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
李西閩
小時候,每年到了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候,饑餓就會來臨。
那時,祖母就會對我說:“堅持堅持,很快就會有糧食了?!彼蜁种钢议T口大片的農(nóng)田,充滿希望地說:“你看,禾花都開了,用不了多久,稻谷就灌漿了,很快就成熟了,收割了,就會有新米吃了……”
那時,和父親一起上山打柴,需要一天的時間,是很辛苦的事情。我們一大早就出發(fā),走20多里的山路,到了山上,打好干柴,已經(jīng)到了中午,我們就著山泉水,吃了干糧,就挑著一擔干柴下山。父親可以挑近150斤的干柴,我只能挑100多斤。
上山容易下山難,我挑著干柴跟在父親的后面,扁擔深深地勒進父親的肩膀里,他的雙腿繃得很緊,可以看到他小腿里鼓出的肌塊。盡管重負讓他老發(fā)出吭哧吭哧的聲音,可他的腰板還是挺得直直的。他走得又穩(wěn)又快,為了照顧我,讓我能跟上,他有時故意放慢腳步等我。
我在后面,總是對父親說:“我不行了,歇會再走吧。”父親就會說:“我們到前面老松樹底下再歇吧,那里陰涼?!苯Y(jié)果到了老松樹下,父親還是沒有停下來,繼續(xù)往前走,我喊道:“歇歇吧——”父親說:“到小溪橋邊再歇吧,那里有水喝?!蔽抑缓糜仓^皮一步一步地往前趕,那一擔木柴越來越沉重,似乎要把我壓垮。結(jié)果,到了離家只有幾里地的大河邊上時,父親才放下?lián)幼屛倚诵_,如果沒有我,父親會堅持到底,一口氣把干柴挑回家的。
父親說:“你要是老想著歇腳,你要什么時候才能走完那二十多里的山路呢?只有堅持住,一步一步地走,才能回到家里……”
部隊行軍,整個部隊都在往前移動,走著走著,就會覺得腿灌了鉛般沉重,如果你稍有松懈,就會掉隊,就跟不上隊伍。很多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會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就可以走到目的地。
堅持和堅強不一樣。
石頭很堅硬,但是可以砸碎;水卻不一樣,水看似很柔軟,可它卻十分的堅韌,而且蘊含著巨大的力量。
堅持包含了石頭和水,它是堅強和堅韌的混合體。
堅持是一種人生的姿態(tài)。
一種寶貴的生存方式。
什么時候都不要丟掉堅持,因為希望就在你堅持的過程中變得清晰。很多時候在你無望的時候,其實轉(zhuǎn)機已經(jīng)悄悄降臨。
……
被埋的第一個晚上,我還擔心衣著單薄的自己會不會在深夜凍死。
那個晚上,因為疼痛,我渾身一直在冒汗,根本就沒有感覺到寒冷。可現(xiàn)在,我的心在顫抖,感覺臉皮上也冒出了雞皮疙瘩。
此時,陽光要能夠照耀在我臉上,該有多好。
在我咬著牙堅持的過程中,我的思想也波動過,還產(chǎn)生過這樣的疑問:“你的堅持有用嗎?”也再次產(chǎn)生過放棄的念頭。
恐懼一次一次地來臨,一次一次地被我的抵抗擊潰。我害怕黑夜的再次降臨。害怕自己永遠被扔在這廢墟中。
我不停地期盼著妻子娉和易延端的到來,我還是堅定地認為,他們是不會把我留在這里不管的。可時間過去那么久了,易延端為什么還不過來,哪怕是我死了,他也應(yīng)該來看看我的呀!我盤算著妻子的到來,就是她沒有獲得我的具體消息,也應(yīng)該猜出我遇險了,因為她那么長時間打不通我的手機,她那么聰明的人難道不知道我發(fā)生了什么?我的手機已經(jīng)不知壓在哪里了,我的相機也遭了難,里面有那么多美麗的照片,我還答應(yīng)朋友傳給他們看呢……
這是我自己的沙場,我不但在抵抗著自然給我?guī)淼膫屯{,還在和自己的軟弱恐懼消極作斗爭。
我還是每隔一段時間呼叫一次。
我實在不明白,為什么我都奄奄一息了,我的喊聲還那么洪亮,而且嗓子還沒有沙啞,盡管每次大聲呼救完后,喉嚨是那么的疼痛,像在糜爛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我平常說話就很大聲,經(jīng)常被人認為是粗俗的表現(xiàn),也常常被人鄙視??晌覍W(xué)不會小聲說話,我不習(xí)慣竊竊私語。這是我和現(xiàn)代城市文明的沖突,我本該是個山里人,對著大山高唱山歌。
現(xiàn)在,我就身處川西的大山之中,卻唱不出山歌來了,只能一次一次地洪亮地呼救。
我不屈不撓的呼救能夠感動上蒼嗎?
管他呢,反正我已經(jīng)感動了自己。
作者簡介
李西閩(1966—?),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唐鎮(zhèn)三部曲《酸》《腥》《麻》。他被認為是中國新概念恐怖小說的領(lǐng)軍人物和倡導(dǎo)者,被稱為“恐怖大王”。作家曾親歷2008年的汶川地震,被埋76小時,后寫出紀實文學(xué)《幸存者》。
朗讀指導(dǎo)
這篇文章節(jié)選自李西閩創(chuàng)作的大型紀實文學(xué)作品《幸存者》,這本書講述了他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埋76小時的真實經(jīng)歷。作家回憶了小時候與父親一起去離家20多里的山上砍柴背柴,路途遙遠,年少的自己多次要求停下來歇歇,父親卻一直鼓勵他堅持走完全程,告訴他要學(xué)會堅持。李西閩在汶川地震中被埋,度過了漫長難熬的 76小時,這應(yīng)該是他一生中最長、最艱難的一次堅持,是父親的話語穿過時空給予了他力量。
我們每個人的性格形成很大部分都來自家庭的影響,無論后期受到多么高的教育,血液中會永遠保留著家人給予的最初的叮嚀。這篇文章適合在感到心情苦悶時,與長輩一起分享,朗讀時,聲音低沉,語速正常,體會父親給予作者的力量。讀完,可以和長輩聊聊自己的處境,聽聽他們的意見。雖然每個人的一生經(jīng)歷有所不同,但是長輩豐富的人生閱歷能給予我們宏觀上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