隨父至河北官廨。后入為太學(xué)上舍生。他從小有志于學(xué),“少年時,壯懷誰與重論?……奏公車、治安秘計,樂油幕、談笑從軍”(《隴頭泉》)。是一位有壯志抱負(fù)的少年。政和年間入仕途。宣和七年任陳留縣丞。這時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才華開始顯露并受到人們的贊賞。周必大稱他“在政和、宣和間,已有能樂府聲”(《益公題跋》卷二)。是比較客觀的。
徽宗宣和七年冬,金統(tǒng)治者出兵分道大舉侵宋,不久,圍攻汴京。靖康元年正月,主戰(zhàn)將領(lǐng)李綱任東京留守兼親征行營使,張元幹為李綱的僚屬(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引《詩說雋永》)。在民族危機深重的時刻,張元幹積極投身于抗金斗爭。由于欽宗聽信奸臣讒言,李綱被免職,元幹也因此而獲罪。稍后,京都淪陷,徽、欽二帝被擄北去,張元幹也避難到江南。高宗建炎年間,他在臨安、湖州等地避亂,又遭流言,故一再表示欲歸故山。其時,沈與求作詩勸勉說:
相逢無日不懷歸,又是春山聽子規(guī)。休嘆豺狼迷道路,似聞貔虎仆旍旗。(《龜溪集》卷三)
不過,張元幹并沒有接受他的規(guī)勸。這是由于“我輩避讒過避賊”(《蘆川歸來集·次韻奉送李季言四首》),所以,他“不屑與奸佞同朝,飄然掛冠”(毛晉《蘆川詞跋》)。在紹興元年,以將作監(jiān)丞致仕。
張元幹雖休官還鄉(xiāng),但仍然關(guān)心國事,不忘恢復(fù)之意。當(dāng)然,他也常常外出游山玩水,寫下了不少寄情山水景物的詩詞。同時受到談禪說佛的思想影響,在作品中流露出一些消極的情緒。盡管如此,詞作的主流還是積極的。充滿愛國激情的《賀新郎》二首(《寄李伯紀(jì)丞相》、《送胡邦衡赴新州》),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后來因此而遭到秦檜的迫害,于紹興二十一年被削籍下獄。秦檜死后,張元幹又來到臨安,羈寓西湖之上,并重游吳興等地。后客死異鄉(xiāng)。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其孫欽臣謂元幹已歸葬于閩之螺山。所著有《蘆川歸來集》十卷。
二
張元幹的《蘆川詞》,今存詞作一百八十馀首,題材比較廣泛,風(fēng)格多樣,而以愛國豪放的詞風(fēng)為主。他早期的詞作,因身處官宦之家的優(yōu)裕環(huán)境,內(nèi)容不脫“綺羅香澤”之態(tài),如《風(fēng)流子》(飛觀插雕梁)、《菩薩蠻·政和壬辰東都作》等。但是,隨著金兵南侵,北宋王朝的覆滅,尖銳激烈的民族斗爭,使他的詞風(fēng)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在南宋前期詞壇上,張元幹面對民族壓迫的殘酷現(xiàn)實,較早地運用詞的形式來反映現(xiàn)實政治斗爭,并對南宋小朝廷屈膝求和進行有力的譴責(zé)。其中最著名的是前已提及并被認(rèn)為其壓卷之作的《賀新郎》詞二首。一首送給主戰(zhàn)名將李綱:
曳杖危樓去。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掃盡浮云風(fēng)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蘆深處。悵望關(guān)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風(fēng)浩蕩,欲飛舉。
紹興八年,在南宋向金屈辱求和已成定局的情勢下,李綱仍然反對議和,后罷居福建長樂。張元幹為李綱的主戰(zhàn)精神所感動,揮筆寫下了這首慷慨悲壯的詞作,以示聲援。當(dāng)年,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也因上書請斬主和權(quán)奸秦檜等三人以謝天下,遭到秦檜迫害。四年后又被送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編管。張元幹激于義憤,不顧政治風(fēng)險,寫下了另一首千古傳誦的《賀新郎》詞送行: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胡銓遭貶時,“一時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與立談”(岳珂《桯史》),甚至“平生親黨,避嫌畏禍,唯恐去之不速”,而張元幹獨作“長短句送之”(蔡戡《蘆川居士詞序》)。這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人品和膽識。詞中既寓寄著祖國山河橫遭敵人踐踏的滿腔悲憤,又反映了作者對胡銓堅持抗金斗爭精神的有力支持,同時表達了他對朝廷投降派的無比痛恨?!疤煲鈴膩砀唠y問”,則是巧妙地借用杜甫“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的詩句,把筆鋒指向決策議和的南宋皇帝,流露出極大的不滿。雖然后來被秦檜“以它事追赴大理削籍”(王明清《揮麈錄后錄》卷十),但他的剛風(fēng)勁節(jié),正如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說:“身雖黜而義不可沒也?!?/p>
這兩首風(fēng)格豪邁悲壯的愛國詞作,獨樹一幟,超越前人,廣被傳頌。如楊冠卿秋日過垂虹時,聽到溪童歌唱張元幹《賀新郎》詞,音韻洪暢,慨然用原韻和作一首(《客亭類稿》卷十四)。后來韓淲因聞張元幹送李綱詞極為悲壯,亦用其韻和作??梢姀堅獛诌@兩首詞震撼詞壇,激勵人心?!端膸烊珪嵋贩Q《蘆川詞》“慷慨悲涼,數(shù)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今讀之猶然。
張元幹詞中的愛國主題,有一些是通過自己避亂飄泊的生活,直接抒發(fā)祖國山河殘破的沉痛心情。如《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
雨急云飛,驚散暮鴉,微弄涼月。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夜帆風(fēng)駛,滿湖煙水蒼茫,菰蒲零亂秋聲咽。夢斷酒醒時,倚危檣清絕。
心折。長庚光怒,群盜縱橫,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兩宮何處?塞垣只隔長江,唾壺空擊悲歌缺。萬里想龍沙,泣孤臣吳越。
這首詞作于建炎三年秋,金兵正大舉南侵。在國家危急之際,元幹感慨萬千,滿腔悲憤,噴薄而出。上片由景及情,抒寫在秋風(fēng)急雨、煙水迷茫的湖面上夜航的愁緒。下片點出金兵猖狂南侵,內(nèi)憂外患嚴(yán)重。詞人大聲疾呼:“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背浞直憩F(xiàn)了作者欲擊退金兵,收復(fù)中原的壯志豪情。
張元幹還對一些主張恢復(fù)大業(yè)的朋友,在過從酬唱中,表露出關(guān)懷國事的熱切情意。如《水調(diào)歌頭·送呂居仁召赴行在所》,詞的上片說:
戎虜亂中夏,星歷一周天。干戈未定,悲咤河洛尚腥膻。萬里兩宮無路,政仰君王神武,愿數(shù)中興年。吾道尊洙泗,何暇議伊川。
自從宣和七年冬金兵進犯以來,到紹興六年,已將近十二個年頭,而金兵依然肆無忌憚地蹂躪著中原人民。這怎能不激起詞人的無比憤慨?因此,他對未忘恢復(fù)的呂本中入朝,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在張元幹愛國詞的不同題材中,有的則通過一些詞句流露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和懷念中原人民的心意,感情真摯深切。如《水調(diào)歌頭》“夢中原,揮老淚,遍南州”,“老來長是清夢,宛在舊神州”。又如《虞美人》:“西窗一夜蕭蕭雨,夢繞中原去?!边€有《十月桃》:“中原舊游何在?頻入夢,老眼空潸?!边@些“長于悲憤”的詞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愛國精神。他那直抒胸臆的雄健筆力,慷慨悲涼的詞作格調(diào),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在豪放派詞的發(fā)展史上產(chǎn)生了積極而深遠(yuǎn)的影響。
三
《蘆川詞》中還有一些風(fēng)格清麗婉約的作品,毛晉《蘆川詞跋》謂“極嫵秀之致,真堪與片玉、白石并垂不朽”。《四庫全書提要》亦稱其“清麗婉轉(zhuǎn),與秦觀、周邦彥可以肩隨”。這些評價都是符合元幹詞作實際的。如《蘭陵王·春恨》:
卷珠箔。朝雨輕陰乍閣。闌干外,煙柳弄晴,芳草侵階映紅藥。東風(fēng)妒花惡,吹落梢頭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尋思舊京洛。正少年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馳道同載,上林?jǐn)y手,燈夜初過早共約。又爭信飄泊?
寂寞,念行樂。甚粉淡衣襟,音斷弦索。瓊枝璧月春如昨。悵別后華表,那回雙鶴。相思除是,向醉里、暫忘卻。
這首詞的特點是善于用形象的語言,宛轉(zhuǎn)地表達懷念故國的深沉情思,筆力細(xì)膩,尤長于鋪敘,所以膾炙人口。至于《蘭陵王》(綺霞散)、《石州慢》(寒水依痕)等詞作,更明顯地受到周邦彥詞作的影響。
張元幹還有一些寫景抒情的小詞,風(fēng)格極似秦觀詞的清麗流暢,俊逸嫵秀。如《浣溪沙·武林送李似表》:
燕掠風(fēng)檣款款飛,艷桃秾李鬧長堤。騎鯨人去曉鶯啼。
可意湖山留我住,斷腸煙水送君歸。三春不是別離時。
又如《卜算子》:
風(fēng)露濕行云,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斗掛蒼山頂。
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此外,如《漁家傲》“樓外天寒山欲暮,溪邊雪后藏云樹”,《清平樂》“亂山深處,雪擁溪橋路”,《浣溪沙》“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等,都寫得婉約清麗,富有詩情畫意。這種有剛有柔,多種多樣的表達手法,構(gòu)成張元幹以豪邁悲壯的愛國詞風(fēng)為主而兼有清麗柔婉之長的藝術(shù)特色。
總觀張元幹的詞作,并不是沒有缺點的。有些詞作內(nèi)容夾雜著消極頹唐的思想,而且官場庸俗應(yīng)酬的壽詞亦較多。當(dāng)然,與同時代詞人比較,這點小疵無損于他作為愛國詞人的突出成就和藝術(shù)光彩。
【編者按:此次出版,我們擇要將張元幹詞中的典故、化用的古人詩詞文句列于詞后(每條前面用◎表示),另將歷代評論擇要列于每首詞后(每條前面用◆表示),以方便讀者對張元幹詞的閱讀和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