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女孩富養(yǎng)的魅力
童年是一幅畫,童年是一只風箏,童年是天上的星星。童年夢里的搖籃,是搖籃里的夢。
它是小草發(fā)芽的清香,它是清泉石上流的澄澈,它是詩意綻放的懵懂和憧憬。
冰心說:“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回憶時含淚的微笑?!?/p>
陸小曼的幼年和童年到底是怎樣度過的呢?
“她是一個肌膚白皙、眉清目秀、機靈聰明的女孩?!绷鶜q之前隨母親在上海居住并在一所幼兒園啟蒙,“六歲(1909年)隨母親赴北平依父度日”。隨即轉入北平女子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和北平女中。從小學到中學這一階段的學習是在她十五歲以前(1918年)完成的。
陸小曼的幼年,在上海南市區(qū)(今黃浦區(qū))孔家弄31弄2號度過,這里是她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江蘇常州樟村只不過是她血緣關系上的故鄉(xiāng)。
現在,那里仍有一棟三層樓的古式建筑。二樓一個二十多平方米的長方形房間,就是陸小曼幼年和童年的閨房。樓頂有曬臺和儲物間,房間東面有一排窗戶,正對后面的天井。整個房間一天到晚都很安靜。
據老人回憶,當年這條弄里居住的都是官商人家。男人們早出晚歸,闊太太和大小姐守在家里,鄰里之間親睦祥和,充滿上海人的精細和斯文。
在清朝的最末幾年,陸小曼還能夠上幼兒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據記載,當時上海開辦的幼兒園比北京還多,但窮苦人家不會也不可能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不單是經濟上無法支撐,也沒有那樣的觀念。有錢的大戶人家,絕大多數認為把孩子送進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是一種折磨,單獨請個私塾先生來家里教,一方面可以學到知識,一方面嬌慣著,做個跋扈的少爺和小姐不是更好嗎?
接受過西方教育的新派人家想法就新銳得多了。陸小曼的父親早年留學日本,深知孩子的教育必須從小抓起,小曼的母親也知書達理,夫妻倆自然容易達成共識。
就這樣,小曼仰仗著父母的開明和他們超前的視野,開始了幼兒班集體式的讀書習字生活。在那個年代,幼兒班不會教給孩子太復雜的東西,無非是簡單的算術、圖畫和體操,有時也講一些有趣的童話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陸小曼從小并非嬌生慣養(yǎng),而是嬌生富養(yǎng)。一字之差,意義大不相同,陸定夫婦是決計要將小曼培養(yǎng)出男兒一般的才智和膽識的。他們看到了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和需求,將小曼作為陸氏未來的繼承人加以期待,并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其進行訓練和培育。
時光荏苒,一百多年前的幼兒班,我們無法復制它原來的模樣,但看看今天的孩子,想想幼時的小曼,她的聰慧和伶俐、活潑與可愛,不是躍然紙上了嗎?
在身邊親友的回憶中,小曼小時候很調皮,說話乖巧,聲音甜潤。五六歲時跟著母親看完戲,回家后就嚷著要學唱戲。沒辦法,她父親只好請了梨園的旦角師傅來教她唱,動作、神態(tài)和腔調還真像那么回事。師傅越發(fā)喜歡她,竟和陸定商議,要把小曼收進戲班子,好好培養(yǎng),說將來一定會大紅大紫。
陸定自然不會同意,說這是小孩子鬧著玩兒的,不必當真。畢竟在當時,戲子的社會地位低下,小曼說到底是顯宦千金,怎么可以走這條路?
1909年,六歲的陸小曼完成了她在上海的啟蒙教育,隨母親起程前往北京,與父親一起生活。
來到北京的小曼,對一切都那么陌生而好奇。她不知道這個帝王之都和上海有什么不同。她也不知道,比她還小三歲、哭鼻子尿床的愛新覺羅.溥儀剛剛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她更不知道,父親要把她送進怎樣的學校,將來的學習成績會怎樣。
一切不必擔心,一切擔心都是多余的。
1907年3月8日,清政府正式頒布了《女子小學堂章程》和《女子師范學堂章程》,就連陶行知先生也認為“這是女子教育最可紀念的一天”。這標志著,女子和男子一樣接受課堂教育,獲得了官方認可。
1910年起,小曼進入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學習,1912年升入北京女子中學,六年后的1918年轉入北京圣心學堂讀書,這一年,小曼十五歲。
常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三吳重鎮(zhèn)”“八邑名都”之美譽。常州人有著江南水鄉(xiāng)人的淳樸和睿智,他們喜歡吃、精于吃,懂得享受生活。
上海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精明。柳亞子于1930年完成的《民國上海市通志稿》手稿里講道,明清時期上海人不但精明、自私,而且“性惡薄,藐視鄉(xiāng)人,凡鄉(xiāng)人與城中親友往來,必受虧幾分”云云。文中分析道,上海人這種性格的養(yǎng)成,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飽受倭寇之苦和本地的地痞流氓強盜之禍,為了求得生存和發(fā)展,不得不采取某種方式來維護自身的利益。
北京人呢?因在天子腳下,實在、大氣、包容,生活充滿哲學與詩意的浪漫情懷。
陸小曼家族從祖籍江蘇常州遷往上海,又從上海遷往北京。父母的性格特征、人情世故、好惡訴求,童年、少年時期的陸小曼無不耳濡目染。
陸小曼的性格,既有常州人的聰明智慧,又有上海人的機巧精明,同時兼具北京人的勇敢、率真和浪漫。她奢華的氣派和孤高桀驁的性格,兼具慵懶的頹廢,則是后天養(yǎng)成的。
但人的本性是天生的,陸小曼骨子里有著天生的自尊、虛榮及榮譽感,有著機巧的內秀與靈性和永不安于現狀的渴求。
1913年10月,袁世凱操縱國會,進行總統大選,正位后,開始大肆搜捕國民黨黨員,一時血雨腥風,國會也隨之解散。搜捕名冊上,陸定正好榜上有名。當時只有十歲的陸小曼,提醒即將出門的父親,叫他不要把證件隨身帶在身上,把證件摘下來藏在家里。
果不其然,軍警來陸家搜查了。
軍警盤問小曼有關父親陸定的起居情況和一些生活細節(jié),小曼鎮(zhèn)定自若,謹慎回答,軍警們很失望,悻悻地離開陸家。
而陸定在外接受盤查時,也沒有出現任何紕漏。
沒有足夠的證據,一場血光之災就這樣化解了。
漢劉向《說苑.反質》中說:“有機智必有機心?!毙÷臋C智,反映出她的隨機應變能力、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在緊急狀況下靈活應對的能力?!皺C心”具有功利、巧詐、利用等含義,但對于一個剛滿十歲的孩子來說,機心是不存在的。
陸小曼本性的另一面是率真。機智是對敵人,率真則是對親人和朋友。
直率、真誠的品質,注定了陸小曼的外向活潑,再加上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良好的教育,她性格中的浪漫自由隨著時間的推移、閱歷的增多被慢慢喚醒。
進入圣心學堂時,十六歲的陸小曼身上,嬌生富養(yǎng)的魅力已經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