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葦隱寒塘
在三十年前的京華游記上,十有七八,必會提到陶然亭。沒到過北平的人,總以為這里是一所了不起的名勝。就以我而論,在作小孩子的時候,就在小說上看到了陶然亭,把它當了西湖一般的心向往之。及至我到了故都,不滿一星期,我就去拜訪陶然亭,才大為失望。這倒也不是說那里毫無可取,只是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罷了。
然則陶然亭何以享有這大的盛名?這有點原故:第一,在帝制時代,北京的一切偉大建筑,宮殿園林,全未開放,供給墨客騷人欣賞的地方,可以說等于沒有,只有二閘、什剎海、菱角坑、陶然亭,兩三處有天然風景的地方,聊可一顧,而陶然亭是更好一點。第二,名勝的流傳,始終賴于我們這支筆的夸大,這是我們值得自傲的。北京的南鎮(zhèn),是當年上京求名的舉子麇集之處,他們很容易走向那里,所以天南地北的舉子,把這個名字帶到八方。第三,我看過一百多年前的一張《江亭覽勝圖》,上面所寫的陶然亭,水土蕭疏,實在也不壞。古人賞鑒著,后人跟著起哄,陶然亭雖非故我,那盛名是不朽的。
那么,現(xiàn)在的陶然亭怎么樣呢?這里,我應當有個較簡明的介紹。它在內(nèi)城宣武門外,外城永定門內(nèi),南下洼子以南。那里沒有人家,只是曠野上,一片葦塘子,有幾堆野墳而已。長蘆葦?shù)牡偷?,不問有水無水,北人叫著葦塘子。春天是草,夏天像高粱地,秋天來了,蘆葦變成了赭黃色。蘆葦葉子上,伸出桿子,上面有成球的花?;ū伙L一吹,像鴨絨,也像雪花,滿空亂飛。葦叢中間,有一條人行土路,車馬通行,我們?nèi)羰乔锾烊ィ涂梢栽谶@悄無人聲漫天晴雪的環(huán)境里前往。
陶然亭不是一個亭子,是一座廟宇,立在高土坡上。石板砌著土坡上去。門口有塊匾,寫了“陶然亭”三個字。是什么廟?至今我還莫名其妙,為什么又叫江亭呢?據(jù)說這是一個姓江的人蓋的,故云,并非江邊之亭也。三十年前,廟里還有些干凈的軒樹,可以歇足。和尚泡一壺茶末,坐在高坡欄桿邊,看萬株黃蘆之中,三三兩兩,伸了幾棵老柳。缺口處,有那淺水野塘,露著幾塊白影。在紅塵十丈之外,卻也不無一點意思。北望是人家十萬,霧氣騰騰,其上略有略無,抹一帶西山青影。南望卻是一道高高的城墻,遠遠兩個箭樓,立在白云下,如是而已。
我在北平將近二十年,在南城幾乎勾留一半的時間,每當人事煩擾的時候,常是一個人跑去陶然亭,在蘆葦叢中,找一個野水淺塘,徘徊一小時,若遇到一棵半落黃葉的柳樹,那更好,可以手攀枯條,看水里的青天。這里沒有人,沒有一切市聲,雖無長處,洗滌繁華場中的煩惱,卻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