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水蘭花雨發(fā)香應尋此路去瀟湘
——蘭溪散文集《回歸伊甸園》序
陳建功
“蘭溪”這個名字,或許就得之于杜牧那首著名的七絕。詩日:“蘭溪春盡碧映俠,映水蘭花雨發(fā)香。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詩境凄清、蒼涼,卻又美麗而高潔。如今,蘭溪又以“回歸伊甸園”命名她的散文集,展現(xiàn)她對人類精神家園詩意地叩問。這不能不讓人想起身心俱疲的屈原,沿映渙的碧水,循幽幽的蘭香,奔走瀟湘、_上下求索的悲壯。
我和蘭溪相識于幾年前。記得我是去西安,為全國“第三屆冰心散文獎”頒獎,她和幾位獲獎作家一道冒雨到住地看望,大家相談甚歡。那時還沒有讀到她更多的作品,不過,僅此一面,我們便成了忘年之交。
當然,要全面了解一個作家,還是要讀她的作品。自認識以后,蘭溪把她的作品一篇篇發(fā)來,一本本寄來,給了我很多驚喜,也帶來了不少感動。讀她的作品,常常令我想起《孔子家語》所轉(zhuǎn)述的名句——“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痹谖跷跞寥?、世風不古的今天,在天下被當成“秀”場、“出位”被奉作時尚的當下,這位作家在談及世風和文場時,卻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沉穩(wěn)和淡定。她說自己并不在意出名與否,她只關心如何用好的文字寄托自己的情思與感悟;她也不在意旁人的議論,不關心得失的權衡,她只關心一個人應該如何保持心靈的美好與純凈。看得出,她執(zhí)著地追求著精神的修為,堅守著理想的境界。她在喧囂中沉著地涉獵,孜孜地拓展,沉浸于思想的芳香和藝術的境界之中。對這樣的人,我們怎能不另眼相看?
不過,如果據(jù)此便以為蘭溪是一株“空谷幽蘭”,是一個離群索居、孤高自傲的文人,那就大錯特錯了。據(jù)她的朋友們介紹,作為財經(jīng)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蘭溪在政府部門工作多年,可以說曾經(jīng)是一位諳熟經(jīng)濟工作的政府官員。她撰寫的調(diào)研報告和論文就達上百萬字,多次在中央以及省、市各級刊物上發(fā)表,獲得過各種大獎。作為一個業(yè)余作家,她對文學的執(zhí)著也是令人驚嘆的。在短短的幾年內(nèi),她先后出版了散文集《楓林葉雨》、《生命的芳香》、《心靈的圣殿》等。如果加上有關經(jīng)濟方面的著作,共達六部之多。每年一部書,對一個上班族來說,已經(jīng)堪稱高產(chǎn)了吧。
蘭溪癡迷于創(chuàng)作,也以旺盛的斗志,擔當起多樣的社會責任。離開公務員崗位后,她又成為了一家重要企業(yè)的中層管理者。她管理團隊,參與談判,遭遇過競爭的風浪,也領略過勝利的欣喜。她還是幾家院校的客座教授,利用業(yè)余時間,為幾乎可稱為‘’同輩”的學子傳道授業(yè)。她又滿懷愛心投人公益事業(yè)——從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讀到,她擠出休息的時間,去探訪孤寡老人,關注特殊兒童。我聽說,蘭溪還是一個優(yōu)秀的舞者。她幼習芭蕾,至今不懈。難怪看到她舉手投足之間,透出高貴優(yōu)雅的風度……這位散文家不僅有豐富的人生歷練,而且有高雅的藝術修養(yǎng)。這就是我們從她的作品中之所以能夠讀出滄桑、讀出思想、讀出學問、讀出震撼和共鳴的原因.這也是我們足以對她的創(chuàng)作前景抱以美好期待的理由。
蘭溪的修身之道,其主見與追求,稱之為“孤芳自賞”或不為過。然其作品的風格,卻以豐富的社會閱歷、豐厚的知識積累和豐沛的情感體驗為依托,壯美、雄渾,語言像散文詩一般簡潔、優(yōu)美而鏗鏘,意象卻如漢賦一樣鋪排。她關注著世事滄桑且激情漫溢,胸臆自然而本真地抒瀉,大氣磅礴,無堅不摧。你的心即使靜若秋水,也不能不隨她澎湃如潮。
“風格即人”,又一次得到了驗證。
就從《回歸伊甸園》這部散文集來看,蘭溪以濃郁、凝重、抒情的筆調(diào),記錄了自己在以色列等國旅行的獨到感悟。其中《金色的耶路撒冷》、《凝望橄欖山》、《玫瑰色的晨星》和《在煉獄中穿行》等篇章,揭示了猶太民族大悲大喜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們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寄寓了作家深情飽滿的優(yōu)患意識和博愛眾生的悲憫情懷。“地中海驚訝了藍色的眼睛,基督信仰開啟了文明的高臺。錫安山默默承載。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涌向這里,有探求也有膜拜。耶路撒冷,錫安山.信仰的波瀾在這里興起,又向四野蕩漾,潤澤著大地和萬物。錫安山,靜默在群山環(huán)抱中,悄悄流淚,我仿佛聽到她無聲的嗚咽,淚流滿面……天主教堂的鐘聲,喚醒了遠古的夢,在幽暗的時間隧道深處,聆聽那遙遠的回響。金色的圣殿散射出質(zhì)樸、凝重、深邃、多彩的輝光。漫步在耶路撒冷,漫步在錫安山,漫步在歷史的長河岸邊,頓生思古幽腸……”(《朝見錫安山》)這一氣呵成的文字如排山倒海,把作家的情感汪洋態(tài)肆地展開,了無閨閣之氣,卻有大江東去般的壯闊。
作為一個動蕩不安、是非不斷之地,中東使很多人望而生畏。記得和蘭溪相識時正值加沙地區(qū)沖突之際,蘭溪告訴我她去了中東,我第一句話便道:“你膽子夠大的了?!被叵肫饋恚年J蕩本身已經(jīng)透露出了這位裙釵之輩與眾不同的個性?,F(xiàn)在,擺在面前的這本書就是她闖蕩的成果。
當然,蘭溪的步履,不僅只限于中東。
在“谷中百合”一輯中,作者通過《徜徉伊甸園》、《漫步情人港》、《復活的按樹》、《澳洲天鵝湖》以及《原野牧歌》等作品,深情地描繪了澳洲那片伊甸園般的凈土帶給人的寧靜、撫慰與陶冶。
在“忘川憶溪”一輯中,作者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理想以及人類的終極關懷,有著獨到的見解與深邃的思考,呼吁人們擯棄污穢,追求圣潔,遠離喧囂,歸回寧靜。
讀她的作品,胸襟、膽氣,出我意外,又在我意中。唯望她在浮躁、紛爭、混亂、災害困擾人類的今天,靜守心中的執(zhí)著與悲憫,用更多更好的文字,掩埋喧囂,謳歌真誠,弘揚博愛的精神,喚醒沉睡的心靈。
是為序。
2012年3月
(陳建功,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