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這首詩的詩題一作《獨不見》?!丢毑灰姟肥菢犯f題,屬雜曲歌辭,是詩的曲調(diào)名?!稑犯忸}》云:“獨不見,傷思而不見也?!边@種情況,恰如《送元二使安西》(王維,一作《渭城曲》)一樣。作詩讀,還當以《古意呈補闕喬知之》為正題。喬知之在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以左補闕隨武攸宜北征契丹,次年得勝還朝,因愛妾碧玉事,為武承嗣所殺。而這首詩以思婦口吻贈喬知之,當為喬出征時所作,或即擬碧玉代贈也未可知。唐人多有其例,杜審言《贈蘇綰書記》有“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jīng)年”就是這樣的代贈之作。“古意”云云,是就配合樂府古曲(《獨不見》)而言,故七句點題:“誰謂含愁獨不見”。
詩的首聯(lián)以女性為本位,以海燕雙棲起興,對于身處郁金香料涂抹之堂(玳瑁是一種海龜,古人用其殼為裝飾)中少婦,這是以雙形獨。而“盧家”云云,乃是一種借代一種藻繪,指貴族之家。語出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歌云:“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薄笆寮逓楸R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p>
頷頸兩聯(lián)則由思婦而及征人,由征人而及思婦,閨中與邊塞,空間屢換,作反復詠嘆。“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币痪溟|中一句邊塞(遼陽泛指遼東地區(qū)),時間定在征人戍邊大約十年后的一個秋天。“九”、“十”都是數(shù)字,卻也有細微區(qū)別,蓋前者為序數(shù)詞,后者為數(shù)詞,是下字的亮點?!鞍桌呛颖币魰鴶?,丹鳳城南秋夜長?!币痪溥吶痪溟|中,“白狼河”即今遼寧省境內(nèi)之大凌河,“丹鳳城”則指長安(長安有丹鳳門),相對異常工整,是屬對的亮點。
尾聯(lián)回到女性本位,言其含愁獨處,空對明月孤幃:“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詩意是:誰說少婦之心沒人知道,明月知道。“流黃”也是辭藻,指黃紫色相間的絲織品,此指帷帳。全詩藻飾秾麗,然筆意流動,詩思在時空中自由穿梭,在穩(wěn)順聲勢上,這已是標準的七律。
這首七律出現(xiàn)較早,在唐代詩史上有相當?shù)牡匚?,然因初變齊梁,習氣未除,還不是純粹的唐音。偏愛六朝詩者,每盛稱此詩,明人何景明等甚至推此詩為唐人七律第一(見楊慎《升庵詩話》),顯然是獎許太過。高棅《唐詩品匯》列此詩于“正始”,而獨以杜甫為“大家”,才是不刊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