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唐代之謎語

謎史叢談 作者:劉二安,徐成 校


第四章 唐代之謎語

唐代謎語,種類彌繁,唐李肇《國史補》云:

初,詼諧自賀知章,輕薄自祖詠,諢語自賀蘭廣、鄭涉。近代詠字有蕭昕,寓言有李紆,隱語有張著,機警有李舟、張彧,歇后有姚峴、孫叔羽,訛語影帶有李直方、獨孤申叔,題目人有曹著。(按:李紆,宋王讜《唐語林》引作李紓,應從改。賀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人,性放曠,喜談笑。蕭昕,字中明,河南人。李紓,字仲舒,希言少子?!短茣肪袀鳌W嬖?,見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曹著有謎一首,詳下。)

惜諸家之言,大都散佚,莫由考矣。而當時習尚,動輒以廋詞相嘲諷。如:

唐孟棨《本事詩》[1]:則天朝,左司郎中張元一,滑稽善謔。時西戎犯邊,則天欲諸武立功,因行封爵,命武懿宗統(tǒng)兵以御之??芪慈肴沧谑加膺摻?,畏懦而遁。懿宗短陋,元一嘲之曰:“長弓短度箭,蜀馬臨高蹁。去賊七百里,隈墻獨自戰(zhàn)。忽然逢著賊,騎豬向南竄。”則天聞之,初未悟,曰:“懿宗無馬邪?何故騎豬?”元一解之曰:“騎豬者,是‘夾豕走’也?!眲t天乃大笑。懿宗怒曰:“元一夙構,貴欲辱臣?!眲t天命賦詩與之,懿宗請賦“菶”字。元一立嘲曰:“裹[2]頭極草草,掠鬢不菶菶。未見桃花面皮,先作杏子眼孔?!眲t天大歡,故懿宗不能侵傷。

唐張《朝野僉載》六:秋官侍郎狄仁杰嘲秋官侍郎盧獻曰:“足下配馬(馬)乃作驢(驢)?!鲍I曰:“中劈明公,乃成二犬?!苯茉唬骸暗易秩曰鹨?。”獻曰:“犬邊有火,乃是煮熟狗。”

又,唐高士廉選其人齒高,有選人自云解嘲謔,士廉時著木履,令嘲之。應聲曰:“刺鼻何曾嚏,踏面不知嗔。高生兩個齒,自謂得勝人?!笔苛Χ?。

唐高懌[3]《群居解頤》:秘書監(jiān)賀知章,有高名,告老歸吳中。明皇嘉重之,每事優(yōu)異。將行,泣涕。上問何所欲,曰:“臣有男,未定名,幸陛下賜之,歸鄉(xiāng)之榮。”上曰:“為道之要莫所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之子,必信順人也,宜名之‘孚’!”再拜而受命焉。久而悟之曰:“上何謔我也。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爪子’耶?”

《唐書·李藩傳》:王仲舒、韋成季、呂洞輩為郎官,朋黨輝赫,日會聚歌酒。慕藩名,強致同會,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輩好為訛語俳戲,后召藩,堅不去,曰:“吾與仲舒輩終日,不曉所與言何也?!?/p>

唐朱揆《諧噱錄》:俗嘲蝦蟆云:“一跳八尺,再跳丈六。從春至夏,裸袒相逐。無他取作,掉尾肅肅?!?/p>

又,袁利見為性頑獷,方棠謂:“袁生已封‘三鹿郡公’。”蓋譏其太麤(粗)疏也。

宋沈作喆《寓簡》:賈耽鎮(zhèn)滑臺時,鑿八角井以鎮(zhèn)黃河。既成,有父老來觀曰:“大好手!但近東、近西、近南、近北?!钡⒙勚唬骸笆茄晕峋笠病!备咐仙茷殡[語,而賈能辨之,亦奇矣。

其他謎語見于載籍者:

《朝野僉載》五:裴炎為中書令時,徐敬業(yè)欲反,令駱賓王畫計,取裴炎同起事。賓王足踏壁靜思,食頃,乃為謠曰:“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苯萄浊f上小兒誦之,并都下童子皆唱。

唐鄭處誨[4]《明皇雜錄》:蘇颋聰悟過人,日誦數千言。雖記覽如神,而父瓌訓勵嚴至。颋才能言,有京兆尹過瓌,命颋詠“尹”字,乃曰:“丑雖有足,甲不全身,見君無口,知伊少人。”

《酉陽雜俎》五:天寶末,術士錢知微嘗至洛,遂榜天津橋表柱賣卜,一卦帛十匹。歷旬,人皆不詣之。一日,有貴公子意其必異,命取帛如數卜焉。錢命蓍布卦成曰:“予筮可期一生,君何戲也!”其人曰:“卜事甚切,先生豈誤乎?”錢云:“請為韻語:兩頭點土,中心虛懸。人足踏跋,不肯下錢?!逼淙吮疽?,賣天津橋紿之,其精如此。

唐袁郊《甘澤謠》:許云封曰:某任城舊士,多年不歸。天寶改元,初生一月,外祖聞某初生,相見甚喜,乃抱詣李白學士,乞撰令名。李公握管醉書其胸前曰:“樹下彼何人,不語真吾好。語若及日中,煙霏謝成寶。”外祖辭曰:“本于學士乞名,今不解所書之語?!崩罟唬骸按思疵谄溟g也。樹下人是‘木子’,木子,‘李’字也;不語是‘莫言’,莫言,‘謨’也;好是‘女子’,女子,‘外孫’也;語及日中,是‘言午’,言午,是‘許’也;煙霏謝成寶,是云出封中,乃是‘云封’也。即‘李謨外孫許云封’也?!焙笏烀?。

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后漢太尉許馘[5]廟廟碑,歲久字多磨滅。至開元中,許氏諸孫重刻之,碑陰題八字曰:“談馬礪畢,王田數七?!碑敃r人多不解。徐延休見之曰:“談馬,言午也,言午為‘許’字。礪畢,石卑也,石卑為‘碑’字。王田乃千里,為‘重’字。數七乃六一,為‘立’字?!?/p>

宋錢希白《南部[6]新書》丁:黃巢令皮日休作讖辭云:“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頭三屈律?!背泊笈Iw巢頭丑,掠鬢不盡,疑三屈律之言,是其譏也。遂及禍。(按:皮日休入黃巢軍,為翰林學士之說,出《該聞錄》,《唐書》因之。其實乃小說謬妄之談耳。宋陸游《老學庵筆記》辯之甚詳。)

唐段成式《廬陵官下記》:曹著機辯,有客試之,因作謎云:“一物坐也坐,臥也坐,立也坐,行也坐。”著應聲曰:“在官地,在私地?!币嘧饕恢i曰:“一物坐也臥,立也臥,行也臥,走也臥,臥也臥?!笨筒粫?。著曰:“吾謎吞得你謎?!笨痛髴M。

唐馮翊[7]《桂苑叢談》:太保令狐相绹出鎮(zhèn)淮海日,支使班蒙與從事俱游大明寺之西廊,忽睹前壁題云:“一人堂堂,兩曜重光。井深尺一,點去冰旁。二人相連,不欠一邊。三梁四柱烈火燃,添卻雙鉤兩日全。”諸賓至而顧之,皆莫能辨,獨班支使曰:“一人,非‘大’字乎?兩曜者,日、月,非‘明’字乎?尺一者,十一寸[8],非‘寺’字乎?點去冰旁,‘水’字也;二人相連,‘天’字也;不欠一邊,‘下’字也;三梁四柱烈火燃,‘無(無)’字也;添卻雙鉤兩日全,‘比’字也。以此觀之,乃非‘大明寺水,天下無比’八字乎?”眾皆恍然曰:“黃絹之奇智,亦何異哉!”嗟嘆彌日。詢之老僧,曰:“頃年,有客獨游,題之而去,不言姓氏?!?/p>

又,乾符末,有客寓止廣陵開元寺。因會友,偶云:頃年在京,權寄青龍寺日,見有客嘗訪寺僧,屆賓署屬主者,匆遽不暇留連。翌日復至,又遇要地朝客,不得展敬。別時又來,亦阻他事??团?,取筆題門而去。詞曰:“龕龍東去海,時(時)日隱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鄙娊圆荒茉?,獨有一沙彌能解之,眾問其由,則曰:“龕龍去矣,乃‘合’字也;時(時)日隱西,‘寺’字也;敬文不在,‘茍’字也;碎石入沙,‘卒’字也。此不遜之言,辱吾曹矣?!鄙舜笪?,追前人,杳無蹤由??驮疲骸吧硰洠塑不食酿┕┓??!?/p>

唐李公佐《謝小娥傳》:小娥,姓謝氏,豫章人。嫁歷陽俠士段居貞。父蓄[9]巨產,隱名商賈間,常與段婿同舟貨,往來江河。時小娥年十四矣。父與夫俱為盜所殺,小娥夢父謂曰:“殺我者,車(車)中猴,門(門)東(東)草。”又數日,復夢其夫曰:“殺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崩罟魹榻庵唬骸皻⑷旮甘巧晏m,殺汝夫是申春。且‘車(車)中猴’,‘車(車)’字去上下各一畫,是‘申’字,又申屬猴,故曰‘車(車)中猴’;‘草’下有‘門(門)’,‘門(門)’中有‘東(東)’,乃‘蘭(蘭)’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過,亦是‘申’字也;‘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畫,下有‘日’,是‘春’字也?!焙蠊麖透阜蛑?,得雪冤恥。

唐于逖《聞奇錄》:葉簡,剡人,善卜筮。凡有盜賊,皆知其姓名,有村人,因失牛,卜之曰:“所占失牛,已被家邊載上山,欲知賊姓一斤求,欲知賊名十干[10]頭,乃鄰人丘甲爾。”又,將橘子合之,令占曰:“圓似珠,色如丹,倘能擘破分吃了,爭不慚愧洞庭山?!庇?,將巾子射覆云:“近來好裹束,各自競尖新。稱無二三兩,因何號一斤?”又,將雞子兩個占云:“此物不難知,一雄兼一雌。請將打破看,方曉混沌時?!彼灶惔?。

附:五代之謎語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鐘傅鎮(zhèn)江西日,客有以覆射之法求謁。傅以歷日包一橘,致袖中,使射之??涂谡家桓枰越抑疲骸疤珰q頭上立,諸神莫敢當。其中有一物,常帶洞庭香?!?/p>

明郎瑛《七修類稿》、無名氏《千文虎序》:陶谷使于南唐,因書十二字于官舍壁間云:“西川狗,百姓眼,馬包兒,御廚飯?!彼锡R邱解之:“十二字包四字,云:獨(獨)眠孤館(館)?!保ò矗呵逯芰凉?sup>[11]《字觸》引《摭遺》,以為唐州押衙崔慶成事。)

自魏晉以來,聲韻之學日昌,是以唐人語言,每多反語。如“寵之”反語為“癡種”(見《朝野僉載》),“任調”反語為“饒?zhí)稹?,“珍藥”反語為“張鎰”(均見唐薛用弱《集異記》)。又,《酉陽雜俎》卷八云:“凡人好反語,‘洗白馬’,‘瀉白米’也。”(按:《太平廣記》二百七十九引,作“凡軍人好反語”)實開后世切語之端。

至于娼家隱語,呼假母為“爆炭”(見唐孫棨《北里志》),呼天子為“崖公”,以歡喜為“蜆斗”(見唐崔令欽《教坊記》)。釋門古今謎字:“爭田書員字,焉兜知伯叔,解夢羊負魚,問入曰下人,塔上書師子”(見《酉陽雜俎續(xù)集》卷六《寺塔記》下)。不知何所取義,迨后世行話市語之濫觴歟?(封建時代手工業(yè)行會之興,當與切語有不可分割之聯系)

而《酉陽雜俎》卷五云:“張魏公在蜀時,有梵[12]僧難陁,得如幻三昧[13],入水火,貫金石,變化無窮。時時預言人兇衰,皆謎語,事過方曉。”宋孫光憲《北夢瑣言》云:“澤[14]州僧洪密,以禪宗謎語,鼓扇愚俗?!眲t謎語之為用,抑何廣也。

至于唐范攄[15]《云溪[16]友議》之風人體、《杜陽雜編》(上)之讖語、《南部[17]新書》之歇后,等等,也皆謎語之類邪。

校勘記

[1]“《本事詩》”,原作“《本事》詩”?!侗臼略姟?,唐代筆記小說集。

[2]“裹”,原作“裏”。裹頭,裹扎頭巾。今據中華書局1985年版《朝野僉載》改。

[3]“懌”,原作“澤”。高懌,字文悅,與張蕘、許勃號稱南山三友。今據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說郛》改。

[4]“誨”,原作“海”。鄭處誨,字延美,歷任監(jiān)察御史、拾遺、尚書郎、給事中等職。今據中華書局1994年版《明皇雜錄》改。

[5]“馘”,文淵閣四庫全書《續(xù)后漢書》作“戫”。疑作“戫”是。

[6]“部”,原作“郭”。今據中華書局1958年版《南部新書》改。

[7]“馮翊”,文淵閣四庫全書《桂苑叢談》作“馮翊子”。疑為五代時嚴子休,馮翊子為其號。

[8]“十一寸”,原作“寸土”?!俺咭徽摺奔匆怀咭?,等于“十一寸”,合為“寺”字。今據清乾隆八年《江都縣志》、嘉慶十五年《重修揚州府志》、光緒十一年《增修甘泉縣志》改。

[9]“蓄”,原作“蒿”。今據1928年版《謎史》改。

[10]“干”,原作“千”。干頭,十天干之首為甲。

[11]“周亮工”,原作“周工亮”。周亮工,字元亮,明末清初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

[12]“梵”,原作“番”。后面的“難陁”“三昧”均源于梵語,據1919年上海涵芬樓影印本《酉陽雜俎前集》改。

[13]“昧”,原作“味”。三昧,佛教重要修行方法。

[14]“澤”,原作“暉”。澤州,唐州名,治在山西晉城縣。今據商務印書館1939年版《北夢瑣言》改。

[15]“范攄”,原作“裴臧”。范攄,自號五云溪人、云溪子,晚唐人。

[16]“溪”,原作“漢”?!对葡炎h》,筆記小說,主要記載中晚唐雜事,多文人逸事。

[17]同[6]。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