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八九九~一九〇四年 二歲~七歲(光緒二十五~三十年己亥~甲辰)

鄭振鐸研究書系:鄭振鐸年譜 作者:陳???/span>


一八九九~一九〇四年 二歲~七歲(光緒二十五~三十年己亥~甲辰)

在溫州度過童年時期。在三歲那年,辛丑年除夕(1901年2月18日),大妹鄭綺繡生。此時,家庭經(jīng)濟靠祖父做小官吏的收入,沒有固定的房地財產(chǎn)。祖父常常一人喝酒。鄭振鐸后來回憶:“回想起來,似乎他那時是非常的高興,他是陶醉著,為快樂的霧所圍著,似乎他的沉重的憂郁都從心上移開了”,“在孫男與孫女中,他特別的喜歡我”。(《宴之趣》)

1899年3月,山東義和團朱紅燈部起義。年底,義和團運動發(fā)展到各州縣。1900年春,義和團主力由山東向直隸轉移,隨后進入京、津。6月,運動達到最高潮。8月中旬,帝國主義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西太后挾光緒帝倉皇出逃。同月,沙俄派遣十余萬侵略軍入侵我國東北。義和團起義農(nóng)民遭到血腥鎮(zhèn)壓。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俄、美、德、日、奧、法、意、西、荷、比等十一國公使在北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出賣京津周圍的軍事控制權,在北京設立使館區(qū)等,使中國進一步陷入帝國主義的控制與掠奪之下。溫州早在1876年英帝國主義威逼清政府簽訂的《煙臺條約》中,即被辟為所謂通商口岸,并作為外國領事官駐扎之處。外國傳教士等在溫州的活動亦一直很活躍。但溫州人民從沒停止過對侵略、掠奪和壓迫的反抗與斗爭,在義和團運動期間,溫州地區(qū)也有農(nóng)民起義響應,他們不稱義和團而稱神拳會。在北京義和團遭到失敗后,溫州瑞安地區(qū)的神拳會還繼續(xù)堅持斗爭若干時。

1899年冬,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先驅(qū)者章太炎所著《訄書》木刻本刊行,后于1902年又在日本東京出版其修訂本。1903年2月,留日愛國青年在東京創(chuàng)刊《浙江潮》月刊,隨后《湖北學生界》《江蘇》《漢聲》等反清革命刊物相繼創(chuàng)辦。1903年5月,被譽為中國近代的《人權宣言》的鄒容的政論《革命軍》在上海出版。同年,署名“黃帝子孫之多數(shù)人”的《黃帝魂》(張繼編)出版,收有關反清革命的文章29篇,后于1911年重刊,增至44篇。1904年,陳天華所作通俗政治讀物《猛回頭》《警世鐘》在上海發(fā)行。隨后,溫州樂清縣虹橋人陳耐辛亦作《新山歌》,內(nèi)容與《猛回頭》《警世鐘》相類。這些民族民主革命的讀物不久即對少年鄭振鐸的思想產(chǎn)生了影響,鄭振鐸后來回憶:“我們在少年時候,便以讀《黃帝魂》《浙江潮》一類的書為樂?!┮棺x禁書’,公認為‘人生一樂’。”(《文化正被扼殺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