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兗州城樓[1]
東郡趨庭日[2],南樓縱目初[3]。
浮云連海岱[4],平野入青徐[5]。
孤嶂秦碑在[6],荒城魯?shù)钣?span >[7]。
從來多古意[8],臨眺獨躊躇[9]。
題解
《登兗州城樓》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詩人第一次游歷齊趙,到兗州探望父親,登上兗州城南樓遠眺時的所見所感。詩中描繪了泰山、東海的磅礴氣勢,青州、徐州的綿延千里,以及縱橫想象秦碑與魯?shù)顣r的懷古傷今之情,透露了詩人早年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它是杜詩中現(xiàn)存最早的一首五律。
賞析
此詩詠登樓所見,上半部分寫登樓所見景物,下半部分借所見古跡詠懷。
首聯(lián)“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兩句,點出登樓的時間是至兗州探父之時,地點是在兗州城樓上。杜甫的父親當時在兗州擔任司馬,故他來兗州省親?!摆呁ト铡痹谠娢闹惺翘酵赣H的意思。杜甫在這里用到了《論語·季氏》中“鯉(孔子的兒子)趨而過庭”這樣一個孔子教育兒子孔鯉的典故,表明他去兗州是因為探望父親,也暗含著對父親的尊敬。這一句是說“我在來到兗州看望我父親的時候,第一次登上城樓放眼遠望”。“縱目”是極目遠望,啟下聯(lián)遠望所見。
次聯(lián)“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寫出了詩人遠眺時所見到的美景,視線由遠而近?!昂a贰敝笘|海和泰山,“青徐”指青州和徐州,這些地方均與兗州接壤?!叭搿笔且恢毖由斓降囊馑?。前一句寫自己站在高曠的兗州城南樓之上,東海和泰山上空浮云繚繞的景象盡收眼底;下一句則描繪地勢的平坦與一望無際,千里沃野一直連到青州和徐州境內(nèi)。這兩句寫出兗州城獨特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不凡形勢與恢宏氣勢,也暗寫詩人的躊躇滿志與自信氣概。
第三聯(lián)“孤嶂秦碑在,荒城魯?shù)钣唷本鋵懙菢撬姷墓袍E,是眼前之近景。秦碑像是一座高大的屏障似的峰巒聳立在那里;當年的魯?shù)钜仓皇且黄膹U的城池。眼前還存在的歷史遺跡引發(fā)了詩人懷古幽思,“秦碑”“余殿”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詩人對歷史煙云變幻莫測的無盡感慨。
最后一聯(lián),詩人抒發(fā)了“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的感慨。意思是“我一向是個喜歡思考古跡的人,但是站在這里遠眺時,以往的諸多思考又添上了許多不同的感慨”?!败P躇”是悵然懷古之意?!蔼氒P躇”寫出了詩人與同時登樓之人不一樣的胸襟,體現(xiàn)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關(guān)心和擔當。
這首詩,氣勢宏闊,格調(diào)清雅,意境蒼涼,結(jié)構(gòu)嚴謹,格律工穩(wěn),是杜甫年輕時的一篇力作。詩人從遠眺和近觀兩個方面來寫登樓所見景物,贊美了南城樓上極目望遠時看到的優(yōu)美景色與歷史古跡,抒發(fā)了詩人登臨城樓后產(chǎn)生的個性化的思考。詩人借景抒情,無限惆悵的情懷與歷史責任感流蕩在詩句里,無論是景物的描寫還是直抒胸臆,都流露出詩人的歷史感及惆悵之情。
注釋
[1]兗州:唐代州名,在今山東省。杜甫父親杜閑任兗州司馬。邵注:兗州,魯所都,漢以封共王余?!短茣罚簝贾?,魯郡,屬河南道。顧宸注:兗州,隋改為魯郡,唐初復(fù)曰兗州,后又改魯郡。仇兆鰲按:唐之兗州治瑕丘縣,即今之嵫陽縣也。
[2]東郡趨庭:到兗州看望父親?!肚皾h志》:東郡,秦置,屬兗州。隋孫萬壽詩:“趨庭尊教義。”蔡夢弼曰:公父閑嘗為兗州司馬,公時省侍,故有“趨庭”句。
[3]初:初次?!稌x書·庾亮傳》:“乘秋夜往,共登南樓?!贝私栌闷渥帧?/p>
[4]海岱:東海、泰山。
[5]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鮑照詩:“平野起秋塵?!薄逗Yx》:“西薄青徐?!薄短茣罚呵嘀荼焙??、徐州彭城郡,俱屬河南道。
[6]秦碑:秦始皇命人所刻的歌頌他功德的石碑。唐太宗《小山賦》:“寸中孤嶂連還斷?!薄肚乇炯o》:“始皇二十八年,東行郡縣,上鄒峰山,刻石頌秦德?!?/p>
[7]魯?shù)睿簼h時魯恭王在曲阜城修的靈光殿。余:殘余。謝玄暉詩:“荒城迥易陰?!毙鞊ぴ姡骸傲虚旱囚?shù)睢!蓖跹訅邸遏旍`光殿賦》:“殿本景帝子魯共王所立?!薄逗鬂h書注》:殿在兗州曲阜縣城中。
[8]古意:傷古的意緒?!妒酚洝敳吡袀鳌罚骸八鶑膩砭靡印!彼謇蠲茉姡骸皭澣粦压乓??!?/p>
[9]躊躇:猶豫。沈約詩:“臨眺殊復(fù)奇。”《莊子》:“圣人躊躇以興事。”薛君曰:“躊躇,躑躅也?!薄队衿罚骸蔼q豫也?!秉S生曰:前半登樓之景,后半懷古之情,其驅(qū)使名勝古跡,能作第一種語。此與《岳陽樓》詩,并足凌爍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