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蔣家私房照

蔣家私房照(套裝12冊) 作者:秦風,萬康 編著


關于本書

編委會

叢書委員會(按姓氏筆畫排)

川島真(日本) 呂芳上(中國臺灣)
張玉法(中國臺灣) 張憲文(中國)
陳紅民(中國) 陳謙平(中國)
楊天石(中國) 裴京漢(韓國)

關于本書

序 言

海峽兩岸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孫中山遺囑不止一份,而是三份。這三份遺書分別給:宋慶齡、中國革命同志以及偉大的蘇維埃領袖。第一份充滿愛與信仰;第二份為臺灣同胞所耳熟能詳,甚至能夠背誦;第三份則代表他晚年思想與彈性的政策,對當時世人極具吸引力的蘇維埃共產(chǎn)革命的肯定、羨慕,甚至激賞。

當孫中山已經(jīng)罹患肝癌的那幾年,雖然無法掌權,但是,他的聲望已經(jīng)達到最高峰。這時的他,正好積極提倡聯(lián)俄與容共:

首先,孫中山主張以俄為師,并且公開表態(tài),甚至在去世之前,還留下遺書,給偉大的蘇維埃領袖。要求當時看起來革命“成功”的俄國,來幫助中國革命。

其次,1924年孫中山也容許共產(chǎn)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是國共第一次的合作。孫中山“聯(lián)俄”與“容共”的想法,都在青壯年的蔣介石以及少年蔣經(jīng)國父子倆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反應不同:前者明顯不接受;后者則在留學蘇俄時,不只接受,還產(chǎn)生正面作用——要申請成為共產(chǎn)黨員。

對于是否“聯(lián)俄”與“容共”,國民黨內部也有不同意見。而且在孫的晚年,領導班子已經(jīng)從第二代的支持社會主義式三民主義,要進入第三代支持自由主義式的階段。孫中山去世前,蔣介石已決意反共,黨內成員也因上述意識形態(tài)差異而開始決裂。去世之后,掌握軍權的少壯派系,又進一步明白必須反對國共合作。國共之間的整個關系,正快速惡化與表面化。在重要黨人群起要求下,總司令蔣介石在北伐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竟然停下來不前進,改而推動血腥殺戮式的“清黨”。他要先將黨內中共分子整個清剿掉,之后再行北伐。

當然,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員,自不可能被完全清除。而先攘外或先安內?立即成為爭議的重點。無獨有偶,此時國際風云又起:日本已經(jīng)公然展開政治、軍事與經(jīng)濟的侵華活動。

總之,從蔣介石實質接棒,掌握軍權開始,到全面掌權領導,雖然在采取聯(lián)美政策的同時,一度采用既尋求奧援又防范蘇聯(lián)的策略,但在日本推波助瀾下,國共表面合作,實際上勢不兩立。蔣的反共之心一直沒有改變。但是他的高明也在這里:竟將長子經(jīng)國派到其內心極為反對的蘇聯(lián)去留學。

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臺灣光復,蔣介石一系與中共的斗爭再度表面化,蘇聯(lián)也公開支持中國共產(chǎn)黨,結果風云變色,大陸易幟,共產(chǎn)黨在大陸各省擊敗國民黨,成功地建立新政府,蔣則敗退臺灣。此后,他干脆宣布“反共抗俄”,以既抓“匪諜”,又出版《蘇俄在中國》等許多方式,強烈抨擊蘇聯(lián),來度過他的晚年。因此,蔣介石的反蘇與反共,其實是一貫的:前后超過五十年,而且反的程度似乎越來越強烈。

在這些劇烈的變遷當中,留俄歸來,又娶俄國妻子的蔣經(jīng)國,身處越來越反共反蘇的蔣介石政權里,就很為難。蔣經(jīng)國所面對的父親、中國國民黨以及整個局勢,不止口頭上完全反共與抗俄,更須全面都進入力行的局面,從1935年娶妻,到1988年去世,這前后長達54年,他到底要如何應“變”呢?

本書給了答案,而且答案的內容,竟然令人跌破眼鏡:蔣家祖孫三代之間的私密關系,用今天的俚語來說,真是“好到不行”。其實,這些照片的內涵,與當時的中國政局,特別是國民黨政權播遷之后臺灣的局面,有極不對稱且尖銳,甚至反諷的意義。特別是擔任白色恐怖時期情治頭子,鐵著心腸,猛抓所謂“匪諜”的蔣經(jīng)國,如何處理他的俄籍妻子與大唱“反共抗俄”的父親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任何人設身處地都會覺得很難解,因為,它基本上是個死結。

但是,事實剛好相反。

兩位編者既大膽,復果斷,又非常有心地用照片以及旁白,告訴讀者:兩蔣,特別是兒子蔣經(jīng)國怎么呼應這個非常尷尬的,既是革命,又只是過渡的時代。他們在本書中,有計劃地收集與揭露蔣氏家庭內部,從20世紀20年代中國處于巨變的時期開始,一直不曾廣泛曝光的鮮為人知的許多私生活。這些私生活的內容,既給了關心中國現(xiàn)代史的讀者答案,也給了求知者研究這個問題極重要的素材。從一張一張的照片,讀者可以親眼看到蔣經(jīng)國似乎將家內的關系處理得非常好。

當然,更有歷史知識的讀者,如果能扣緊時代的每個階段之脈動,再予細觀,會看到蔣經(jīng)國作為標準丈夫與模范父親的同時,更強調作為孝子,結果縱容蔣介石爺爺溺愛孫子,最后形成蔣家世代興衰交替的樞紐。

讀者若更進一步跳出蔣方良,在蔣經(jīng)國處理蔣方良與章亞若兩個妻室的子女之間,作一比較,則又能看到蔣經(jīng)國對前者溺愛,將后者遺棄的結果。那無非是:溺愛轉而成為陷害。而“多難興邦”的鐵律,又在孤兒雙胞胎章孝嚴與章孝慈身上得到印證。

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朱浤源 序于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東廠胡同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旅次

2012年11月23日

關于本書

前 言

古今中外,百姓對領導人的家庭生活總充滿好奇與想象。英國人熱衷皇室八卦,黛安娜王妃生前死后,都是話題人物;美國人對肯尼迪家族成員的報道,巨細匪遺,歷久不衰;而在臺灣,因為在威權體制下,媒體無法接近最高領導人的家庭,因此也難有第一手報道的呈現(xiàn)。

關于蔣家的一切,老百姓們僅止于道聽途說,這也使得蔣家每個成員都被戴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蔣經(jīng)國過世后,蔣家的家傭或退休官員出版了描寫他們眼中所見的蔣家三代的書籍,無論所談的內容是真或假、是深刻或夸大、是主觀或客觀,對老百姓而言都是一個窗口。在此,我們提供的是蔣家一系列的家居生活照。我們所搜集的照片中,主角仍以蔣經(jīng)國夫婦為主,外傳蔣經(jīng)國私下愛搞笑的個性,從照片中輕易可見。許多人說蔣經(jīng)國夫婦人格最大特質,就是“平凡”;他們毫無矯揉造作或冷若冰霜的貴族色彩,他們是最平凡的貴族,平凡到與你我毫無不同。

在這一系列照片中,我們不但理解了蔣經(jīng)國等人,也理解了過往的時代。當我們了解了過去,對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環(huán)境,也將有脈絡沿傳的體認。就如同后來的官員首長們巡查各地所穿的夾克,其實承襲自“模仿”蔣經(jīng)國土夾克的造形。這件很普通的夾克被蔣經(jīng)國賦予了簡樸、勤勞的平民化精神,代表著他對基層百姓的關心與傾聽。蔣經(jīng)國來自豪門,卻平易近人,權傾一時,卻生活簡樸,他力爭上游,將臺灣由貧困帶向富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