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詞

嘯天說詩四:此情可待成追憶 作者:周嘯天 著


古詞

東家新長兒,與妾同時生。

并長兩心熟,到大相呼名。

從李白《長干行》等詩中可以知道,唐時江南的商業(yè)城市,市井風俗是開化而淳樸的,男女孩童可以一同玩耍,不必防嫌?!版l(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睂懙木褪沁@樣一種情景。于鵠題為“古詞”的這首詩,也有著同一生活背景。這首詩未用第三人稱的敘事角度,而取第一人稱的“代言”體裁。一位少女提起她的鄰居少年,似乎全是沒要緊語,卻語語飽含熱情,講來十分天真動人。

首句“新長”二字耐人尋味,什么叫“新長”呢?這是說鄰居少年突然長高一節(jié)。男性在十多歲到二十歲之間,有一個拔節(jié)的時候,是將成人的標志。詩中男女原來個子差不多,幾天不見男子就長高不少。關系也會變生微妙變化。次句提到同庚的事實,“與妾同時生”。不過是尋常巧合而已,但這巧合由少女津津道來,卻含有一種字面所無的意味。世人形容兩個人好,往往說“雖然不能同生,也要共死”,可見同生是一種緣分。

三句說“并長——兩心熟”?!安㈤L”二字是高度概括的,其中含有足夠令人終生回憶無窮的事實:兩家關系不錯,彼此長期共同游戲,無憂無慮,形影相隨,一會兒惱了,一會兒又好了。童年的回憶對任何人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伙伴感情也特別親密,尤其是一男一女之間?!皟尚氖臁?,就不光是面善而已,而是知根知底。知根知底,就很放心。

末句提到的事實更尋常,也更微妙:“到大相呼名。”因為自幼以名相呼,沿以成習,長大仍然這樣稱呼,本是尋常不過的事,改稱倒恰恰是引人注意的變化。另一方面,人際間的稱呼,又暗示著雙方的親疏關系,大有考究。越是文明禮貌的稱呼,越適合于陌生的人;關系密切,稱呼反倒隨便。就此而言,稱“您”的不如稱“你”的,稱“你”的不如稱“爾”的。至于“相呼名”,更是別有一層親昵的感覺。如果一旦互相稱起“先生”“小姐”來,該有多少別扭和生分。

短短四句只說沒要緊的話,卻處處有一種青梅竹馬之情,溢于言外。此外,詩中兩次提到年齡的增長,即“新長”和“到大”,也不容輕易放過。男“新長”而女已大,這個變化不僅僅是屬于生理的。男童女童的友愛,和少男少女的感情,其間有質(zhì)的區(qū)別。難怪賈寶玉回憶起往日純真的歡樂時,不免對林妹妹表示不滿:“姊妹們從小兒長大,親也罷,熱也罷,和氣到了兒,才見得比別人好。如今誰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里,三日不理、四日不見的,倒把外四路兒的什么‘寶姐姐’、‘鳳姐姐’的放在心坎兒上?!保ā都t樓夢》)第廿八回)這“人大心大”四字說得太妙,雖然寶玉并未真懂其涵義,不知道“不放在眼里”,是放上了心頭的緣故?!暗酱蟆敝螅俸玫哪信岔毷柽h,這是受社會文化環(huán)境制約的,并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當《古詞》的女主人公在內(nèi)心中叨念東家少年——往昔的小伙伴——的時候,是否正感到這種微妙變化呢?他們雖然仍沿襲著以名相呼,卻不免經(jīng)常要以禮相見了。如果沒有今昔之感,還有什么必要對往事津津樂道呢?

民歌有“無郎無姊不成歌”之說。這首詩與崔顥《長干曲》一樣,只寫好感,不說愛情,就此而言可以說是“無郎無姊”,卻風度絕佳。究其奧秘,或許可借楊巨源、韓愈之口表明之:“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碧幱诿妊繝顟B(tài)的愛情,本身就美不可言。所以,寫愛情不如寫好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