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簡介
她家系名門,天資過人,過目不忘,十六歲名揚詩壇;
她精通音律,琴棋書畫,博弈之術(shù),無一不精;
她耽于學(xué)問,鍥而不舍,文章傳世,令須眉汗顏;
她天生麗質(zhì),厭于矯飾,柔情似水,對愛情忠貞;
她是非分明,愛國情摯,不畏皇權(quán),批權(quán)者昏聵;
她心憂國難,痛斥投降,秀木獨立,迎風(fēng)摧之患;
她幼年喪母,中年喪父、亡夫、失國,一生無嗣;
她歷國破家亡,經(jīng)顛沛流離,終是故鄉(xiāng)難覓,愁船難載,老來凄慘;
然而,明月照佳人于星漢,清風(fēng)散暗香于詞林,大宋已去,詞人永存!
她,就是一代才女、曠世奇女——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宋代濟南(今屬山東省章丘市明水鎮(zhèn))人,北宋與南宋易代之際的著名女詩人、女詞人。
以李清照四十三歲南渡為界,李清照的詩詞創(chuàng)作,分為前期和后期。
出身書香世家的李清照,頗有詩文稟賦。其父李格非,進士出身,為元祐后“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官至禮部員外郎;母親王氏系出名門,其高、曾祖皆為進士,其祖輩、父輩皆為朝官,王氏本人則善文學(xué)。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熱情開朗、博覽群書,并對社會對歷史持有獨到的見解,盡管待字閨中,卻文名遠(yuǎn)播,為世人矚目。這個時期李清照詩詞的代表作有:《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詠史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等。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李清照十八歲,嫁給大她三歲的東武太學(xué)生趙明誠。趙父趙挺之,是山東密州人,當(dāng)朝吏部侍郎,從三品官,后來位至宰相。趙明誠為趙挺之的三子,以金石收藏在學(xué)問家云集的北宋士大夫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楹?,與丈夫琴瑟和鳴的李清照在享受幸?;橐龅耐瑫r,傾心于提升文學(xué)造詣與收集研究金石文字。徽宗崇寧元年(1102),北宋朝中新舊黨爭加劇,宋徽宗任蔡京、趙挺之為左右相,立元祐黨人碑,以司馬光等一百二十人為“奸黨”,李清照父名列黨籍,遭罷官并被遣返回鄉(xiāng)。李清照為救父親,以詩上呈趙挺之。崇寧二年(1103),趙明誠出仕,同時立志撰述訪求、著錄古代金石文字的《金石錄》一書。李清照少女時即以詩名聲動京師,“才力華瞻,逼近前輩”(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嫁給趙明誠后,與趙明誠的伉儷情深又成為她詩詞創(chuàng)作的強大動力,這時的李清照常生相思之苦,詞作中籠罩著化不開的離愁別緒。這個時期李清照詩詞的代表作有:《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減字木蘭花(賣花擔(dān)上)》《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行香子(草際鳴蛩)》《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滿庭芳(小閣藏春)》《多麗(小樓寒)》等。
徽宗大觀元年(1107),蔡京被恢復(fù)丞相一職,趙挺之卒。蔡京因為趙挺之曾為元祐大臣所薦,追奪所贈趙挺之的一切官職。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因此屏居青州(今山東益都)鄉(xiāng)里十年,夫婦二人共同??苯鹗盼铮蝗竟賵?,盡得其樂。李清照借著陶淵明《歸去來辭》的意旨為青州的居所取名“歸來堂”,為自己取號“易安居士”,以表明淡泊名利、不求聞達的志趣。青州十年,趙明誠基本完成了金石學(xué)著作《金石錄》,其中著錄所藏金石拓本兩千多種,共三十卷,趙明誠也借此成為宋代最杰出的金石專家之一?!督鹗洝肥抢钰w幸福婚姻的結(jié)晶,青州十年,是趙明誠夫婦生活最安逸的十年,更是李清照一生最愜意最幸福的十年。這個時期李清照詩詞的代表作有:《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念奴嬌(蕭條庭院)》《點絳唇(寂寞深閨)》等。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趙明誠兄弟先后離開青州出仕,李清照一人留守青州。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宣和三年(1121),四十一歲的趙明誠起知萊州(今山東掖縣),夫妻得以團聚。此后又自萊州移官淄州。在此期間,李清照與趙明誠二人的婚姻生隙。一則二人結(jié)婚二十載不曾育有一子一女;二則趙明誠蓄養(yǎng)侍妾與歌伎,對李清照心生冷落。敏感多情的李清照在情感上備受煎熬,種種隱痛化作詩詞。然而很快,共同的志趣愛好、曾經(jīng)的美好過往又將二人重新喚回相濡以沫、惺惺相惜的人生樂境中。這個時期李清照詩詞的代表作有:《蝶戀花(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等。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人鐵蹄南下,宋王朝腐敗無能,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開封。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人廢黜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宋王朝滅亡。同年三月,徽、欽二帝以及三千多趙氏宗室及大臣被押往金國。五月,康王趙構(gòu)在南京應(yīng)天府宣布繼承皇帝位,是為宋高宗,南宋王朝建立。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劇烈的靖康之變改變了李清照、趙明誠夫婦的命運。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三月,趙明誠的母親郭氏在江寧卒亡,趙明誠離任赴江寧奔喪。為躲避戰(zhàn)火,趙明誠運輸滿滿十五車文物抵達江寧府,李清照回青州老家看管剩余藏品。同年十二月,青州兵變中,僅極少數(shù)珍貴文物被李清照帶出。趙明誠知江寧府,李清照載書至建康。建炎三年(1129)三月,趙明誠守城叛逃被罷知江寧,先后于安徽蕪湖、當(dāng)涂一帶盤桓,五月至池陽(今安徽貴池)時接到皇帝圣旨,被任知湖州。趙明誠將李清照暫置池陽,旋即回轉(zhuǎn)建康晉見宋高宗,夫婦二人就此分手。同年七月底,李清照忽然得到趙明誠書信,被告知趙明誠身患瘧疾。李清照連夜從池陽趕往建康??墒?,李清照見到趙明誠時,趙已是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日,趙明誠病卒。這一年趙明誠四十九歲,李清照四十六歲。李清照大病一場后,把大批文物轉(zhuǎn)運至洪州,委托給時任兵部侍郎的趙明誠的妹夫保管,然后將小部分價值連城、便于攜帶的古籍圖書文物放在身邊,和在朝為官的弟弟一起跟隨宋高宗所帶領(lǐng)的朝廷逃難。當(dāng)年十二月,金兵攻陷洪州,由趙明誠的妹夫保管的兩萬卷古籍圖書、兩千多卷金石碑刻拓本,轉(zhuǎn)眼之間又化為烏有。李清照倍加珍惜剩余文物,但為了洗卻“趙明誠玉壺頒金”之誣,將手中大部文物直接上交朝廷。但交付不久即于戰(zhàn)亂中全部流失。這個時期李清照詩詞的代表作有:《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菩薩蠻(風(fēng)柔日薄春猶早)》《南歌子(天上星河轉(zhuǎn))》《憶秦娥(臨高閣)》《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等。
李清照隨后入浙,經(jīng)臺、嵊、黃巖,從御舟海道至溫州,復(fù)至越州、衢州,于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赴杭州。趙明誠卒世五年后,紹興四年(1134),李清照承夫愿,對《金石錄》做了認(rèn)真系統(tǒng)的校勘整理,并在著作先前的序文之后,撰寫了一篇《〈金石錄〉后序》。紹興中,以《金石錄》上表于朝。期間,李清照再嫁右奉承郎、監(jiān)諸軍審計司的小官張汝舟。婚后,很快張汝舟意識到李清照并不如他所期有許多貴重的文物,于是對李清照不吝以拳腳相加。李清照不惜以坐牢為代價和張汝舟離了婚。幸運的是,得貴人相助,李清照只在獄中待了九天。晚年的李清照來往于金華、臨安兩地,境況很是凄涼,在亂世中目睹了山河破碎、朝廷茍且偷安的李清照最終抑郁而亡。這個時期李清照詩詞的代表作有:《春殘》《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上韓公樞密、胡尚書詩》《題八詠樓》《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永遇樂(落日熔金)》《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并序》《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清平樂(年年雪里)》《聲聲慢(尋尋覓覓)》等。
靖康之變后,國破家亡,數(shù)變叢生,這一切使得李清照的詞作帶上了極悲凄的色彩,其詞“沉哀入骨,有淚徹泉”(唐圭章《李清照詞鑒賞》)。
李清照詞集《漱玉詞》(一稱《漱玉集》),各本輯錄卷數(shù)不一,大多亡佚。清代王鵬運輯《漱玉詞》,共輯錄五十首,為近代李清照詞輯本的始祖。后有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王延梯《漱玉集注》等。
李清照另著有《詞論》一篇,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影響頗大。李清照現(xiàn)存的作品中,詞作五十余首,格調(diào)高雅清麗,情感濃烈真摯,個性鮮明突出,語言通俗清新。她的詞在中國詞壇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李清照也因此成為一代“婉約詞宗”。李清照詞承正脈,詞風(fēng)婉約,早期閨中詞纏綿悱惻、委婉動人、清新明麗、意境優(yōu)美,中、晚年詞情切意深、沉郁凄愴,使其成為婉約詞之代表人物,千古不朽的一代詞人。
李清照現(xiàn)存詩作十余首,詩風(fēng)激昂慷慨、雄渾悲壯、激蕩人心。
限于本套叢書僅選詩詞,李清照文暫時不予入選。本書選錄李清照詞五十二首,詩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