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用才標準
此次湖南上任,不是去當官老爺,而是去上戰(zhàn)場,張亮基做好有去無回的準備,他沒帶家屬,只有幕僚王心柏以及幾個隨員同行。
張亮基心想,自己是文官,從小到大雞都沒殺過,更別說上陣殺敵。自己儒家經(jīng)典、詩詞歌賦讀得不少,但沒研究過兵書戰(zhàn)策,不會排兵布陣。如果不懂裝懂,沖在第一線指揮,其結果可想而知。
當領導可以不懂業(yè)務,但一定要懂得用人。這道理說起來很簡單,誰都懂,但具體施行起來,不是人人都會運用。面對湖南危局,面對如此亂世,張亮基有自己的選才用才標準。
一是用急需的。
當務之急,是保住長沙,最好將洪秀全圍剿或趕出湖南,首選之人必須要有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那些只會紙上談兵,或者逞匹夫之勇的人,不在此列。自己目前需要的,是一個優(yōu)秀的“參謀長”。此外,打仗需要軍餉錢糧、武器裝備,自己需要一個會辦事的“后勤部長”。
二是用有道德的。
你也許會說,朋友,弄錯了吧,從古至今,選才標準都是德才兼?zhèn)?,德在才之前。你應該聽說過,“有德無才不壞事,有才無德出大事”。張亮基的選才標準,把道德排在第二位,肯定是弄錯了。
其實,張亮基沒弄錯,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不能本本主義,也不能教條主義。如在平時選人用人,德在才之前,完全正確。如在亂世,需要人去攻城略地,解決棘手的問題,在選人用人時,首先考慮他有無此能力,其次再考慮道德問題。張亮基目前選用的人,首先要有能力幫助自己守住長沙,解當前之圍。如無此能力,再好的道德都免談。
也許你會反駁,如果張亮基找到一個無道德的“參謀長”,臨陣降敵怎么辦?如果找到一個私心很重的“后勤部長”,損公肥私怎么辦?
曹操說過,“不忠不孝不要緊,只要有才就可以?!边@話說得太大膽,也許只有曹操這樣的政治家才敢說。曹操道出了亂世用人的真諦,體現(xiàn)了對自己領導藝術的高度自信。每個人均有長有短,你的長處是才能,我用你;你的短處是道德,我控制你,使你沒有“不忠不孝”的機會。如你是孫悟空,一個跟頭能翻三萬六千里,但我是如來佛,你就翻不出我的手板心。
曹操這樣的人,才適合當“一把手”。也只有曹操這樣的人,才能在亂世中取得成功。所以說,張亮基這樣排序,沒錯。
我們接著講。
三是能領軍的。
根據(jù)軍機處的通報,現(xiàn)在的湖南,除了本省部隊,還有廣西的敗軍、江西的友軍,也許過不了多久,鄰近省份的增援部隊也要開來。在本省的部隊中,有八旗、有綠營,還有團練。面對官多兵雜,互不隸屬的局面,張亮基需要一個具有領軍能力,能統(tǒng)籌全局,能妥善安排各種軍政事務的“參謀長”。從后勤的角度看,朝廷前段時間軍費花了兩千多萬,財政捉襟見肘。再說,上級有規(guī)定,亂賊竄到哪省,就由哪省負責糧草。也就是說,武器裝備中央供給,軍糧由地方自籌。籌款籌糧,需要真金白銀,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張亮基需要的“后勤部長”,要會協(xié)調各種關系,要具有領軍的能力。
四是能長久的。
張亮基選用人才,將合作是否長久排在最后,因為上下級之間合作是否愉快,需要時間來檢驗。能否長期在一起共事,除了工作需要,能力互補外,還有志趣、性格、愛好、發(fā)展趨勢等因素。管它合作是否長久,當務之急,是尋找可用之才,幫助自己解決長沙之危局。
調才未果
戰(zhàn)事急迫,張亮基沒時間去海選人才。出了昆明,他向咸豐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講了三層意思:其一,皇上啊,我按照您吩咐,按時出發(fā)了。我知道此行艱險,但作為臣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其二,我需要兩個幫手,一個是貴州黎平知府胡林翼,此人打仗有一套,可以當我的“參謀長”;另一人是云南糧儲道崔光笏,此人長期在后勤部門工作,可以當我的“軍需部長”。這兩人可以作為我的左右臂,懇請皇上下旨恩準。其三,湖南戰(zhàn)事吃緊,本省兵力不夠,請皇上從四川、貴州調軍隊,隨我入湖南征戰(zhàn)。
咸豐皇帝見奏折,見張亮基工作態(tài)度端正,想都沒想,就批了兩個字——準奏!但,張亮基想要的能人,一個都沒得到。
崔光笏生病,下不了床,自然不能成行。而胡林翼呢?貴州巡撫蔣尉不放人。
怪事,皇帝都批了,你一個巡撫,敢拖著不辦?
先前講到,清朝的督撫制,總督與巡撫互相牽制,經(jīng)常扯皮。張亮基與蔣尉本來關系就一般,現(xiàn)在張亮基云貴總督的印都交了,更是人走茶涼。
蔣尉能當巡撫,智商不會太低。他可以不顧張亮基的感受,但他不敢硬頂皇上。遇到這種事,得玩玩手腕。
蔣尉派人到黎平放風,說胡林翼要調走。在當?shù)匕傩昭壑?,胡林翼是一個像包青天那樣的父母官。中國人清官情結很濃,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好官,當然不想失去。于是,有關系的托關系,沒關系的聯(lián)名寫信,請蔣巡撫留下胡林翼。
這下,蔣尉有了抗辯圣旨的理由。他向皇帝上書,說如果胡林翼離開黎平,會致使“士民失望,關系匪輕”。意思是說,如果沒有胡林翼,黎平的老百姓就像失去父母一樣,更為重要的是,黎平與湖南、廣西接界,洪秀全的部隊隨時可能打過來,如果沒有一個能干的官員在此防守,貴州危急??!
蔣尉用哀求的口氣說:“皇上啊,湖南與貴州,手背手心都是肉,不能顧此失彼。貴州本來就窮,兵不多,防守力量薄弱,如果再調走胡林翼,我省的防務就更難了。再說,張亮基上書說要從貴州抽兵,我雖然艱苦,但仍然遵旨辦理。”
清朝的皇帝,一個不如一個,到咸豐這里,早已看不到康熙的影子。咸豐皇帝見蔣尉說得也有道理,依舊批了兩個字——準奏!
調胡林翼的事,就此打住。
胡林翼薦才
張亮基拿出云貴官員花名冊,從頭看到尾,再沒一個中意的。當總督時,來毛遂自薦,甚至來溜須拍馬的大有人在,可是到了關鍵時刻,卻找不到可用之才。
張亮基看了一眼站在門口的幕僚王心柏,此人跟隨自己多年,忠心耿耿,“德”沒問題,但“才”肯定擔不起“參謀長”之責。
如和平年代,對于跟隨自己多年的人,就算能力差點,也可以閉著眼“近親繁殖”。但是在戰(zhàn)爭年代,是性命相搏,傷不起??!
張亮基煩惱起來,這能打仗、能領軍的人才,哪兒去找呀???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闭趶埩粱换I莫展之際,胡林翼來信,說我給你推薦一個人,這個人的能力不在我之下,但這人有些孤傲,就看你能否有本事請他出山。
胡林翼推薦的人,是晚清中興名臣之——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