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宋謎錄存

謎史叢談 作者:劉二安,徐成 校


第六章 宋謎錄存

郭忠恕一首

詠“聶(聶)”字

宋邵博《聞見后錄》:國子博士郭忠恕,嘗嘲司[1]業(yè)聶崇義云云。崇義答曰:“莫笑有三耳,全勝有[2]二心?!?/p>

近貴全為聵,攀龍只作聾。雖然三個耳,爭奈不成聰。

王安石九首

“賀(賀)、資(資)”二字謎

目字加兩點,不作貝(貝)字猜;貝(貝)字欠兩點,不作目字猜。(宋錢世昭《錢氏私志》)

按: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五《委巷叢談》二句作“莫作貝(貝)字看”,四句作“莫作目字看”。

元李治《敬齋古今黈》云:“世傳東坡有‘賀’‘資’謎?!辈恢粗复耸追瘢?/p>

“圖(圖)”字謎

四個口,盡皆方。加十字,在中央。不得作田字道,不得作器字商。(同上)

按:明俞弁《山樵暇語》作:“四個口皆方,十字在中央。莫作田字道,不用器字商?!?/p>

“儉(儉)”字謎

兄弟四人二人大,一人立地三人坐。家中更有一兩口,任是兇年也好過。(宋莊綽《雞肋篇》卷上)

按:宋費補之《梁溪漫志》同。宋洪巽《旸谷漫錄》作:“一人立,三人坐,兩人小,兩人大。其中更有一二口,教予如何過?!?/p>

印章謎

常隨措大官人,滿腹文章儒雅。有時一面紅妝,愛向風(fēng)前月下。

按:宋周密《齊東野語》、《西湖游覽志余》均作:“方圓大小隨人,腹里文章儒雅。有時滿面紅妝,常在風(fēng)前月下。”

字中一點謎

寒則重重疊疊,熱則四散分流。兄弟四人下縣(縣),三人入[3]州。在村里只在村里,在市頭只在市頭。(同上)

按:《齊東野語》題作“字點”。后四句作:“四個在縣(縣),三個在州。村里不見在村里,市頭不見在市頭。”《西湖游覽志余》同,唯末兩句“不見”均作“只”。

疊字下兩點謎

兄弟二人,同姓同名。若要識我,先識家兄。不識家兄,知我為誰?(同上)

“婦(婦)”字謎

左七右七[4],橫山倒出。

甑謎

將軍身是五行[5]精,日日燕山望石城。待得功成身又退,空將心腹為蒼生。(同上)

日謎

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宋彭乘《續(xù)墨客揮犀》)

按:《齊東野語》《西湖游覽志余》均“冬”作“寒”,“夏”作“熱”。

劉攽二首

嘲王安石

宋王铚《默記》:荊公嘗戲拆[6]貢父名,嘲曰:“劉攽分文不值?!必暩敢嗖?sup>[7]其名答[8]之云云。荊公嘆賞而心銜之。

失女便成宕,無宀真是妬(妒)。下交亂真如,上交誤當(dāng)“”。

楊蟠無齒

介甫當(dāng)國,喜言農(nóng)田水利。有獻議梁山濼河可涸之以為田,介甫欲行之,又念水無所歸,以問劉貢父,對曰:“此事‘楊蟠無齒’?!必暩竿?,介甫思其說而不得,呼其子雱以問貢父。貢父笑曰:“此易曉耳。楊蟠,杭人,善作詩,自號浩然居士,相公熟識之。今欲涸湖為田。此事‘浩然無涯也’。”(明顧元慶《檐曝偶談》)。

蘇軾四首

硯蓋離合

研猶有石,峴更無山。姜女既去,孟子不還。(《東坡集》、《丹鉛雜錄》卷九)

按:明胡侍《真珠船》作:“研石猶在,峴山已頹。姜女既去,孟子不來。”

長亭詩

《東坡問答錄》:東坡書字意成詩,比虜使至,每以能詩自矜,朝廷議以東坡館伴之。使者索賦詩,坡曰:“賦詩易事,觀書稍難耳?!币虺觥堕L亭詩》以示之。詩云:

按:詩云:“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回首斷雲(yún)(云)斜日暮,曲江倒蘸側(cè)山峰?!?/p>

《東坡問答錄》,明陳繼儒收入《寶顏堂秘笈》,題宋蘇軾撰,實則后人所依托也。今姑仍之。

匠人墨斗謎(和佛印作)

我有一張琴,一條琴弦藏在腹。有時將來馬上彈,彈盡天下無聲曲。

按:《齊東野語》作:“我有一張琴,絲弦常[9]在腹。時時馬上彈,彈盡天下曲?!薄段骱斡[志余》同。唯二句“常”作“長”。又《敬齋古今黈》作:“我有一張琴,一弦藏在腹。莫笑墨如鴉,正盡人間曲?!?/p>

與佛印商謎

東坡即拾一片紙,畫一和尚,右手把一柄扇,左手把長柄笊籬。與佛印云:“可商此謎?!狈鹩〕烈髁季茫骸澳恰蛾P(guān)雎》序中之語歟?”東坡曰:“何謂也?”“‘風(fēng)以動之,教以化之’,非此意乎?”

東坡曰:“吾師本事也?!毕嗯c大笑而已。(同上)

佛印兩首

匠人墨斗謎(見前東坡《墨斗謎》)

我有兩間房,一間賃與轉(zhuǎn)輪王。有時放出一線路,天下邪魔不敢當(dāng)。

與東坡商謎

佛印持二百五十錢,示東坡云:“與你商此一個謎?!睎|坡思之,少頃,謂佛印曰:“一錢有四字,二百五十個錢,乃一千個字,莫非‘千字文’謎乎?”佛印笑而不答。(同上)

黃庭堅一首

貴耳賤目謎

驢耳對軒軒,爭酬價十千。眈眈兩虎視,不值一文錢。(宋趙令畤《侯鯖錄》)

按:《敬齋古今黈》云:“世傳黃庭堅有粥謎、象棋謎?!?/p>

宋洪邁《夷堅志》有《紫姑詩[10]》一絕,直一粥謎耳。詞云:“末豆應(yīng)急用,屑榆豈充饑[11]。嗜好肖趙張,蒼皇救文叔。”第一句見《晉書·石崇傳》,第二句見《唐書·陽城傳》,第三句見《史記·倉公傳》,第四句見《后漢書·馮異傳》。皆粥事也。

陳亞一首

“亞(亞)”字謎

若教有口便啞,且要無心為惡。中間全沒肚腸,外面強生棱角。(宋吳處厚《青箱雜記》)

按:宋司馬光《溫公續(xù)詩話》:陳亞郎中,性滑稽。蔡君謨嘗嘲之曰:“陳亞有心終是惡?!眮啈?yīng)聲曰:“蔡襄除口便成衰?!保ā对⒑啞肥?,“除”作“無”)

又,《肆考·角集》廿四,宋陳恭知揚州,陳少卿亞曰:“近作一謎:四個腳子直[12]上,四個腳子直下,經(jīng)[13]年度歲不曾下。若下時,不是風(fēng)起便是雨下?!惫磿?,亞曰:“乃待[14]制廳[15]上茶床。茍或設(shè)宴[16],即慳[17]值風(fēng),澀[18]值雨也?!贝松w譏不常設(shè)宴者。

考:《青箱》卷一:陳亞,揚州人。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蓋近世滑稽之雄也……有詩百余首,號《澄源集》。

呂渭老一首

河傳(贈妓行四者)

雙花對值。似黃封和了,龍香難敵。(原注:四和香)悶抱琵琶,試把么弦輕轣。算行家,才認(rèn)得。(原注:四行家)朱窩戲捻骰兒擲。(原注:朱窩,四只骰子賭名)唯有“燒盆貢采”偏難覓。(原注:四只《滿紅[19]》名“燒盆貢菜[20]”)常把那“目”字橫書,謝三娘全不識。(原注:俗云“謝三娘不識‘四’字”,“罪”字頭)(見明陳耀文《花草粹編》)

按:此詞每句隱“四”字。

姜夔一首[21]

“姜夔”印文

鷹揚周室,鳳儀虞廷。(宋周密《云煙過眼錄》)

按:上句用《詩·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尚父,呂望,字子牙,姓姜。隱“姜”字。下句用《書·舜典》“夔!命汝曲樂”、《書·益稷》“鳳凰來儀”隱“夔”字。

《云煙過眼錄》:楊元誠家所藏王建自書《宮詞》一百廿首,后有錢武肅王印,文曰:“赤心三九一。”當(dāng)是隱語,惜未得其解耳。此外,則有明徐渭亦有印云“秦田水月”,以隱其名。

趙明誠一首

詞女之夫

元伊世珍《瑯?gòu)钟洝罚好髡\幼時,其父將為擇婦。明誠晝寢,夢誦一書,覺來憶三句云云。其父為解曰:“汝待得能文詞婦也。‘言’與‘司’合,是‘詞’字?!病弦衙?,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謂汝為‘詞女之夫’乎?”

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按:《瑯?gòu)钟洝罚嗖豢煽?,姑仍之?/p>

林叔躬[22]一首

詠“乂”字

《齊東野語》:張乂,延平人,少負才,入太學(xué),有聲,為節(jié)性齋長,既又為時中齋長。其人眇小,而好作為,動以苛禮律諸生,同舍多不平之。莆田林叔躬[23],亦輕浮之士也,于是以其名字作詩賦各一首嘲之。其警聯(lián)云:“身材短小,欠曹交六尺之長;腹內(nèi)空虛,乏劉義一點之墨?!痹娋湓圃啤GM形容之妙,聞?wù)呓^倒。

中分爻兩段,風(fēng)使十橫斜。文上元無分,人前強出些。

丁文杲[24]二首

射覆(二首)

蘤(花)蘤華華,山中采花。雖無官職,一日兩衙。(蜂。宋釋文瑩《玉壺清話》)

有頭有足,不石即玉。欲要縮頭,不能入腹。(壓書石龜。同上)

無名氏三十首

詩謎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膚。走入帳中尋不見,任他風(fēng)水滿江湖。宋彭乘《墨客揮犀》:乃賈島(假倒)、李(里)白、羅隱、潘閬(拼浪)四詩人名也?;蛟仆跚G公作。(《類說》卷四十七)

按:《檐曝偶談》同。《墨客揮犀》云:“或以為王丞相(荊公)作。”

相國寺題壁

宋袁褧《楓窗小牘》:荊公柄國時,有題相國寺壁者,人皆以為夫出婦憂喪亂也。及荊公罷相,子瞻召還,諸公飲蘇寺中,以詩問之,答曰:“于貧女句可以得其人矣。終歲,十二月也,‘十二月’為‘青’字;荒蕪,田有草也,‘草田’為‘苗’字;湖浦焦,去水也,‘水’旁‘去’為‘法’字;‘女’戴笠為‘安’字;柘落木條,?!郑话z,是吳言,合‘吳言’為‘誤’字;去家京洛為‘國’;寇盜為‘賊民’。蓋為‘青苗法安石誤國賊民’也。”

終歲荒蕪湖浦焦,貧女戴笠落柘條。阿儂去家京洛遙,驚心寇盜來攻剽。

陶瓦謎

急打急圓,慢打慢圓。分開四段,送在窯前。(宋劉攽《中山詩話》)

踏青游(贈妓崔廿四)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政和間,一貴人未達時,常游妓崔廿四之館,因其行[25]第,作詞云云,都下盛傳。

識個人人,恰止二年歡會,似賭賽六只渾四。向巫山,重重去,如魚水[26]兩情美。同倚畫樓十二,倚了又還重倚。兩日不來,時時在人心里。擬問卜常占歸計,挵三八清齋,望永同鴛被。驀然被人驚覺,夢(夢)也有頭無尾。

按:《花草粹編》同。此詞每句皆隱“廿四”意。

鏡銘

宋姚寬《西溪叢語[27]》卷上:近見一鏡[28],如鐘樣,鼻有大環(huán),有隸字十三字云云。下有一虎,其字恐“甲午”字謎也。

一生有十口,前牛無角,后走有口。

按:蓋隱“甲午造”三字也。

又:

《云煙過眼錄》:趙德潤藏,杏葉樣,背有大鐵環(huán),乃掛鏡也。上有銘云云,殊不可曉。下有一牛轉(zhuǎn)頭,前有草一叢,下篆“辟祟驅(qū)邪”,兩旁亦有字。細考之,乃“丙午造”三字。其下牛與草,必寓年號耳。

人有一口,前牛無八角,??谧?。

按:前二鏡,恐是宋以前物,則此二謎亦為宋以前之謎矣。

詩謎

宋洪邁《夷堅志》甲卷二:元祐間,士大夫好事者,取達官姓名為詩謎,如云云。謂韓公絳、馮公京、王公珪、曾公布也。

雪天晴色見虹霓,千里江山遇帝畿。天子手中朝白玉,秀才不肯著麻衣。

按: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雪天晴色”作“長空雪霽”,“千里江山”作“行盡天涯”,“朝白玉”作“執(zhí)玉簡”。

又:取古人名而傅以今事,如云云。謂仲長統(tǒng)、司馬遷、謝安石、溫彥博也。

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實新來轉(zhuǎn)一官。門狀送還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

按:《齊東野語》《西湖游覽志余》俱題作“以今人名藏古人名”。

“古墓狐精”四字謎

十口尚無聲,莫下土非輕。反犬肩瓜走,那知米畔青。(《夷堅三志》)

“用”字謎

一月復(fù)一月,兩月共半邊。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六口共一室,兩口不團圓。(以下廿一首均《齊東野語》)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又:

重山復(fù)重山,重山向下懸。明月復(fù)明月,明月兩相連。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木砧謎

我本無名,因汝有名。汝有不平,不[29]與汝平。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唯題作《木楔》,并注云:“木楔者,翣卓之具,杭人市語,謂之‘卻好’?!?/p>

“日”謎

東海有一魚,無頭也無尾。更除脊梁骨,便是這個謎。

按:《西湖游覽志余》將末句“謎”作“字[30]”?!独m(xù)墨客揮犀》:王荊公戲作四句謎:“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奔庵圃?。則此首是吉甫改作,唯不知吉甫為誰耳。

染物霞頭謎

身居色界中,不染色界塵。一朝解繩縛,見姓[31]自分明。

按:《西湖游覽志余》題作《染布霞頭》,第三句“繩”作“纏”。《敬齋古今黈》題作《染物瑕頭》,詞云:“在染何曾染,無生得獨生。有人來解結(jié),見姓自分明?!?/p>

持棋謎

彼亦不敢先,此亦不敢先。唯其不敢先[32],是以無所爭。是以能入于不死不生。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宋惠洪《冷齋夜話》:荊公在鐘山,因弈棋,道士云云。公笑曰:“此持棋謎也?!薄笆且詿o所爭”句下,多“唯其無所爭”一句。

金剛謎

立不中門,行不履閾。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亦不足畏也矣!

按:《西湖游覽志余》末句“矣”作“已”。

蜘蛛謎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心藏之,玄之又玄。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又:

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拄杖謎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吾與爾,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

按:《西湖游覽志余》題作“柱杖”。

木屐謎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遇剛則鏗爾有聲,遇柔則沒齒無怨。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蹴踘謎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按:《西湖游覽志余》,二句“焉”作“然”。

打稻耞[33]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按:《西湖游覽志余》末句“焉”作“然”。

夾注書謎

大底不曾說小底,小底常是說大底。若要知道大底事,須去仔細問小底。

按:《西湖游覽志余》首句“曾”作“會”。

元夕燈球謎

我有紅圓子,治赤白帶下。每服三五丸,臨夜茶酒下。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日歷謎

看時有節(jié),摸時無節(jié)。兩頭冰冷,中間火熱。

按:《西湖游覽志余》作:“一尺長,十二節(jié)。兩頭冷,中間熱?!?/p>

手指謎

大者兩文,小者三文,十枚共計二十八文。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水中石謎(或以為“小兒囟門”)

小時大,大時小。漸漸大,不見了。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手巾謎

八尺一片,四角兩面。所識是人面,不識畜生面。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接果謎

斫頭便斫頭,卻不教汝死。拋卻親生男,卻愛過房子。

按:《西湖游覽志余》三句“男”作“兒”,四句“愛”作“抱”。

敗弓詩

爭帝圖王勢已傾(無靶),八千兵散楚歌聲(無弦)。烏江不是無船渡(無鞘),羞向東吳再起兵(無面)。

按:《西湖游覽志余》同。

按:《齊東野語》原有謎二十六首,除《日謎》見《續(xù)墨客揮犀》,《字點謎》《印章謎》見《雞肋篇》,《墨斗謎》見《東坡問答錄》,《詩謎》見《夷堅志》外,凡二十一首。

周氏又謂,其外祖文[34]莊章公有《華表柱木鸛隱語》云:“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以其似是而非,故附識于此。

以上宋代謎語,計凡五十六首。大別為二:曰物謎,如《印章謎》《甑謎》《日謎》是也;曰字謎,如《詠“聶”字》《“賀、資”二字謎》《“圖”字謎》是也。若其面為一詩,則不論其為物謎、為字謎,又均可名之曰詩謎也。

此外,有藏頭,有歇后,有切語,有市語。

一、藏頭,如宋劉攽《中山詩話》云:

梅圣俞幼戲謝師直詩曰:“古錦裁詩句,斑衣戲坐隅。木奴今正熟,肯效陸郎無?”師直小名錦衣奴,至十歲讀此,方悟之。

二、歇后,如宋葉少蘊《石林詩話》云:

唐彥謙《題漢高廟》云:“耳聽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彪m是著題,然語皆歇后。

又如,《雞肋篇》中卷云:

任忠厚……一目患翳,而身甚長。服賜第時綠袍,幾不及踝。然喜嘲謔,嘗玩一友人,其人恚曰:“公狀貌如此,曾自為其目否?”任見其怒,即曰:“吾亦自有一詩也?!眴栔?,曰:“有個官人靡恃[35]己,著領(lǐng)藍袍罔談彼。面[36]上帶些天地玄,眼中更有陳根委。”皆《千字文》歇后語也。

又如,宋陳師道《后山詩話》云:

黃(山谷)詞云:“斷送一生唯有,破除萬事無過?!鄙w韓詩有云:“斷送一生唯有酒”,“破除萬事無過酒”。

又如《青箱雜記》云:

劉曄與劉筠連騎趨朝,筠馬病足行遲。曄曰:“君馬何遲?”筠曰:“只為五更三”。言點[37]緩。曄應(yīng)聲曰:“何不與他七上八?”意欲其下馬徒行也。

三、切語,如宋俞文豹《唾玉集》云:

俗語切腳字,“勃龍”,“蓬”字;“勃蘭”,“盤”字;“突落”,“鐸”字;“窟陀”,“窠”字;“賴”,“壞”字;“骨露”,“錮”字;“屈攣”,“圈”字;“鶻盧”,“蒲”字;“突郎”,“堂”字;“突欒”,“團”字;“吃落”,“角”字;“只零”,“精”字;“不可”,“叵”字。即《釋典》所謂二合字。

四、市語,如《中山詩話》云:

今言萬為方[38],千為撇,非訛也,若隱語耳。

又云:

世語虛偽為“何樓”,蓋國初京師有何家樓,其下賣物皆行濫者,非沽濫稱也。世語優(yōu)人為“何市樂”,說者謂南都石駙馬家樂甚盛,詆誚南市中樂人,非也。蓋唐元和時《燕吳行役記》,其中已有“河市”字。大抵不隸名軍籍而在河市者,散樂名也。世謂事之陳久為“瓚[39]”,蓋五代時,有馬瓚為府幕,其人魯戇,有所聞見,他人厭熟,而乃甫為新奇道之。故今稱“瓚”為“厭熟”。

又如《后山詩話》云:

世以“癡”為“九百”,謂其精神不足也。所惜載籍不詳,莫由深考矣。

校勘記

[1]“司”,原作“勻”。司業(yè),學(xué)官名,為國子監(jiān)或太學(xué)副長官。今據(jù)宛委別藏《續(xù)墨客揮犀》、文淵閣四庫全書《類說》改。

[2]“有”,宛委別藏《續(xù)墨客揮犀》、文淵閣四庫全書《類說》均作“畜”。

[3]“入”,原作“八”。三人入州,“州”字有三個“丶”。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雞肋編》改。

[4]“七”,原作“八”?!芭弊钟蓛蓚€七組成,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雞肋編》改。

[5]“五行”,原作“王引”。甑,一種古代蒸食用瓦器,土加水燒窯制成,燒時燃薪起火,并有鐵器工具,五行俱全。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雞肋編》改。

[6]“拆”,原作“折”。王安石將“攽”拆成“分”“文”二字。今據(jù)中華書局1997年唐宋史料筆記叢刊《默記》、1928年版《謎史》改。

[7]同[6]。

[8]“答”,原作“參”。答,劉攽以同樣的方法,回復(fù)王安石的戲弄。

[9]“絲弦常”,原作“一弦藏”。后文有“唯二句‘?!鳌L’”之句,故據(jù)1928年版《謎史》、文淵閣四庫全書《齊東野語》《西湖游覽志余》改。

[10]“紫姑詩”,宛委別藏《夷堅丁志》作“紫姑藍粥詩”。

[11]“饑”,1928年版《謎史》、1918年宛委別藏影印本《夷堅丁志》均作“欲”。

[12]“直”,原作“在”。后文有“四個腳子直下”的說法,故參照文淵閣四庫全書《山堂肆考》、文淵閣四庫全書《類說》、文淵閣四庫全書《古今事文類聚》改。

[13]“經(jīng)”,原作“徑”。依據(jù)同上。

[14]“待”,原作“侍”。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山堂肆考》、《民俗》1930年第109期《〈謎史〉的新材料》改。

[15]“廳”,原作“廊”。依據(jù)同上。

[16]“茶床。茍或設(shè)宴”,原作“茶床勾?;蛟O(shè)宴”。依據(jù)同上。

[17]“慳”,原作“怪”。依據(jù)同上。

[18]“澀”,原作“混”。依據(jù)同上。

[19]“滿紅”,文淵閣四庫全書《花草粹編》作“滿江紅”。疑作“滿江紅”是。

[20]“菜”,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花草粹編》作“采”。疑作“采”是。

[21]“姜夔一首”四字原缺,今據(jù)1928年版《謎史》補。

[22]“躬”,文淵閣四庫全書《齊東野語》、上海圖書館清康熙刻本《堅瓠集》、中華書局1983年版《齊東野語》作“弓”。未知誰是。

[23]同上。

[24]“杲”,中華書局1984年版《玉壺清話》、文淵閣四庫全書《山堂肆考》《類說》《古今事文類聚》均作“果”。未知誰是。

[25]“行”,原作“引”。行第,指排行的次序。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能改齋漫錄》、文淵閣四庫全書《花草粹編》改。

[26]“魚”后“水”字原缺,依據(jù)同上。

[27]“語”,原作“話”。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西溪叢語》、商務(wù)印書館1941年版《西溪叢語》改。

[28]“卷上:近見一鏡”,原作“卷上近:見一鏡”。依據(jù)同上。

[29]“不”,文淵閣四庫全書《齊東野語》《西湖游覽志余》均作“吾”。

[30]“字”,原作“子”,與字謎的文意不符。

[31]“姓”,原作“性”。謎底“霞頭”是染件上系的小布條,上書物主的姓名,以資識別,故稱“見姓自分明”。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齊東野語》《西湖游覽志余》改。

[32]“唯其不敢先”五字原缺,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齊東野語》《西湖游覽志余》補。

[33]“耞”,原作“枷”。耞,拍打谷物、使籽粒脫落下來的農(nóng)具。枷,舊時一種套在脖子上的刑具。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齊東野語》《西湖游覽志余》改。

[34]“文”,原作“丈”。周密的外祖父章良能,謚號文莊。今據(jù)中華書局1983年版《齊東野語》、商務(wù)印書館1939年版《齊東野語》補。

[35]“恃”,原作“持”。靡恃己長,出《千字文》。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雞肋篇》改。

[36]“面”,原作“而”。任忠厚自嘲身材瘦長,衣袍短小,面色焦黃,眼生白翳。

[37]“點”,原作“吳”。點緩,馬點腳(瘸)而行緩。今據(jù)商務(wù)印書館《青箱雜記》、文淵閣四庫全書《類說》改。

[38]“方”,原作“萬”。清《歧路燈》第九回載:“如今官場,稱那銀子,不說萬,而曰‘方’;不說千,而曰‘幾撇頭’?!苯駬?jù)歷代詩話第五冊《中山詩話》、文淵閣四庫全書《中山詩話》改。

[39]“瓚”,原作“瓚蓋”。瓚,源于后文提到的馬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