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徐州李司空獵
曉出郡城東,分圍淺草中。
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迎風。
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
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
詩題中的“李司空”未詳何人,按李愿和李愬都曾出鎮(zhèn)徐州,其中李愿于穆宗長慶元年(821)為檢校司空。此詩或作于此時。然詩題一作《觀魏博何相公獵》。其實詩題有“觀獵”二字足矣。詩人著重塑造身手不凡的射手形象。
“曉出郡城東”二句,寫射獵的時間場所?!皶猿觥敝感袢諙|升時候,點明圍獵時間,“郡城”指徐州(今屬江蘇)城,按一作則為魏州(河北大名),“東”指東郊校獵場?!胺謬鷾\草中”,表明季節(jié)屬于春初,寫出壯闊場面。古時軍中校獵,以初春、秋冬季為多。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亦是冬末春初。以氣候適度,而視野開闊故也。
“紅旗開向日”二句,寫射獵隊伍出場,人物亮相。上句寫紅旗招展、引起“風”字,“開”是展開,在陽光下因此格外鮮明搶眼。下句“白馬驟迎風”,寫射手躍馬出場,“驟”字寫出身手矯健?!跋蛉铡薄坝L”為互文,既屬“紅旗”,又屬“白馬”。鑄字造句,俱見推敲的匠心。
“背手抽金鏃”二句,寫射手敏捷的動作。上句寫取箭,因為箭囊背在身后,所以有“背手”抽箭的動作,這個動作必是熟能生巧。“金鏃”指金屬制成的箭頭,代指羽箭。下句“翻身控角弓”,是射箭的動作。因為駿馬奔馳速度很快,而射手瞄準追蹤空中的獵物,有一個自然的轉(zhuǎn)身,俗稱鷂子翻身的動作(“翻身”)?!敖枪笔且垣F角為飾的雕弓。能否命中目標,全靠騎術(shù)高明和持弓之把穩(wěn),一個“控”字,下得極為準確。
“萬人齊指處”二句,寫命中目標的一刻和觀獵場面。兩句有一倒裝,先以“萬人齊指”寫觀眾反應,寫他們看到命中目標時指點相告的動作,表現(xiàn)出群情之興奮和激動。作者沒有繪聲,而歡聲雷動則不在話下。后說命中目標——“一雁落寒空”,于是把最關(guān)鍵的一筆,留著畫龍點睛。一個“寒”字,照應早春季節(jié),又有“高處不勝寒”(蘇軾),即高的意味。
這首詩寫點精確,剪裁得當,環(huán)環(huán)相扣,用筆干凈利落,節(jié)奏迅快,直令人目不暇接。據(jù)說白居易把這首詩與王維《觀獵》相提并論:“張三作獵詩,以較王右丞,予則未敢優(yōu)劣也。”(《云溪友議》引)清人吳喬卻說:“張祜《觀李司空獵》詩,精神不下右丞,而豐采迥不同?!保ā秶鸂t詩話》)施閏章也說:“細讀之,與右丞氣象全別?!保ā扼洱S詩話》)那么區(qū)別在哪里呢?比較可知,王詩從首(“風勁角弓鳴”)到尾(“千里暮云平”)多作氣氛烘托,不及于身手,以氣象勝。張詩則集中筆力寫身手,以形容勝。正是各有千秋,未易優(yōu)劣。
清人李懷民卻說:“無大好處,但取其寫興逼真?!_’字煉,‘驟’字煉,聲色俱到。”(《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都已“寫興逼真”“聲色俱到”了,還說“無大好處”,真是太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