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如何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

一切都在孤獨里成全:叔本華的人生智慧 作者:叔本華 著


前言 如何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

在此,我想在最普遍的意義上談談“人生的智慧”,它是這樣一門藝術——安排生活,以使我們盡可能地獲得快樂,贏得成功,我們可以將這種理論稱為幸福論,因為它教導我們?nèi)绾蝿?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或者更確切地說,作為一種冷靜而慎重的看法——因為思考這個問題一定會帶有主觀色彩,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它絕對比非存在更可取。”

這意味著,我們追求它是因為它自身,而并非出于對死亡的恐懼,我們永遠也不希望無意義地走到人生的盡頭。

人生是否符合生存的觀念,對于這一問題,就像大家已經(jīng)知道的,我的哲學體系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如果從幸福論的角度出發(fā),就能給予這個問題肯定的回答;這個肯定回答所基于的前提是完全錯誤的。

所以,在詳盡闡述人生幸福的藍圖時,我就只能放棄那種更高的、形而上學的以及倫理學的觀點,可我自己的理論又一定會導致這種觀點產(chǎn)生;在某種程度上說,我談到所有這一切時,對其已經(jīng)進行了折中處理,也就是說,從所采取的普遍見解角度來說,我是犯了錯的,正是這種見解造成了這種過錯。所以,我的論述價值是有限的,“幸福論”這個詞是一種委婉用語。

但我并不指望完整,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問題難以窮盡,另一個原因是如果要全面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就只能重復別人已經(jīng)說過的話。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加丹那本值得一讀的《化弊為利》能和這本格言集錦彼此增輝,且它們的目的相同。它可以作為我這本著作的補充。

確實,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第一卷第五章中有一些有關幸福論的論述,但這些論述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價值。我并不想利用這些前人的話,因為編輯并不是我的職責,它會使得這類作品核心的那些觀點消失。

的確,一般來說,古往今來的哲人們常常重復著同樣的思想,而那些數(shù)不勝數(shù)的愚人們也做著其他一些同樣的事情,這些事情恰恰與智者們所做的相反。這樣的情況還將持續(xù),誠如伏爾泰所說:“我們一旦到達目的地,就將遠離這個世界,此時這個世界正如我們發(fā)現(xiàn)的那樣,是愚蠢而邪惡的?!?/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