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長生殿》是清代初年劇作家洪昇創(chuàng)作的一部傳奇名著。這部劇作給劇作家本人帶來了不幸的結(jié)局,卻給中國戲曲史增添了奪目的光彩。
洪昇(1645—1704),字昉思,號稗畦,又號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出身于一個藏書很多的仕宦家庭,從小就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得到很好的文學教育??滴跗吣辏?668)在北京國子監(jiān)習業(yè),第二年返回故鄉(xiāng)??滴跏辏?674)又到京師,做了二十多年的國子監(jiān)生。他曾先后從師于知名的學者、音樂家、詩人陸繁弨、朱之京、毛先舒、王士禎、施閏章,還和當時杰出的詩人朱彝尊、毛奇齡、吳舒鳧、查慎行、趙執(zhí)信等有交往。洪昇的詩詞曲作品都很有名。
洪昇的夫人是清初吏部尚書黃機的孫女,洪昇則是黃機的外孫。他們夫婦二人感情和美,對《長生殿》的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影響。
洪昇熱心功名,但始終懷才不遇??滴醵四辏?689),明珠黨專權(quán),借口在佟皇后喪期演唱《長生殿》而革去了洪昇的國學生籍,洪昇回到故鄉(xiāng)杭州??滴跛氖辏?704),他出游南京,不幸于歸途中在浙西烏鎮(zhèn)酒后失足落水而死。真是“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
洪昇所作劇作現(xiàn)存有《長生殿》和《四嬋娟》兩種?!端膵染辍酚伤膫€單折短劇組成,分別寫晉代謝道韞和衛(wèi)茂漪、宋代李清照、元代管仲姬四位才女的故事。
《長生殿》取材于歷史人物唐明皇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huán)的故事。洪昇創(chuàng)作此劇,前后共花了十多年時間,三易其稿。作者在《例言》、《自序》中談到了他在處理這一歷史題材時的思維軌跡。
洪昇在和朋友談起開元天寶遺事時,開始感興趣的是大詩人李白的故事。懷才不遇的洪昇與壯志未酬的李白產(chǎn)生共鳴,他于是寫成《沉香亭》傳奇。后來接受友人毛玉斯的意見,“因去李白,入李泌輔肅宗中興”,劇本的主角由李白轉(zhuǎn)為唐明皇、楊貴妃,超出抒寫個人身世的范圍,力圖反映更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更名《舞霓裳》。最后,則“念情之所鐘,在帝王家罕有”而“專寫釵盒情緣”。定稿的《長生殿》以描寫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愛情為核心,同時也借以抒發(fā)對于樂盡哀來國破家亡歷史變遷的深沉感嘆,寄寓了“垂戒來世”之意。
從作品的實際描寫來看,作者在白居易《長恨歌》、陳鴻《長恨歌傳》和白樸《梧桐雨》的基礎(chǔ)上,對李、楊故事題材重新進行藝術(shù)處理,既描寫了李、楊愛情在人世間建立、發(fā)展、鞏固、毀滅和在忉利天得到永恒存在的全過程,也反映了帝妃愛情與國家興亡的密切關(guān)系。他歌頌李、楊之間生死不渝的愛情,又清醒地看到國家興衰制約著他們的愛情。沉溺愛情必然導致朝政荒疏,而國家衰亡必然毀滅愛情。只有那超脫塵世的仙界愛情才是地久天長、永恒不變的?!吧裣杀臼嵌嗲榉N,蓬山遠,有情通。情根歷劫無生死,看到底終相共,塵緣倥傯,忉利天情更永”。但是,要到達理想的愛情天地,仍需要在凡世做出努力。既要具有那種天涯海角難阻隔、生生死死不變移、心心相印不相欺的專一至情,又要有“敗而能悔”的精神。
洪昇通過許多情節(jié)表現(xiàn)出了李、楊愛情中既帶有帝妃愛情的特殊性又具有普通男女愛情的一般性。他真實地寫出了帝妃生活中的荒淫糜亂、爭寵權(quán)詐等特點,也極力表現(xiàn)了李、楊之間充滿濃情蜜意的愛情關(guān)系。在李隆基方面主要表現(xiàn)了他從風流好色、三心二意到感情真摯專一、纏綿深沉的轉(zhuǎn)變;在楊貴妃方面則主要突出了她為爭取到皇帝鐘情于她而受盡煎熬。
《長生殿》中的李隆基上場時唐朝已非盛世,他沉溺安樂,寄情聲色,唯愿“此生終老溫柔,白云不羨仙鄉(xiāng)”。已是年邁之人的他,又冊封年輕美貌的楊玉環(huán)為貴妃,并拿出金釵、鈿盒與楊妃定情,愿與她“并翅交飛,牢扣同心結(jié)合歡”。他以一個封建皇帝所能給予的奢侈享受給予楊妃,以示恩寵。他為得到愛妃的歡心,賜楊家“一門榮寵”。楊玉環(huán)的堂兄楊國忠被拜為右相,三個姐姐都被封為夫人。唐明皇“弛了朝綱,占了情場”,不察奸忠,不僅赦免了安祿山失誤軍機的死罪,還委以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的重任,為安史之亂埋下禍根。他為博得楊妃一笑,竟然責令遠隔千山萬水的涪州、海南兩道每年進貢新鮮荔枝,致使進貢使臣疲于奔命,驛馬多半累死,驛官幾乎逃盡,禾苗被踐踏,行人被馬踩死。洪昇客觀地寫出了帝妃之間的愛情使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多么慘痛的代價。在楊妃的不斷努力下,李隆基的感情被漸漸征服了。李、楊繼《定情》后又在《密誓》中海誓山盟,“愿世世生生永為夫婦,永不相離”。他們在七月七日長生殿中發(fā)出的誓言,標志著李隆基專一愛戀楊玉環(huán)的開始。馬嵬之變則是李、楊愛情的轉(zhuǎn)折點,李隆基經(jīng)受了一次最嚴峻的愛情考驗。在楊妃將要與他永訣的時候,他痛不欲生:“你若捐生,朕雖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則甚!寧可國破家亡,決不肯拋舍你也!”“若是再禁加,拚代你隕黃沙。”在李隆基看來,愛妃若死,皇帝的寶座又有什么用?他甚至要替楊妃去死。他感嘆“堂堂天子貴,不及莫愁家”。《埋玉》以后,李楊之間由人間愛情變?yōu)槿讼蓯蹜佟@盥』鎏铀拇?,退出宮廷,傳位太子。歷史與人生的巨大變遷使他終日抱恨,懺悔萬端。他一悔天下變亂是因“朕之不明”;二悔愛妃喪生是因“寡人昧了他誓盟深,負了他恩情廣,生拆開比翼鸞凰”。從《埋玉》、《聞鈴》到《哭像》、《雨夢》,李隆基完全沉浸在對楊妃刻骨銘心的思念之中,沉浸在失去所愛之人以后的難以排遣的孤獨寂寞的情緒里。李隆基退出了政治舞臺,卻使得他對楊妃的愛情變得純潔了。于是,欣賞者便能夠同情、理解他的感情和遭遇,并為他最終在月宮與楊妃重圓,得到了永恒美滿的愛情而感到欣慰。
《長生殿》中的楊貴妃是一個不倦地追求真摯、專一愛情的女性形象,與歷史上的楊貴妃有所不同。洪昇在對楊玉環(huán)形象的改造加工過程中表現(xiàn)了他的愛情理想。在《例言》中,洪昇寫道:“史載楊妃多污亂事,予撰此劇,止按白居易《長恨歌》、陳鴻《長恨歌傳》為之。而中間點染處,多采《天寶遺事》、《楊妃全傳》。若一涉穢跡,恐妨風教,絕不闌入,覽者有以知予之意也。”洪昇的愛情理想是實現(xiàn)“縱到九地輪回也永不忘,博得個終隨唱”(見洪昇《四嬋娟》)的真誠專一、始終不變的夫婦關(guān)系,他筆下的楊玉環(huán)的所作所為幾乎是他的愛情理想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從《定情》開始,楊玉環(huán)就對著金釵、鈿盒表達了自己的愛情追求:“惟愿取情似堅金,釵不單分盒永完?!彼褠矍榈膶R恍浴⒂篮阈缘囊蠹拥较碛小昂髮m粉黛三千人”的皇帝身上。她“拔自宮嬪”,知道后宮三千美人就是威脅她的專寵地位的隱患。容貌體態(tài)的嬌美固然是她的天生資本,但奪取君心還需要斬斷帝王對其他人的眷戀情思。于是,她被冊立為貴妃后,不容李隆基勾搭虢國夫人,又“逼得個梅娘娘,直遷置樓東無奈”。她還自制《霓裳羽衣曲》壓倒了梅妃的《驚鴻舞》。在被貶出宮外的不利情況下,她剪斷青絲以表深情。在聽說李隆基暗召梅妃后,她雖然一夜哀怨,但又清醒地意識到:“江采蘋,江采蘋,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彼?,清晨追至翠華西閣,奚落唐明皇的用情不專,取出金釵、鈿盒要向明皇把“深情蜜意從頭繳”。這種又嬌又妒的情態(tài)反而打動了李隆基,他更喜歡“情深妒亦真”的愛妃了。七月七日之夜,長生殿中,楊玉環(huán)對著牛郎、織女星發(fā)出了“愿釵盒情緣長久訂,莫使做秋風扇冷”的祈禱。楊玉環(huán)千方百計,鞏固了李隆基對自己的愛情,同時也為自己的馬嵬命絕設(shè)置了墳?zāi)埂钣癍h(huán)臨死時戀戀不舍李隆基,她囑托高力士小心侍奉明皇,她聲淚俱下地對李隆基說道:“我那圣上啊,我一命兒便死在黃泉下,一靈兒只傍著黃旗下?!睏钣癍h(huán)的癡情始終不變。在《情悔》中,楊玉環(huán)的鬼魂懺悔道:“只想我在生所為,那一樁不是罪案。況且弟兄姊妹,挾勢弄權(quán),罪惡滔天,總皆由我,如何懺悔得盡?!比欢爸挥幸稽c那癡情,愛河沉未醒。說到此悔不來,惟天表證。縱冷骨不重生,拼向九泉待等……敢仍望做蓬萊座的仙班,只愿還楊玉環(huán)舊日的匹聘”。她唯一無悔的是她和李隆基的美滿愛情,在作者看來,她這一悔“能教萬孽清”。成仙后的楊玉環(huán)仍然是“位縱在神仙列,夢不離唐宮闕,千回萬轉(zhuǎn)情難滅”。于是,作者就讓楊玉環(huán)在仙境中實現(xiàn)了在人間宮廷中難以實現(xiàn)的和李隆基永久團圓的美好愿望。洪昇從“從今閨閣長攜手,翻笑雙星慣別離”(見洪昇《稗畦集·七夕·時新婚后》)到“天上留佳會,年年在斯,卻笑他人世情緣頃刻時”的思想變化,說明了他對于永恒愛情的向往和對人世情緣短暫的遺憾。
《長生殿》圍繞李、楊愛情這個核心,又展開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的描寫,起到了深化愛情主題的作用。作品的前半部穿插描述了楊氏兄妹的倚勢弄權(quán),驕奢淫逸;安祿山的陰謀叛逆;人民群眾的憤懣反抗。后半部則穿插描繪了雷海青的英勇罵賊,郭子儀的堅決抗敵,李龜年的慷慨悲歌。在《疑讖》中,郭子儀的一段唱詞,反映了作者對封建社會的深刻認識:“怪私家恁僭竊,競豪奢,夸土木。一班兒公卿甘作折腰趨,爭向權(quán)門如市附。再沒有一個人呵,把輿情向九重分訴??芍燧掏?,總是血膏涂。”在《罵賊》中,樂工雷海青對叛賊降臣的痛斥反映了作者的耿耿正氣:“平日價張著口將忠孝談,到臨危翻著臉把富貴貪。早一齊兒搖尾受新銜,把一個君親仇敵當作恩人感。咱,只問你蒙面可羞慚?”在《彈詞》中李龜年對天寶遺事的彈唱吐露了作者對于國破家亡、歷史興衰的深沉感嘆和痛定思痛的嚴肅思索:“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大古里凄涼滿眼對江山。”他沉痛地指出最高統(tǒng)治者“弛了朝綱,占了情場”。一曲《彈詞》撥動了清初廣大人民的心弦,這與洪昇真實反映了那個特定時代人們普遍的社會心理不無關(guān)系。
《長生殿》的藝術(shù)成就很高。梁廷柟在《曲話》中認為它是“千百年來曲中巨擘”。吳舒鳧在《長生殿·序》中說:“昉思句精字研,罔不諧葉。愛文者喜其詞,知音者賞其律。以是傳聞益遠。蓄家樂者,攢筆競寫,優(yōu)伶能是,升價什佰?!薄堕L生殿》成功地在李、楊故事歷史題材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藝術(shù)加工,把現(xiàn)實與幻想融為一體,既反映了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又描繪了令人神往的理想境地。既滿足了人們喜歡真實的心理,又順應(yīng)了人類喜愛幻想的天性?!睹苁摹肥歉鶕?jù)《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兩句詩敷演出來的。寫天寶十年七月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時看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在長生殿山盟海誓的過程。牛郎織女將天上人間相比較,得出“天上留佳會,年年在斯,卻笑他人世情緣頃刻時”的結(jié)論,并指出李、楊劫難將至,預(yù)示00了李、楊愛情的樂極生悲。這一出把天上與人間融為一體,意境很美?!堕L生殿》前半部深刻的現(xiàn)實描寫與后半部美好的浪漫描繪也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境界,使得《長生殿》的藝術(shù)成就超過了《長恨歌》和《梧桐雨》。棠村相國稱《長生殿》“乃一部鬧熱《牡丹亭》”就是看到了《長生殿》的這種現(xiàn)實與幻想相結(jié)合的特點和其不亞于《牡丹亭》的絢麗文采。
《長生殿》的文辭曲律既具有陰柔之美,也不乏陽剛之氣,既富詩情畫意,又有沉雄頓挫之力,能滿足欣賞者多層次的審美需要。《偷曲》一出寫李謨在宮墻外偷聽《霓裳羽衣》舞曲的情景。那種景、情、聲、色相交融的場面能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和美的享受?!堵勨彙芬怀鰟t把風聲、雨聲、鈴聲交織一起,烘托了在雨打梧桐的秋夜李隆基思念楊玉環(huán)的凄切心境:
【前腔】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驚。遙聽隔山隔樹,戰(zhàn)合風雨,高響低鳴。一點一滴又一聲,一點一滴又一聲,和愁人血淚交相迸。對這傷情處,轉(zhuǎn)自憶荒塋。白楊蕭瑟雨縱橫,此際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間濕亂螢。只悔倉皇負了卿,負了卿!我獨在人間,委實的不愿生。語娉婷,相將早晚伴幽冥。一慟空山寂,鈴聲相應(yīng),閣道崚嶒,似我回腸恨怎平!
而在《疑讖》、《罵賊》、《彈詞》中,郭子儀、雷海青、李龜年等的曲詞多具激昂慷慨的格調(diào)。如《疑讖》寫郭子儀的壯志情懷,曲詞豪壯,很有英雄氣概:
【商調(diào)集賢賓】論男兒壯懷須自吐,肯空向杞天呼?笑他每似堂間處燕,有誰曾屋上瞻烏!不提防柙虎樊熊,任縱橫社鼠城狐。幾回家聽雞鳴,起身獨夜舞。想古來多少乘除,顯得個勛名垂宇宙,不爭便姓字老樵漁!
洪昇在宮調(diào)運用和審音協(xié)律方面造詣精湛,《長生殿》的文辭讀來朗朗上口,有很強的音樂感染力。
《長生殿》的關(guān)目安排十分精巧。愛情線索與社會生活線索交叉進行,相互對照,取得了強烈的戲劇效果。又以金釵、鈿盒作線索來貫穿全劇。在劇本剛一開始時就讓唐明皇拿出金釵、鈿盒與楊妃定情。在最后一出《重圓》中,又讓李、楊各拿一半金釵、鈿盒,會合于月宮。這其間釵盒出現(xiàn)了多次。吳舒鳧說:“釵盒乃本傳始終作合處?!薄按蟮执藙∫遭O盒為經(jīng),盟言為緯,而借織女之機梭以織成之。嗚呼,巧矣!”
《長生殿》在音樂方面有新的發(fā)展和突破,如《覓魂·后庭花滾》,從第六句開始增添了四十八句不計襯字在內(nèi)的五字句,吸收了弋陽腔加滾的手法,進一步豐富了昆曲的曲牌和唱法。
總之,《長生殿》的思想藝術(shù)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此,劇本一出現(xiàn)就流行起來??滴鯐r北京流傳著“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的說法。“收拾起”為《千忠戮》中《慘睹》一出的[傾杯玉芙蓉]曲,“不提防”則為《長生殿》中《彈詞》一出的[南呂一枝花]曲。這說明《長生殿》在當時是家喻戶曉的。
《長生殿》全劇共五十出,規(guī)模宏大。本書只選譯了其中的十四出。這些折出都是《長生殿》劇情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折出,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長生殿》的思想和藝術(shù)成就。其中《定情(賜盒)》、《疑讖(酒樓)》、《偷曲》、《進果》、《絮閣》、《密誓》、《埋玉》、《聞鈴》、《哭像》、《彈詞》等,至今還是南北昆劇團的保留劇目。
《長生殿》是明末清初傳奇劇作的優(yōu)秀代表作之一。在我國文學史上,傳奇有多種涵義,既指唐代的短篇傳奇小說,也把宋元南戲和元雜劇稱為傳奇。近代以來,戲曲史沿襲明人說法,把明清以演唱南曲為主的戲曲作品確定為傳奇。從結(jié)構(gòu)上說,傳奇劇本大都是二十出到六十出之間的宏篇巨制,每一出多是劇情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段落,大都在結(jié)尾處有兩句或四句的下場詩,或說明本出戲結(jié)束,或總結(jié)本出戲內(nèi)容,或為下出戲設(shè)置懸念;從音樂體制看,曲牌更加豐富,“集曲”的運用增強了傳奇的音樂表現(xiàn)力[1];從演出體制看,角色分工更細,末、生、小生、外、旦、貼、老旦、凈、副凈、丑十行角色凡上場者都能唱。從《長生殿》的選出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傳奇劇作的上述主要特征。
本書以徐朔方先生的校注本《長生殿》(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為底本,參考了蔡運長先生的《長生殿通俗注釋》(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一書及許多注家的成果,在此鄭重說明,并深表謝意。
本書的譯注工作是在業(yè)師李修生先生的直接指導下完成的。劉仁清先生修改審定了每一選出,花費了大量心血。在此謹向二位先生表示感謝!
古典戲曲曲辭的今譯是相當困難的,由于譯者水平的限制,存在的問題是很多的,希望得到讀者的指正。
戚海燕(北京教育考試院北京考試報社)
注釋
[1] 集曲:從同一宮調(diào)或?qū)儆谕坏焉牟煌瑢m調(diào)內(nèi),選取不同曲牌的各一節(jié),聯(lián)為新曲,再從所用曲牌名中各取一二字,合為曲名,成為南曲曲牌的一種體式,叫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