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稟父母(二月十九日)

曾國藩家書 作者:(清)曾國藩


稟父母(二月十九日)

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正月十七日,兒子我發(fā)出第一封家信,里面有呈給堂上大人的三頁信,回復(fù)弟弟們的九頁信,讓四弟和厚二跟從汪覺庵先生,六弟、九弟到省城跟從丁秩臣,想必已經(jīng)收到了。二月十六日接到第一封家信,是新年正月初三交給彭山屺的,敬知家中的一切。

去年十二月十一日,祖父大人忽然罹患腸風(fēng),所幸神靈保佑,得以很快痊愈,但游子在外聽說,仍然覺得心中悸動。六弟生了女兒,自然是大喜之事。初八那天正好是辦壽宴的日子,我不能在家里慶祝,心里面遺憾得很。

弟弟們在家里不聽教誨,不是特別用功。我看諸弟的來信,就已經(jīng)知道了。諸弟的意思,終歸是不想在家塾讀書。自從己亥年我在家的時候,諸弟就有這個意思,想法牢不可破。六弟想要跟隨我進京,我因為職務(wù)去向還沒有定下來,當(dāng)時沒有答應(yīng)。庚子年接家眷,請弟弟們送,就是想要弟弟們來京城讀書。只是因為祖父母、父母在上,我不敢擅自做主,所以只是寫信說弟弟們,沒有指定是哪一個。等到九弟來京城了,他的愿望滿足了,四弟、六弟卻無法滿足心愿。年年守在老家,耽擱時間;父母又不能常在家里教育他們;附近又沒有良師益友,科舉考試又不順利。這幾件事加在一起,自然心情郁悶、難以抒懷。因此,四弟、六弟難免要埋怨我,埋怨我也是有他們的道理的。丁酉年我在家里教導(dǎo)弟弟們,態(tài)度嚴(yán)厲缺乏關(guān)愛,這是可以埋怨我的第一點;己亥年在家沒教弟弟一個字,這是第二點;臨進京的時候不肯帶上六弟,這是第三;不為弟弟另外挑選外面的老師,只是請丹閣叔教他們,違背弟弟自己的意愿,這是第四;明知兩個弟弟不愿在家住,卻屢次寫信回去勸他們寂守家塾,這是第五。因為我有這五個可以被埋怨的原因,所以四弟、六弟難免心中有些想法。之前悶著不說,所以從來不寫信給我。去年臘月來信寫得很長,盡情吐露了心中想法。

我接到信的時候,又喜又怕。高興的是弟弟志氣勃發(fā),不可阻擋;害怕的是如果我再不同意弟弟的要求,會傷害和氣。兄弟和睦,就算是窮苦小戶人家,也一定能興旺;兄弟不和,即便是世家大族,也一定會衰敗。我深知這個道理,所以稟告各位長輩,希望能同意我們兄弟的請求。我的意愿實在是把兄弟和睦放在第一位的。

九弟前年想回去,我百般挽留,到去年就不再非要留他了,也是怕讓他失望。臨別的時候,彼此戀戀不舍,情深似海。所以我自從九弟離開后,想他想得非常厲害,對他的信任也特別深。我常說九弟就算不是科舉試場的佼佼者,也一定會成為孝悌之才。兄弟人人如此這般,可以終身互相依靠,就算得不到高官厚祿,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我擔(dān)心堂上大人收到我正月的信之后,一定會驚訝且責(zé)怪,說兩個弟弟到衡陽、兩個弟弟到省城,怎么如此不知艱苦、任性自為?殊不知我是為了兄弟和好起見,所以又詳細(xì)陳述一切;又怕大人沒看到四弟、六弟來信,所以封起來寄回去??傊?,希望堂上六位大人能準(zhǔn)許我們?nèi)说恼埱蠖选?/p>

我讀了父親大人的手諭,說讓我教導(dǎo)弟弟時應(yīng)該明言責(zé)備,不應(yīng)該瑣碎地說些閱歷功夫。我自己回想,這些年來給弟弟的信件不下數(shù)萬字,有時明責(zé),有時婉勸,有時談大略,有時講精微,知無不言,總之是竭盡全力了。

我的妻子和孩子身體都平安,請長輩放心。

男謹(jǐn)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