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六年 南明永歷十三年 己亥 1659年
方以智以僧服至寧都翠微峰,依魏禧。
按:謝國楨《方以智年譜序》說:“他雖然處于明清之際的社會大動亂中,但為了不使學術(shù)成果隨世湮沒,在流離顛沛中仍著述不輟,而且遍交各地的學者,商磋學問,把文化傳授給子弟。如他與寧都‘易堂九子’魏禧、彭士望交往密切,彭士望的門生梁份(質(zhì)人)著《秦邊略記》,講求我國西北地理與邊塞國防設(shè)備,即受方以智的影響。又如他的學生揭暄,對天文、數(shù)學等有較深的造詣,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方以智的影響。他的次子方中通,著有《數(shù)度衍》,其中許多觀點,來源于方以智。這都說明了方以智不是個空談家,而是一位經(jīng)世致用,能坐而言,起而行的志士?!保ㄈ蔚辣蟆斗揭灾悄曜V》卷首)
汪琬著《說鈴》1卷成書,有自序。
方登嶧(—1725)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