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fēng)其三十九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1],風(fēng)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
白日掩徂輝[2],浮云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3],枳棘棲鴛鸞[4]。
且復(fù)歸去來[5],劍歌行路難[6]。
【解讀】
此詩寫詩人目睹時局動蕩、昏亂,而有歸隱之思。詩的結(jié)構(gòu)簡單,首句領(lǐng)起,接下來九句都是寫“登高望四?!彼?,末二句則寫因有所見之感。寫其所見,多出以自然景物,而各有所指。寓意或如蕭士赟所云:“‘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者,以喻高見遠識之士知時世之昏亂也?!蝗何锴铮L(fēng)飄大荒寒’者,以喻陰小用事而殺氣之盛也。‘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者,謂遭時如此,所謂榮華者如水之逝,萬事之無常亦猶波瀾之無底止也。日,君象;浮云,奸臣也;掩者,蔽也;徂輝者,日落之光也。比喻人君晚節(jié)為奸臣蔽其明,猶白日將落為浮云掩其輝也。無定端者,政令之無常也?!嗤┏惭嗳浮撸餍∪嗽谏衔欢弥疽??!准瑮x鸞’者,喻君子在下位而失所也?!保ā斗诸愌a注李太白詩》)對“白日掩徂輝”二句,解者稍有分歧。沈德潛贊同蕭說,謂“‘白日’二語喻讒邪惑主”(《唐詩別裁》)。王琦則說:“‘白日掩徂輝’,謂日將落而無光,如人將有去志而意色不快?!≡茻o定端’,言人生世上,行蹤原無一定,何必戀戀于此!或以落日為浮云所掩,喻英明之人為讒邪所惑,兩句作一意解者亦可。”(《李太白全集》注)比較而言,王氏所說不得要領(lǐng)。之所以如此,是他硬要將此詩主旨說成是“太白所投之主人惑于群小而不見親禮,將欲去之而作此詩”(同上)。而李白痛呼“且復(fù)歸去來,劍歌行路難”,實在是因時世不可為,步履維艱所致。
[1] 被: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