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種惡口
原文
《大集經(jīng)》載六十四種惡口之業(yè)①,曰:粗語,軟語,非時語②,妄語,漏③語,大語,高語,輕語,破語,不了語,散語,低語,仰語,錯語,惡語,畏語,吃語,諍語,諂語,誑語,惱語,怯語④,邪語,罪語,啞語,入語,燒語,地語,獄語,虛語,慢語,不受語,說罪咎語,失語,別離語,利害語,兩舌⑤語,無義語,無護語,喜語,狂語,殺語,害語,系語,閑語,縛語,打語,歌語,非法語,自贊嘆語,說他過語,說三寶⑥語。
注釋
①惡口之業(yè):又名語業(yè),即由口而說的一切善惡言語。
②非時語:《集異門論》十卷六頁云:“說非時語者,謂所說語,非時,不應(yīng)時;非節(jié),不應(yīng)節(jié);非分,不應(yīng)分。是名說非時語?!?/p>
③漏:(術(shù)語)梵語Amacron煩惱之異名也。漏為流注漏泄之義,三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瘡門,日夜流注漏泄煩惱而不止,故名漏。又煩惱現(xiàn)行,使心連注流散而不絕,故名漏。
④怯語:即正法之言語。又指佛陀之教說。膽小,沒勇氣,懦弱的言語。
⑤兩舌:離間,挑撥是非。
⑥三寶:指“佛”“法”“僧”三者。
譯文
《大集經(jīng)》(也名《大方等大集經(jīng)》)記載了六十四種由口而出的惡毒的言語:粗語,軟語,非時語,妄語,漏語,大語,高語,輕語,破語,不了語,散語,低語,仰語,錯語,惡語,畏語,吃語,諍語,諂語,誑語,惱語,怯語,邪語,罪語,啞語,入語,燒語,地語,獄語,虛語,慢語,不受語,說罪咎語,失語,別離語,利害語,兩舌語,無義語,無護語,喜語,狂語,殺語,害語,系語,閑語,縛語,打語,歌語,非法語,自贊嘆語,說他過語,說三寶語。
文煩簡有當
原文
歐陽公《進新唐書表》曰:“其事則增于前,其文則省于舊?!狈蛭馁F于達而已,繁與省各有當也?!妒酚洝ばl(wèi)青傳》:“校尉李朔、校尉趙不虞、校尉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將軍獲王,以千三百戶封朔為涉軹侯,以千三百戶封不虞為隨成侯,以千三百戶封戎奴為從平侯?!薄肚皾h書》但云:“校尉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將軍,封朔為涉軹侯、不虞為隨成侯、戎奴為從平侯?!北扔凇妒酚洝肺迨俗种惺《?,然不若《史記》為樸贍①可喜。
注釋
①樸贍:質(zhì)樸而豐富。
譯文
歐陽公(歐陽修)《進新唐書表》寫道:“這書中所記載的實際內(nèi)容比前人的有所增加,而它的文字則比過去的要簡省。”文章講求的是清楚表達意思而已,文字的繁簡各有其適用的情況?!妒酚洝ばl(wèi)青傳》說:“校尉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各自三次跟隨大將軍擒獲匈奴王室,用一千三百戶封李朔為涉軹侯,用一千三百戶封趙不虞為隨成侯,用一千三百戶封公孫戎奴為從平侯。”《前漢書》只是說:“校尉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各自三次跟隨大將軍出征,分封李朔為涉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北容^發(fā)現(xiàn),《前漢書》比《史記》的五十八字少了二十三個字,但不如《史記》的文字質(zhì)樸豐富可愛。
樂天侍兒
原文
世言白樂天侍兒唯小蠻、樊素二人。予讀集中《小庭亦有月》一篇云:“菱角執(zhí)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弊宰⒃唬骸傲狻⒐?、紫、紅皆小臧獲①名?!比羧?,則紅、紫二綃亦女奴也。
注釋
①臧獲:古代對奴婢的賤稱。
譯文
社會上傳言白樂天的侍婢只有小蠻和樊素兩人。我讀他集中的《小庭亦有月》一篇:“菱角執(zhí)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彼宰⒄f“菱角、谷兒、紫綃、紅綃,都是小婢女的名字?!比绻沁@樣的話,那么紅綃、紫綃也是他的婢女。
樂天新居詩
原文
白樂天自杭州刺史分司①東都,有《題新居呈王尹兼簡府中三掾》詩云:“弊宅須重葺,貧家乏羨財。橋憑州守造,樹倩府寮栽。朱板新猶濕,紅英暖漸開。仍期更攜酒,倚檻看花來?!蹦酥剖里L(fēng)俗尚為可喜。今人居閑,而郡守為之造橋,府寮為之栽樹,必遭譏議,又肯形之篇詠哉!
注釋
①分司:唐宋之制,中央官員在陪都(洛陽)任職者,稱為分司。唐白居易《達哉樂天行》:“達哉達哉白樂天,分司東都十三年?!?/p>
譯文
白居易自杭州刺史分司東都洛陽,有一首《題新居呈王尹兼簡府中三掾》詩中寫道:“弊宅須重葺,貧家乏羨財,橋憑州守造,樹倩府寮栽,朱板新猶濕,紅英暖漸開,仍期更攜酒,倚檻看花來?!蓖ㄟ^這首詩可以看出唐代風(fēng)俗還是不錯的?,F(xiàn)在的官員退休閑居,如果太守給他造橋,府僚為他栽樹,一定會遭人譏諷議論,哪里還敢寫進詩中呢!
長歌之哀原文
嬉笑之怒,甚于裂眥①,長歌之哀,過于慟哭。此語誠然。元微之②在江陵,病中聞白樂天左降③江州,作絕句云:“殘燈無焰影憧憧,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樂天以為:“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仆④心哉!”微之集作“垂死病中仍悵望”,此三字既不佳,又不題為病中作,失其意矣。東坡守彭城,子由⑤來訪之,留百余日而去,作二小詩曰:“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fēng)雨聲。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臥北窗呼不醒,風(fēng)吹松竹雨凄凄?!睎|坡以為讀之殆不可為懷,乃和其詩以自解⑥。至今觀之,尚能使人凄然也。
注釋
①裂眥:指因發(fā)怒而眼睛睜得極大,眼眶似乎要裂開,形容極其憤怒的神態(tài)?!痘茨献印ぬ┳逵?xùn)》:“荊軻西刺秦王,高漸離、宋意為擊筑,而歌于易水之上,聞?wù)吣徊_目裂眥,發(fā)植穿冠?!?/p>
②元微之:元稹。
③左降:貶官。多指京官降職到州郡。唐白居易《舟中雨夜》詩:“船中有病客,左降向江州?!?/p>
④仆:自稱的謙詞。
⑤子由:蘇轍。
⑥自解:自求解脫,自行脫落?!肚f子·內(nèi)篇·大宗師》:“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jié)之?!?/p>
譯文
帶著嬉笑的怒罵,超過怒目而視;用歌聲表達的悲哀,超過極度悲哀地痛哭。這話確實很貼切。元微之(元?。┰诮陼r,在病中聽到白樂天(白居易)被貶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作絕句說:“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白樂天說:“這些詩句,別人聽了尚且受不了,更何況是我呢!”元微之集作“垂死病中仍悵望”,這“仍悵望”三字既不好,又不題作是“病中作”的,就失去了原本的意思。蘇東坡做彭城(今江蘇徐州)太守,弟弟蘇轍來看他,住了一百天才離開,作了兩首詩:“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fēng)雨聲。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臥北窗呼不醒,風(fēng)吹松竹雨凄凄?!碧K東坡認為讀了實在不能忍受,便和了他的詩來自求解脫。就是今天讀起來,這詩仍然使人感到悲涼。
周亞夫
原文
周亞夫距①吳、楚,堅壁②不出。軍中夜驚,內(nèi)相攻擊擾亂,至于帳下。亞夫堅臥不起。頃之,復(fù)定。吳奔壁東南陬③,亞夫使備西北。已而果奔西北,不得入?!稘h史》書之,以為亞夫能持重④。按⑤,亞夫軍細柳時,天子先驅(qū)⑥至,不得入。文帝稱其不可得而犯。今乃有軍中夜驚相攻之事,安在其能持重乎?
注釋
①距:通“拒”,抗拒。
②堅壁:加固壁壘?!妒酚洝じ咦姹炯o》:“項羽聞漢王在宛,果引兵南。漢王堅壁不與戰(zhàn)?!?/p>
③陬:隅,角落?!妒酚洝そ{侯周勃世家》:“后吳奔壁東南陬,太尉使備西北?!迸狍S集解,引如淳曰:“陬,隅也?!?/p>
④持重:穩(wěn)重,謹慎?!妒酚洝ろn長孺列傳》:“張羽力戰(zhàn),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p>
⑤按:為“按語”的省稱,如編者按。
⑥先驅(qū):先鋒,前導(dǎo)?!都毩鵂I》:“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p>
譯文
周亞夫抵抗吳、楚叛軍,堅守壁壘而不出戰(zhàn)。軍隊夜間受了驚嚇,內(nèi)部就互相攻擊擾亂起來,一直鬧到了周亞夫的帳下。周亞夫卻躺著不起。過了一會兒,才恢復(fù)安定。吳軍攻打營壘的東南方向,周亞夫卻命令防備西北方向。不久吳軍果然來攻打西北方向,因防衛(wèi)得當吳軍沒能攻進來?!稘h書》記載了這件事,認為周亞夫用兵謹慎。我考察周亞夫駐軍在細柳(今陜西咸陽市西南)時,皇帝的先鋒到了,卻進不了軍營。漢文帝稱贊他治軍嚴謹使敵人不易侵犯。如今在他的軍隊中竟發(fā)生夜間驚擾相攻的事,怎么能說他用兵謹慎呢?
孟舒魏尚
原文
云中守孟舒,坐①虜大入云中免。田叔對文帝曰:“匈奴來為邊寇,孟舒知士卒罷敝②,不忍出言,士爭臨城死敵,如子為父,以故死者數(shù)百人。孟舒豈驅(qū)之哉!”上曰:“賢哉孟舒!”復(fù)召以為云中守。又馮唐對文帝曰:“魏尚為云中守,虜嘗一入,尚率車騎擊之。士卒終日力戰(zhàn)。上功幕府。坐首虜差六級,下吏削爵。臣以為陛下罰太重。”上赦魏尚,復(fù)以為云中守。按,孟舒、魏尚,皆以文帝時為云中守,皆坐匈奴入寇獲罪,皆得士死力,皆用他人言復(fù)故官,事切③相類,疑其只一事云。
注釋
①坐:因為?!赌吧仙!罚骸皝須w相怨怒,但坐觀羅敷?!?/p>
②罷敝:疲勞困敝?!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笆窳T敝,而宮室滋侈。”
③切:切近。
譯文
云中太守孟舒,因為匈奴攻進云中而被罷免。田叔對文帝說:“匈奴侵犯邊境,孟舒知道士兵們疲勞困頓,不忍出言抵抗,但士兵們都爭先恐后地在城下與敵人拼死作戰(zhàn),就像兒子為了保護父親一樣,因此死了幾百人。這可不是孟舒強迫他們這樣做的呀!”漢文帝說:“孟舒真是個賢才??!”于是又征召他做云中太守。此外,馮唐曾對漢文帝說:“魏尚做云中太守,匈奴曾經(jīng)進犯,魏尚率領(lǐng)軍隊迎擊。士兵整天拼命作戰(zhàn)。魏尚上書將軍府記功。因為多報了六顆敵軍首級,就被收監(jiān)削去官爵。我認為陛下處罰得太重了?!睗h文帝便赦免了魏尚,恢復(fù)了他云中太守的職位。通過考察,孟舒和魏尚都在漢文帝時任云中太守,都因為匈奴進犯而獲罪,都得到士兵的擁護拼死力戰(zhàn),最后又都因為別人為他們說話而官復(fù)原職,兩個人的事跡太相像了,所以我懷疑這是一個人的事跡。
秦用他國人
原文
七國虎爭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國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國人,如齊之田忌、田嬰、田文,韓之公仲、公叔,趙之奉陽、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為相。獨秦不然,其始與之謀國以開霸業(yè)者,魏人公孫鞅也。其他若樓緩趙人,張儀、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澤燕人,呂不韋韓人,李斯楚人。皆委國①而聽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燕昭王任郭隗、劇辛、樂毅,幾滅強齊,辛、毅皆趙人也。楚悼王任吳起為相,諸侯患楚之強,蓋衛(wèi)人也。
注釋
①委國:指把國家的統(tǒng)治權(quán)交給別人?!稇?zhàn)國策·魏策四》:“魏委國于王,而王不受,故委國于趙也?!?/p>
譯文
七國如猛虎般爭奪天下,都廣泛地搜羅四方的游士。然而六國所任用的相國,都是他們的同族人和本國人,比如齊國的田忌、田嬰、田文,韓國的公仲、公叔,趙國的奉陽君、平原君,魏王甚至任用太子為相國。唯獨秦國不這么做,最初和秦王商討國家大計開創(chuàng)霸業(yè)的是魏國人公孫鞅(商鞅)。其他的像樓緩是趙國人,張儀、魏冉、范雎都是魏國人,蔡澤是燕國人,呂不韋是韓國人,李斯是楚國人。秦王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他們,并對他們沒有絲毫的懷疑,秦國之所以最終能兼并天下,便是依賴這些人的力量。燕昭王任用郭隗、劇辛、樂毅,差點滅掉了強大的齊國,劇辛、樂毅都是趙國人。楚悼王任用吳起為相國,諸侯都害怕楚國因此而強盛,但吳起卻是衛(wèi)國人。
灌夫任安
原文
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同日免。蚡后為丞相,而嬰不用,無勢,諸公稍自引①而怠驁,唯灌夫獨否。衛(wèi)青為大將軍,霍去病才為校尉,已而皆為大司馬。青日衰,去病日益貴。青故人門下多去事去病,唯任安不肯去。灌夫、任安,可謂賢而知義矣。然皆以它事卒不免于族誅,事不可料如此。
注釋
①自引:自行引退。漢賈誼《吊屈原賦》:“鳳縹縹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遠去。”
譯文
竇嬰任丞相,田蚡任太尉,同一天被罷免。田蚡后來當了丞相,竇嬰沒有再被任用而失去了權(quán)勢,他的門客也漸漸遠離他,對他也變得怠慢起來,只有灌夫不這樣做。衛(wèi)青任大將軍時,霍去病才是個校尉,不久,他倆都當了大司馬。衛(wèi)青漸漸失勢,霍去病卻日益顯貴。衛(wèi)青舊日的門客很多離開衛(wèi)青去服侍霍去病了,只有任安不肯離開。灌夫、任安,真的可以稱為賢良而深明大義的人。然而,他倆卻都因為別的事情而被滅族,事情的變化竟這樣不可預(yù)料!
李太白
原文
世俗多言李大白在當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予案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陽冰試弦歌①于當涂,公疾亟,草藁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庇掷钊A作大白墓志,亦云:“賦《臨終歌》而卒?!蹦酥讉髁疾蛔阈?,蓋與謂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②而死者同也。
注釋
①弦歌:《論語·陽貨》記孔子學(xué)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為出任邑令之典。
②牛炙:烤牛肉。《禮記·內(nèi)則》:“膳、膷、臐、膮、醢、牛炙?!?/p>
譯文
世上多傳言李白在當涂的采石,因喝醉后在江上泛舟,看到映在水中的月影便俯身去取,于是淹死在了水中,所以采石這個地方有捉月臺。我考察李陽冰所作的太白《草堂集序》中寫道:“李陽冰在當涂任邑令時,太白先生病重,詩文稿有萬卷,手稿尚未修訂,他在病榻上把它們交給了我,并讓我作序?!边€有李華所作的《太白墓志》也寫道:“太白作《臨終歌》后就死了?!辈胖朗浪椎膫餮源_實不可信,這樣的傳言大概和杜子美(杜甫)是因喝酒吃烤牛肉撐死的一樣不可信吧。
三女后之賢
原文
王莽女為漢平帝后,自劉氏之廢,常稱疾不朝會。莽敬憚傷哀,欲嫁之,后不肯,及莽敗,后曰:“何面目以見漢家?!弊酝痘鹬卸馈顖耘疄橹苄酆?,知其父有異圖①,意頗不平,形于言色,及禪位,憤惋逾甚。堅內(nèi)甚愧之,欲奪其志,后誓不許,乃止。李昪女為吳太子璉妃,昪既篡吳,封為永興公主,妃聞人呼公主,則流涕而辭。三女之事略同,可畏而仰,彼為其父者,安所置愧乎?
注釋
①異圖:謀叛的意圖?!稌x書·郭默傳》:“劉江州不受免,密有異圖……禍將至矣,宜深備之?!?/p>
譯文
王莽的女兒是漢平帝的皇后,自從劉姓被廢除之后,她常常稱病不參加朝會。王莽既敬重忌憚她,又為她的遭遇感到哀傷,就想讓她改嫁,皇后不肯答應(yīng),等到王莽失敗,皇后說:“我還有什么面目見漢朝的人?!彼妥酝痘鹬袩懒?。楊堅的女兒是周帝的皇后,她知道自己的父親有篡位的意圖,心里很不平靜,并且常表現(xiàn)在言語臉色中,到周帝禪位給楊堅時,她的憤怒怨恨更加強烈。楊堅內(nèi)心對她很愧疚,想讓她改嫁,她誓死不答應(yīng),這才作罷。李昪的女兒是吳國的太子妃,李昪篡奪了吳國的政權(quán),就封她為永興公主。她聽到有人叫她公主,就流著淚不讓叫。這三個女子的事跡大略相同,值得人敬畏仰慕,作為她們的父親,德行不如她們難道不感到慚愧嗎?
送孟東野序
原文
韓文公《送孟東野序》云:“物不得其平則鳴?!比黄湮脑疲骸霸谔?、虞時,咎陶、禹其善鳴者,而假①之以鳴。夔假于《韶》以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又云:“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比粍t非所謂不得其平也。
注釋
①假:憑借,依靠?!盾髯印駥W(xué)》:“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p>
譯文
韓文公(韓愈)《送孟東野序》寫道:“事物得不到公平就會吶喊?!比欢谖闹袇s寫道:“在唐堯、虞舜時代,咎陶、禹是最善于吶喊的人,而上天憑借他們吶喊,禹的臣夔憑借《韶樂》吶喊,殷朝憑借伊尹吶喊,周朝憑借周公旦吶喊。”又寫道,“上天應(yīng)和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吶喊使他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蹦敲磸倪@些例子來看,吶喊并非都是遇到了不公平啊。
晉文公
原文
晉公子重耳自狄適①他國凡七,衛(wèi)成公、曹共公、鄭文公皆不禮焉,齊桓公妻以女,宋襄公贈以馬,楚成王享之,秦穆公納之,卒以得國。衛(wèi)、曹、鄭皆同姓,齊、宋、秦、楚皆異姓,非所謂”豈無他人,不如同姓”也。晉文公卒未葬,秦師伐鄭滅滑,無預(yù)②晉事。晉先軫以為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背秦大惠,使襄公墨衰绖③而伐之。雖幸勝于殽,終啟焚舟④之戰(zhàn),兩國交兵,不復(fù)修睦者數(shù)百年。先軫是年死于狄,至孫縠而誅滅,天也。
注釋
①適:到,往。
②無預(yù):無關(guān)聯(lián)。
③墨衰绖:《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發(fā)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绖?!倍蓬A(yù)注:“晉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以兇服從戎,故墨之?!?/p>
④焚舟:燒毀渡船。《左傳·文公三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p>
譯文
晉國公子重耳從狄地開始逃亡,到過七個國家,衛(wèi)國成公、曹國共公、鄭國文公對他都不以禮相待,齊國桓公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重耳為妻,宋國襄公贈送他馬匹,楚國成王設(shè)宴招待他,秦國穆公熱情地接納他,最終重耳得以回國做了國君。衛(wèi)國、曹國、鄭國的國君與重耳都是同姓,齊國、宋國、秦國、楚國的國君與重耳都是異姓,這說明“豈無他人,不如同姓”的說法并非正確。晉文公死后還沒有埋葬,秦國就進攻鄭國打算滅掉滑國,本來這和晉國無關(guān)。晉國大臣先軫卻認為,秦國竟然在晉國大喪之際不派人來悼念反而討伐晉國的同姓國,因此晉國應(yīng)該出兵支援鄭國。因為背棄了秦國以前的恩惠,晉襄公穿著孝服帶兵討伐秦國。這場戰(zhàn)斗雖然晉國僥幸在殽地戰(zhàn)勝,但終導(dǎo)致焚舟之役,兩國交戰(zhàn),處于敵對數(shù)百年。先軫在這一年死在和狄人交戰(zhàn)中,到他的孫子先縠時被滅族,這是天意啊。
南夷服諸葛
原文
蜀劉禪時,南中諸郡叛,諸葛亮征之,孟獲為夷漢所服,七戰(zhàn)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fù)反矣。”《蜀志》所載,止于一時之事。國朝淳化中,李順亂蜀,招安使雷有終遣嘉州士人辛怡顯使于南詔,至姚州,其節(jié)度使趙公美以書來迎,云:“當境①有瀘水,昔諸葛武侯戒曰:‘非貢獻征討,不得輒渡此水;若必欲過,須致祭,然后登舟?!袂脖静寇妼①l金龍二條、金錢二千文,并設(shè)酒脯,請先祭享而渡?!蹦酥弦男姆?,雖千年如初。嗚呼,可謂賢矣!事見怡顯所作《云南錄》。
注釋
①當境:本境。
譯文
三國蜀漢后主劉禪時期,南中各郡反叛,丞相諸葛亮率軍征討,反叛首領(lǐng)孟獲在當?shù)貪h人和夷人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和諸葛亮打了七次仗,七次被擒,最后他說:“先生真是有天助之威,南中之人再也不敢反叛朝廷了?!薄度龂尽な裰尽分兴涊d的,只是蜀漢時期的事。我大宋朝太宗淳化年間,李順在蜀地反叛朝廷,招安使雷有終派遣嘉州(今四川樂山一帶)士人辛怡顯出使南詔(今云南大理一帶)。到了姚州(今云南大姚),當?shù)毓?jié)度使趙公美捧著國書出來迎接,他對辛怡顯說:“本境有條河叫瀘水,蜀漢時武侯諸葛亮先生告誡說:‘如果不是進貢或征討,就不能隨意渡過這條河;假如一定要過,就必須祭祀,然后登舟過河?!F(xiàn)在,我已派本部將士帶金龍二條,金錢二千文,并擺下了酒肉,請求先祭祀之后再渡河?!庇纱丝梢姡弦膶χT葛亮心悅誠服,即使是千年之后也仍然和當初一樣。唉,諸葛亮可稱為賢人啊!此事見于辛怡顯所作的《云南錄》中。
晉之亡與秦隋異
原文
自堯、舜及今,天下裂而復(fù)合者四:周之末為七戰(zhàn)國,秦合之;漢之末分為三國,晉合之;晉之亂分為十余國,爭戰(zhàn)三百年,隋合之;唐之后又分為八九國,本朝合之。然秦始皇一傳而為胡亥,晉武帝一傳而為惠帝,隋文帝一傳而為煬帝,皆破亡其社稷。獨本朝九傳百七十年,乃不幸有靖康之禍,蓋三代以下治安所無也。秦、晉、隋皆相似,然秦、隋一亡即掃地①,晉之東雖曰”牛繼馬后”②,終為守司馬氏之祀,亦百有余年。蓋秦、隋毒流四海,天實誅之,晉之八王擅兵,孽后盜政,皆本于惠帝昏蒙,非得罪于民,故其亡也,與秦、隋獨異。
注釋
①掃地:指徹底干凈,毫無存留。用于貶義?!稌x書·儒林傳序》:“惟懷逮愍,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p>
②牛繼馬后:晉時讖語。指以牛姓代司馬氏繼承帝位。《晉書·元帝紀》:“初,《玄石圖》有‘牛繼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焉,帝先飲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p>
譯文
從堯、舜到如今,天下分裂而又統(tǒng)一的有四次:周朝末年分為戰(zhàn)國七雄,秦朝時統(tǒng)一;漢朝末年分為魏、蜀、吳三國,晉朝時統(tǒng)一;晉朝大亂分裂為十幾個小國,爭戰(zhàn)持續(xù)了三百年,隋朝時統(tǒng)一;唐朝之后又分裂為八九個小國,本(宋)朝統(tǒng)一。然而秦始皇傳了一世而為胡亥,晉武帝傳了一世而為晉惠帝,隋文帝傳了一世而為隋煬帝,他們都葬送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唯獨本朝傳了九世一百七十年,才不幸遭遇了靖康之難,大概三代以來沒有像本朝這樣政治清平的了。秦朝、晉朝、隋朝都有相似之處,然而秦、隋一旦滅亡就徹底消失了,東晉雖然被稱為“牛繼馬后”,但畢竟保持了司馬氏的社稷,也享國百余年。大概秦朝、隋朝流毒四海,上天不容,晉朝的“八王之亂”,“孽后”賈南風(fēng)擅權(quán)亂國,都是晉惠帝昏庸無能造成的,并不是得罪了百姓,因此它的滅亡和秦朝、隋朝的滅亡不同。
韓信周瑜
原文
世言韓信伐趙,趙廣武君請以奇兵塞井陘口,絕其糧道,成安君不聽。信使間人①窺知其不用廣武君策,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勝趙。使廣武計行,信且成禽②,信蓋自言之矣。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將黃蓋獻火攻之策,會東南風(fēng)急,悉燒操船,軍遂敗。使天無大風(fēng),黃蓋不進計,則瑜未必勝。是二說者,皆不善觀人者也。夫以韓信敵陳余,猶以猛虎當羊豕爾。信與漢王語,請北舉燕、趙,正使井陘不得進,必有他奇策矣。其與廣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聽子計,仆亦禽矣。”蓋謙以求言③之詞也。方孫權(quán)問計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將軍禽之宜在今日。劉備見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闭篃o火攻之說,其必有以制勝矣。不然,何以為信、瑜?
注釋
①間人:間諜。
②禽:通“擒”。
③求言:指君主要求臣民上書言事。《清史稿·高宗紀一》:“上憂旱,申命求言,并飭九卿大臣體國盡職?!?/p>
譯文
世人都說韓信攻打趙國時,趙國的廣武君請求用一支奇兵堵塞井陘口,斷絕韓信大軍的糧道,成安君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韓信派間諜暗中刺探得知成安君沒有采納廣武君的計策就十分高興,于是馬上率軍挺進戰(zhàn)勝了趙國。假使廣武君的計策得以實行,韓信就要戰(zhàn)敗被擒了,這大概是韓信自己說的。周瑜在赤壁與曹操對陣,部將黃蓋獻火攻的計策,正遇到東南風(fēng)刮得緊,這才燒毀了曹操的所有戰(zhàn)船,戰(zhàn)勝了曹軍。假使沒起大風(fēng),黃蓋沒有獻火攻之計,那么周瑜就未必能取勝。說出這兩種結(jié)論的人,都不善于觀察人。韓信對付成安君,就如同猛虎對付豬羊。韓信對漢王劉邦說,請求向北攻下燕國、趙國,假使井陘口不能攻破,他必定還會有其他的奇謀妙計。韓信對廣武君說:“假若成安君采納您的計謀,我就要戰(zhàn)敗被擒了。”這大概是韓信故意謙虛以求廣武君進言的說法。當孫權(quán)向周瑜詢問破曹操的計策時,周瑜已經(jīng)說了曹操冒然進軍的四種弊端,并說這次戰(zhàn)役必可擒獲曹操。劉備見到周瑜,對他士兵少感到遺憾。周瑜說:“這些兵就夠用了,你只需看我周瑜怎么大破曹軍?!奔偃鐩]有火攻的計策,周瑜也必定會有其他克敵制勝的辦法。如果不是這樣,那么他們還是韓信、周瑜嗎?
韓退之
原文
《舊唐史·韓退之傳》初言:“愈常以為魏、晉已遠,為文者多拘偶對,而經(jīng)誥之指歸①,不復(fù)振起②。故所為文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語,后學(xué)之士取為師法。當時作者甚眾,無以過之,故世稱韓文?!倍衷疲骸皶r有恃才肆意,亦盩③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為羅池④神,而愈撰碑以實之。李賀父名晉,不應(yīng)進士,而愈為賀作《諱辯》,令舉進士。又為《毛穎傳》,譏戲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紕繆者。撰《順宗實錄》,繁簡不當,敘事拙于取舍,頗為當代所非?!迸釙x公有寄李翱書云:“昌黎韓愈,仆識之舊矣,其人信美材也。近或聞諸儕類⑤云:恃其絕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為戲??梢雍酰拷裰患爸?,當大為防焉爾。”《舊史》謂愈為紕繆⑥,固不足責,晉公亦有是言,何哉?考公作此書時,名位猶未達,其末云:“昨弟來,欲度及時干進,度昔歲取名,不敢自高。今孤煢⑦若此,游宦謂何?是不能復(fù)從故人之所勉耳!但置力田園,茍過朝夕而已?!比粍t公出征淮西,請愈為行軍司馬,又令作碑,蓋在此累年之后,相知已深,非復(fù)前比也。
注釋
①指歸:主旨,意向。
②振起:興起,奮起。
③盩:乖,悖。
④羅池:池名。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
⑤儕類:同輩,同類的人。
⑥紕繆:錯誤?!抖Y記·大傳》:“五者(治親、報功、舉賢、使能、存愛)一物紕繆,民莫得其死?!?/p>
⑦孤煢:孤獨,無依無靠。三國魏曹丕《短歌行》:“我獨孤煢,懷此百離?!?/p>
譯文
《舊唐書·韓愈傳》開頭寫道:“韓愈時常以為從魏、晉以來,做文章的人拘泥于對仗,而儒家的思想精神不再被提倡。因此,他寫的文章微言大義,自成一派,后輩的學(xué)子都把他的文章作為學(xué)習(xí)的榜樣。當時的作者很多,但是沒有人能超過他,所以世人稱他‘韓文公’。”而接著寫道:“韓愈常常依仗自己的才華隨意寫作,也會違背孔子、孟子的旨意。如:南方人迷信地把柳宗元稱作‘羅池神’,韓愈就撰寫碑文予以記載,使之成為事實。李賀的父親名叫李晉,由于避諱,不應(yīng)該考進士,而韓愈卻為李賀作《諱辯》,叫他去參加進士考試。又作《毛穎傳》譏諷世態(tài),不近人情。這些是他文章中很錯誤的篇目。他所作的《順宗實錄》,繁簡不妥當,敘事取舍不當,很受當代人的非議?!迸釙x公(裴度)有寄李翱書說:“昌黎韓愈,我很早就知道他了,這人確實有才華。近來有時聽朋友們說他依仗著自己的才思敏捷,往往情感奔放不受控制,不用文章去建立法制,而以文章為游戲。這可以嗎?現(xiàn)今一些不及他的人,應(yīng)當不要學(xué)習(xí)他這些方面。”《舊史》說韓愈有錯誤,自然不值得責備,但裴度也這樣說,這是為什么呢?我通過考察,覺得是因為裴度寫這封信時,名譽地位都還沒有發(fā)達起來,信的末尾說:“昨日小弟來,是想能及時在功名上有所進取,我雖以前名為‘度’,也不敢自視甚高。現(xiàn)在我這樣孤苦無依,出外做官又是為了什么呢?因此,我不能再聽從老朋友的勉勵了!今后我只去致力于躬耕田園,茍且地過日子罷了?!笨墒呛髞?,裴度出征淮西時,請韓愈當他的行軍司馬,還讓他撰寫碑文,大概是因為許多年之后,兩個人相互了解已深,與二人出名前的關(guān)系是不能相比的。
韓柳為文之旨
原文
韓退之自言:作為文章,上規(guī)①姚、姒、《盤》、《誥》、《春秋》、《易》、《詩》、《左氏》、《莊》、《騷》、太史、子云、相如,閎其中而肆其外②。柳子厚自言:每為文章,本之《書》《詩》《禮》《春秋》《易》,參之《榖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③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韓、柳為文之旨要,學(xué)者宜思之。
注釋
①規(guī):效法,摹擬。唐韓愈《進學(xué)解》:“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p>
②閎其中而肆其外:指詩文內(nèi)容宏富而文筆發(fā)揮盡致。③參:檢驗,考索驗證。
譯文
唐代韓愈曾說:寫文章時,應(yīng)該效法上古的經(jīng)典,如《尚書·盤庚》《尚書·誥》《春秋》《易經(jīng)》《詩經(jīng)》《左傳》《莊子》《離騷》,以及司馬遷、楊雄、司馬相如的文章。柳宗元則認為,每次寫文章時,首先應(yīng)以《尚書》《詩經(jīng)》《禮記》《春秋》《易經(jīng)》為根本,然后參照《榖粱傳》的寫法,來磨礪文氣,參照《孟子》《荀子》,來暢達文脈,參照《莊子》《老子》,來使文章酣暢淋漓,參照《國語》,來使文章更具趣味性,參照《離騷》,來使文章意境深遠,參照司馬遷的《史記》,使文章語言優(yōu)美,簡潔精練。這是韓愈、柳宗元為文的要旨,學(xué)習(xí)寫作的人應(yīng)當深思。
魏鄭公諫語
原文
魏鄭公諫止唐太宗封禪,中間數(shù)語,引喻剴切①,曰:“今有人十年長患,療治且愈,此人應(yīng)皮骨僅存,便欲使負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亂,非止十年,陛下為之良醫(yī),疾苦雖已乂安②,未甚充實。告成③天地,臣切④有疑?!碧诓荒軍Z⑤。此語見于公《諫錄》及《舊唐書》,而《新史》不載,《資治通鑒》記其諫事,亦刪此一節(jié),可惜也!
注釋
①剴切:切實,懇切,切中事理。
②乂安:太平,安定?!妒酚洝ば⑽浔炯o》:“漢興已六十余歲矣,天下乂安。”
③告成:上報所完成的功業(yè)?!对姟ご笱拧そ瓭h》:“經(jīng)營四方,告成于王。”
④切:通“竊”,私下,私自。多用作謙詞。
⑤奪:用強力使之動搖、改變,也指由于強力而動搖、改變。
《論語·泰伯篇》:“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p>
譯文
魏鄭公(魏征)向唐太宗進諫阻止他前往泰山封禪,諫書中有幾句話,引證比喻切中要旨:“現(xiàn)在有一個患病十年經(jīng)過治療就要痊愈的人,這時他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如果想讓他背著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那肯定辦不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不只十年,陛下作為重整乾坤的良醫(yī),人民雖免于疾苦,天下平安無事,但還不富足。陛下卻在這個時候舉行封禪大典,敬告天地大功告成,臣實在懷疑這種做法是否妥當?!碧铺诼犃藷o法反駁他。魏征的這一段話,記載在魏征的《諫錄》和《舊唐書》上,而《新唐書》中卻沒有記載?!顿Y治通鑒》里雖載有魏征勸諫的事跡,卻也刪去了這一段話,真是太可惜了!
虞世南
原文
虞世南卒后,太宗夜夢見之,有若平生。翌日,下制①曰:“世南奄②隨物化③,倏④移歲序。昨因夜夢,忽睹其人,追懷遺美⑤,良增悲嘆!宜資冥助⑥,申朕思舊之情??捎谄浼覟樵O(shè)五百僧齋,并為造天尊⑦像一軀?!狈蛱谥畨羰滥希w君臣相與之誠所致,宜恤其子孫,厚其恩典可也。齋僧⑧造像,豈所應(yīng)作!形之制書,著在國史,惜哉,太宗而有此也!
注釋
①制:指帝王的命令?!抖Y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
②奄:忽然,驟然。
③物化:死亡。語出《莊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p>
④倏:犬疾行的樣子,引申為疾速,忽然。段注本《說文·犬部》:“倏,犬走疾也?!?/p>
⑤遺美:指遺留下來的美好風(fēng)尚、德行等。
⑥冥助:謂神佛的佑助。
⑦天尊:佛教稱佛為“天尊”。
⑧僧齋:請僧而供養(yǎng)齋食,兼有誦經(jīng)略儀,謂之“僧齋”。
譯文
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夜里夢見他,還像活著時那樣。第二天,唐太宗下詔書說:“世南突然去世,很快就好多年了。我因為昨天夜里做夢,忽然夢到他,追憶他遺留下的美德,實在讓人悲傷嘆息。我覺得應(yīng)該資助他在陰間的生活,以表示我思念舊臣的情誼??梢栽谒依镌O(shè)置五百位僧人的齋飯,并且為他制作天尊像一軀。”唐太宗夢見虞世南,是由于他生前與唐太宗有著真摯的感情,但只要對他的子孫后代妥善安置注意撫恤就可以了。設(shè)置僧齋,并為他造像豈是君王該做的事呢!這樣特地頒布詔書,宣喻天下,并且載入國史,唐太宗這樣做實在令人遺憾!
諸葛公
原文
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于仁義節(jié)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蓋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誠,生于亂世,躬耕垅畝,使無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顧,則茍全性命,不求聞達必矣。其始見玄德,論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氏可與為援而不可圖,唯荊、益可以取,言如蓍龜①,終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間,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敵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臨終,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雖庸懦②無立,亦舉國聽之而不疑。下有以見信于人,故廢廖立而立垂泣,廢李嚴而嚴致死。后主左右奸辟側(cè)佞,充塞于中,而無一人有心害疾③者。魏盡據(jù)中州,乘操、丕積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發(fā)一矢以臨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馬懿案行④其營壘處所,嘆為天下奇才。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不得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魏延每隨公出,輒欲請兵萬人,與公異道會于潼關(guān),公制而不許,又欲請兵五千,循秦嶺而東,直取長安,以為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史臣謂公以為危計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謂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方以數(shù)十萬之眾,據(jù)正道而臨有罪,建旗鳴鼓,直指魏都,固將飛書告之,擇日合戰(zhàn),豈復(fù)翳行竊步,事一旦之譎以規(guī)⑤咸陽哉!司馬懿年長于公四歲,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天不祚漢,非人力也?!鞍詺馕髂闲?,雄圖歷數(shù)屯。”杜詩盡之矣。
注釋
①蓍龜:古人以蓍草與龜甲占卜兇吉,因以指占卜。
②庸懦:庸下懦怯。
③疾:通“嫉”。
④案行:巡視。《漢書·蓋寬饒傳》:“寬饒初拜為司馬……冠大冠,帶長劍,躬案行士卒廬室,視其飲食居處?!?/p>
⑤規(guī):通“窺”。
譯文
諸葛孔明是千載偉人,他用兵行軍,都以仁義為根本,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來未曾有過的。他的思慮行為,全都出于忠誠,他生在亂世,親自耕田謀生,假如沒有徐庶一句話的推薦,劉玄德三顧茅廬的懇切,那么他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揚名天下就是一定的了。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會見劉玄德,就論述不可和曹操抗衡,可以和孫權(quán)結(jié)盟但不可圖謀,只有荊州、益州可以奪取,這些論斷像占卜一樣準確,從他一生的政治經(jīng)歷看,真是不可更改的言論。在他掌權(quán)的二十多年里,國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的百姓敬服他,敵人畏懼他。對上,他能夠使主上信任,所以劉備臨死時對他說:“我的兒子沒有才能,你可以自取為帝。”后主劉禪雖然平庸怯懦無所作為,但能把整個國家毫不猶豫地交給他管理。對下,他能使部屬信賴,所以廢長水校尉廖立為庶民,廖立卻在他病逝后痛哭流涕;廢棄李嚴,李嚴卻因他的病逝而病發(fā)死去。后主身邊多奸佞之臣,卻沒有記恨暗害諸葛亮的。當魏國完全占領(lǐng)中州之地以后,還挾有曹操、曹丕父子生前的積威,軍中勇猛將士如林,卻不敢發(fā)一兵一卒一箭到蜀國,而諸葛亮卻六出岐山,討伐魏國,致使魏國上下畏懼蜀國如同畏懼老虎。魏國將帥司馬懿巡視諸葛亮的營壘后,嘆服他是天下奇才。鐘會征伐蜀國時,特地派人到漢川祭奠諸葛亮廟,并下令軍士,禁止在諸葛亮墓附近砍柴,這難道僅是策略智謀的高超就能夠達到的嗎?魏延每次隨諸葛亮出兵伐魏,就請求撥給自己將士萬人,想從暗道和諸葛亮在潼關(guān)會師,諸葛亮制止;魏延又想請求諸葛亮撥給他將士五千人,沿秦嶺向東走,直取長安,他認為這樣一次就能把長安以西平定。史臣記載,諸葛亮認為這是危險計策而不采納,其實不然。諸葛公統(tǒng)帥的是真正的正義之師,不用陰謀詭計,當他率領(lǐng)十萬大軍占據(jù)正道,討伐有罪的敵人,豎起大旗,高鳴戰(zhàn)鼓,直指魏國京都,本來就是要飛騎傳書,通知敵方,擇定日期交戰(zhàn),又豈會暗中抄小道,憑著碰運氣,以詭詐之計來圖謀咸陽呢!司馬懿比諸葛亮年長四歲,司馬懿活著,諸葛亮卻不幸死去,才活了五十四歲,上天不保佑漢室,這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鞍詺馕髂闲?,雄圖歷數(shù)屯?!倍鸥υ娨呀?jīng)全部說明白了。
陶淵明
原文
陶淵明高簡閑靖,為晉、宋第一輩人。語其饑則簞瓢屢空,缺無儲粟;其寒則裋褐穿結(jié),絺绤冬陳;其居則環(huán)堵蕭然,風(fēng)日不蔽。窮困之狀,可謂至矣。讀其《與子儼等疏》云:“恨室無萊婦,抱茲苦心……汝等雖曰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管仲、鮑叔,分財無猜,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然則猶有庶子也。《責子》詩云:“雍端年十三。”此兩人必異母爾。淵明在彭澤,悉令公田種秫①,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逼拮庸陶埛N秔,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秔②。其自敘亦云:“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豹q望一稔③而逝,然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職。所謂秫、秔,蓋未嘗得顆粒到口也,悲夫!
注釋
①秫:粱米、粟米之黏者,多用以釀酒。晉陶潛《和郭主簿》:“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p>
②秔:通“粳”,一種黏性較小的稻類。
③稔:莊稼成熟?!秶Z·吳語》:“吳王夫差既殺申胥,不稔于歲,乃起師北伐?!?/p>
譯文
陶淵明高雅閑靜,是晉、宋時期的第一流人物。他卻過著忍饑挨餓、冬穿夏衣、家徒四壁的生活,窮困的狀況可以說是到了極點。他在《與子儼等疏》中寫道:“我常遺憾沒有楚國老萊子的妻子那樣的賢內(nèi)助,只有自己懷抱這樣的一片苦心……你們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也應(yīng)該思索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道理,齊國的管仲、鮑叔二人是朋友,在合伙經(jīng)商時尚且沒有因為分錢的多少而產(chǎn)生猜疑,外人尚可如此,更何況你們是同父的兄弟呢!”這樣看來,陶淵明還有妾生的兒子。他的《責子》詩說“雍端兩人年齡都是十三”,看來這兩個人一定不是同母的弟兄了。陶淵明在彭澤縣當縣令時,下令公田全都種上高粱,說:“我能常醉酒,便心滿意足了。”但妻子和兒子堅持請求種粳稻,他就下令讓五十畝種高粱,五十畝種粳稻。他在《自敘》中寫道:“公田的收成足夠做酒,所以順便求了彭澤令這個小官。”他本希望莊稼收獲一次就離任,然而從仲秋到冬天,他在官僅八十幾天,就自己辭職離開了。所謂的高粱、粳稻都沒能吃到,可悲啊!
治生從宦
原文
韓詩曰:“居閑食不足,從仕力難任。兩事皆害性,一生??嘈?。”然治生①從宦,自是兩涂,未嘗有兼得者。張釋之以貲為郎,十年不得調(diào),曰:“久官減兄仲之產(chǎn),不遂②?!庇鈿w。司馬相如亦以貲為郎,因病免,家貧無以自業(yè),至從故人于臨邛,及歸成都,家徒四壁立而已。
注釋
①治生:經(jīng)營家業(yè),謀生計。
②不遂:不順利?!冻o·九章·思美人》:“知前轍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譯文
韓愈的詩中寫道:“閑居吃不飽飯,做官又難以勝任。兩件事都對人的生命有害,一生常常為此苦惱?!比欢\生和做官,本來就是兩條不同的道路,從來沒有人能兼得的。張釋之用錢財買了個郎官,十年不能升遷,他說:“長久做官耗費了兄仲不少財產(chǎn),這官做得不順利啊!”于是打算辭職回家。司馬相如也用錢買了個郎官,因為生病免官,家里窮得無法生活,以致跟隨老朋友到了臨邛,等他帶著卓文君從臨邛回到成都時,家里窮得只有四堵墻壁了。
陳軫之說疏
原文
戰(zhàn)國權(quán)謀之士,游說從橫,皆趨一時之利,殊不顧義理①曲直所在。張儀欺楚懷王,使之絕齊而獻商於②之地。陳軫諫曰:“張儀必負王,商於不可得而齊、秦合,是北絕齊交,西生秦患。”其言可謂善矣。然至云:“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笔禽F不深計齊之可絕與否,但以得地為意耳。及秦負約,楚王欲攻之。軫又勸曰:“不如因賂之以一名都,與之并兵而攻齊,是我亡地于秦,取償于齊也?!贝瞬哂裙灾嚥涣x。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賂以地,齊本與國③,楚無故而絕之,宜割地致幣,卑詞謝罪,復(fù)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軫之說于是疏矣。乃知魯仲連、虞卿為豪杰之士,非軫輩所能企及也。
注釋
①義理:合于一定的倫理道德的行事準則。
②商於:地名,河南省淅川縣西。
③與國:盟國,友邦?!豆茏印ぐ擞^》:“與國不恃其親,而敵國不畏其彊?!?/p>
譯文
戰(zhàn)國時的權(quán)謀之士,游說合縱連橫之道,都追求一時的利益,根本不考慮正義道理是非曲直在哪里。張儀欺騙楚懷王,說只要他和齊國斷交,就把秦國的商於之地獻給楚王。陳軫勸諫說:“張儀一定會背棄大王,商於不但不能得到,而且齊國、秦國會聯(lián)合,這樣做就是在北邊斷絕和齊國的交往,在西面又滋生秦國的威脅?!边@些話可以說很有道理。但是他說“不如暗地里和齊國保持聯(lián)合,而表面上跟它斷交,派人跟著張儀,如果給我們土地,再跟齊國斷交不遲”,這就是不深思熟慮是否可以與齊國斷交,而僅僅把得到土地放在心上的表現(xiàn)。等到秦國背棄盟約,楚王想攻打秦國,陳軫又勸阻說:“不如借此機會送給秦國一個大城市,和它合兵攻打齊國,這樣我們喪失土地給了秦國,卻在齊國得到了補償。”這條計策尤其荒謬背理不合于道義。秦國橫行無道,欺凌楚國,楚國卻要用土地賄賂它;齊國本來是楚國的盟國,楚國卻無緣無故和它斷交,本應(yīng)割讓土地送去財物,恭敬謙虛地向它謝罪,再次懇求它援助,卻反而要攻打它,陳軫的勸說在這里是疏漏荒謬的。(相比之下)這才知道魯仲連、虞卿是豪杰之士,不是陳軫之流所能企及的。
顏率兒童之見
原文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顏率請借救于齊。乃詣齊王許以鼎,齊為發(fā)兵救周,而秦兵罷。齊將求鼎,周君又患之。顏率復(fù)詣齊,曰:“愿獻九鼎,不識何涂之從而致①之齊?”齊王將寄徑②于梁、于楚,率皆以為不可,齊乃止?!稇?zhàn)國策》首載此事,蓋以為奇謀。予謂此特兒童之見爾。爭戰(zhàn)雖急,要當有信。今一紿齊可也,獨不計后日諸侯來伐,誰復(fù)肯救我乎?疑必無是事,好事者飾之爾。故《史記》《通鑒》皆不取。
注釋
①致:送達,使達到?!稘h書·終軍傳》:“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p>
②寄徑:借路。
譯文
秦國發(fā)動軍隊逼近成周,來索求九鼎,周王以此為患。顏率請求去齊國借救兵。于是,顏率到齊王那兒許諾把九鼎給齊國,(只要齊國發(fā)救兵),齊國為此派兵救周,而秦國也就罷兵了。齊國打算索要九鼎,周君又以此為患。顏率又到齊國,說:“我們愿意獻出九鼎,不知道該從哪條路送到齊國來呢?”齊國打算從梁國、楚國借道而行,這兩國都認為不可以,齊國就停止了對九鼎的索要?!稇?zhàn)國策》第一個記載這件事,大概認為顏率使了奇異的計謀。我認為他這就是小兒之見。爭戰(zhàn)雖然緊急,但重要的應(yīng)當是信義。現(xiàn)在欺騙齊國一次可以,難道不想想將來各諸侯國來征討的時候,誰又肯救助自己呢?我懷疑一定沒有這種事,這不過是好事的人矯飾的故事罷了。因此,《史記》《通鑒》都不采用這個故事。
朋友之義
原文
朋友之義甚重。天下之達道①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婦而至朋友之交。故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疤煜滤妆?,而朋友道絕?!币娪凇对姟贰!安恍藕跖笥?,弗獲乎上?!币娪凇吨杏埂贰睹献印贰!芭笥研胖?,孔子之志也;“車馬衣裘,與朋友共”,子路之志也;“與朋友交而信”,曾子之志也?!吨芏Y》六行,五曰任,謂信于友也。漢、唐以來,猶有范張、陳雷、元白、劉柳之徒,始終相與,不以死生貴賤易其心。本朝百年間,此風(fēng)尚存。嗚呼,今亡矣!
注釋
①達道:公認的準則。《禮記·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p>
譯文
朋友的情義很重要。天下公認的準則有五個,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夫婦之道,以及朋友之道。因此從天子到百姓,沒有不需要朋友而成事的。“天下的習(xí)俗情意淡薄,因而朋友之道斷絕?!边@話見于《詩經(jīng)》?!安蝗⌒庞谂笥?,就不能獲得主上的恩遇?!边@話見于《中庸》《孟子》。“對朋友守信”,這是孔子的志向;“車馬衣裘,跟朋友共享”,這是子路的志向;“和朋友交往而守信”,這是曾子的志向?!吨芏Y》中有六種良好的品行,第五種就是信任,就是對朋友要守信。漢、唐以來,還有范式和張劭、陳重和雷義、元稹和白居易、劉禹錫和柳宗元這些人,始終交好,不因為死生貴賤而改變他們的友情。本朝建立的前一百多年間,這種好風(fēng)氣還存在。唉,現(xiàn)在喪失了!
范增非人杰
原文
世謂范增為人杰,予以為不然。夷考①平生,蓋出戰(zhàn)國從橫之余,見利而不知義者也。始勸項氏立懷王,及羽奪王之地,遷王于郴,已而弒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誼,爭之以死。懷王與諸將約,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關(guān)中,則當如約,增乃勸羽殺之,又徙之蜀漢。羽之伐趙,殺上將宋義,增為末將,坐而視之??忧亟底?,殺秦降王,燒秦宮室,增皆親見之,未嘗聞一言也。至于滎陽之役,身遭反間,然后發(fā)怒而去。嗚呼,疏矣哉!東坡公論此事偉甚,猶未盡也。
注釋
①夷考:考察?!睹献印けM心下》:“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譯文
世人都認為范增是人中豪杰,我認為并非如此。公平地考察他的生平,把他可以看作是戰(zhàn)國縱橫家的殘余,是見利忘義之人。他一開始就勸項粱扶立懷王,可是等到項羽奪得懷王的土地,把懷王遷到郴(今湖南郴州),接著項羽又殺了懷王,范增卻不能依照君臣的大義,以死諍諫。懷王跟幾位將領(lǐng)約定,先進入關(guān)中滅秦的就封他為王,沛公既然已經(jīng)先平定了關(guān)中,那么就應(yīng)該遵守約定封他為王,范增卻勸項羽殺了沛公(沒能成功),又勸諫將他遷移到蜀郡漢中一帶。項羽在征伐趙軍的時候,殺了上將軍宋義,范增作為末將,坐視不管。項羽活埋秦朝降兵,殺死秦朝降王、燒毀秦朝宮室,范增都親眼所見,卻沒有聽到他說一句勸諫的話。到了滎陽之戰(zhàn),范增自己受了敵方的反間計,竟發(fā)怒離項羽而去。唉,失策??!蘇東坡對這件事的論述很突出,但還是不夠充分。
爰盎小人
原文
爰盎真小人,每事皆借公言而報私怨,初①非盡忠一意為君上者也。嘗為呂祿舍人,故怨周勃。文帝禮下勃,何豫盎事,乃有“非社稷臣”之語,謂勃不能爭②呂氏之事,適會成功耳。致文帝有輕勃心,既免使就國,遂有廷尉之難。嘗謁丞相申屠嘉,嘉弗為禮,則之丞相舍折困③之。為趙談所害,故沮止④其參乘。素不好晁錯,故因吳反事請誅之。蓋盎本安陵群盜,宜其忮心⑤忍戾如此,死于刺客,非不幸也。
注釋
①初:本,本來。《詩·豳風(fēng)·東山》:“勿士行枚?!睗h鄭玄箋:“初無行陳銜枚之事?!?/p>
②爭:通“諍”,諍諫,規(guī)勸?!肚f子·至樂》:“故夫子胥爭之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p>
③折困:折挫困辱。
④沮止:阻止,遏止。
⑤忮心:忌恨之心,妒忌之心?!肚f子·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p>
譯文
爰盎真是個小人,每件事都是假借公言來報私怨,出發(fā)點都不是竭盡忠誠地為君主辦事。他曾經(jīng)做過呂祿的舍人,因此怨恨周勃。漢文帝禮遇周勃,跟爰盎有什么相干,他竟然(在皇帝面前)有“(周勃)不是國家的忠臣”的話,說周勃在呂后專政時不能諍諫,只是正好碰上誅殺諸呂,碰巧成功罷了。于是使?jié)h文帝有了輕視周勃的心,周勃已經(jīng)被免職回到封國,又使他遭受刑獄之難。爰盎曾經(jīng)拜訪丞相申屠嘉,申屠嘉沒有禮遇他,(爰盎得寵后)就到丞相住處去折挫困辱他。爰盎被趙談害過,就阻止趙談作為皇上左右的陪乘。爰盎一直不喜歡晁錯,因此就趁著吳王造反的事情請求殺了晁錯。爰盎家本來是安陵的盜匪,怪不得他心懷猜忌殘忍乖戾到這種地步,他被刺客殺死,不是不幸啊。
玉蕊杜鵑
原文
物以希①見為珍,不必異種②也。長安唐昌觀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黃魯直易為山礬者。潤州鶴林寺杜鵑,乃今映山紅,又名紅躑躅者。二花在江東彌山亙野,殆與榛莽相似。而唐昌所產(chǎn),至于神女下游,折花而去,以踐玉峰之期,鶴林之花,至以為外國僧缽盂中所移,上玄命三女下司之,已逾百年,終歸閬苑③。是不特④土俗罕見,雖神仙亦不識也。王建《宮詞》云:“太儀前日暖房來,囑向昭陽乞藥栽。敕賜一窠⑤紅躑躅,謝恩未了奏花開?!逼渲厝绱?,蓋宮禁中亦鮮⑥云。
注釋
①希:少,罕有。《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被寿┝x疏:“希,少也?!?/p>
②異種:指動植物的奇特品種。
③閬苑:閬風(fēng)之苑,傳說中仙人的住處。
④不特:不僅,不但。
⑤一窠:一棵。
⑥鮮:少?!兑住は缔o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p>
譯文
物以罕見為貴,不一定非要是奇異的品種才名貴。長安唐昌觀中的玉蕊花,就是現(xiàn)在的玚花,又叫米囊,黃魯直改稱為山礬的那種花。潤州的鶴林寺中的杜鵑花,就是現(xiàn)在的映山紅,又叫紅躑躅的那種花。這兩種花在江東漫山遍野,多到幾乎跟叢生的野草灌木一樣。而唐昌觀中的玉蕊花,甚至引得仙女下凡,折花而去,以赴趙玉峰仙境的約會;鶴林寺的杜鵑花,甚至到了有人認為是從外國僧人的缽盂中移來的程度,上天命令三位仙女下界主管它已經(jīng)超過一百年了,最終要回到閬苑仙境。這是因為玉蕊、杜鵑不僅民間罕見,即使神仙也不認識。王建的《宮詞》說:“太儀前日暖房來,囑向昭陽乞藥栽。敕賜一窠紅躑躅,謝恩未了奏花開。”對它像這樣的看重,大概皇宮之中也很稀有吧。
徐凝詩
原文
徐凝以《瀑布》“界破青山”之句,東坡指為惡詩,故不為詩人所稱說。予家有凝集,觀其余篇,亦自有佳處,今漫紀數(shù)絕于此?!稘h宮曲》云:“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掌中舞罷蕭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薄稇洆P州》云:“蕭娘臉下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薄断嗨剂帧吩疲骸斑h客遠游新過嶺,每逢芳樹問芳名。長林遍是相思樹,爭①遣愁人獨自行?!薄锻婊ā吩疲骸耙粯淅婊ù合蚰?,雪枝殘?zhí)幵癸L(fēng)來。明朝漸校無多去②,看到黃昏不欲回。”《將歸江外辭韓侍郎》云:“一生所遇唯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游子白身③歸?!苯杂星橹?,宜其見知于微之、樂天也。但俗子妄作樂天詩,繆為賞激,以起東坡之誚耳。
注釋
①爭:怎么,表示疑問。
②校無多去:此猶云無多了。去,語助詞,相當于了。校與較同,猶差也。
③白身:舊指平民,亦指無功名無官職的士人或已仕而未通朝籍的官員。
譯文
徐凝《瀑布》有一句“界破青山”的詩句,被蘇東坡指摘為惡詩,因此不被詩人們稱道。我家中有徐凝的詩集,看他其他的詩篇,也自有佳妙的地方?,F(xiàn)在隨意寫下幾首絕句在此?!稘h宮曲》寫道:“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掌中舞罷蕭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薄稇洆P州》寫道:“蕭娘臉下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相思林》寫道:“遠客遠游新過嶺,每逢芳樹問芳名。長林遍是相思樹,爭遣愁人獨自行?!薄锻婊ā穼懙溃骸耙粯淅婊ù合蚰?,雪枝殘?zhí)幵癸L(fēng)來。明朝漸校無多去,看到黃昏不欲回?!薄秾w江外辭韓侍郎》寫道:“一生所遇唯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游于自身歸?!边@些詩都很有情致,所以他受到元稹、白居易的知遇是應(yīng)該的。只是世間俗子妄自效仿白居易的詩,錯誤地加以激賞,而遭到蘇東坡的嘲笑罷了。
臨敵易將
原文
臨敵易①將,固兵家之所忌,然事當審其是非,當易而不易,亦非也。秦以白起易王龁而勝趙,以王翦易李信而滅楚,魏公子無忌易晉鄙而勝秦,將豈不可易乎?燕以騎劫易樂毅而敗,趙以趙括易廉頗而敗,以趙蔥易李牧而滅,魏使人代信陵君將亦滅,將豈可易乎?
注釋
①易:改變,更改。《書·盤庚中》:“今予告汝不易?!?/p>
譯文
與敵人對陣而改換將領(lǐng),本來就是軍事家所忌諱的。然而事情應(yīng)該考慮它的是非情況,該改換而不改換也不對。秦國用白起代替王龁戰(zhàn)勝了趙國,用王翦替換李信而消滅了楚國,魏公子無忌代替晉鄙戰(zhàn)勝了秦國,將領(lǐng)難道不能改換嗎?燕國用騎劫代替樂毅而戰(zhàn)敗,趙國用趙括代替廉頗而戰(zhàn)敗,用趙蔥代替李牧導(dǎo)致趙國滅亡,魏國派人代替信陵君為將也遭到了滅亡,將領(lǐng)難道可以改換嗎?
將帥貪功
原文
以功名為心,貪軍旅之寄①,此自將帥習(xí)氣,雖古來賢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斂者也。廉頗既老,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可用,致困郭開之口,終不得召。漢武帝大擊匈奴,李廣數(shù)自請行,上以為老,不許,良久,乃許之,卒有東道失軍之罪。宣帝時,先零羌反,趙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問誰可將,曰,”亡逾于老臣者矣?!奔瘩Y至金城,圖上方略,雖全師制勝,而禍及其子卬。光武時,五溪蠻夷畔②,馬援請行,帝愍其老,未許。援自請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jù)鞍顧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③哉是翁也!”遂用為將,果有壺頭之厄。李靖為相,以足疾就第④,會吐谷渾寇邊,即往見房喬曰:“吾雖老,尚堪一行。”既平其國,而有高甑生誣罔之事,幾于不免。太宗將伐遼,召入謂曰:“高麗未服,公亦有意乎?”對曰:“今疾雖衰,陛下誠不棄,病且瘳⑤矣。”帝憫其老,不許。郭子儀年八十余,猶為關(guān)內(nèi)副元帥、朔方河中節(jié)度,不求退身,竟為德宗冊罷⑥。此諸公皆人杰也,猶不免此,況其下者乎!
注釋
①寄:委托,托付?!墩撜Z·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②畔:通“叛”,背叛,叛變?!墩撜Z·陽貨》:“公山弗擾以費畔?!被寿┝x疏:“畔,背叛也?!?/p>
③矍爍: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④就第:指免職回家?!稘h書·張禹傳》:“﹝張禹﹞罷就第,以列侯朝朔望?!?/p>
⑤瘳:病愈?!稌ふf命上》:“藥不瞑眩,厥疾弗瘳?!?/p>
⑥冊罷:謂發(fā)布詔書,將大臣免職。
譯文
把功名放在心上,貪圖于軍事的委托,這本來就是將帥的習(xí)氣,即使是自古以來的賢明的卿大夫,也沒有能知足從而自我收斂的。廉頗已經(jīng)年老,吃一斗米,十斤肉,身披戰(zhàn)甲上馬,以表示自己還可以被任用,卻困于郭開的讒言之下,最終不能被征召。漢武帝大舉進攻匈奴,李廣幾次請求隨同出征,武帝認為李廣老了,不允許,很久以后,才允許他去,最終在東邊道路上迷路,延誤了軍期而犯下罪過。漢宣帝時,先零羌造反,趙充國已經(jīng)七十多歲,皇上認為他老了,讓丙吉去詢問他誰可以當將領(lǐng),他說:“沒有能超越老臣我的了?!本婉Y馬到金城,呈獻地圖和破敵計劃,雖然保全部隊取得勝利,但卻使他的兒子趙卬遭到災(zāi)禍。漢光武帝時,五溪的少數(shù)民族反叛,馬援請求出征,光武帝憐惜他年老,沒有同意。馬援請求說:“我還能夠披甲跨馬?!惫馕涞圩屗囈辉嚕R援跨上戰(zhàn)馬左顧右盼,來表示自己可被任用。光武帝笑著說:“這個老翁真有精神哪!”于是用他為將,果然在壺頭山遭到厄運。李靖當過宰相,因為腳有毛病免職回家,遇上吐谷渾進犯邊疆,就去見房喬說:“我雖然老了,但還能出征一次?!逼蕉送鹿葴唶?,卻又遭到高甑生誣陷欺騙的事,幾乎不能幸免。唐太宗打算攻打遼東,召他進來對他說:“高麗還不臣服,您也有意要出征嗎?”他回答說:“現(xiàn)在我雖然病得衰弱,但陛下真的不嫌棄我的話,我的病很快就好了?!被实蹜z憫他年老,不允許他出征。郭子儀八十多歲,還擔任著關(guān)內(nèi)副元帥和朔方、河中節(jié)度使,不求隱退,最后竟然被唐德宗發(fā)詔書罷免了。這些人都是人中英杰,猶且不能免于貪功求名,何況是能力不如他們的人呢!
誼向觸諱
原文
賈誼上疏文帝曰:“生為明帝,沒為明神。使顧成之廟,稱為太宗,上配太祖,與漢亡極。雖有愚幼不肖①之嗣,猶得蒙業(yè)而安。植遺腹②,朝委裘,而天下不亂?!庇衷疲骸叭f年③之后,傳之老母弱子?!贝思扔谏鷷r談死事,至云“傳之老母”,則是言其當終于太后之前,又目其嗣為“愚幼不肖”,可謂指斥。而帝不以為過,誼不以為疑。劉向上書成帝諫王氏事曰:“王氏與劉氏,且不并立,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于外親,降為皂隸,縱不為身,奈宗廟何!”又云:“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贝四擞趪鏁r說亡語,而帝不以為過,向不以為疑,至乞援④近宗室,幾于自售,亦不以為嫌也。兩人皆出于忠精至誠,故盡言觸忌諱而不自覺。文帝以寬待下,圣德固爾,而成帝亦能容之,后世難及也。
注釋
①不肖:不成材,不正派。《禮記·射義》:“發(fā)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安能以中。”
②遺腹:指遺腹子。
③萬年:死的婉辭?!稘h書·賈誼傳》:“茍身亡事,畜亂宿禍,孰視而不定,萬年之后,傳之老母弱子,將使不寧,不可謂仁?!?/p>
④乞援:請求援助。
譯文
賈誼上書漢文帝說:“活著做英明的皇帝,死后做圣明的神靈。要使顧成廟(漢文帝自立的宗廟)的廟號稱為太宗,上面可跟太祖相配,那么漢朝運祚就沒有盡頭了。即使有頑愚不成材的后代,仍然可以承蒙您留下的基業(yè)而平安。即使扶植還未出世的太子,朝拜您留下的衣服,天下也不會動亂。”又說:“您死了以后,傳位給老母親或弱小的太子?!边@既是在帝王活著的時候談他死后的事,甚至說到“傳位給老母親”,這就是說皇帝會死在太后的前面,又把他的后代看成是“愚頑不成材”,可以說是當面斥責了??墒菨h文帝不認為他這樣是錯的,賈誼也不因此而疑慮。劉向上書給漢成帝進諫王氏的事說:“王氏和劉氏,將不能并立,陛下作為漢室的子孫,守護維持先人的宗廟,卻讓國家的權(quán)位轉(zhuǎn)移到外姓親戚手里,自己地位下降為奴仆,即使不為自己考慮,難道不為宗廟考慮嗎?”又說:“天命所歸的人很多,不僅僅是一姓的人。”這是在國家還存在的時候說亡國的話,可是漢成帝不認為他這樣是罪過,劉向不因此而疑慮,甚至說到請求相近的宗室?guī)椭麑雇馄?,幾乎是自我舉薦,也不認為有什么嫌疑。這兩個人都是出于最高最純的忠心和誠意,因此說盡自己想說的,即使觸犯了忌諱也沒有自我覺察。漢文帝以寬厚的態(tài)度對待下屬,他圣明的德行本來就是這樣,而漢成帝也能容忍觸犯忌諱,這是后代難以企及的。
何進高叡原文
東漢末,何進將誅宦官,白①皇太后悉罷中常侍、小黃門,使還里舍。張讓子婦,太后之妹也。讓向子婦叩頭,曰:“老臣得罪,當與新婦俱歸私門,唯受恩累世,今當遠離宮殿,愿復(fù)一入直②,得暫奉望太后顏色,死不恨矣?!弊計D為言之,乃詔諸常侍皆復(fù)入直。不數(shù)日,進乃為讓所殺,董卓隨以兵至,讓等雖死,漢室亦亡。北齊和士開在武成帝世,奸蠹敗國。及后主嗣立,宰相高叡與婁定遠白胡太后,出士開為兗州刺史。后欲留士開過百日,叡守之以死,苦言之。士開載美女珠簾賂定遠,曰:“蒙王力,用為方伯,今當遠出,愿得一辭覲二宮。”定遠許之,士開由是得見太后及帝,進說曰:“臣出之后,必有大變,今已得入,復(fù)何所慮?!庇谑浅龆ㄟh為青州而殺叡。后二年,士開雖死,齊室亦亡。嗚呼!奸佞之難去久矣!何進、高叡,不惜隕身破家,為漢、齊社稷計,而張讓、士開以談笑一言,變?nèi)绶凑?,忠良受禍,宗廟為墟。乃知背脅瘭疽③,決④之不可不速;虎狼在阱,養(yǎng)之則自貽害??刹唤湓?!
注釋
①白:告語,稟報,陳述。《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厲王母弟趙兼因辟陽侯言呂后,呂后妒,弗肯白,辟陽侯不彊爭?!?/p>
②入直:亦作“入值”。謂官員入宮值班供職。
③瘭疽:局部皮膚炎腫化膿的瘡毒。
④決:通“抉”,挖出,挑出。
譯文
東漢末年,何進將要誅除宦官,稟告皇太后,罷免所有的中常侍和小黃門,讓他們回到老家去。張讓的兒媳婦是太后的妹妹。張讓向兒媳婦磕頭,說:“老臣我獲罪,應(yīng)該和媳婦一起回到私宅中去。只是因為好幾代受到皇恩,現(xiàn)在要遠離皇宮,希望能再進宮供職一次,能夠暫時侍奉太后,遠遠地望見太后的容顏,就是死也沒有遺憾了?!眱合眿D為他向太后轉(zhuǎn)告,太后就下詔讓各個常侍都重新進宮供職。沒有幾天,何進就被張讓殺害,董卓隨即帶兵來到長安,張讓等雖然被殺,但漢朝也就滅亡了。北齊的和士開在武成帝時,奸邪禍害,敗壞國家。等到后主即位,宰相高叡和婁定遠上奏胡太后,貶和士開為兗州刺史。胡太后要留下和士開過一百天才讓他走,高叡據(jù)理死諫,苦口相勸。和力開用車載著美女珠簾賄賂婁定遠,說:“承蒙您出力相助,被任用為一方之長,現(xiàn)在該遠行外出了,希望能覲見二宮(太后和皇帝)以做辭行?!眾涠ㄟh同意了他,和士開于是見到了太后和后主,并且進言說:“我出宮以后,朝內(nèi)一定會有大的變故,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進宮了,又有什么可以憂慮的呢?!庇谑琴H婁定遠為青州刺史,并殺死了高叡。兩年后,和士開雖然死了,齊朝也滅亡了。唉!奸邪的壞人很難除掉,這有很久了!何進、高叡,不惜生命,家破人亡,為漢朝、北齊的國運出謀劃策,卻被張讓、和士開輕而易舉地改變過來,如談笑一般,致使忠良的大臣受到災(zāi)禍,社稷淪為廢墟。由此可知,背上肋下的毒瘡,不能不及早割除;猛獸掉入陷阱,養(yǎng)著它就會使自身遭受傷害。豈可不引以為戒??!
漢景帝忍殺
原文
漢景帝恭儉愛民,上繼文帝,故亦稱為賢君??计涮熨Y,則刻戾忍殺之人耳。自在東宮時,因博戲①殺吳太子,以起老濞②之怨。即位之后,不思罪己,一旦于三郡中而削其二,以速兵端。正信用晁錯,付以國事,及爰盎之說行,但請斬錯而已,帝令有司劾錯以大逆,遂父母妻子同產(chǎn)皆棄市。七國之役,下詔以深入多殺為功,比三百石以上皆殺,無有所置③,敢有議詔及不如詔者,皆要斬④。周亞夫以功為丞相,坐爭封匈奴降將事病免,心惡之,賜食不置箸,叱之使起,昧于敬禮大臣之義,卒以非罪置之死,悲哉!光武遣馮異征赤眉,敕之曰:“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諸將非不健斗,然好虜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⑤,無為郡縣所苦。”光武此言,視景帝詔書,為不侔矣。
注釋
①博戲:古代的一種棋戲?!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骸安蝰Y逐,斗雞走狗。”
②老濞:指西漢吳王劉濞。景帝前三年,濞與楚趙等國發(fā)兵反漢,兵敗自殺,時年六十二。后因以“老濞”稱之。
③置:赦免,釋放?!秶Z·鄭語》:“裒人裒姁有獄,而以為入于王,王遂置之?!?/p>
④要斬:古代的一種酷刑。以斧砧斷人之腰?!耙蓖把?。
⑤修敕:整頓。
譯文
漢景帝謙恭、儉樸、愛護百姓,上承漢文帝,因此也被稱為賢明的君主??疾焖奶煨?,不過是個苛刻乖戾、殘忍好殺的人罷了。他做太子時,就因棋戲殺了吳國太子,從而引起吳國劉濞的怨恨。即位以后,他不考慮自己的罪過,一天把三個郡國削減了兩個,加速了兵禍爭端。正當他相信任用晁錯,把國家大事交給他時,等到爰盎的讒言得以實行,雖然只請求斬殺晁錯一人而已,漢景帝卻命令官員們彈劾晁錯有叛逆大罪,連他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們也都殺害了。在跟吳、楚等七國叛軍的戰(zhàn)役中,他下詔命令將士深入敵方以多殺亂軍為功勞,俸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員都要殺死,一個都不準赦免,如果有對詔書存有疑議以及不按詔令行事的,都要腰斬。周亞夫因為有戰(zhàn)功當了丞相,又因為給匈奴的降將爭得封爵而獲罪,后來由于生病幸免于難,漢景帝心中厭惡他,賜給飲食卻不給他準備筷子,呵斥他站起來,不用尊敬大臣的禮儀對待他,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置他于死地,可悲呀!漢光武帝派馮異去征討赤眉軍,下令對他說:“爭戰(zhàn)討伐不一定非要掠奪土地屠殺人民,關(guān)鍵只在于平定安撫百姓。將領(lǐng)們不是不勇健能戰(zhàn),而是喜歡搶奪殺掠。你本來善于駕御官吏士人,希望好好整頓,不要使郡縣的百姓受苦?!睗h光武帝的這番話,比起漢景帝的詔令來,大不相同。
燕昭漢光武之明
原文
樂毅為燕破齊,或讒之昭王曰:“齊不下者兩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齊人,南面而王耳?!闭淹鯏匮哉撸彩沽⒁銥辇R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馮異定關(guān)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人有章①言異威權(quán)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光武以章示異。異上書謝,詔報曰:“將軍之于國家,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及異破隗囂,諸將欲分其功,璽書誚大司馬以下,稱異功若丘山。今人咸知毅、異之為名將,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讒口矣。田單復(fù)齊國,信陵君敗秦兵,陳湯誅郅支,盧植破黃巾,鄧艾平蜀,王濬平吳,謝安卻苻堅,慕容垂挫桓溫,史萬歲破突厥,李靖滅吐谷渾,郭子儀、李光弼中興唐室,李晟復(fù)京師,皆有大功于社稷,率為譖人所惎②,或至殺身。區(qū)區(qū)庸主不足責,唐太宗亦未能免。營營青蠅③,亦可畏哉!
注釋
①章:臣下給君主的奏本。
②惎:挑撥離間。
③青蠅:喻指讒佞?!冻o·劉向〈九嘆·怨思〉》:“若青蠅之偽質(zhì)兮,晉驪姬之反情。”
譯文
樂毅為燕國攻破齊國,有人向燕昭王進讒言:“齊國只有兩個城池沒有攻下來,不是他的力量不能攻克,而是他想長久地依仗兵威使齊國人屈服,自己在南面稱王而已。”燕昭王殺死了進讒言的人,派使者立樂毅為齊王。樂毅惶恐不敢接受,發(fā)誓誓死效忠燕昭王。馮異平定關(guān)中,自己以為長久在外,心里不踏實。別人有奏章說馮異兵威權(quán)勢極重,百姓心悅誠服歸附他,稱他為“咸陽王”,光武帝把奏章寄給馮異。馮異上書謝罪,光武帝下詔回答說:“將軍對于國家來說,恩情如同父子,有什么可猜疑的,又有什么可畏懼的?”等到馮異攻破隗囂,各位將領(lǐng)想要分他的功勞,光武帝下詔書責問大司馬以下的官員,稱贊馮異的功勞像山一樣高(豈是他們所能比的?)。今天的人都知道樂毅、馮異是有名的將領(lǐng),然而如果不是兩位君主的賢明,他們也必然被進讒言的人逼迫處于困境了。田單收復(fù)齊國,信陵君打敗秦兵,陳湯誅殺郅支,盧植攻破黃巾,鄧艾平定蜀,王濬平定吳,謝安驅(qū)退苻堅,慕容垂挫敗桓溫,史萬歲攻破突厥,李靖消滅吐谷渾,郭子儀、李光弼中興唐室,李晟收復(fù)京師,這些人對國家都有大功,大多被進讒言的人所誣陷,有的甚至遭受了殺身之禍。那些平庸的君主就不值得責備,可連唐太宗也不免這樣。那讒佞的小人,也真是可怕?。?/span>
晁錯張湯
原文
晁錯為內(nèi)史,言事輒聽,幸傾九卿,及為御史大夫,權(quán)任出丞相右①。張湯為御史,每朝奏事,國家用日旰②,丞相取充位③,天下事皆決湯。蕭望之為御史,意輕丞相,遇之無禮。三人者,賢否雖不同,然均為非誼④,各以他事至死,抑有以致之邪!
注釋
①右:謂勝過,超過。
②日旰:天色晚,日暮。
③充位:謂徒居其位,無所建樹?!稘h書·張湯傳》:“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旰,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決湯?!?/p>
④誼:同“義”。謂符合正義或道德規(guī)范。亦指按照正義或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
譯文
晁錯做內(nèi)史時,不論說什么皇上都聽從,受到的寵幸超過了九卿;等到做了御史大夫,權(quán)力比丞相還大。張湯做御史時,每次朝堂上談?wù)搰掖笫拢3S稍绲酵?,丞相只不過湊數(shù)而已,天下的事都由張湯決定。蕭望之做御史,心中輕視丞相,遇到丞相不以禮相待。這三個人,賢良與否雖然不同,但他們行為都是不道德的。他們各自因為其他的事而導(dǎo)致身死,或許這種行為招致了這種后果的形成?。?/span>
曹操用人
原文
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謀臣,共濟大事,無待贊說。其余智效一官,權(quán)分一郡,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株P(guān)中諸將為害,則屬司隸校尉鐘繇以西事,而馬騰、韓遂遣子入侍。當天下亂離,諸軍乏食,則以棗祗、任峻建立屯田,而軍國饒裕,遂芟群雄。欲復(fù)鹽官之利,則使衛(wèi)覬鎮(zhèn)撫關(guān)中,而諸將服。河?xùn)|未定,以杜畿為太守,而衛(wèi)固、范先束手禽戮。并州初平,以梁習(xí)為刺史,而邊境肅清②。揚州陷于孫權(quán),獨有九江一郡,付之劉馥而恩化大行。馮翊困于鄜盜,付之鄭渾而民安寇滅。代郡三單于,恃力驕恣,裴潛單車之郡,而單于詟服③。方得漢中,命杜襲督留事,而百姓自樂,出徒于洛、鄴者,至八萬口。方得馬超之兵,聞當發(fā)徙,驚駭欲變,命趙儼為護軍,而相率還降,致于東方者亦二萬口。凡此十者,其為利豈不大哉!張遼走孫權(quán)于合肥,郭淮拒蜀軍于陽平,徐晃卻關(guān)羽于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④憂。操無敵于建安之時,非幸也。
注釋
①鬼蜮:《詩·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惫砗万舛际前抵泻θ说木?。后以“鬼蜮”喻用心險惡、暗中傷人的小人。
②肅清:清平。多指國家、社會安定太平,法紀嚴明。
③詟服:畏懼服從。《漢書·項籍傳》:“諸將服,莫敢枝梧?!?/p>
④方面:四方,四面。《文選·陸倕》:“區(qū)宇乂安,方面靜息?!?/p>
譯文
曹操算是漢朝的陰險的篡逆者,是君子所不愿稱道的,但他知人善任,實在是后代所難以企及的。荀彧、荀攸、郭嘉都是他的心腹謀士,共同幫助他成就大事,不必稱贊評說了。至于其他的人,智慧夠得到一個官位的,機謀權(quán)變能分管一個郡的,無論官職大小,都能使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曹操擔心關(guān)中的將領(lǐng)們禍害關(guān)中,就讓司隸校尉鐘繇去西面管理,結(jié)果馬騰、韓遂派遣兒子到宮中侍候。當時天下紛亂,軍隊缺乏糧食,就讓棗祗、任峻管理屯田,結(jié)果國家富饒豐裕,于是消滅了群雄。當想恢復(fù)鹽務(wù)管理的利益時,就讓衛(wèi)覬鎮(zhèn)守安撫關(guān)中,結(jié)果將領(lǐng)們都信服。河?xùn)|沒有平定,就派杜畿去當太守,使得衛(wèi)固、范先束手被擒殺。并州剛被平定,就派梁習(xí)去當刺史,使得邊境清平無事。揚州被孫權(quán)攻陷,只剩下九江一個郡,曹操把它交給劉馥管理,結(jié)果恩德教化廣泛實行。馮翊被鄜州盜寇所困,曹操就交給鄭渾去處理,結(jié)果百姓安定盜寇消滅。代郡的匈奴三個單于,依仗武力驕橫恣肆,裴潛只乘一輛車進入代郡,使得單于畏懼折服。才得到漢中,就認命杜襲負責留守之事,結(jié)果百姓自得其樂,從洛陽、鄴地遷來的人口達到八萬。剛剛得到馬超的軍隊時,馬超軍隊聽說將把他們發(fā)配他地,都驚恐想要兵變,曹操命令趙儼為護軍,結(jié)果馬超軍都互相帶領(lǐng)回來歸降,送到東方的人口也有兩萬。以上十件事所產(chǎn)生的好處還不夠大嗎!張遼在合肥打跑孫權(quán),郭淮在陽平抗拒蜀國軍隊,徐晃在樊城抵退關(guān)羽,都是以少勝多,為國家整體分解憂患。曹操能夠在建安時期實力最強,不是僥幸的。
劉公榮
原文
王戎詣阮籍,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坐,阮謂王曰:“偶有二斗美酒,當與君共飲。彼公榮者無預(yù)①焉?!倍私挥x酬酢,公榮遂不得一杯,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蛴袉栔撸钤唬骸皠俟珮s者,不得不與飲酒。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唯公榮可不與飲酒?!贝耸乱娙謧鳎妒勒f》為詳。又一事云,公榮與人飲酒,雜穢非類,人或譏之,答曰:“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亦不可不與飲,是公榮輩者,又不可不與飲,故終日共飲而醉。”二者稍不同。公榮待客如是,費酒多矣,顧②不蒙一杯于人乎?東坡詩云:“未許低頭拜東野,徒言共飲勝公榮?!鄙w用前事也。
注釋
①無預(yù):無與。不加入,無關(guān)聯(lián)。
②顧:卻,反而?!稇?zhàn)國策·司馬錯論伐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矣。”
譯文
(有一次)王戎去拜訪阮籍,當時兗州刺史劉和(字公榮)在座。阮籍對王戎說:“偶然得到兩斗美酒,應(yīng)當跟您一起痛飲。那個叫公榮的,沒有他的份兒!”兩個人就開始對飲,公榮始終一杯也沒喝,而言談戲謔,三個人沒什么不正常的。有人問起這事,阮籍說:“勝過公榮的人,不能不跟他喝酒。不如公榮的人,不可以不跟他飲酒;只有公榮,可以不跟他飲酒。”這件事見于《王戎傳》,而《世說新語》的記載更為詳盡。又有一件事,說的是公榮跟人喝酒,不是同類的和各種混雜骯臟的對象都有,有人譏笑他,公榮回答說:“勝過我公榮的人,不能不跟他喝酒;不如我公榮的人,也不能不跟他喝酒;跟我公榮是一類的人,還是不能不跟他喝酒,因此就整天和人共飲而醉?!眱杉侣晕⒂悬c不同。公榮這樣對待客人,所費的酒可就多了!他反而不能蒙受別人的一杯酒嗎?蘇東坡的詩中說:“未許低頭拜東野,徒言共飲勝公榮?!贝蟾啪褪怯玫纳厦嫠f的典故。
曹操殺楊修
原文
曹操殺楊修之后,見其父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辈贋橹娜?sup>①?!豆盼脑贰份d操與彪書,數(shù)修之罪,以為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且贈彪錦裘二領(lǐng),八節(jié)①角桃杖一枝,青牸牛②二頭,八百里驊騮馬一匹,四望③通幰⑤七香車⑥一乘,驅(qū)使二人。又遺其妻裘、靴、有心青衣⑦二人,錢絹甚厚。卞夫人亦與袁夫人書云:“賢郎有蓋世文才,闔門欽敬,明公性急,輒行軍法?!币砸路⑽慕?、房子官錦、香車送之。彪及袁夫人皆答書引愆致謝。是時,漢室將亡,政在曹氏,袁公四世宰相,為漢宗臣,固操之所忌,彪之不死其手,幸矣。嗚呼危哉!
注釋
①改容:動容。臉上出現(xiàn)感動的表情。
②八節(jié):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八節(jié)?!吨荀滤憬?jīng)》卷下:“凡為八節(jié)二十四氣?!?/p>
③牸牛:母牛。
④四望:四面有窗可供觀望的車。
⑤通幰:一種遍復(fù)帷幔的車子。
⑥七香車:用多種香料涂飾或用多種香木制作的車,亦泛指華美的車。
⑦青衣:指穿青衣或黑衣的人。三國魏曹操《與太尉楊彪書》:“有心青衣二人,長奉左右?!?/p>
譯文
曹操殺了楊修以后,見到楊修的父親楊彪,問他說:“您為什么瘦得這么厲害?”楊彪回答說:“我羞愧自己沒有金日那樣的先見之明,卻仍然懷著老牛舐犢的愛心?!辈懿俾犃撕芨袆??!豆盼脑贰酚涊d了曹操寫給楊彪的書信,數(shù)落楊修罪狀,認為他依仗著父親的勢力,常常不跟我同心,這將會給您的家門帶來大的牽累,于是就處死了楊修。曹操還贈給了楊彪錦繡皮裘兩件、八節(jié)角桃杖一支、青色母牛兩頭、八百里驊騮駿馬一匹、四望通幰七香車一輛、奴仆兩人。另外又贈送給楊彪妻子皮裘、靴子,以及有能力的女仆兩人,贈送的錢和絹帛都很厚重。卞夫人也給袁夫人寫了信,信中說:“您的兒子有蓋世的文才,我們家都很欽佩敬重他;曹操性子急躁,斷然對他執(zhí)行了軍法?!辈⑶宜徒o袁夫人衣服、紋絹、房子、縣產(chǎn)官錦以及香車。楊彪和袁夫人都回信承認罪過,表示謝意。這時候漢朝將要滅亡,政權(quán)在曹氏手中,袁紹四代當過宰相,是漢朝的宗臣,因此被曹操忌恨;楊彪沒有死在曹操手中,已經(jīng)是幸運了,可也非常危險啊!
蕭房知人
原文
漢祖至南鄭,韓信亡去,蕭何自追之。上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卧唬骸爸T將易得,至如信,國士亡雙,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乃拜信大將,遂成漢業(yè)。唐太宗為秦王時,府屬多外遷,王患之。房喬曰:“去者雖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經(jīng)營四方,舍如晦無共功者?!蹦吮砹裟桓?,遂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興替治亂如此,蕭、房之知人,所以為莫及也。樊噲從高祖起豐、沛,勸霸上之還,解鴻門之厄,功亦不細①矣,而韓信羞與為伍。唐儉贊太宗建大策,發(fā)蒲津之謀,定突厥之計,非庸臣也,而李靖以為不足惜。蓋以信、靖而視噲、儉,猶熊羆之與貍u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將如韓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難乎!惟能置蕭、房于帷幄中,拔茅匯進⑦,則珠玉③無脛④而至矣。
注釋
①細:微小,與大相對?!蹲髠鳌は骞哪辍罚骸拔嶙由崞浯蠖匕萜浼?,敢問何禮也?”
②拔茅匯進:比喻互相推薦引進。語出《易·泰》:“拔茅茹以其匯?!?/p>
③珠玉:喻人才。
④脛:腿。
譯文
漢高祖劉邦行軍到達南鄭,韓信不告而別,蕭何親自去追他回來。高祖罵蕭何說:“將領(lǐng)逃跑了幾十人,你都沒有去追;你去追趕韓信,是騙我的吧。”蕭何說:“諸將領(lǐng)容易得到,但韓信這樣的人,是天下無雙的國士,您如果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再沒有一起討論大事的人了?!庇谑歉咦娣忭n信為大將軍,最終完成了漢室大業(yè)。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幕府屬吏很多外調(diào)任職,秦王為此憂慮。房玄齡說:“離去的人盡管很多,但都不值得可惜,杜如晦是輔佐君王的得力人才,大王想要經(jīng)營天下大業(yè),舍棄杜如晦就沒有能共事的人了?!庇谑?,秦王上疏請將杜如晦留在幕府中,后來杜如晦成為了一代名相。韓信、杜如晦的去留,與興衰治亂竟然有這么密切的關(guān)系,蕭何、房玄齡二人的知人之才,是無人能比得上的。樊噲跟隨高祖在豐、沛起兵,攻占咸陽后勸高祖還軍霸上,鴻門宴上又替高祖解脫困厄,功勞也不算小了,可是韓信卻恥于和樊噲交往。唐儉幫助太宗下決心滅隋建唐,在薄津揭發(fā)孤獨懷恩發(fā)動叛亂的陰謀,幫太宗制定誘降突厥的辦法,不是平庸之臣,可是李靖認為失去他并不值得惋惜。這大概是以韓信和李靖的眼光來看樊噲、唐儉,就好像拿熊羆去比貍貓一樣。創(chuàng)建帝王之業(yè),絕不是依靠一士之謀略,如果一定要等到有了韓信那樣的大將、杜如晦那樣的賢相,然后才加以任用,豈不是太難了!只要能把蕭何、房玄齡這一類人安排在帳下,選賢進能,那么,賢能大才就會不請自至了。
拔亡為存
原文
燕樂毅伐齊,下七十余城,所存者唯莒、即墨兩城耳,賴田單之力,齊復(fù)為齊,尺寸之土無所失。曹操牧兗州,州叛迎呂布,郡縣八十城皆應(yīng)之,唯鄄城、范、東阿不動,賴荀彧、程昱之力,卒全三城以待操,州境復(fù)安。古之人拔①亡為存,轉(zhuǎn)禍為福,如此多矣。靖康、建炎間,國家不競②,秦、魏、齊、韓之地,名都大邑數(shù)百,翦③而為戎,越五十年矣,以今準古,豈曰無人乎哉?
注釋
①拔:移易,動搖?!兑住で罚骸皹穭t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p>
②競:強盛,強勁?!对姟ぶ茼灐?zhí)競》:“執(zhí)競武王,無競維烈?!?/p>
③翦:消滅,削弱?!对姟旐灐m》:“居岐之陽,實始翦商。”
④準:衡量,比較。
譯文
燕國大將樂毅攻打齊國,攻下七十多座城池。齊國只剩莒、即墨兩座城未被攻下,后來靠田單的努力,齊國得以恢復(fù),寸土未失。曹操做兗州牧?xí)r,全州叛曹迎附呂布,八十城都起來響應(yīng),只有鄄城、范、東阿沒有動靜,依靠荀彧、程昱的努力,終于保全三城等待曹操,州境內(nèi)又安定下來。古人把滅亡變成生存,把災(zāi)難扭轉(zhuǎn)為福分,像這樣的例子很多。靖康、建炎年間,國家不強盛,秦、魏、齊、韓等地,幾百座名都大邑,全被金人所占,已經(jīng)五十年了,拿現(xiàn)在比古代,難道說今天就沒有那樣的人才嗎?
孫吳四英將
原文
孫吳奄有①江左,亢衡②中州,固本于策、權(quán)之雄略,然一時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③,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quán)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于權(quán),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④,以成功業(yè)?!焙箬づR終與權(quán)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茍⑤,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彼彀菝赡?,結(jié)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quán)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⑥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guī)慮⑦,終可大任,無復(fù)是過也?!边d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guān)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⑧,而孫權(quán)委心⑨聽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注釋
①奄有:全部占有,多用于疆土?!对姟ど添灐ばB》:“方命厥后,奄有九有?!?/p>
②亢衡:抗衡,對抗。《漢書·五行志中之上》:“虢為小國,介夏陽之厄,怙虞國之助,亢衡于晉?!?/p>
③心膂:喻主要的輔佐人員,亦以喻親信得力之人。《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p>
④比:類,輩?!稘h書·敘傳上》:“班侍中本大將軍所舉,宜寵異之,益求其比,以輔圣德。”
⑤不茍:不隨便,不馬虎?!吨芏Y·地官·大司徒》:“一曰,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茍。”
⑥意思:思想,心思。
⑦規(guī)慮:規(guī)劃,謀慮?!痘茨献印と碎g訓(xùn)》:“凡人之舉事,莫不先以其知規(guī)慮揣度,而后敢以定謀?!?/p>
⑧汲引:引薦,提拔?!稘h書·劉向傳》:“禹稷與皋陶傳相汲引,不為比周。”
⑨委心:指傾心。
譯文
孫吳占有長江下游以東地區(qū),和中原抗衡,固然主要依靠孫策、孫權(quán)的雄圖大略,然而當時的英雄豪杰,像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可謂是國家的心腹臂膀,和國家同存共亡的臣子。自古以來的將帥,好多都嫉賢妒能,吳國的這幾位賢者卻不然。孫權(quán)剛執(zhí)掌政務(wù)時,魯肅打算返回北方,周瑜把他勸住,推薦給孫權(quán),說:“魯肅的才能可以為時世的輔佐,應(yīng)該廣泛尋求像他這樣的人,以成就功業(yè)?!焙髞?,周瑜臨終給孫權(quán)的信上說:“魯肅忠誠剛正,遇到事情從不隨便馬虎,如果他能代替我的職務(wù),我就死而不朽了!”孫權(quán)就讓魯肅代替周瑜統(tǒng)帥軍隊。呂蒙任尋陽令,魯肅見到他說:“您今天的才能謀略不再是吳地時候的那個阿蒙了?!庇谑蔷腿グ菀妳蚊傻哪赣H,和呂蒙結(jié)成朋友后才分別。呂蒙后來也就代替了魯肅。呂蒙在陸口,生病要回朝,孫權(quán)問他:“誰是可以替代你的人?”呂蒙說:“陸遜的思想深刻高遠,才能足以負起重責,看他的規(guī)劃考慮,終究可以托付重任,沒有可以超過他的人了?!标戇d就代替了呂蒙。四人一個接替一個,鎮(zhèn)守吳國西方三四十年,成為威名遠揚的大將,曹操、劉備、關(guān)羽都被他們打敗,雖然他們是互相舉薦的,但孫權(quán)能夠放心地聽從他們,吳國之所以成為吳國,這不是偶然的。
蟲鳥之智
原文
竹雞①之性,遇其儔②必斗。捕之者掃落葉為城,置媒③其中,而隱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鳴,聞?wù)?,隨聲必至,閉目飛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無得脫者,蓋目既閉則不復(fù)見人。鷓鴣性好潔,獵人于茂林間凈掃地,稍散谷于上,禽往來行游,且步且啄,則?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見其跡,但循一徑,無問遠近也。村民結(jié)繩為繯,置其所行處,麂足一絓,則倒懸于枝上,乃生獲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識其穴,往往以長紙帶黏于肉,蜂見之必銜入穴,乃躡尋得之,熏取其子。蟲鳥之智,自謂周身④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釋
①竹雞:鳥名。形似鷓鴣而小,上體橄欖褐色,胸部棕色多斑,多生活在竹林里。
②儔:輩,同類。
③媒:射獵時用作誘餌,或馴養(yǎng)以招引其同類的鳥獸,后多指鳥媒。《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以時獻其羽翮?!?/p>
④周身:保全自身。
譯文
竹雞的本性,遇到它的同類必然爭斗。捕竹雞的人掃落葉來做圍墻,把媒鳥放在里面,自己就隱身到后邊操縱羅網(wǎng)。刺激媒鳥讓它鳴叫,竹雞聽到叫聲必然會尋聲而來,閉著眼睛飛進樹葉堆起的圍墻,直接向前要和媒鳥爭斗,這時網(wǎng)已收起,沒有能逃脫的。大概竹雞的眼睛已經(jīng)閉上,就看不到背后的人了。鶴鴿本性喜好干凈,獵人在茂密的樹林中打掃干凈地面,稍微撒些谷子在上面。鶴鴿往來游走,邊走邊啄食,獵人就用細長的桿把它粘住。麂在草莽中行走,害怕人看到它的足跡,只循著一條道走,無論遠近。村民把繩結(jié)成環(huán)套,放置在它路過的地方,麂足一套在環(huán)里,就會被倒懸在樹枝上,被人生擒。江南多土蜂,人們不知道它們的洞穴在哪里,往往把長紙條粘在肉上,蜂看到肉一定要把它銜到洞里,人們循著蹤跡就找到了它的洞穴,用火熏就獲取了它的幼蟲。蟲鳥的智慧,自以為可以保全自身,但對于人類的不仁又有什么辦法呢?
士之處世
原文
士之處世,視富貴利祿,當如優(yōu)伶之為參軍,方其據(jù)幾正坐,噫嗚訶箠,群優(yōu)拱而聽命,戲罷則亦已矣。見紛華盛麗,當如老人之撫節(jié)物①,以上元、清明言之,方少年壯盛,晝夜出游,若恐不暇,燈收花暮,輒悵然移日②不能忘,老人則不然,未嘗置欣戚于胸中也。睹金珠珍玩,當如小兒之弄戲劇③,方雜然前陳,疑若可悅,即委之以去,了無戀想。遭橫逆機阱,當如醉人之受罵辱,耳無所聞,目無所見,酒醒之后,所以為我者自若也,何所加損哉?
注釋
①節(jié)物:應(yīng)節(jié)的物品。
②移日:移動日影。指不短的一段時間?!豆攘簜鳌こ晒辍罚骸跋嗯c立胥閭而語,移日不解?!?/p>
③戲?。褐竿婢?。
譯文
士人處世,對待富貴利祿的態(tài)度,應(yīng)像優(yōu)伶扮演軍官。當他憑靠幾案,正襟危坐,發(fā)號施令時,眾優(yōu)伶都拱手而立,聽從他的命令,但戲演完也就結(jié)束了。見到豪華富麗場面,就應(yīng)像老年人對待應(yīng)節(jié)的物品一樣。以上元、清明節(jié)來說,正當年輕力壯的人,晝夜出游,就好像害怕時間不夠用,彩燈收起來了,鮮花凋零了,就會沮喪很長時間不能忘懷。老人就不一樣了,他們不會把歡喜憂愁放在心里。而對待黃金、珠寶、珍貴器物的態(tài)度,也應(yīng)像小孩玩游戲,當那些東西胡亂地陳列在自己面前,看似喜悅,一旦丟下離開,一點都不留戀。遇到蠻橫無禮、陰謀算計的事,應(yīng)像喝醉了酒被人辱罵,張著耳朵卻什么也聽不進,睜著眼睛卻什么都沒有看見,酒醒之后,依然故我,對我又有什么損害呢?
光武仁君
原文
漢光武雖以征伐定天下,而其心未嘗不以仁恩招懷①為本。隗囂受官爵而復(fù)叛,賜詔告之曰:“若束手自詣,保無他也?!惫珜O述據(jù)蜀,大軍征之垂滅矣,猶下詔諭之曰:“勿以來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時自詣,則家族全,詔書手記不可數(shù)得,朕不食言?!鼻柴T異西征,戒以平定安集為急。怒吳漢殺降,責以失斬將吊民之義,可謂仁君矣。蕭銑舉荊楚降唐,而高祖怒其逐鹿之對,誅之于市,其隘如此,《新史》猶以高祖為圣,豈理也哉?
注釋
①招懷:招撫,懷柔?!妒酚洝ぜ赤嵙袀鳌罚骸笆菚r,漢方征匈奴,招懷四夷?!?/p>
譯文
東漢光武帝雖然依靠武力征伐平定天下,可是他的心中認為治理國家應(yīng)該以仁慈、恩情、招降、安撫為根本。隗囂接受官爵后再次反叛,光武帝下詔說:“如果你放棄抵抗主動投降,保證沒有其他處分?!惫珜O述據(jù)守蜀地,光武帝派大軍前去征討,即將平滅時還下詔告訴他:“不要因為你殺了我的大將來歙、岑彭而心懷疑慮,現(xiàn)在及時歸降,仍可以保全家族。皇帝親筆詔書不可多得,我說話算數(shù)?!惫馕涞叟汕柴T異西征時,告誡他平定地方、安撫百姓是當務(wù)之急。光武帝因為吳漢殺降將而發(fā)怒,責備他不應(yīng)斬殺敵將,并告訴他撫慰民眾的道理,可以稱為仁君了。蕭銑割據(jù)長江中游,兵敗降唐,可是唐高祖李淵惱怒他曾跟自己爭奪天下,把他殺死在長安的大街上,其心地狹隘到這種地步,《新唐書》還把他稱為圣人,有這樣的道理嗎?
任安田仁
原文
任安、田仁,皆漢武帝時能臣也,而《漢史》載其事甚略,褚先生曰:“兩人俱為衛(wèi)將軍舍人,家監(jiān)使養(yǎng)惡嚙馬。仁曰:‘不知人哉家監(jiān)也!’安曰:‘將軍尚不知人,何乃家監(jiān)也!’后有詔募擇衛(wèi)將軍舍人以為郎。會賢大夫趙禹來,悉召舍人百余人,以次問之,得田仁、任安,曰:‘獨此兩人可耳,余無可用者?!瘜④娚霞月劇Tt召此二人,帝遂用之。仁刺舉①三河,時河南、河內(nèi)太守皆杜周子弟,河?xùn)|太守石丞相子孫,仁已刺三河,皆下吏②誅死。”觀此事,可見武帝求才不遺微賤,得人之盛,誠非后世所及。然班史言:“霍去病既貴,衛(wèi)青故人門下多去事之,唯任安不肯去?!庇盅裕骸靶l(wèi)將軍進言仁為郎中?!迸c褚生所書為不同?!抖胖軅鳌吩疲骸皟勺訆A河為郡守,治皆酷暴?!币嗖粫渌K,皆闕文也。
注釋
①刺舉:檢舉。
②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審訊?!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p>
譯文
任安、田仁都是漢武帝時的能臣,而漢代的史書對這兩人的事記錄得很簡略,褚先生說:“兩個人都是衛(wèi)青將軍的門客幕僚,衛(wèi)家總管讓他們?nèi)ワ曫B(yǎng)暴烈咬人的馬匹。田仁說:‘這個總管沒有知人之明啊!’任安說:‘將軍尚且不能知人善任,更何況總管呢!’后來有詔書要從衛(wèi)將軍的門客中選拔合適的人做郎中,恰逢是由賢明的士大夫趙禹來主持其事,他把一百多名門客全都召集起來,依次口頭考核他們,發(fā)掘了田仁、任安,說:‘只有這兩個人可以,其余的人沒有可用的?!l(wèi)青就向朝廷奏報了這兩個人的戶籍。武帝下詔書征召這兩個人,并重用了他們。田仁做了丞相長史時,檢舉三河的地區(qū)長官,當時河南、河內(nèi)二郡的地方長官都是御史大夫杜周的子弟,河?xùn)|太守是丞相石慶的子孫,田仁既然已檢舉了他們,就把他們都交付司法官員而誅殺了?!庇纱丝梢姡瑵h武帝尋求賢才并不遺漏地位低賤的人,他得到的人才之豐盛,實在不是后世君王能趕得上的??墒前喙痰摹稘h書》說:“霍去病顯貴之后,衛(wèi)青的故友門人很多離去,去侍奉霍去病,只有任安不肯離去。”又說:“衛(wèi)將軍向皇帝進言讓田仁做郎中。”這跟褚先生所寫的內(nèi)容不同。《杜周傳》說:“杜周的兩個兒子在黃河兩岸的緊靠著的兩個郡做太守,郡事治理都很嚴酷暴虐?!币矝]有寫明他們最后的結(jié)果,都缺漏了記錄。
范曄作史
原文
范曄在獄中,與諸甥侄書曰:“吾既造《后漢》,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無例,不可甲乙①,唯志可推耳。博贍②可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篇》。嘗共③比方④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贊⑤自是吾文之杰思,殆無一字空設(shè),奇變不窮,同合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⑥之。此書行,故應(yīng)有賞音者。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曄之高自夸詡?cè)绱恕V烈灾^過班固,固豈可過哉?曄所著序論,了無可取,列傳如鄧禹、竇融、馬援、班超、郭泰諸篇者,蓋亦有數(shù)也,人苦不自知,可發(fā)千載一笑。
注釋
①甲乙:評定優(yōu)劣。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或言高下定于考試官,編排第受成而甲乙之,無預(yù)與奪?!?/p>
②博贍:淵博,豐富。
③共:副詞。皆,共同,一起。
④比方:比較,對照。
⑤贊:《贊》,《后漢書》中的贊語部分。
⑥稱:稱道,稱揚。
譯文
范曄在獄中時,給他的外甥和侄子們寫信說:“我已經(jīng)寫成了《后漢書》,細看古今的著述及有關(guān)的評論,很少有能讓我滿意的。班固的名望最高,可是他的作品放縱情感,沒有章法體例可循,就不值得評判其優(yōu)劣了,只有他著書的志向是值得推崇的。我雖然在史料的廣博豐贍上比不上他,但我的材料整理得整齊有條理,他卻未必能使我慚愧。我寫的雜傳后面的評論,都有精深的意旨。至于《循吏》以下及至六夷部分的諸篇序論,文筆放縱自如,實在是天下的奇作。書中有的篇章,往往不低于賈誼的《過秦論》。曾把班氏的書和我的《后漢書》放在一起比較,不僅不自慚形穢,反而強很多。贊語部分自然是我文章的杰出構(gòu)思之處,大概沒有一個字虛設(shè),文章的變化奇妙無窮,相同的內(nèi)容用不同方式表述,竟然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稱贊它才好。這部書流傳于世,必定能得到人們贊譽。自古以來還沒有這樣體例嚴謹而思致精密的作品?!狈稌献愿咦源?,夸耀自詡到了這種地步,竟至于說自己超過了班固,班固難道是隨便就可以超越的嗎?范曄所寫的序論,絲毫沒有可取的地方,列傳如鄧禹、竇融、馬援、班超、郭泰諸篇,是有數(shù)可取的幾篇。人最怕不自知,范曄如此自夸,千年之后都免不了遭人恥笑。
蘇子由詩
原文
蘇子由《南窗》詩云:“京城三日雪,雪盡泥方深。閉門謝還往,不聞車馬音。西齋書帙亂,南窗朝日升。展轉(zhuǎn)守床榻,欲起復(fù)不能。開戶失瓊玉①,滿階松竹陰。故人遠方來,疑我何苦心。疏拙自當爾,有酒聊共斟?!贝似渖倌陼r所作也。東坡好書之,以為人間當有數(shù)百本,蓋閑淡簡遠,得味外之味云。
注釋
①瓊玉:比喻霜雪。
譯文
蘇轍(字子由)有《南窗詩》說:“京城三日雪,雪盡泥方深。閉門謝還往,不聞車馬音。西齋書恢亂,南窗朝日升。展轉(zhuǎn)守床榻,欲起復(fù)不能。開戶失瓊玉,滿階松竹陰。故人遠方來,疑我何苦心。疏拙自當爾,有酒聊共斟?!边@是他少年時作的。蘇東坡很喜歡這首詩,認為人世間應(yīng)當有幾百本流傳,大概是由于這首詩意境閑淡簡遠,有超越表面文字的情味吧。
世事不可料
原文
秦始皇并六國,一天下,東游會稽,度浙江,撊然①謂子孫帝王萬世之固,不知項籍已縱觀其旁,劉季起喟然之嘆于咸陽矣。曹操芟夷群雄,遂定海內(nèi),身為漢相,日夜窺伺龜鼎②,不知司馬懿已入幕府矣。梁武帝殺東昏侯,覆齊祚,而侯景以是年生于漠北。唐太宗殺建成、元吉,遂登天位,而武后已生于并州。宣宗之世,無故而復(fù)河、隴,戎狄既衰,藩鎮(zhèn)順命,而朱溫生矣。是豈智力謀慮所可為哉?
注釋
①撊然:倨傲。
②龜鼎:元龜與九鼎,古時為國之重器,因以比喻帝位。《后漢書·宦者傳序》:“自曹騰說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遷龜鼎。”
譯文
秦始皇并吞六國,一統(tǒng)天下,東游到會稽,渡過浙江,倨傲地以為子孫帝王萬世的基業(yè)已經(jīng)牢固,不知項羽已經(jīng)在旁邊覬覦窺伺,劉邦已在咸陽發(fā)出了“大丈夫當如此”的喟然之嘆。曹操殲滅群雄,平定天下,身為漢朝丞相,日夜覬覦皇帝之位,不知司馬懿已經(jīng)進入了他的幕府。梁武帝殺了東昏侯,滅亡了南齊,而侯景就在這一年出生在了漠北。唐太宗殺了建成、元吉,登上了皇位,而武后已經(jīng)出生在并州。唐宣宗時代,國家沒有大的變故就收復(fù)了河、隴地區(qū),蠻夷的勢力已經(jīng)衰落,藩鎮(zhèn)順服聽命于朝廷,而將來滅亡唐朝的朱溫出生了。這些難道是僅憑智慧謀略就能改變的嗎?
王衛(wèi)尉
原文
漢高祖怒蕭何,謂王衛(wèi)尉曰:“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予,今相國請吾苑以自媚①于民,故系治②之?!毙l(wèi)尉曰:“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李斯之分過,又何足法哉!”唐太宗疑三品以上輕魏王,責之曰:“我見隋家諸王,一品以下皆不免其躓頓③,我自不許兒子縱橫耳?!蔽亨嵐唬骸八甯咦娌恢Y義,寵縱諸子,使行非禮,尋皆罪黜,不可以為法,亦何足道。”觀高祖、太宗一時失言,二臣能因其所言隨即規(guī)正,語意既直,于激切中有婉順體,可謂得諫爭之大義。雖微二帝,其孰不降心以聽乎!
注釋
①自媚:自動去諂媚、巴結(jié)他人?!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皾h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p>
②系治:囚禁而治其罪?!妒酚洝な捪鄧兰摇罚骸敖裣鄧嗍苜Z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p>
③躓頓:挫辱。唐吳兢《貞觀政要·納諫》:“我見隋家諸王,達官已下,皆不免被其躓頓。”
譯文
漢高祖對相國蕭何很憤怒,就對王衛(wèi)尉說:“李斯做秦朝皇帝的宰相,有了好事歸功于國君,有了壞事就留給自己,現(xiàn)在相國蕭何竟然請求開墾我的上林苑荒地去討好老百姓,所以我要把他囚禁治罪?!蓖跣l(wèi)尉說:“秦朝皇帝因為不聽自己的過失而丟了天下,李斯分擔過責,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唐太宗李世民懷疑三品以上官員輕視自己的兒子魏王李泰,便責備他們說:“我看到隋朝的諸位侯王,一品以下的官員都畢恭畢敬地對他們行禮,我自然不會允許皇子們驕橫恣縱(但也不能讓他們受到輕視)?!蔽赫髀牶笳f:“隋高祖不知禮義,寵愛放縱諸位皇子,致使他們做出無禮的舉動,不久諸王都因罪被廢黜,這種做法本不可以效法,又有什么值得稱道的!”考察漢高祖和唐太宗一時失言時,王衛(wèi)尉和魏征二臣都能根據(jù)他們說的話隨機應(yīng)變地規(guī)勸,言辭已經(jīng)很直率了,又能在激切中不失委婉恭順,可謂深得諫爭之大義。即使不是兩位英明的君主,其他人誰能不虛心聽取、誠懇接受呢?
治盜法不同
原文
唐崔安潛為西川節(jié)度使,到官不詰盜①。曰:“盜非所由通容②,則不能為。”乃出庫錢置三市,置榜其上,曰:“告捕一盜,賞錢五百緡。侶者告捕,釋其罪,賞同平人?!蔽磶?,有捕盜而至者。盜不服,曰:“汝與我同為盜十七年,贓皆平分,汝安能捕我?”安潛曰:“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來?則彼應(yīng)死,汝受賞矣。汝既為所先,死復(fù)何辭?”立命給捕者錢,使盜視之,然后殺盜于市。于是諸盜與其侶互相疑,無地容足,夜不及旦,散逃出境,境內(nèi)遂無一人為盜。予每讀此事,以為策之上者。及得李公擇治齊州事,則又不然。齊素多盜,公擇痛治之,殊不止。他日得黠盜,察其可用,刺③為兵,使直事④鈴下⑤。間問以盜發(fā)輒得而不衰止之故。曰:“此繇富家為之囊⑥。使⑦盜自相推為甲乙⑧,官吏巡捕及門,擒一人以首⑨,則免矣。”公擇曰:“吾得之矣。”乃令凡得藏盜之家,皆發(fā)⑩屋破柱?,盜賊遂清。予乃知治世間事,不可泥?紙上陳跡。如安潛之法,可謂善矣,而齊盜反恃此以為沉命?之計,則變而通之,可不存乎其人哉!
注釋
①詰盜:究辦強盜。《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于是魯多盜。季孫謂臧武仲曰:‘子盍詰盜?’”
②通容:通“容納”。漢蔡邕《上封事陳政要七事》:“至有奸軌之人,通容其中?!?/p>
③刺:征募兵卒的代稱。宋制,凡兵卒常刺字為記,故稱。
④直事:指值班?!段倪x·左思》:“禁臺省中,連闥對廊,直事所繇,典刑所藏?!?/p>
⑤鈴下:指侍衛(wèi)、門卒或仆役。
⑥囊:斂藏。《管子·任法》:“世無請謁任舉之人……皆囊于法以事其主?!?/p>
⑦使:連詞,如果。
⑧甲乙:代詞,指某某。
⑨首:伏罪。《漢書·文三王傳》:“王陽病抵讕,置辭驕嫚,不首主令,與背畔亡異?!?/p>
⑩發(fā):通“廢”,毀壞。《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陳無宇濟水而戕舟發(fā)梁?!?/p>
?破柱:《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時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焙笠浴捌浦蠹椤睘椴晃窓?quán)貴,搜索壞人,以正國法的典故。
?泥:拘執(zhí),不變通。《荀子·君道》:“知明制度權(quán)物稱用之為不泥也。”
?沉命:古代為督責主管官吏緝捕盜賊而頒布的一種法令。
譯文
唐朝的崔安潛做西川節(jié)度使,到任后不去究辦強盜,他說:“如果沒有盜賊所經(jīng)之地的人們的通容,盜賊是無法為非作歹的。”于是,他從公家倉庫拿出錢放到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三次集市上,并在上面貼上榜文:“告發(fā)和捕捉到一名盜賊,賞錢五百緡(一千文為一緡)。如果同伙告捕,則免其罪,賞錢和一般人一樣多?!辈痪?,有人捕獲了一個盜賊送到集市來。盜賊不服,對這個人說:“你和我一同為盜十七年,贓物都平分,你怎么能捉我呢?”崔安潛說:“你既然已經(jīng)知道我貼了榜文,為什么不將他捉來?如果你把他捉來,那么他應(yīng)當被處死,而你則要得到獎賞。你既然已經(jīng)被他先告發(fā)了,處死你還有什么可說的呢?”隨即下令付給捕盜者賞錢,讓未落網(wǎng)的盜賊們看見這些,然后把被捕的盜賊在集市上處死。于是,盜賊與同伙之間相互猜疑,無處容身,這天夜里還不到早上,境內(nèi)的盜賊都離去了。我每讀此事,都認為這種做法是治盜的上策。等到我讀了李公擇治理齊州盜賊(今山東濟南)的事跡,就又不這么認為了。齊地一向多盜賊,李公擇痛下決心治理,卻不能有效地制止盜賊的偷盜行為。有一天,捕獲了一名狡猾的盜賊,李公擇考查他可被任用,便在他的臉上刺字編入軍隊,讓他以侍衛(wèi)的身份值班。李公擇乘機問他齊州發(fā)生盜案能捕獲盜賊卻不能斷絕盜竊行為的原因,他回答說:“這是富貴人家把他們隱藏起來的緣故。如果讓抓捕到案的盜賊自相告發(fā)窩藏罪犯的富貴之家,而官吏上門巡捕,捉住一個就讓他伏法,殺一儆百,這樣就可免除盜患。”李公擇說:“我找到方法了!”于是,便下令凡是發(fā)現(xiàn)窩藏盜賊的人家,都把房子給拆了,盜賊就清除了。我才知道治理政事,不能拘泥于書上的過時的法子。像崔安潛這樣的治盜的方法可以說是好法子了,但齊地的盜賊反而借此作為連坐相保的計策,可見根據(jù)具體情況有所變通,關(guān)鍵還是事在人為!
真假皆妄
原文
江山登臨之美,泉石賞玩之勝,世間佳境也,觀者必曰如畫。故有“江山如畫”“天開圖畫即江山”“身在畫圖中”之語。至于丹青之妙,好事君子嗟嘆之不足者,則又以逼真目之。如老杜“人間又見真乘黃”“時危安得真致此”“悄然坐我天姥下”“斯須九重真龍出”“憑軒忽若無丹青”“高堂見生鶻”“直訝杉松冷”“兼疑菱荇香”之句是也。以真為假,以假為真,均之為妄境耳。人生萬事如是,何特①此耶?
注釋
①特:但,僅,只是?!俄n非子·曾子殺彘》:“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譯文
江山登臨之美,泉石賞玩之勝,是世間之佳境,看到的人必定要說其景色優(yōu)美如畫,因此有“江山如畫”“天開圖畫即江山”“身在畫圖中”等語。至于畫作之妙,人們嘆服之余,又覺得畫得很逼真。如杜甫的“人間又見真乘黃”,“時危安得真致此”,“悄然坐我天姥下”,“斯須九重真龍出”,“憑軒忽若無丹青”,“高堂見生鶻”,“直訝杉松冷”,“兼疑菱荇香”等詩句都是這樣。以真為假,以假為真,都是虛妄的境界。人生在世,萬事無不如此,哪里只限于藝術(sh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