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國志》

秦漢越地人物傳 作者:余全介 著


《三國志》

孫堅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大概是孫武的后代。年輕時曾任縣吏。十七歲那年,與父親一同坐船前往錢塘,正好碰上海盜胡玉等人從匏里上搶劫商人的財物,就在岸上分贓,來往行人都遠遠停下了腳步,過往船只也不敢繼續(xù)前進。孫堅對父親說:“這些海盜可以擊敗,請讓我去討伐他們?!彼赣H說:“此事非你所及。”孫堅不聽,提刀上岸,揮手指點,做出部署人馬分頭包抄的樣子。海盜見此情形,以為是官兵前來抓捕,連忙拋下?lián)寔淼呢斘?,四散逃竄。孫堅追上去,斬得一個強盜的首級返回,他的父親大為驚奇。孫堅從此名聲大振,府里征召他暫任假尉。后來會稽許昌在句章起兵,自稱陽明皇帝,煽動周邊各縣,參加者數(shù)以萬計。孫堅以郡司馬的身份招募了精銳勇士,共有一千余人,與州郡合兵,共同討伐,剿滅了許昌。這一年,是漢靈帝熹平元年。刺史臧旻條列有功者事跡,上奏朝廷。詔書任命孫堅為鹽瀆丞,幾年后改任盱眙縣丞,轉(zhuǎn)任下邳縣丞。

中平元年,黃巾軍首領(lǐng)張角在魏郡起事,假托自己神靈附體,派出八路使者用所謂正道來教化天下,在暗中卻相互串聯(lián),自稱黃天泰平。三月初五,三十六方教徒同時起義,天下民眾紛紛響應,焚燒郡縣,斬殺官吏。漢靈帝派遣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朱俊領(lǐng)兵征討。朱俊表請孫堅為佐軍司馬,那些隨孫堅到下邳的鄉(xiāng)里少年都自愿跟著孫堅去作戰(zhàn)。孫堅又招募一些流動商人以及淮河、泗水一帶的精兵,合計一千來人,與朱俊并力奮戰(zhàn),所向無敵。汝、潁兩地的黃巾軍局勢窘迫,逃到宛城自保。孫堅獨當一面,率先登城殺入,眾兵士蜂擁而上,于是大破黃巾軍。朱俊將孫堅的功勞奏明皇上,孫堅被任命為別部司馬。

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中郎將董卓抵御討伐不見成效。中平三年,朝廷派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討伐邊章等人。張溫表請孫堅參與軍事,屯兵長安。張溫用詔書宣召董卓,董卓過了很久才來見張溫。張溫責問董卓,而董卓應答很不恭順。孫堅當時在座,上前在張溫耳邊說:“董卓不怕治罪反而如此囂張,應以受召不按時前來的罪名斬了他?!睆垳卣f:“董卓在隴蜀一帶素有威名,今殺了他,西行討伐就沒有依靠了?!睂O堅說:“您親率朝廷大軍,威震天下,憑什么要依賴他董卓?觀察董卓今日所言,他并不肯聽從您的指揮,輕慢上司,不守軍法,這是他的第一條罪狀。邊章、韓遂飛揚跋扈已經(jīng)多年,本應及時進兵討伐,然而董卓卻說不可,沮敗士氣,這是他的第二條罪狀。董卓奉命討伐始終沒有成效,詔書宣召卻姍姍來遲,并且驕狂高傲不可一世,這是他的第三條罪狀。自古大將統(tǒng)軍,沒有不處斬罪人樹立軍威的,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干,都是成例?,F(xiàn)在您對董卓手下留情,不當場行誅,軍法失去威嚴,您將難脫其責。”張溫到底不忍心執(zhí)行軍法,于是就說:“您請先回,否則董卓將會懷疑?!睂O堅因而起身離去。邊章、韓遂聽說朝廷大軍將很快到達,底下的徒眾紛紛離散,乞求投降。大軍返回,議論者認為軍隊并沒有與敵兵交戰(zhàn),不應論功行賞,然而當他們聽說孫堅條列董卓三條罪狀,力勸張溫斬掉董卓的事后,無不嘆息。長沙的賊寇區(qū)星自稱將軍,擁有徒眾一萬余人,攻劫城邑,于是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孫堅趕到長沙郡,親自率領(lǐng)將士,施展權(quán)謀,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擊敗了區(qū)星等人。周朝、郭石也率徒眾在零陵、桂陽起事,與區(qū)星遙相呼應。孫堅于是又越境討伐,使三郡全都安定下來。漢朝累計孫堅前后所立功績,封他為烏程侯。

漢靈帝駕崩之后,董卓操縱朝政,橫行京城。關(guān)東州郡各興義兵,準備討伐董卓。孫堅也舉兵響應。荊州刺史王叡平時對待孫堅很無禮,孫堅經(jīng)過荊州時便殺了他。等到了南陽,孫堅的部隊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幾萬人。南陽太守張咨第二日也回訪酬答孫堅。酒到酣暢時,長沙主簿進來稟告孫堅:“先前已有文書給南陽郡,而今道路卻未曾修整,軍用物資也未具備,請收押南陽主簿拷問此中緣故?!睆堊纱鬄轶@恐,打算離去,但因?qū)O堅的士兵已守定四周而未能脫身。不久,長沙主簿又進來稟告說:“南陽太守拖延時間并停發(fā)義兵,使得逆賊得不到及時討伐,請逮捕他,押出營門按軍法從事。”當下便把張咨拖到軍門外斬首。南陽郡中震驚萬分,義兵所提要求無不給予滿足。孫堅進兵到魯陽,與袁術(shù)相見。袁術(shù)上表推薦孫堅為代理破虜將軍,兼豫州刺史。于是孫堅就在魯陽城練兵。當要進軍討伐董卓時,孫堅派長史公仇稱帶兵回州督辦軍糧。孫堅在城東門外布置帳幔,設酒宴給公仇稱餞行,官員屬吏,無不到會。董卓派步兵、騎兵數(shù)萬人來迎擊孫堅,其中幾十個輕騎兵先到,孫堅此時正依次斟酒,談笑風生。得到消息,他當即命令各部整頓軍陣,不得擅自行動。后來敵方騎兵數(shù)量越來越多,孫堅這才從容離席,帶領(lǐng)官員屬吏入城。之后他對左右說:“剛才我所以不立即起身離席,是怕士兵擁擠踐踏,諸位不能進城罷了?!倍康尿T兵見孫堅的兵陣嚴整,不敢攻城,自行退去。孫堅移兵駐扎在梁郡東面,遭到董卓軍隊的大舉猛攻,孫堅與幾十個騎兵突圍而去。孫堅常戴紅色的包頭巾,生死存亡之際,便脫下頭巾,讓親近的將領(lǐng)祖茂戴上。董卓的騎兵爭著追逐祖茂,所以孫堅得以從小道逃脫。祖茂被追得走投無路,滾鞍下馬,將頭巾放在墳墓間的燒柱上,自己隱伏在草叢中。董卓的騎兵看到頭巾,內(nèi)外包圍了好幾層,等到走近細看才知道是根柱子,于是離去。孫堅再次收聚士兵,在陽人這個地方與董卓的軍隊會戰(zhàn),大破董卓的軍隊,擊殺都督華雄等人。

這時,有人在袁術(shù)面前離間孫堅,袁術(shù)對孫堅起了疑心,便不給他運送軍糧。陽人離魯陽有一百余里,孫堅連夜騎馬去見袁術(shù),畫地與袁術(shù)說理。他說:“我之所以不顧身家性命,出生入死,上為國家討伐逆賊,下為您跟董卓之間的家門私仇,我跟董卓并沒有刻骨仇恨。而將軍現(xiàn)在聽信小人挑撥,居然懷疑我!”一席話說得袁術(shù)坐立不安,于是立即調(diào)發(fā)軍糧。孫堅也返回駐地。董卓畏懼孫堅的勇猛雄壯,就派將軍李傕等人向?qū)O堅請求結(jié)盟,讓他列出子弟名單,答應起用他們出任刺史和郡守。孫堅說:“董卓顛覆王室,違背天意,不行正道,如今若不滅他三族,懸首示眾,我死且不瞑目,難道還能跟他和親嗎?”再次進軍大谷關(guān),距離洛邑僅九十里。董卓迅速遷都西入函谷關(guān),縱火焚燒洛邑。孫堅于是進兵來到洛邑,修繕、填塞那些被董卓發(fā)掘的陵墓。事畢,率軍返回,仍然駐軍魯陽。

初平三年,袁術(shù)派孫堅出征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鄧兩地之間阻擊孫堅。孫堅擊敗黃祖,一直追過漢水,進而圍困襄陽。孫堅單人一騎上峴山,被黃祖的軍士發(fā)箭射死。孫堅哥哥的兒子孫賁,率領(lǐng)將士投奔袁術(shù),袁術(shù)又上表任命孫賁為豫州刺史。孫堅有四個兒子:孫策、孫權(quán)、孫翊、孫匡。孫權(quán)稱帝后,追謚孫堅為武烈皇帝。

見于《三國志》卷四十六《孫堅傳》

孫策

孫策,字伯符。孫堅剛興義兵之時,孫策侍奉母親遷到舒縣,與周瑜結(jié)為好友,招納會聚士大夫,江、淮之間的人都歸心于他。孫堅中箭身亡之后,孫策將他運回曲阿安葬。事了,孫策渡過長江,移居江都。

徐州牧陶謙非常忌憚孫策。孫策的舅舅吳景,當時任丹楊太守,于是孫策帶著母親遷居曲阿,與呂范、孫河一起依靠吳景,憑借著吳景的關(guān)系招募了幾百人。漢獻帝興平元年,孫策追隨袁術(shù)。袁術(shù)認為孫策非同凡響,便將孫堅原有部屬還給了孫策。太傅馬日磾執(zhí)皇帝符節(jié)安撫關(guān)東,在壽春以禮征召孫策,上表任命為懷義校尉,袁術(shù)的大將喬蕤、張勛都傾心敬重他。袁術(shù)時常嘆息說:“如果我袁術(shù)有像孫策這樣的兒子,我死后又有什么遺憾的!”孫策手下有個騎兵犯了罪,逃進了袁術(shù)的軍營,隱藏在馬廄中,孫策指派手下就地斬首,事后,又親自去見袁術(shù)請罪。袁術(shù)說:“兵士喜歡叛變,應當共同痛恨,又有什么可請罪的呢?”從此軍中更加敬畏孫策。

袁術(shù)當初答應讓孫策擔任九江太守,不久卻改用丹楊人陳紀。后來袁術(shù)準備攻打徐州,向廬江太守陸康求援三萬斛米,陸康不給,袁術(shù)大怒。孫策也曾拜見陸康,陸康不見他,只讓自己的主簿接待了事,孫策為此耿耿于懷。袁術(shù)派孫策攻打陸康,對他說:“先前我錯用了陳紀,常?;诤拮约旱谋疽鉀]有實現(xiàn)。如今你如果能抓獲陸康,廬江郡非你莫屬。”孫策攻敗陸康,打下了廬江郡,袁術(shù)卻再次任用他以前的下屬劉勛為太守,使孫策更加失望。在此之前,劉繇為揚州刺史,州治原設壽春。而袁術(shù)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壽春,劉繇只得過江以曲阿為治所。此時吳景還在丹楊,孫策的堂兄孫賁任丹楊都尉,劉繇到來之后,將他們?nèi)简?qū)逐出境。吳景、孫賁退居歷陽。劉繇派樊能、于糜往東駐扎在橫江津,張英屯兵當利口,以便抵御袁術(shù)。袁術(shù)任用自己以前的下屬瑯琊人惠衢為揚州刺史,又任用吳景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共同率兵攻打張英等人,連打了幾年都未能取勝。孫策于是游說袁術(shù),請讓他去幫助吳景等人平定江東。袁術(shù)上表任命孫策為折沖校尉,代理殄寇將軍。孫策只有兵士一千多人,戰(zhàn)馬幾十匹,賓客中愿意跟隨的有幾百人。等到了歷陽,兵士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五六千人。孫策的母親已先從曲阿遷居到歷陽,孫策又將母親遷到阜陵,然后渡江轉(zhuǎn)戰(zhàn),所向披靡,沒有人敢與他交鋒,而且軍令嚴肅,百姓們都心懷依附。

孫策為人,容顏英俊出眾,喜歡談笑,性格豁達虛心,樂于接受意見,善于用人。因此凡是見過他的,無論士庶,沒有不樂意為他拼命效力的。劉繇棄軍逃走,各郡太守也都放棄城池自顧逃命。吳郡人嚴白虎等各率一萬多人,分開各處屯聚。吳景等人想先擊破嚴白虎,于是來到會稽。孫策說:“嚴白虎這些盜賊,沒有什么遠大志向,這次一定能擒獲他們?!庇谑穷I(lǐng)兵渡過浙江,攻占會稽,血洗東冶,打敗了嚴白虎等人。全都重新安置長官佐吏,孫策自己兼任會稽太守,而以吳景為丹楊太守,孫賁為豫章太守,又從豫章分出廬陵郡,以孫賁的弟弟孫輔為廬陵太守,丹楊人朱治為吳郡太守。任用彭城人張昭、廣陵人張纮、秦松、陳端等為主要謀士。此時袁術(shù)自稱帝號,孫策寫信譴責并與之絕交。曹操上表薦舉孫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后來袁術(shù)病死,其長史楊弘、大將張勛等人率領(lǐng)袁術(shù)的部眾想投靠孫策,廬江太守劉勛半路邀擊,將這些人悉數(shù)俘虜,并收繳了他們的珍寶而歸。孫策聽說后,假意跟劉勛結(jié)為盟友。劉勛剛剛得到了袁術(shù)的軍隊,此時豫章上繚宗民有一萬余家在江東,孫策勸劉勛前去攻取。劉勛出兵后,孫策率軍輕裝疾行,一夜間偷襲攻占了廬江,劉勛的人馬全部投降,劉勛只帶著幾百個部下自行投奔曹操。此時袁紹的勢力正當強盛之際,而孫策又吞并了江東,曹操無力兩面兼顧,就想安撫孫策。于是以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小弟孫匡,又替兒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同時用禮節(jié)征召孫策的弟弟孫權(quán)、孫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薦孫權(quán)為茂才。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孫策暗地里準備襲擊許昌,迎接漢獻帝,便秘密訓練軍隊,部署諸將。孫策還沒有發(fā)動,卻被原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刺殺。此前,孫策殺了許貢,許貢的小兒子與門客隱匿在長江邊。孫策單人匹馬外出,倉促之間與許貢的門客相遇,門客擊傷了他。孫策傷勢沉重,就請來張昭等人,對他們說道:“中原正在大亂,以我們吳、越之兵眾,以三江為堅固屏障,足以靜觀成敗,伺機而動。諸公要好好輔佐我的弟弟!”又叫來孫權(quán)佩帶自己的印綬,對他說:“率領(lǐng)江東人眾,伺機決勝于敵我兩大戰(zhàn)陣之間,與天下爭衡,你不如我。舉賢任能,讓他們各盡其心,用以保衛(wèi)江東,我不如你。”當夜孫策去世,時年二十六歲。孫權(quán)稱帝之后,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見于《三國志》卷四十六《孫策傳》

孫破虜吳夫人

孫破虜吳夫人,是孫吳大帝孫權(quán)的母親。本是吳郡人,遷居到錢塘,早年失去父母,與弟弟吳景住在一起。孫堅聽說她才貌雙全,就想娶她為妻。吳氏親戚都嫌孫堅輕佻狡詐,打算拒絕他的求親,孫堅對此非常慚愧和氣憤。吳夫人對親戚說:“為何要為憐惜一個女子而招致災禍呢?如果我找不到好丈夫,那是命中注定?!庇谑菂羌冶阃饬诉@門婚事。吳夫人生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吳景常隨孫堅征伐有功,被任命為騎都尉。袁術(shù)上表薦舉吳景兼任丹楊太守,討伐原太守周昕,于是占據(jù)了丹楊郡。孫策與孫河、呂范依靠吳景,集合人馬共同討伐涇縣山賊祖郎,祖郎兵敗逃走。適逢吳景受到劉繇逼迫,又回到江北依附袁術(shù),袁術(shù)任命他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一起進軍橫江討伐。

等到孫權(quán)年少繼承大業(yè),吳夫人幫助他治理軍務和政務,甚有補益。建安七年,曹操給東吳下表,要求孫權(quán)把自己的太子送到許昌作為質(zhì)子。孫權(quán)甚是猶豫,他派周瑜到吳夫人那里去商量一下。周瑜說:“今天孫大將軍繼承父親、兄長的基業(yè),以江東六郡為根據(jù)地,兵多將廣,糧食儲備充足,將士忠誠,服從調(diào)令。物產(chǎn)豐饒,依山鑄銅,靠海產(chǎn)鹽。人心安樂,不思反覆,民風彪悍,不愿臣服,所向無敵。憑這些有利條件,進可以攻擊,退可以保全,并不存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情況,為什么要向曹操效忠,而把自己的兒子送入虎口呢?”吳夫人對孫權(quán)說:“周公瑾所言極是。他跟你兄長孫策是同年,只是他小伯符一個月。我一直把他視為親生兒子,你應該把他當做兄弟來侍奉,共創(chuàng)大業(yè)?!币虼藳Q定不向曹操送質(zhì)子。吳夫人臨死的時候,召見張昭等大臣,囑咐他們同心同德,幫助孫權(quán)守住基業(yè)。死后,合葬高陵。

見于《三國志》卷五十《孫破虜吳夫人傳》

吳景

吳景,是吳郡錢塘人,父母死得都很早,他的姐姐是孫堅的夫人,所以他跟隨孫堅四處征伐,被任命為騎都尉,代理丹陽太守。與孫賁合兵,共同討伐涇縣的山賊祖郎,他們的聯(lián)軍被劉繇打敗,遭到驅(qū)逐。吳景向北轉(zhuǎn)移投靠袁術(shù),袁術(shù)任命他為督軍中郎將,讓他跟孫賁一道進到橫江討伐樊能、于麋,又趕赴秣陵攻打笮融和薛禮。當孫策在牛渚遭到挫折時,那些原本投靠孫策的盜賊又起來造反,吳景四處征討,全部擒服。孫策派遣吳景到壽春向袁術(shù)報告戰(zhàn)況,袁術(shù)任命吳景為廣陵太守。袁術(shù)后來僭帝號,自立為天子,沒有采納孫策的勸告。吳景不愿意跟袁術(shù)同流合污,于是放棄廣陵太守的職位,向東歸依孫策。孫策讓吳景重新?lián)蔚钐?,封揚武將軍并統(tǒng)領(lǐng)郡府政務。建安八年,吳景死于任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