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楓弟(談應勤敏悅學)
吾人生于兩儀之間,果何為乎?兄常冥冥以思,而苦未能得解。然人生決不當隨俗浮沉,生無益于當時,死無聞于后世,可斷言者也。唯然,吾人當求所以自立,勉為眾人所不敢為、不能為之事,上以報國,下以振家,庶不負此昂藏七尺之軀。夫今日最要之圖,首在有所養(yǎng)。蒙莊有言:水之積焉不厚,則其負大舟焉無力。養(yǎng)者,即積之謂也。積之道如何,亦唯勤敏悅學而已。舉凡切合于政治民生之學,窮原竟委,專心研貫,一事畢,更治一事,如是,則他日出而用世,庶不致折足覆餗之誚,而愚妄之譏自可免。兩弟閱之以為何如?愿各自勉。
道光十三年五月十九日
◎白話譯文
我們生在天地之間,究竟能做些什么呢?兄長我常常對這個問題冥思苦想,但是對一直不能找到答案感到非常痛苦。但是人這一生決不應該隨波逐流、甘為俗事,活著的時候對當時的社會沒有貢獻,死后你的名聲在后世不能被流傳,可以確定地說這樣是不行的。只能這樣做,我們應該去追求自強自立,勉勵自己去做大多數(shù)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對上報效國家,對下振興家族,但愿沒有辜負了我這堂堂七尺的身軀。現(xiàn)在最需要做的事,首先就是要有休養(yǎng)生息的能力。莊子曾經(jīng)說過:“水之積焉不厚,則其負大舟焉無力。”所謂休養(yǎng)生息,就是莊子所說的水要深(才能承載大船)。積累的方法是什么呢?也就只有勤奮敏捷喜愛學習罷了。大概凡是貼近合乎國家政治百姓生活的學問,都要追本溯源、用心鉆研透徹,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像這樣做,那么以后走入社會應對處理事情的話,或許不會遭致因自己的能力不能勝任而導致辦不成事情的嘲笑,而那些愚昧狂妄的譏諷之言自然就能免除了。兩位弟弟,讀完信后你們認為我說的怎么樣呢?希望你倆都能勉勵自己。
莊子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