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朱自清|論詩學(xué)門徑

人間詩畫:天才的唐詩和不老的古畫 作者:慈懷讀書會 著


picture

前言
朱自清|論詩學(xué)門徑[1]

本文所謂詩,專指中國舊體詩而言;所謂詩學(xué),專指關(guān)于舊詩的理解與鑒賞而言。

記誦只是詩學(xué)的第一步。單記誦到底不夠的;須能明白詩的表現(xiàn)方式,記誦的效果才易見。詩是特種的語言,它因音數(shù)(四、五、七言是基本音數(shù))的限制,便有了特種的表現(xiàn)法。它須將一個意思或一層意思或幾層意思用一定的字?jǐn)?shù)表現(xiàn)出來;它與自然的、散文的語言有時相近,有時相遠(yuǎn),但決不是相同的。它需要藝術(shù)的功夫。近體詩除長律外,句數(shù)有定,篇幅較短,有時還要對偶,所以更其是如此。固然,這種表現(xiàn)法,記誦的詩多了,也可比較同異,漸漸悟出;但為時既久,且未必能鞭辟入里。因此便需要說詩的人。說詩有三種:注明典實,申述文義,評論作法。這三件就是說,用什么材料,表什么意思,使什么技巧。上兩件似乎與表現(xiàn)方式無涉;但不知道這些,又怎能看出表現(xiàn)方式?也有些詩是沒什么典實的,可是文義與技巧總有待說明處;初學(xué)者單靠自己捉摸,究竟不成。我常想,最好有“詩例”這種書,略仿俞曲園《古書疑義舉例》的體裁,將詩中各種句法或辭例,一一舉證說明。坊間詩學(xué)入門一類書,也偶然注意及此,但太略、太陋,無甚用處。比較可看而又易得的,只有李锳《詩法易簡錄》(有鉛印本)、朱寶瑩《詩式》(中華書局鉛?。??!对姺ㄒ缀嗕洝酚诠朋w詩,應(yīng)用王士禎、趙執(zhí)信諸家之說,側(cè)重聲調(diào)一面,所論頗多精到處。于近體詩專重章法,簡明易曉,不作惝怳迷離語,也不作牽強附會語?!对娛健穼H∥?、七言近體,皆唐人清新淺顯之作,逐首加以評語注釋。注釋太簡陋,且不免錯誤;評語詳論句法、章法,很明切,便于初學(xué)。書中每一體(指絕句、律句)前有一段說明,論近體聲調(diào)宜忌,能得要領(lǐng)。初學(xué)讀此書及前書后半部,可增進(jìn)對于近體詩的理解力和鑒賞力。至于前書古體一部分,卻宜等明白四聲后再讀;早讀一定莫明其妙。

此外宜多讀注本、評本。注本易蕪雜,評本易膚泛籠統(tǒng),選擇甚難。我是主張應(yīng)多讀選本的,姑就選本說罷。唐以前的五言詩與樂府,自然用《文選》李善注(仿宋胡刻《文選》有影印本),劉履的《選詩補注》(有石印本)和于光華的《文選集評》(石印本名《評注昭明文選》)也可參看。《玉臺新詠》(吳兆宜箋注,有石印本)的重要僅次于《文選》,有些著名的樂府只見于此書,又編者徐陵在昭明太子之后,所以收的作家多些。沈德潛《古詩源》也可用,有王莼父箋注本(崇古書社鉛?。?,但箋注頗有誤處。唐詩可用沈氏《唐詩別裁集》(有石印本),此書有俞汝昌引典備注(刻本),是正統(tǒng)派選本。另有五代韋縠《才調(diào)集》,以晚唐為宗,有馮舒、馮班評語,簡當(dāng)可看(有石印本);殷元勛、宋邦綏作箋注,石印本無之。以上二書,兼?zhèn)浔婓w。元好問的《唐詩鼓吹》專選中晚唐七律,元是金人,當(dāng)然受宋詩的影響,他是別出手眼去取的。此書有郝天挺注,廖文炳解,錢謙益、何焯評(文明書局石?。S腥苏f這是偽書,錢謙益曾作序辯之,我得見姚華先生所藏元刊本諸序,覺得錢氏所說不誤。另有徐增《而庵說唐詩》(刻本),頗能咬嚼文字,啟人心思,也是各體都有。宋詩選本有注者似甚少。七古可看聞人倓《古詩箋》(王士禎原選);七律可看趙彥博《宋今體詩鈔注略》(姚鼐有《今體詩鈔》,此書只注宋代諸作)。但前書價貴些,后書又少見。張景星《宋詩百一選》(石印本,在《五朝詩別裁集》中)備各體,可惜沒有注。選集的評本,除前已提及的外,最多最著的要算紀(jì)昀《瀛奎律髓刊誤》。紀(jì)氏論詩雖不免過苛,但剖析入微,耐人尋味,值得細(xì)看。又文明書局有《歷代詩評注讀本》(分古詩、唐詩、宋元明詩、清詩),也還簡明可看。至于漢以前的詩,自然該讀《詩經(jīng)》《楚辭》?!对娊?jīng)》可全讀,用朱熹《集傳》就行;《楚辭》只須讀屈、宋諸篇,也可用朱熹《集注》。

詩話可以補注本、評本之不及,大抵片段的多,系統(tǒng)的少。章學(xué)誠分詩話為論詩及事與及辭兩種,最為明白。成書最早的詩話,要推梁鐘嶸的《詩品》(許文玉《詩品釋》最佳,北京大學(xué)出版部代售),將漢以來五言詩作者分為上、中、下三品,所論以辭為主。到宋代有“詩話”之名,詩話也是這時才盛。我只舉魏慶之《詩人玉屑》及嚴(yán)羽《滄浪詩話》兩種。前者采擷南宋諸家詩話,分類編成,能引人入勝,后者始創(chuàng)“詩有別材、別趣”之說,影響后世甚大(均有石印本,后者并有注)。袁枚的《詩法叢話》(有石印本)也與《詩人玉屑》同類,但采擷的范圍直至清代。至于專論詩話的,有郭紹虞先生的《詩話叢話》,見《小說月報》二十卷一、二、四諸號中,可看。詩話之外,若還愿意知道一些詩的歷史,我愿意介紹葉燮《原詩》(見《清詩話》,文明書局發(fā)行);《原詩》中論詩學(xué)及歷代詩大勢,都有特見。黃節(jié)先生《詩學(xué)》要言不煩,只是已絕版。陸侃如先生《中國詩史》聽說已由大江書鋪付印,那將是很好的一部詩史,我念過其中一部分。此外邵祖平《唐詩通論》(《學(xué)衡》十二期)總論各節(jié)都有新意;許文玉《唐詩綜論》(北京大學(xué)出版部代售)雖瑣碎而切實,均可供參考。宋詩有莊蔚心《宋詩研究》(大東書局),材料不多,但多是有用的原料;較《小說月報·中國文學(xué)研究》中陳延杰《宋詩的派別》一文要好些。再有,胡適先生《白話文學(xué)史》和《國語文學(xué)史》中論詩諸章,以白話的立場說舊詩趨勢,也很值得一讀的。

[1]本文節(jié)選自《朱自清講國學(xué)》,華文出版社,2009年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