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簡·拉普利(Jane Rapley)
倫敦藝術大學
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前院長
我認識羅啟妍是在20多年前,那時我還是中央圣馬丁學院時裝、織品和珠寶系主任,她親自到訪,表示愿意和我們學珠寶設計的學生分享她的經驗。她專精的珠寶設計相當特殊,她自己就是這個領域的開路先鋒。沒多久我就發(fā)現(xiàn)她博學多聞,受過高等教育、事業(yè)心強、精力充沛而且非常熱情,珠寶只是她的專長之一。
在我當上中央圣馬丁學院院長后,啟妍和我們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我退休后,她仍然作為朋友盡心盡力,慷慨付出她的時間、知識和介紹人脈。她不僅為中央圣馬丁學院貢獻所學,也擔任清華大學及中央美院等頂尖院校的客座教授。
她醉心中國文化,她編寫的著作,從歷史角度討論藝術品在中國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她經營設計事業(yè),辛勤耕耘的成果得到肯定,更在2007年獲得香港設計中心頒發(fā)的“世界杰出華人設計師大獎”。啟妍以創(chuàng)意聞名,而珠寶事業(yè)正是她享負盛名的關鍵。
她由收藏和配搭中國傳統(tǒng)色寶石飾品與藝術品起家,慢慢開發(fā)出一個不流俗的、獨一無二的珠寶市場,既不是時尚流行珠寶,也不是貴重珍品,而是為品位優(yōu)雅、講究自我風格的顧客定義了一個新的市場:那些客戶想要的是手工精致、設計出色的優(yōu)質產品,但又要價格平實。在這個基礎上,啟妍做了前所未見的嘗試,在亞洲尋找手藝精湛的傳統(tǒng)工匠,將他們的切割、雕刻技術運用在珠寶制作中,既保存了傳統(tǒng)技藝,亦帶來革新。
多年來,啟妍為了香港的文化發(fā)展努力奔走,積極游說,不厭其煩地倡議建立藝術市場平臺,呼吁大家認識優(yōu)良設計的價值,重視教育體系內的創(chuàng)意思維。為了達成這些目標,她走遍世界各地,貢獻自己的時間,加入多個推廣創(chuàng)意及設計的董事會和委員會。她善于說服他人,循循善誘,而且為了信念不惜一切,只要是她相信的事,就算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也會想方設法辦到。
她說過要寫這本書,已經說了好多年了。這本書分享了她的人生之旅,從一個生活優(yōu)渥的香港女孩的童年到自己闖天下的艱辛歷程。這是一個描述事業(yè)心和想象力的故事,訴說一個人如何在內心深處找到創(chuàng)造力的脈絡,她的好運,她的友誼,以及她的全心投入,總是與敏銳的市場直覺結為一體。
在她回顧20世紀中期的香港時,我們看到一個巨變前夕的社會;她在美國紐約那段時間則反映出她的靈活和進取,憑借遠見加上破釜沉舟的決心,才能排除萬難,創(chuàng)業(yè)成功。而她在日本的經驗則反映出人與人之間因為偏見而產生的對立,但她主張了解彼此的文化,互相尊重,緩和關系。
對歷史的熱情,以及對東西方文化互動的熱愛,是她人生的主旋律,也令這本書有了獨特的觀點?!盁崆椤必灤┧龅囊磺校f明她的特質,啟妍在這本書中所分享的人生之旅,就是由這一條條熱情的線編織成的一幅織錦。我何其有幸,能在世紀交替的這個全球化時代,參與這位獨立的華人女性一生的順境逆境、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