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學求學
1913年,惲代英隨父母親從老河口回到武昌。舉目四望,離別4年的武昌既親切又陌生。這座城市已經(jīng)改變了模樣,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市面蕭條,租界林立……他們沒有能夠再回到老育嬰堂街的“毗陵惲寓”,而在涵三宮街1號重新租了房子。
安頓之后,惲爵三四處奔走重新謀職。惲代英一方面幫著父母親為家庭生活奔忙,另一方面遍訪教師、同學,準備繼續(xù)求學。惲代英在探訪母校武昌北路高等小學堂時得知,他的恩師李沅衡已經(jīng)離開武昌北路高等小學堂,幫助籌辦中華大學去了。
惲代英找到李沅衡家,師生闊別數(shù)年,再次相見,分外親切。李沅衡拍著惲代英的肩膀,連聲說道:“長高了,變結(jié)實了,成了大人了,快說說這幾年是怎么過的?”
惲代英向李沅衡談了在老河口4年的自學生涯,惲代英說,自己不但沒有耽誤中學學業(yè),還跟著郵政局局長羅衡甫學了英文,讀了許多國外經(jīng)典著作,開闊了眼界。惲代英也向李沅衡訴說了自己的苦惱:沒能系統(tǒng)地學習中學課程,要是想升學,該怎么辦?
李沅衡立即胸有成竹地告訴惲代英:“有個黃陂人叫陳宣愷,去年5月13日捐資籌建了私立武昌中華大學。他的兒子陳時也在幫著興辦這所大學。陳時在日本留過學,是一個很有學問和新思想的青年,辦學熱情很高。中華大學是中國第一所不靠洋人和官府,全靠個人力量創(chuàng)辦的現(xiàn)代私立大學,分為文科、法科、商科,正在招生。沒有讀過正規(guī)中學的學生可以同等學力考預科,然后再考本科?!?/p>
惲代英聽了很高興,回家認真復習,日夜苦讀,潛心鉆研。1913年夏,惲代英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中華大學預科班。
私立武昌中華大學舊址
開學的第一天,私立武昌中華大學的黑漆校牌格外醒目。校園里,松柏蔥蘢,花木扶疏,充滿著無限的生機。校門洞開,一群群衣著華麗的學生紛紛走了進去。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和看熱鬧的人,把校門堵得嚴嚴實實。惲代英好不容易從人群中擠進了校門。這天他依然身穿灰布長衫,夾在一大群穿著綢料長衫的學生中,十分顯眼。學生們好奇地看著土里土氣、衣著寒酸的惲代英。
有人不禁問:“這窮小子也配上大學?”
“學弟,你可是有眼不識泰山,他就是入學考試獨占鰲頭的惲代英。”一個學生說。
“哦!”一群學生們不由驚訝地伸出了舌頭。
1914年夏天,在惲代英進入中華大學預科班的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了。中華大學校園里的師生們都在議論紛紛: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戰(zhàn)爭?一向喜歡閱讀中外書刊、思想活躍的惲代英,也經(jīng)常和同學冼百言、余家菊、黃負生一起聊天談論。
有的同學認為:“這是以強凌弱,以大壓小的戰(zhàn)爭。”也有的同學認為:“這是德、奧匈想獨霸歐洲的野心造成的?!?/p>
惲代英廣泛吸收各種想法和意見,結(jié)合自己多年在中外社會科學論著中學到的知識,經(jīng)過認真的思考和分析后,形成了他對帝國主義侵略戰(zhàn)爭的看法。他認為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寫出來,發(fā)表到刊物上,引起社會注意,供大家探討。
1914年10月,這篇題為《義務論》的文章在上?!稏|方雜志》第11卷第4號上發(fā)表了。一個年僅19歲的大學預科生,在一家全國性的大型雜志上發(fā)表了評論國際大事的文章,立刻在中華大學校園引起轟動,師生們爭相傳閱。
《義務論》一開頭,惲代英就權利論和義務論的觀點來加以論述。他說:“今之持論者,大別之為二端:宗教道德家,以為人應知其義務,不必知其權利,所謂利他派也,亦謂之義務論。法律政治家,以為人應知其義務,亦應知其權利,所謂完美之利己派也,亦謂之權利論?!彼赋觯瑱嗬摃址杆死?,容易引起爭端;而義務論可以防止野心,促人見義勇為,順乎人情民心,應該肯定,實當提倡。
惲代英在文章中譴責了資本主義的文明和帝國主義的侵略。他認為,西方列強是一伙權利論者,他們?yōu)榱烁髯岳妫蛑鴻嗬焯?,假借“自衛(wèi)權”之名,在世界各地爭權奪利,行侵略之實。
《義務論》還尖銳地指出,西方所謂的文明,就是“巨大軍艦、猛烈炸彈和一切不可防御的戰(zhàn)爭利器,這些戰(zhàn)爭利器都是以屠戮人類而著名的”,是“殺戮貧賤者”博取富貴者利益的萬惡兇手。惲代英一針見血地揭露這些所謂的“權利”“文明”,都是帝國主義列強為掩蓋其侵略本質(zhì)而披上的偽裝,這樣的文明其實是天下紛爭的源頭、“罪惡的淵藪”。
惲代英頌揚中國古代圣賢主張的“義務論”,就是以“崇讓”“利他”、服務他人、獻身社會為核心的東方道德。在惲代英看來,一個“無貧賤富貴之階級,無競爭防御之憂患”的大同世界的發(fā)達,在于“人類之利他心”,因而他倡言“義務論”,反對“權利論”,希望以此作為天下治平的基礎。惲代英向社會發(fā)出呼吁:“天下之人,如真欲治平者,請自今無言權利,無言競爭,舉天下之富貴貧賤,皆使服膺于義務之說,則私產(chǎn)制度,不期而自破,黃金世界,不求而自現(xiàn)矣。吾國人其有意乎!”
大學時的惲代英
中華大學的師生們讀了《義務論》后,都不禁為惲代英獨樹一幟的論點和雄辯的論證所折服,紛紛贊嘆說:“文章很有見地,代英真不愧為李老師贊揚的奇男兒?!焙髞碛致犝f,惲代英這篇不到3000字的文章得到大洋10元的稿費,大家又驚嘆不已,因為那時一個中學教師每月工資也不過四五十元。
惲代英的摯友魏以新回憶說,第一次到中華大學中學部時,是這樣聽人介紹惲代英的:“他是大學預科的惲代英,在《東方雜志》上發(fā)表過一篇文章《義務論》,商務印書館給了他10元錢的稿費。”這給魏以新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19歲的惲代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之際,旗幟鮮明地提出反對惡性競爭,反對私有制度,表明自己向往大同世界,信仰利他主義,并將終身服務社會的理想?!读x務論》后來被南洋出版的《輿論》轉(zhuǎn)載。惲代英在《愛瀾閣自敘》中寫道,這是自己“最得意之事”,“為投稿之一新紀元”。
1915年5月9日,日本帝國主義脅迫袁世凱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紛紛集會,拒不承認“二十一條”,誓雪國恥。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決定,各學校每年以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惲代英和中華大學的學生們,憤怒地涌出學校,到武昌街頭散發(fā)傳單,檢查日貨,參加示威游行,號召國民抵制日貨,惲代英開始投入學生愛國運動。
惲代英在中華大學預科學習兩年后,又進入中華大學中國哲學門學習。他努力學好各門功課,希望能夠年年考取第一,這樣一方面是為了真正學到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免費讀書,使自己在經(jīng)濟上獲得獨立。
惲代英把中華大學中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一一進行比較分析。冼百言、余家菊與他被列為學校的“三鼎甲”。余家菊在平時學習中非常用功、勤奮,并且也很有抱負和思想。冼百言是惲代英的好朋友,為人勤奮、聰明,是個思想活躍、努力向上的好青年。還有一位令惲代英佩服的同學名叫夏長青,他嚴謹細致,學習踏實,自尊自愛。這幾位同學比較有奪冠實力,惲代英分析他們各自優(yōu)點后,努力從他們身上取長補短,激勵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在中華大學,書癡惲代英如魚得水,他勤學好問,博覽群書,研究古今中外的哲學和社會政治學。這時期,惲代英與好友黃負生、梁紹文、冼百言等創(chuàng)辦雜志《道樞》,在《道樞》上發(fā)表哲學論文《懷疑論》?!稇岩烧摗穼⒊謶岩烧摰娜?,分為絕對的懷疑派、絕對的獨斷派和折中派三種類型,分別介紹和分析這三派,指出各有其不足之處。惲代英提出,世界不是不可知的,而是可知的。人們之所以不能全部認識世界或者不能正確認識世界,主要是受到四蔽:習俗之蔽、信仰之蔽、耳目之蔽、感情之蔽,如能克服此四蔽,就會有很大進步?!稇岩烧摗繁弧豆馊A學報》轉(zhuǎn)載。
惲代英還在《光華學報》上發(fā)表《新無神論》,文章談到,凡不為吾人所知,不為常理之所得而解釋之天下事物,驚以為神。而為吾人之所知,為常理之所得而解釋之天下事物,認為無神。人欲全知天下事物,實非絕對不可能之事,學者用其思想研究,可以逐漸為人們所知。原以為有神者,可以變?yōu)闊o神?!缎聼o神論》用現(xiàn)代科學觀點,駁斥了世界是神造的謬論,并宣稱自己是無神論者。這兩篇文章表達了惲代英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對舊世界的批判精神。
惲代英研究哲學、研究社會,力圖改造社會、挽救民族危亡。但究竟應該怎樣開步走呢?他為此冥思苦想、努力探求……
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發(fā)起了一場在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傳統(tǒng)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戰(zhàn)的新文化運動,大張旗鼓地宣傳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號召人們“沖決過去歷史之網(wǎng)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在眾多的領域掀起思想解放的浪潮。這場新文化運動,就像黑夜中指引方向的明燈一樣,一掃籠罩在中國上空的層層陰霾,使廣大進步青年從彷徨苦悶中漸漸地醒悟過來。
新文化運動是從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志》在上海創(chuàng)刊開始的?!肚嗄觌s志》由陳獨秀主編,李大釗是主要撰稿人并參與編輯工作。一年后,《青年雜志》更名為《新青年》。陳獨秀在《新青年》發(fā)刊詞中,用詩一般的語言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敬告青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予所欲涕泣陳詞者,惟屬望于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斗耳!”李大釗在《新青年》發(fā)表《青春》一文,不僅強調(diào)青年之“青”,而且強調(diào)一個“新”字,指出從精神上、思想上有新青年與舊青年之分,希望青年們站在時代前列,做一個有為的新青年。
《新青年》朝氣蓬勃的面貌,崇尚民主與科學、催人自覺奮斗的特質(zhì),讓正在追求真理的惲代英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惲代英很快與陳獨秀取得了聯(lián)系,經(jīng)常給陳獨秀和新青年社寫信,表達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諦的愿望,開始積極地為《新青年》撰寫稿件。從此《新青年》成了惲代英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探索救國救民新出路的又一理論陣地。
惲代英以救國為己任,以《新青年》《東方雜志》《青年進步》《婦女時報》《光華學報》等報刊為陣地和載體,發(fā)表《論信仰》《文明與道德》《論女權》《社會性之修養(yǎng)》等幾十篇文章,宣傳民主與科學的觀念和反帝反封建的主張,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帝國主義奴役和封建軍閥政府賣國行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爭中。
1917年的一天下午,剛剛走出教室的惲代英被教師叫住,告訴他有人想見他,這個人就是校長陳時。
對于這位校長,惲代英心中是相當崇敬的。陳時留學日本時一直研究日本強盛的原因,將貧弱的中國與強盛的日本進行比較,認為日本的強盛,是明治維新重視教育的結(jié)果。陳時在日本結(jié)識了孫中山、黃興、章太炎、康有為、梁啟超等革命人物,在東京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回國后參加了辛亥革命。但嚴峻的中國現(xiàn)實,使陳時清醒地認識到推動革命的力量太微弱了,難以與強大的舊勢力相抗衡,國家不可能有根本的變化。所以陳時提出國家要振興,首要的任務就是辦教育,為振興中華輸送優(yōu)秀的人才。在這種教育救國思想的驅(qū)使下,陳時傾家興學,1912年在武昌創(chuàng)辦了中華大學。
惲代英被陳時教育救國的理念深深吸引著。陳時約見自己,到底是為了什么呢?帶著疑問的惲代英走進了校長辦公室。
看到惲代英,陳時高興地從椅子上站起來,熱情地說:“代英,來,這邊坐!”
陳時仔細端詳了一下面前的年輕人后,鄭重地提出,他決定請惲代英全面負責《光華學報》,做學報的主編。
陳時的這個決定令惲代英頗感意外。《光華學報》是中華大學的學報,在學術界非常有影響力。讓自己這名大三學生做學術刊物的主編,這在中國新聞出版界是史無前例的。惲代英認真思考了一會兒,覺得自己不論學識、資歷,還是辦報經(jīng)驗,都難以勝任,他禮貌地拒絕了。但是陳時非常欣賞惲代英的才華,堅持這個決定,并同意惲代英改革學報的要求。惲代英深受感動,接受了校長的聘請。
惲代英接手《光華學報》后,立即進行改良,辟論叢、學海、思潮、選萃等欄目,宣傳新文化、新思潮;針砭時弊,尋求救國救民道路。
1917年3月,惲代英撰寫《中國今日對于歐戰(zhàn)之大任務》。這篇文章寫作背景是當年1月,美國政府向德國宣戰(zhàn)。針對是否對德宣戰(zhàn),北洋軍閥內(nèi)總統(tǒng)府與國務院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這場斗爭實際上是美、日帝國主義爭奪對中國控制權的一場角逐。惲代英在文章中力排眾議,既不主張對德宣戰(zhàn),也非保持中立,而提出要尋找戰(zhàn)爭的惡因,以及除掉此種惡因的方法。指出要保持世界永遠和平,必須鏟除戰(zhàn)爭的禍根——惡勢力。惲代英請陳獨秀把《中國今日對于歐戰(zhàn)之大任務》一文轉(zhuǎn)交給王正廷、蔡元培,同時投稿于《京報》《時報》。王正廷后來回復惲代英說:“言極制服,但國力不及,容緩圖之?!睈链⑽恼聵祟}改為《歐戰(zhàn)與永遠和平》,在《光華學報》刊發(fā),將這期學報寄贈給陳獨秀。陳獨秀閱讀《光華學報》后,稱贊雜志“內(nèi)容可觀”,夸獎惲代英是新文化運動中沖鋒陷陣的一員猛士。
任職中華大學中學部
1918年,惲代英(右一)和父親及弟妹合影
1918年夏天,惲代英、冼百言、余家菊以前三名的優(yōu)異成績,從中華大學畢業(yè)了。校長陳時聘惲代英任中學部主任,冼百言、余家菊擔任學監(jiān)。
應聘前夕,校長陳時語重心長地對惲代英說:“代英,你和冼百言、余家菊都是我們中華大學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在師生中都有很高的威望。你們平日十分重視‘砥礪行為,敦進學業(yè)’,經(jīng)常修身反省,嚴格要求自己,都是治學嚴謹、力求進步而有才華的好青年。希望你們應聘以后,決不要辜負學校對你們的殷切期望!”
惲代英為人素來重感情,講操守,覺得自己受過母校5年多的培養(yǎng),應有所報答。他慨然應聘留校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認為,要拯救國家,必須養(yǎng)成善勢力。而善勢力的養(yǎng)成,首先在于改變社會風俗,教育則是正風俗的切實工具。因此他懷著終身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意愿,到中華大學中學部任職,擔起了中學部主任(相等于校長)的重任,并任國文、英文課教學。
惲代英應聘時,與校長陳時“約法三章”:
一、中學部獨立成為附中,經(jīng)費自給,不足時由大學部補助,一切支配由附中全面負責。附中收入,不得挪作別用。
二、教職員進退以稱職與否決定,校長不得干涉。
三、招生及學生去留以操行學業(yè)為標準,任何人不得干預違反規(guī)定。
陳時辦教育的事業(yè)心很強,而惲代英又才學兼?zhèn)?,只要惲代英肯留下任職,把中學部從困難中解救出來,惲代英提出的條件他全都答應。
惲代英被聘為中學部主任的消息不脛而走,中華大學的師生議論紛紛。
“惲代英,年紀輕輕,不過23歲,初出茅廬,恐怕難以擔此重任……”頭上還拖著辮子的一位老夫子搖頭晃腦地邊說邊嘆氣。
旁邊一位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的教師,反駁說:“代英年紀雖輕,但他可是我們中華大學聲名遠播的優(yōu)秀青年,發(fā)表過《義務論》《懷疑論》等有影響的文章,后生可畏。我看代英能夠擔此重任?!?/p>
魏以新斬釘截鐵地說:“中華大學中學部只有代英來領導,才能出現(xiàn)生氣,教育改革才能全面鋪開,中華大學才能辦成武漢地區(qū)第一流學校?!?/p>
那時湖北的封建勢力盤根錯節(jié),世風日下,教育界顯得死氣沉沉,學風極為不振,學校還處于令人窒息的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奴化教育的氛圍中。教師多半是前清遺留下來的老朽之流和華而不實的東洋留學生。學生多數(shù)也是豪門劣紳的子弟和商賈人家的公子。貧苦人家的孩子能上得起學的為數(shù)極少,即使上了學往往也被迫中途退學。惲代英在中華大學讀書時,針對腐敗的學風,在同學中提倡不賭、不嫖、不吸煙、不飲酒、不說謊話、考試時不夾帶。后來在愛國運動的影響下,又加上了不坐黃包車、不買仇貨兩項,由“六不”發(fā)展到“八不”。在他的鼓吹帶動下,中華大學及中學部學生的思想面貌有了一些轉(zhuǎn)變。
中華大學在武漢雖有一定聲譽,但以往教育改革舉棋不定,惲代英對學校的部分內(nèi)幕也有所察覺。一旦選擇了中華大學中學部主任這個崗位,惲代英便全力投入,殫精竭慮地思考著學校的教育、學校的發(fā)展。他認真細致地制訂了中學部的教育實施方案,準備在開學典禮上向全體師生宣布。
上任第一天,惲代英召開全體教師會議。他說:“我們要想養(yǎng)成社會的善勢力,教育是惟一切實的工具。我要求你們愛學校如生命,愛學生如兄弟,要求學生不能一心只讀圣賢書,要關心國家大事,鼓勵他們投入到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去……”
聽了惲代英這一番話,教師們的思想活躍起來,說:“這樣下去,中華大學中學部有希望了。我們同人一定要努力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出一批有用的人才。”大家都表示要在中華大學中學部大干一場。
1918年8月20日,中華大學中學部開學了。惲代英、冼百言、余家菊等人和教師李沅衡、黃負生、李漢西等都站在講臺上。惲代英穿了一身學生裝,戴著深度近視眼鏡,神采奕奕地對數(shù)百名學生宣布了他的辦學主張。惲代英說:“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和改造社會,而中學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培養(yǎng)出活潑、切實的學生。這包括兩項內(nèi)容:一是活潑、勇敢、勞動、向上的活動能力;二是純潔、誠實、精密、謙和、切實的思想作風。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有四個方面:一是國民常識之養(yǎng)成,包括國學、科學及世界常識。二是生活技能之養(yǎng)成,包括手工制造、化學制造及教育工作能力。三是公民資格之養(yǎng)成,公民的知識與道德,社會生活及社會服務之訓練。四是升學能力之養(yǎng)成,英文程度提高、各科水平并重,要求提倡課外自由研究,甚至擇校輔助?!?/p>
會場里鴉雀無聲,大家興奮地看著這位充滿自信、充滿活力的中學部主任,期望著中學部有一個充滿希望、充滿朝氣的未來。
惲代英認為要革舊布新,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學校的學風,必須從師生的思想道德入手。國文課上,他經(jīng)常用近代中華民族屢遭列強侵略的慘痛歷史來激勵學生的愛國情感,如春風化雨般地熏陶、提高學生的道德品性,要求學生關心國事,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在惲代英的影響下,1919年初春,林育南、胡業(yè)裕、魏以新等創(chuàng)辦了《新聲》半月刊,成為武昌第一個新文化運動的出版物。對每期《新聲》稿件,惲代英都傾注心血,認真修改,精心培育這一宣傳新文化運動的花朵。
惲代英希望學生們能學到真正有用、切實為社會服務的知識。他明確提出,選用報刊上某些思想先進、有文采的好文章,鉛印出來作為課本。自然科學方面的教材很少,文字也陳舊生硬,學習起來很乏味,惲代英就下決心選用溫德華著的《幾何學》,密爾根·蓋爾著的《物理學》,素費生·罕得生著的《化學》等英文原版來進行講授。
雖然惲代英對書非常癡迷,但他并不主張讓學生們讀死書,學死理。他認為書籍是死物,不能囊括天下所有的活理,如果單純依靠書籍教學,流弊很多。他對注入式教學深惡痛絕,認為注入式教育,會使孩子們大腦變得僵化機械,逐步失去自由創(chuàng)造的能力,是“戕賊靈性的教育”。惲代英在教授國文、英文時大膽探索,采用啟發(fā)式教學,上課前先讓學生預習,然后開講,課堂上自始至終貫穿提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材施教,使成績好的學生有所用心,學習較差的學生也能趕得上。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表明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雖然麻煩一些,但于學生益處太多了,比注入式教學效果要強十倍。
雖為一校之長,但惲代英平易近人,沒有架子,經(jīng)常提倡并參與學生的各種演講會,指導學生們做好充分準備,輪流演講或辯論。在這種氛圍中,中華大學中學部的學生多能言善辯,五四運動中,中華大學上街演說的隊伍最多,成為武漢五四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和鼓動者。
惲代英主持中華大學中學部工作后,對校風、學風等方方面面大力整頓、銳意改革、嚴格辦學、悉心教授,不到一年時間中華大學中學部就名震武漢三鎮(zhèn)。許多名門權貴人家都愿送子女到中華大學中學部讀書。惲代英為了保持名牌中學的聲譽,向校內(nèi)外公布了一條規(guī)定:“招收新生必須經(jīng)過考試,擇優(yōu)錄取?!币恍┞溥x的紈袴子弟鉆門路,想進中學部讀書,都被惲代英一一拒絕了。
在菊花盛開、清香四溢的一天清晨,惲代英正在辦公室里,聚精會神地批閱學生的作業(yè)。大學部學監(jiān)李漢西走進惲代英的辦公室,遞給惲代英一張條子,說:“惲先生,這三名學生是趙均騰先生拜托陳校長的!”
李漢西用眼角瞟了一眼惲代英,看到他沒有任何表示,膽子大了一些,指著名單上的一個名字說:“這個是趙師長的侄兒,陳校長吩咐,請先生破例一次!”
惲代英將紙條看了看,思忖著趙均騰是民國的開國元勛,與校長陳時又是世交,如果不答應吧,面子上實在過不去;答應吧,又與受聘時承諾的“約法三章”相抵觸。他思考了一會,說:“請他們?nèi)旌髞?!?/p>
李漢西得意起來,以為事情已經(jīng)搞定了,滿面春風地轉(zhuǎn)過身子去稟告陳時,又轉(zhuǎn)告趙均騰。一石擊起千層浪,這一消息,引得教師們議論紛紛。
一些曾碰過惲代英釘子的人,風言風語地說:“唉,只怪我們面子小,趙均騰是開國元勛,又是陳校長的世交,人家面子大!”
惲代英的一些知心朋友也納悶起來:“代英平時處事公道,一向嚴肅認真,不徇私情,怎么這回……”
成竹在胸的惲代英對那些同情他又摸不透他意圖的同人說:“人們之所以愿把他們的子弟送到中華大學中學部來,是因為我們學校辦學嚴格、教學認真、成績優(yōu)良。但碰到入學考試,又希望從寬,這難道不是矛盾嗎?要是可以寬一點,自然就不用嚴格了,那又何必把子弟送來呢?至于如何處理這三位,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p>
三天后,那三位學生在跟班的簇擁下到了學校。趙均騰的侄兒傲慢地問:“惲先生,我們編在哪一個班?”
一些教師圍在窗臺、門口看惲代英怎么處置。
惲代英看了看這三位穿著講究、油頭粉面的青年,不覺皺了一下眉頭,隨即要他們分開坐在桌子后面,不露聲色地從抽屜里取出三張試卷,說道:“我定的規(guī)矩對任何人也不例外,今天請你們來應試,及格者才能入學?!?/p>
那三位學生面面相覷了幾分鐘,只好硬著頭皮答試題。趙均騰的侄兒兩眼望著天花板,一道題也答不出來。額頭上不斷沁出汗水,不時掉過頭去望望窗戶外看熱鬧的教師,裝著滿不在乎的樣子。
考試完畢,惲代英說:“明天接到通知者,請來上學;未接到通知者,請去報考別的學校?!?/p>
當天,惲代英會同有關教師認真批閱考卷。結(jié)果,只有一個學生接到了通知,趙均騰的侄兒和另外一個學生因成績不合格未被錄取。
那些曾碰過惲代英釘子的教師見此情景,也伸出了拇指說:“這下我們服了,惲代英的確鐵面無私!”
趙均騰十分惱怒,罵惲代英不通情理,責怪校長陳時不念鄉(xiāng)情。
處在夾縫中的陳時非常氣惱,跑到惲代英的辦公室,說:“惲先生,難道我連收一個學生的權力也沒有了?”
惲代英見是陳時,就據(jù)理說:“陳校長,我受聘時與您‘約法三章’,您忘記了嗎?您硬要收趙均騰的侄兒,不就違反第三條了嗎?”
“哦!”陳時愣了一會兒,口氣軟了一些,“惲先生,不看僧面看佛面嘛,就這一次,下不為例。”
“就是皇親國戚也不能破這個例!”惲代英毫不留情地回答。陳時氣得拂袖而去。
一些好心的教師怕事情鬧僵了,希望惲代英能照顧校長陳時和李漢西的面子,紛紛來勸惲代英。
惲代英大學時的同班同學陳啟天首先出面,關切地勸說道:“惲先生,還是給陳校長、李學監(jiān)一點面子吧!在錄取個把學生上,不要過分固執(zhí)!”
惲代英嚴肅地回答:“陳先生,我們在中華大學是同學,又一起到中學部教書,你應該了解我。在對待校務公事上,我歷來主張‘鐵肩臂,鐵面孔’。以‘鐵肩臂’任事,以‘鐵面孔’處事。這次事關陳校長、李學監(jiān)的節(jié)操,我應堅持直情徑行,不能忍屈受辱。我更要對國家社會負責。如果因為我拒絕他們這些不正當?shù)囊蠖灰娙荩敲?,我只能準備辭掉職務了。我這樣做并不是為了爭一時之意氣,而是為了保品格。為保品格而去,還有再來服務的機會。如果一個人失去品格,那他就失去一切?!?/p>
陳啟天勸說無效,有人又敦促新來的英文教員涂旃叔出面調(diào)解。惲代英平時很尊重涂旃叔,他們之間交誼深厚。涂旃叔找到惲代英后,委婉地說:“你知道外邊現(xiàn)在怎樣議論你嗎?我真為你擔心?!?/p>
惲代英眨了眨眼睛,微笑著說:“我早聽說了。有人在對我進行人身攻擊,說我‘衣冠不整,行止不莊’。如果我不太講究儀容,也算是缺點,但他們并沒有說我不講穿戴是表現(xiàn)自己,而是譏諷我‘不徇情面’為的是表現(xiàn)自己。這就是問題的實質(zhì)了。有些朋友喜歡在學生面前做出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想叫學生一見他就肅然起敬。我深信‘師道尊嚴’,這是一面;但還有另一面,‘師不和則道不行’。老是要板起面孔使人‘見面生畏’,我不會做,也不愿做。這難道是我的‘行止不莊’嗎?”
涂旃叔見無法說服惲代英,便把話鋒一轉(zhuǎn),用個人的前途利害來進行勸說。惲代英無限感慨地說:“想到個人前途,我是感到栗栗危懼。世道如此,我們的前途實在是布滿荊棘。我的宗旨是:畢自己的一生,‘伺候國家,伺候社會’。在今天,為了我們這所學校,為了這些學生,我可以犧牲自己,但品格不能犧牲。我想定了,三個學生里,只能錄取合格的那一個,另外兩個不能錄取。為保學校,保品格,‘南山可移,此案不可動’!”
就這件事,惲代英在日記中寫道:“吾在校中抱三大主義:一、尊重真正公共意見;二、不服從非法權力;三、不挑撥各班間之惡感,或本校與外校之惡感,并力求調(diào)和之?!睈链㈦m然制定了十分嚴格的校規(guī),但他認為嚴格管理不是教育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是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惲代英這種既嚴又活的管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中華大學中學部校風大變,為社會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