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雜論

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 作者:廬隱 著


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

人不能離群獨生,則我以外尚有人,于是除研究我底利害關(guān)系之外,還要研究人底利害關(guān)系,就叫做“利己”與“利他”。今欲研究這個問題,不可不先定“我”和“他”底界說。我他底界說,因時代不同,解說各異,約言之如左:

一、家族主義時代。在家族主義時代,所謂我者,就是家族中底宗子;對于他家族說,就叫作他。

二、軍國主義時代。在軍國主義時代,所謂我者,就是國家底臣民;對他國說,就叫做他。

三、世界主義時代。到了世界主義昌明底時候,所謂我者,就是世界人類中底一分子;對于人類以外底物件,方稱為他。

以上所說是他我底界限,因為范圍不同,所以界說亦異,利己利他主義底解釋,也就不能一樣。

家族時代,以利一家一族為利己;軍國時代,以利一國為利己;世界主義,一旦流行,就必定要利人類,然后才能叫利己;若到這個時候,利己利他還有絲毫分別么?所以現(xiàn)在人說底利己,不外指家族觀念,鄉(xiāng)土觀念,國家觀念,實在是一種褊狹自私底見解,決不是徹底底議論。因為所謂“我”者,有“形體底我”和“精神底我”兩種分別。形體底我,是有限底,是幻底,沒有理性底,所以能把他我底界限分別很清楚。精神底我,是無在無不在,推而大之,自家族以至于天地萬物,“莫非我也”,所以外界各種現(xiàn)象,無論是國家,是社會,是世界,是天地萬物,都不是于我心沒有喜戚的關(guān)系底。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孟子說:“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張模渠說:“乾稱父,坤稱母,民吾胞物吾與!”陸象山說:“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眲⑥秸f:“人合天地萬物以為人,猶之心合耳目口鼻四肢以為心?!边@都是說我不是拘于形骸底,是精神底,并且由此可以證明我底范圍不僅是一身一家一族一省一國而已,是無處沒有“我”底,所以“利己”與“利他”是一樣,是互為因果底。茲分數(shù)項證明之,——

(甲)由行為底動機與結(jié)果言之

(A)有動機是利己而結(jié)果也利他底。凡一行為皆起于一種動機,動機有關(guān)系自己利害底,有關(guān)系他人利害底。然而無論他底動機,是關(guān)系自己,或關(guān)系他人,結(jié)果必互為影響。所以有動機是利己,而結(jié)果也利他底。比如農(nóng)人種地,他底動機是利己底;但是他的結(jié)果,確成為利他底事情了。因為他為謀一己生活起見,所以去種田。他種田底動機,確沒有利他底觀念,但是收獲豐裕,他自己吃不了,就可以售給別人。因此米谷價賤,人民生活程度日見低下,天下人都覺謀生容易。這種結(jié)果,豈不是也利他么?

(B)有動機是利他而結(jié)果自己也有利底。人底行為,沒有不影響到自己與他人底。詳言之,人底行為,有裨益自己,必定也有裨益于他,但利他底結(jié)果,仍就影響到自己身上。墨子說,譬如有一個人有十個兒子,九個兒子都是好吃懶作,只有一個兒子盡力耕田,吃飯底人那么多,耕田底人那么少,那一個耕田底兒子,便該努力耕田。由此看來,就可以知道墨子底“摩頂放踵”,是因為當時底人都是渾渾噩噩底,眼見得就要受沉淪底痛苦了!墨子心里不忍,所以他才出來努力改革。他這種動機,是為一切眾生底,但是國家底制度,從此就日漸完善,人人都可以“樂業(yè)安居”,豈不是于墨子也有利么?這就是動機是利他而結(jié)果自己也有利底。

(C)有動機是害他而結(jié)果反害自己底。人底行為,不但有裨益于自己底必定也有裨益于他,就是有礙他人底,也就有害于自己。比如我要侵略人底土地,妨害人底自由,這是有礙于他底,但他一定也侵略我,妨害我,以圖報復(fù)??创呵飼r候,吳王夫差滅越,二十年后,越王勾踐卒起而滅吳。這就是有礙他人底,亦即有礙于自己底明白證據(jù)。

(D)有動機是自陷而結(jié)果也害天下底。古時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他的動機不過是自陷。但是結(jié)果使天下人底思想受無限底影響,以為忠君就是愛國,互相仿效。這種誤謬思想,充滿天下,他底害處豈只自陷么?

由以上四項看來,就可以得以下兩個結(jié)論:

(a)無論動機是利己或利他,結(jié)果一定是“他我共利”。

(b)無論動機是害己或害他,結(jié)果是“他我同受其害”。

(E)普通誤謬底思想。

1.利己必定謀陷他人;

2.利他恐怕虧損自己;

3.妨害他人乃能利己;

4.利己就不得不傾陷他人。

這幾種見解,是完全謬誤底,可以據(jù)哲學(xué)人格論來說。哲學(xué)家說人格是什么呢?乃精神官體并能發(fā)揮其固有底人性啊。什么又叫做人性呢?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保褪侨擞欣硇?,禽獸沒有理性。他的分別,就在這一點。所以荀子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無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禽獸之異乎水火草木者,徒以有知覺耳,人之異乎禽獸者,徒以有義理耳?!币蛴辛x理,故有種種我之自覺,因有我之自覺,就可以知道世界無處沒有我。我底范圍愈大,我底人格愈高。因為覺得我與萬物是一體,就沒有他與我底分別。沒有他我底分別,就沒有“他利”“我利”底分別,也沒有競爭底事情,與禽獸底弱肉強食才有區(qū)別。有了區(qū)別,始能稱為人,所以泡爾生(Plaulsen)說:“國民各由其仁之觀念發(fā)展之程度,第其品格之高下”。什么叫作仁呢?就是天地萬物沒有一樣不是我,萬物與我是一體,就叫作仁,孟子說“仁者人也”。人能自覺有此性,就可以不囿于形骸底我,兢兢與人相爭,人格自然日高,否則人與禽獸幾希底分別,恐怕也沒有了。所以我們要擴大我底范圍,待人以我底心,利己利他,一視同仁,利己不必謀陷他人,謀陷他人一定不能利己,楊朱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為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本褪沁@個意思,并且利他未必虧損自己,看墨子說底愛人不必損己,就可知道了。又可以據(jù)生物學(xué)底“互助論”來說,人類有天賦底群性,且其所以能驅(qū)使萬物,就在有互助團結(jié)底精神。若必有他我底界限,結(jié)果必至互相爭斗,“兩敗俱傷”。

由此看來,我們又可以得以下二結(jié)論:

(A)虧人以利己,不是真利己;

(B)虧己以利人,不是真愛人。必定要——

(A)不妨害他人而利己,利己就是利他;

(B)不妨害自己而利他,利他也是利己。

但妨害二字要清楚,當分精神、物質(zhì)二面說:

(A)有犧牲物質(zhì)方面,而利益精神方面底。比如做慈善事業(yè)底人,犧牲他底金錢,使一般人受利益,大地上都現(xiàn)著和和熙熙底樣子,人我精神上都感一種愉快。這就是犧牲物質(zhì)方面而利益精神方面底。

(B)有犧牲精神方面而利益物質(zhì)方面底,比如科學(xué)家盡他畢生底精力去發(fā)明種種器械。哲學(xué)家研究人生切要底問題,增長人類的幸福,這就是犧牲精神方面而利益物質(zhì)方面底。

所以我們又可分幾層說。

(A)有犧牲自己精神,而使他人物質(zhì)上得利底,表面好像是損己,實在是利人而且利己。

(B)有犧牲自己物質(zhì),而使他人和自己精神上均得利益底,所謂“殺身成仁”,就是個明白證據(jù),所以我們談利與不利,不能不量他底輕重,或舍棄物質(zhì),或犧牲精神。但茍能因犧牲自己底物質(zhì),而使他與自己精神上均得利益,就當犧牲物質(zhì),因為形骸底我,是有限底;精神的我,是可以千載不朽底??粗袊卓酌希餮蟮囊d,他精神底我,至今日固仍存在。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人我本沒有分別,利我利他是一樣底,普通人底家國觀念,鄉(xiāng)土觀念,是褊狹底,誤謬底。我們?nèi)擞诖四茉敒楸婷鳎澜缟峡梢悦饬朔N種底慘殺爭奪,世界和平就可以實現(xiàn)了。

勞心者和勞力者

孟子說道:“勞力者役于人,勞心者役人”,這話很可以代表數(shù)千年來,勞力者和勞心者的階級制度了。這階級的相差度數(shù),是有一與三四十倍之比,就是勞力者三四十點鐘的勞動,只抵得勞心者一點鐘的勞動;所以大學(xué)教授,每一點鐘的代價是三元,或五元,而人力車的勞動者,只得到小洋一角,這是很普通的例子,所以勞力者雖盡他畢生的力量去勞動,也未必能得到溫飽,因此社會上的罪惡,慘痛的事情,就一天多似一天了。這都是因為階級制度的流弊,極不平等極不人道的表現(xiàn)!

勞心的人為什么能占世界上優(yōu)勝的地位?他的原因,不外以下所列的幾層了。

a.思想之能力,足以支配萬物:勞心者的思想,是有“運籌帷幄,決策千里”的能力,所以可以很安逸的得到物質(zhì)的供給,和支配一切的勞動者,和奴使一切的人類和牛馬一樣的!

b.思想家不易得,故世人多重視之:思想家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占優(yōu)勝的地位!

c.勞心者的貢獻于人類,多過勞力者的貢獻;按勞心者的某種貢獻于社會,他的效力實在是有千萬倍于勞力者,并且沒有勞心者的“決策”,勞力者也無所用其勞力,就比如發(fā)明水蒸氣的運用,然后勞力者才能用其勞力構(gòu)造種種機械,不然這機械,也無從下手制造了,這又是勞力者不如勞心者勢力的一點,勞心者所以占優(yōu)勝位置的又一個原因。

以上三項的理由,誠足為勞心者之根據(jù),而取得社會上優(yōu)勝的地位,并且是勞力者沒話可反抗的了,但我們試平心靜氣想想,這個根據(jù)恐怕不是很正當?shù)哪?,我們不妨逐層的研究一番,正當不正當就了若觀火了!

第一層,我們先就勞心者的“運籌帷幄,決策千里”的一句話來說。勞心者固然有“運籌帷幄,決策千里”的思想,但他何以能現(xiàn)出來,成功事實呢?就比如軍師“決策定計”極為完密,但不“撥兵調(diào)將”就無以用其謀,而從命的兵和將是勞心的呢?還是勞力的呢?設(shè)若沒兵和將的勞動者替他表現(xiàn),他這個“運籌帷幄,決策千里”只等于紙上談兵,又有什么用處呢?由此看來,勞心者的思想能力,雖是以支配萬物,而也因為萬物能為所用,那么這個功勞就不獨是思想家所應(yīng)獨占的呢!

第二層,思想家固然不易得,因為人的天才不同,這是一個原因,但勞心者的際(機)會比較天才還要緊呢!勞心者,他所以能勞心,因為他得到勞心的際(機)會,而這個際(機)會起初是由一個出類拔萃的天才所獨造的,沒有什么不公平,而后來的勞心的人,未必都是天才,而勞力的人,也未必沒有天才,不過因為際(機)會的關(guān)系,就是有天才,也不免要埋沒了,那么這個勞心者,并不是不易得,而際(機)會不許他,如此勞心者的“難能可貴”,不成問題了!我們也用不著因為他“難能可貴”,特別尊重他了!

第三層,勞心者的貢獻多過勞力者的貢獻,這話確是不錯,但是因為他貢獻的大,所以要得到比較多的代價,這話似乎也不見得正當,因為勞心者,對于社會的物質(zhì)是沒有直接生產(chǎn)的貢獻,并且他的銷(消)費要幾十倍于勞力者,而勞力者對于社會物質(zhì)的生產(chǎn),有直接的貢獻;那么勞心者,就是有比較大的貢獻于社會,也是應(yīng)當?shù)?,公道的,沒有必得特別高的代價的道理。

我們應(yīng)當知道,社會的組織,不是很簡單而有很清楚的界限的,是相助為理的,所以無論是勞力者,或是勞心者,都不能單獨的生活,勞心者離開勞力者,無以表現(xiàn)他的思想;勞力者離開勞心者,無所用其勞力。就比如勞心者發(fā)明了科學(xué)的原理,這功勞是很大的了!而鐵路的成功,機械的構(gòu)造,豈不是那千萬數(shù)的勞力者,終年苦辛,滴滴血汗構(gòu)成的嗎?更推廣說來,這全世界燦爛的物質(zhì)文明,哪一件不是要費許多勞力者辛苦經(jīng)營出來的呢?

再者,勞心者,所以有價值的原因,不僅是在他思想的本身,貴在能表現(xiàn)他的思想,使人類能得到他的寶惠,而獲得比較安樂幸福,才算有價值,若果無實利于人類,這個思想無論是如何的高超,他的價值也是表現(xiàn)不出來的,縱說他沒有價值,也未嘗不可呢!而要表現(xiàn)出他的價值,決不是勞心者本身所能做到的,必有待于勞力者的。照這樣看來,勞力者的價值和勞心者的價值,是一樣,沒有高低,是很明了的了!

但是數(shù)千年的“役人役于人”的階級,又如何能打破呢?若在“役人役于人”的本身著手,是不能解決,因為這是不徹底的,“役人役于人”是果,其因則在社會不平等的工資制度,舍本而逐末,當然是無濟于事的,必要從根本上著手,推翻一切不平等的制度,人人本著互助的天性,共同的精神,謀人類的幸福快樂,貢獻的多寡,量力而為,總以得到快樂的人生,安寧的社會為目標的。人類的職分是如此,那么沒有什么人可以自居于人類以外,而支配人類種種的報酬,而社會上物質(zhì)精神的福利,是人類各個應(yīng)享受的,各個可以任意取得他所應(yīng)要的,以足用為限,沒有“你的”“我的”的分別,也沒有你應(yīng)當吃飯,我不當吃飯的正義,那少數(shù)勞心者的壟斷,決不是人道所以為正當?shù)?,這是我們所當奮斗的努力的!

夏的歌頌

出汗不見得是很壞的生活吧,全身感到一種特別的輕松。尤其是出了汗去洗澡,更有無窮的舒暢,僅僅為了這一點,我也要歌頌夏天。

其久被壓迫,而要掙扎過——而且要很坦然的過去,這也不是毫無意義的生活吧——春天是使人柔困,四肢癱軟,好像受了酒精的毒,再無法振作;秋天呢,又太高爽,輕松使人忘記了世界上有駱駝——說到駱駝,誰也不忘(忘不)了它那高峰凹谷之間的重載,和那慢騰騰,不尤不怨的往前走的姿勢吧!冬天雖然是風(fēng)雪嚴厲,但頭腦尚不受壓扎。只有夏天,它是無隙不入的壓迫你,你每一個毛孔,每一根神經(jīng),都受著重大的壓扎;同時還有臭蟲蚊子蒼蠅助虐的四面夾攻,這種極度緊張的夏日生活,正是訓(xùn)練人類變成更堅強而有力量的生物。因此我又不得不歌頌夏天!

二十世紀的人類,正度著夏天的生活——縱然有少數(shù)階級,他們是超越天然,而過著四季如春享樂的生活,但這太暫時了,時代的輪子,不久就要把這特殊的階級碎為齏粉!——夏天的生活是極度緊張而嚴重,人類必要努力的掙扎過,尤其是我們中國不論士農(nóng)工商軍,哪一個不是喘著氣,出著汗,與緊張壓迫的生活拼命呢?脆弱的人群中,也許有詛咒,但我卻以為只有虔敬的承受,我們盡量的出汗,我們盡量的發(fā)泄我們生命之力,最后我們的汗液,便是甘霖的源泉,這炎威逼人的夏天,將被這無盡的甘霖所毀滅,世界變成清明爽朗。

夏天是人類生活中,最雄偉壯烈的一個階段,因此,我永遠的歌頌它。

丁玲之死

前五六年,我在北平常同胡也頻來往,以此因緣,我曾見過丁玲兩次。那時她還不曾發(fā)表過文章,也不曾用丁玲這個筆名,我只曉得她叫蔣冰之,她是一個圓臉,大眼睛,身材不高,而有些胖的女性,她不大說話,我們見了她只點頭微笑。

在那時候,我就覺得她有點不平凡,但我可猜不透她是負著重大的革命工作。

不久也頻和她離開北平到上海來。兩個月后,我就在《小說月報》上讀到她的處女作《莎菲日記》,署名是丁玲,有人告訴我,這就是蔣冰之的筆名,當時我心里很高興,我知道我對于丁玲的猜想到底不錯。

前幾年我正在日本吧,忽然接到朋友的信說:“胡也頻以共產(chǎn)故被捕”,我得了這消息,想起也頻那樣一個溫和的人,原來有這樣的魄力,又是傷感,又是欽佩。后來我也到上海做事,有時很想看看丁玲,但聽說她的行蹤秘密,不愿意有人去看她,所以也就算了,不過無論如何,她的印象直到如今,依然很明顯的在我心頭。

最近忽聽到丁玲被捕失蹤,今又在《時事新報》上看到丁玲有已被槍決之說,如果屬實,我不禁為中國文藝界的前途嘆息了。不問丁玲的罪該不該死,只就她的天才而論,卻是中國文藝界一個大損失。

唉,時代是到了恐怖,向左轉(zhuǎn)向右轉(zhuǎn),都不安全,站中間吧,也不妙,萬一左右夾攻起來,更是走投無路。唉,究竟哪里是我們的出路?想到這里,我不但為丁玲吊,更為恐怖時代下的民眾吊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