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改變
人的一生是不得不面對改變的過程,要么主動求變,要么被動改變。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在改變,我們周圍的人在改變,我們需要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這種改變,讓自己更加主動地把控自己的命運。
首先,我們不要只追求表面的改變。因為表面變了,生命的本質并不一定會改變。比如用名牌服裝來裝扮自己、通過整容讓自己變得更加有吸引力等,也許會增加一點外在的魅力,但從本質上來說,如果內心深處沒有本質的改變,所有外表的改變都是浮光掠影的表象,不會對你的命運產生本質影響。一個長得丑的人,經過整容后變好看了,但實際上脾氣和心性都沒有改變。如果你感覺到某個人有氣質的話,那一定是來自于其內在。一個人如果博覽全書,就會對自己的知識結構產生自信;一個人經歷風雨,就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自信。這種改變都是內在的改變。不同的人生經歷會造就不同的行為、神態(tài)、內在思想。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面臨的挑戰(zhàn)必然越來越多,如果他把面對挑戰(zhàn)的精神不斷內化,豐富自己的內心,這種豐富再反映到他臉上,我們就能從中讀出他的氣質和滄桑。
其次,要主動求變。比如科學家可以不必走遍山山水水,也可在同一個實驗室里解決世界上其他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研究能力、思維 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主動求變的關鍵。作為普通人,我們最想改變的是我們的現(xiàn)狀,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中國有句話叫做“人挪活,樹挪死”,說明變通的人常常容易獲得新的機會。很多人在接受一份工作后,覺得工作不錯,開始貸款買房、買車,最后舍不得房子汽車,卻舍得自己一輩子待在同一個地方。我一直鼓勵大家創(chuàng)業(yè),鼓勵大家換換環(huán)境,盡管放棄了眼前穩(wěn)定的工作,但對于豐富人生經歷卻大有裨益,而且還可能把握住更好的機會。人生永遠是錢幣的兩面,在一面中藏著另一面,就像福禍相依一樣。我們一生中大的改變沒有幾次,我們要抓住這些機會求變。一輩子如果一次也沒有勇往直前、孤注一擲過,到頭來留下來的全是遺憾?!叭松氖畾q之前不猶豫,四十歲之后不后悔”,這是值得大家借鑒的一句話。
我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什么叫求變。我在北大時,發(fā)現(xiàn)那個地方氣場太強,弄得我最后一點脾氣都沒有。你會講話,比你更會講話的人在那兒;你英語好,比你英語更好的人在那兒;你學習刻苦,比你更加聰慧的人在那兒。在這個氣場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喘不過氣來。最后我決定離開這個氣場。當你發(fā)現(xiàn)在一群人中你氣場很低時,一定要設法改變。如果進入一個單位,每個人都比你牛,上升通道中排了無數人,唯一的選擇是向他們學習一段時間,然后離開,去開辟自己的天地。否則你就像一棵小樹長在一片大樹中間,沒有出頭之日,因為小樹長過大樹的可能性非常小,大樹把陽光雨露都吸收掉了。但如果把小樹移栽到沒有大樹的地方,只要氣候適宜,小樹就能夠茁壯成長。我從北大出來,換了一個環(huán)境,心情變了,氣場變了,我有了成長的機會,新東方也因此成長起來了。
如果你總是處于被動之中,一定要變被動為主動。在非洲草原上,野牛被獅子一追就會拼命跑,跑到最后獅子咬它的屁股,牛就會很驚慌,倒在地上,然后獅子再撲上去咬住牛的喉嚨,牛就沒命了。其實牛的體型和獅子差不多,但是牛害怕,只知道跑,不知道反抗。不過,我看到過一次例外。有一次我看一部電視片,鏡頭中獅子快要追上牛的時候,牛突然回頭,兩個角對著獅子,獅子突然很害怕,牛和獅子對峙了很久,最后以獅子跑掉而告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把被動變成主動,結局會比較悲慘。如果能夠像這頭牛一樣,正視恐懼,變恐懼為勇氣,讓自己勇敢,迎接改變,結果一定會好得多。
世界天天在變,別人也天天在變,你不跟著一起改變,你就會失去機會。與其被潮流推到岸邊,不如變成時代的弄潮兒,生命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