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老子
公元前518年的一天,中原大地發(fā)生了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33歲的孔子專門趕到周天子的首都雒(luò)邑(今河南洛陽)拜訪了偉大的思想家、50多歲的老子。
清代畫家任頤所繪老子授經(jīng)圖
已經(jīng)開門辦學的孔子,早就有拜訪老子的愿望。課間休息的時候,他多次向?qū)W生們表達自己的心愿:“你們知道嗎?雒邑有個了不起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陽,還有人叫他‘老聃’,我卻尊稱他為‘老子’,是個比我博學的人,博古知今。比如說‘禮’吧,你們覺得自己的老師已經(jīng)研究得十分透徹了。其實這個老子知道更多關于‘禮’的知識呢,真想領著你們?nèi)ハ蛩煤玫貙W習學習!”有時,孔子還會在講課的時候,情不自禁地說起雒邑:“那可是我仰慕的周公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也是商周以來的禮儀、文物、典籍等匯集之地。那個老子,就是掌管這些書籍與文物的圖書館館長與歷史博物院院長?!?/p>
從魯國國都曲阜到周天子所在地雒邑有千里之遙,對于一個并不富裕的私人辦學的教師來說,游歷雒邑幾乎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事情。但是孔子想去朝圣雒邑、拜見老子的愿望是那樣的強烈,不僅感動了他的學生們,還讓同學們產(chǎn)生了對于雒邑與老子的向往。正好在孔子的學生中,有一個貴族出身名叫南宮敬叔的,實在不忍心看著他的老師日思夜想,便面見魯昭公,建議他資助孔子的學習之旅。魯昭公一聽,高興地說:“這是好事呀,我也聽人說那里有個無所不知的老子?!北阕屇蠈m敬叔陪同孔子前往,并派了兩匹馬、一輛馬車和一個跟隨的童仆。
得知魯國的孔子要來拜訪,老子也很高興。他也早已聽說孔子的博學與好學,還知道孔子興辦學校,琢磨著有好多問題要與孔子交流切磋。老子讓弟子們預先將圖書館與博物院,還有通向城外的道路,都打掃得干干凈凈。并讓弟子們套好了車,早早地迎接在城門口。年輕的孔子好生激動,趕快下車,手捧著送給老子的禮物——一只大雁,領著南宮敬叔快步走向心儀已久的老子。
孔子在老子的陪同下,走遍了雒邑的大街小巷,在這個曾經(jīng)無比昌盛的都城體會周禮的味道。
老子還專門領著孔子為巷黨的一戶人家辦理過一次喪事,那時叫相禮助喪。也許這是老子有意讓孔子親自體會一下喪葬時的整套周禮吧,或者孔子也想通過實際操作,驗證一下自己所學的周禮。真是百年一遇,送葬途中竟然發(fā)生了日蝕。正當孔子不知如何處置的時候,老子從容地下令放下靈柩,令送葬的所有人員停止哭泣,并大聲地告訴大家,根據(jù)禮俗規(guī)定,必須等待日蝕過后才能再往前走。
老子在雒邑有著崇高的威望,大家聽從他的吩咐,送葬的隊伍鴉雀無聲。日蝕終于過去,大家又跟著老子與孔子,從容而又嚴格地舉行葬禮。喪事結束后,孔子求教于老子:“那樣將靈柩停在半道上等待不太合適吧?誰知道日蝕會持續(xù)多久呢?倒不如繼續(xù)進行為好。”這時,老子才將這種做法的根據(jù)詳細地對孔子進行了闡明。老子說,諸侯朝見天子、大夫出國訪問,都是白天走路、夜間休息,送葬與這些活動是一樣的道理。你想想,誰會夜間趕路?只有逃犯和奔喪的人才會天黑了趕路呢!孔子豁然明白,后來,凡是遇到此類情況,總會說“我聽老子說過這是周禮具體的規(guī)定”,便會將上面老子講的道理再向弟子們重復一遍。
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三者恰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因認識所限,古人往往認為日蝕是一種具有神秘力量的現(xiàn)象。
在雒邑的這些日子,幾乎每一個晚上,老子與孔子都會敘談到深夜。
他們談論最多的,還是關于“仁愛”的話題。
聽到老子以池塘干涸后掙扎的魚兒作比喻,年輕的孔子便搶過話頭,急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水已干涸的池塘里,魚兒們當然全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這個時候,最能體現(xiàn)仁愛的精神。一條一條的魚兒,都在努力地哈出最后的氣息去濕潤對方,用口中僅有的唾沫滋潤對方就要干燥的體表。這種竭盡自己最后的所愛贈與對方,把生的希望留給同類,就是‘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境界的極致了。”
老子靜靜地聽著,捋捋自己的胡須,好似贊同般地重復著孔子的話:“池塘干涸了,卻也毫無怨言,并在這種險惡的生存環(huán)境里犧牲自己,努力地施惠于對方,哪怕只能讓別的魚兒們多活一分鐘。你以為這就是最高境界的‘仁’了?”就在孔子點頭稱是的時候,老子話鋒一轉(zhuǎn),突然直起了有點佝僂的腰,鏗鏘有力地說:“按照你的思路,再是仁愛,這些魚們還是要干死的呀,多活一分鐘與少活一分鐘沒有根本的區(qū)別。我所追求的,是大家在江河湖海里自由生活,即使相互忘記也是幸福的。你可能會說,前提是池塘要干了啊。是呀,我們就是要追求池塘不再干涸的法子,要想方設法地不讓這些池塘干涸,不僅不干涸,還要往里面不斷地注水?!笨鬃诱J真地聽著,似乎感到他們既有分歧又有相一致的地方。要想不讓池塘干涸,就要統(tǒng)治者們愛護百姓,施行仁政。再想想當今的天下,卻是各國的統(tǒng)治者都在為自己盤算,戰(zhàn)爭連連,民不聊生。于是孔子稍稍地低下頭,望著老子的眼睛說:“現(xiàn)在的社會,已經(jīng)是池塘干涸的局面了,魚兒們不‘相濡以沫’,不是命運更加悲慘了嗎?”老子堅定得很,一點也不退讓:“總之,不管是何種情況,都不能被動地等待死亡(哪怕可以落下一個大仁大義的好名聲也不這樣做),而是要沖出這干涸的池塘,往有水的江湖走,力爭回到江湖之中。魚兒們能夠處于江湖之中,當然也就無需什么你的‘努力地哈出最后的氣息去濕潤對方,用口中僅有的唾沫滋潤對方就要干燥的體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