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凡例

不隨時光消逝的美:唐宋詞名作析評 作者:陳弘治


凡例

一、為了便利初學者的學習和社會上一般青年的欣賞,筆者不揣淺陋,匯集前人的許多資料,綜合各家的不同說法,融會個人幾年來讀詞的一些心得,經過年余時間的整理,編寫了這部書。

二、這部書是以作通俗讀物為主的,因此,對于校字與注釋都力求簡單明了:異字只標列“一作××字”,而不征引所見版本;生字難詞亦只作扼要解釋,但求詞意的疏通,不作繁瑣的引證。

三、對于詞篇內容的評述,也都盡量求其淺出明白。其間引用前人評論,概以精辟者為限,避免流于駁雜。至于與本詞有關的掌故,則酌量收入,借此了解內容,并提高閱讀興趣。

四、書中詮解篇章作意及探究詞中意境,或取前人的成說,或出自筆者自己的心得。關于前人的成說,若是多人的共同看法,概不加以注明;若屬個別的特殊見解,則隨文給予標出,不敢掠美。

五、評述每篇作品,所采方式不盡一致,有的逐句析說,有的通篇串解,更有詳略懸殊很大的情形。這種凌亂的現象,并不是筆者自亂體例,而是盡量尋求最恰當的方式,使讀者易于看出全篇脈絡和作品的情況而已。

六、本書計選唐、五代、兩宋作家六十余人,詞篇二百四十余首,豪放婉約各體皆有,詞家名作粗備于此。且每一名家之后,附列“余論”一項,簡介其作品風格。如此,不但可以欣賞古人的優(yōu)美作品,還可對其風格有更深入的認識。

七、文學作品不似科學著作,彈性頗大,每因各人環(huán)境、年齡、學識、閱歷諸因素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筆者限于個人主觀的取舍和感受,不妥的地方必然不少,衷心盼望賢達之士給予批評和指教。

八、本書末后附有常用詞牌的平仄譜,這是純?yōu)槌鯇W者練習填作的方便而設的。若能因此引發(fā)許多年輕朋友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那就是編寫本書的最大收獲了。

九、在編寫本書過程中,唐圭璋、龍沐勛、陳匪石、胡云翼、鄭騫、盧元駿、聞汝賢、魯弓長、姜尚賢、王熙元、張夢機、陳滿銘、賴橋本諸前輩師友的著作和意見,給我很多的幫助和啟發(fā),使我獲益匪淺,并此敬致謝忱。

一九七六年八月寫于臺師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