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蟾宮曲 長沙懷古

彩圖全解元曲三百首 作者:[元] 關漢卿 著;思履 編


蟾宮曲 長沙懷古

◎盧摯

朝瀛洲暮艤湖濱,向衡麓尋詩,湘水尋春。澤國紉蘭,汀洲搴若,誰與招魂?空目斷蒼梧暮云,黯黃陵寶瑟凝塵。世態(tài)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謫臣?

【注釋】

①瀛洲:傳說中仙人所居之神山。艤:船攏岸。左思《蜀都賦》:“試水客,艤輕舟。”②紉蘭:見宋張孝祥《水調歌頭泛湘江》詞注。③搴:撥取。若:香草名,即杜若。屈原詩中多見。④蒼梧:即九疑山,在湖南寧遠縣境。傳舜帝葬于蒼梧。⑤黃陵:山名,在湖南湘陰縣北,濱洞庭湖,一名湘山。傳舜帝二妃墓在其上。有黃陵亭、黃陵廟。⑥謫臣:指被遷調的官吏。

【譯文】

早上還享受著登瀛洲般的幸運,傍晚已在湖濱泊船,去岳麓山尋求寫詩的靈感,到湘水邊尋找春天。在水鄉(xiāng)中把蘭花穿以為佩,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又有誰為之招魂呢?只是徒然地極目遠望那環(huán)繞在蒼梧山上的暮云,湘山昏暗,那湘水之神的寶瑟也聚滿了灰塵。世態(tài)紛爭,悠久而古老的長沙又接納過多少的遷客騷人呢?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

曲子首句就極言變遷之迅速,一看便知作者懷古傷情的原因。作者早上還在集賢院上任,晚上就已經(jīng)乘船到了長沙,而從他對集賢院的稱呼“瀛洲”來看,他對那里生活十分滿意。

突然間要從喜歡的地方遷往陌生之地,人生境遇的急轉直下讓作者的情緒十分低落。對著長沙的山河湖水,他感慨萬千,想到了很多和湘江有關的歷史典故。然而,從屈原作《招魂》憑吊楚懷王到娥皇、女英投湘水殉舜帝,再從湘妃寶瑟蒙塵到賈誼作《鳥賦》悼屈原……其想到的故事都是那么凄惻傷感。至此,他的心情已不言而喻。

“千古長沙,幾度詞臣”,曲末作者由己及人,聯(lián)想到其他在長沙寫詩作賦的人。那些人也許和自己一樣有著坎坷的經(jīng)歷,滿腹憂怨。此曲蘊凄涼于蒼勁之中,情真意切,令人感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