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入黨的共產黨員
周以栗,字子慎,湖南省望城縣今霞凝區(qū)橋驛鎮(zhèn)人,1897年10月26日生,世代佃農。父親周世昌,是一個沿門做工的皮鞋匠,母親戴九姑則是一個靠紡織為生的農婦。
周以栗同志自幼聰明,記憶力特別好,旁人??浞Q他過目不忘。因此,很得老師姜濟寰、鄒壽祠等的喜愛和資助,得以畢業(yè)于長沙縣立師范第一班。畢業(yè)后,在長沙縣立第一高小、長沙周南女校任課。后經徐特立、何叔衡等同志引薦,認識了毛澤東同志。經毛澤東等教育界人士推薦,他曾赴北京學習漢語拼音方法?;亻L沙后,著有《中國文學的出路》《國語拼音法》等書。他的標準普通話教學,深得師生喜愛。
1924年,周以栗在周南女校任教時,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因政見不同,曾與學校教務主任李樹藩發(fā)生沖突。李樹藩圖謀報復,要解聘他。這時,適逢徐特立同志從法國勤工儉學回到了長沙,擔任了長沙女子師范學校校長。徐特立同志聘請周以栗任教務主任,這時周以栗同志已加入中國共產黨了。
1924年1月,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黨,制訂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中國共產黨決定黨員可以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幫助國民黨進行改組,領導民眾運動。這時候,各地國民黨省黨部相繼成立。周以栗也就在這之后加入了國民黨,并于1926年8月間的湖南省黨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后來又兼任了青年部長,積極地在湖南開展民眾運動和青年運動。
1926年6、7月間,湖南到廣州參加中央政治講習班的學生回湘。為了培養(yǎng)骨干,更好地開展工農運動,湖南著名的共產黨人夏曦、何叔衡、周以栗又將這批學生集中起來,在衡陽辦了一個短期訓練班,介紹各縣情況和工作方法。訓練班辦了半個月左右,周以栗同志作了幾次報告。在北伐戰(zhàn)爭的推動下,農民運動蓬勃發(fā)展,各地農民協(xié)會紛紛成立。為了培養(yǎng)農運骨干,加強黨對農民運動的領導,1926年冬,毛澤東同志在主辦廣州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之后,積極籌建湘、鄂、贛三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工作,并親赴湘、鄂、贛三省黨部提出這一倡議,得到了三省黨部的響應和支持。為了加強具體的組織工作,毛澤東同志與湖南黨組織商量,決定由周以栗組織湘鄂贛農民運動講習所籌備處。1926年陰歷12月中旬,周以栗離開湖南到了武昌。
1927年1月15日,周以栗參加了湖北省黨部召開的第三屆執(zhí)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董必武等同志一道,討論了創(chuàng)辦三省農講所、推薦籌備員等事宜。1月16日,三省農講所籌備處宣告成立(后三省農民運動講習所擴大為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辦公地點設在湖北省農民協(xié)會內。
農講所籌備處成立后,經費、校址、設備、學生、教員等均無著落,周以栗為此不辭辛苦地四處奔走,協(xié)助毛澤東同志為創(chuàng)建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做了大量的具體工作。
3月1日,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正式開學了,鄧演達、毛澤東、陳克文為常務委員,周以栗同志為教務主任。4月4日,農講所師生召開了隆重的開學典禮,會上,周以栗同志詳細地報告了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創(chuàng)辦經過,要求學生“切實研究農民土地問題、農民政權問題,農民武裝問題......認識種種農民問題”,號召大家“成為農民運動職業(yè)家”。學生來自全國17個省,共739人,其中以湘、鄂、贛最多,大多數(shù)是各省工農運動骨干及黨團員骨干。所設課程29門,主要學習孫中山先生的民主主義理論、中國革命史略及常識,領導農民運動的理論和方法,還學習軍事項目等。
為了統(tǒng)一領導,共同抵抗軍閥的壓迫及土匪的騷擾虜掠,1927年3月15日,河南武裝農民自衛(wèi)團體紅槍會、黑槍會、綠槍會,在武昌農講所召開了“河南全省武裝農民代表大會”。會上,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代表周以栗同志作了報告,他希望河南武裝農民“應鞏固自身組織,與革命工作......”
在農講所工作期間,周以栗主要負責教務工作,但毛澤東同志因當時工作很忙,常不在農講所。所以,實際上農講所的日常工作多是周以栗同志負責。他很尊重毛澤東同志,常向毛澤東同志請示匯報,并協(xié)助毛澤東同志在師生中發(fā)展黨的組織。毛澤東同志不在農講所時,他代替毛澤東同志負責農講所黨的工作。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發(fā)動了反革命政變,農講所停辦了。農講所停辦后,周以栗到了上海向黨中央請示工作。根據(jù)黨的指示,他化名“易云”,到河南省擔任省委書記。
1927年12月,周以栗親赴河南豫南特委檢查指導工作。1928年元月赴確山縣,2月到汝南縣發(fā)動武裝暴動,建立紅色政權,鞏固農村根據(jù)地,對河南的革命斗爭作出具體布置。
1928年4月15日,由于組織被破壞,周以栗同志不幸被捕。被捕后,敵人殘酷地折磨他,用燒紅的烙鐵燙他的背,燙他的全身,但他堅貞不屈,始終未暴露自己的身份。后經過組織上和同志們的多方營救,周以栗同志才被釋放出獄。
1929年,在黨的關懷和幫助下,周以栗同志沖破敵特包圍,歷經艱險,輾轉來到了福建省汀州市福音醫(yī)院傅連暲同志處治療那已被敵人折磨得極度虛弱的身體。1930年8月,周以栗同志的身體稍微好轉后,黨派人把他接到了紅軍部隊,讓他擔任中央長江局軍委負責人、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
當時,“左”傾盲動主義路線在我黨占了統(tǒng)治地位,他們不顧當時敵強我弱的主客觀條件,命令紅軍各部隊去攻打南昌、長沙、九江等中心城市。毛澤東同志與“左”傾盲動主義路線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和抵制。這時,黨中央派周以栗同志作為中央代表到紅軍部隊說服毛澤東同志攻打長沙。然而,他沒有說服毛澤東同志,反而被毛澤東同志說服了。在毛澤東同志的幫助下,周以栗同志轉變了立場,堅定地站到毛澤東正確路線這邊來了。他協(xié)助毛澤東同志說服了彭德懷等同志,及時地抵制了“左”傾路線對紅軍部隊的干擾,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犧牲。這對于毛澤東同志糾正“左”傾路線和制訂粉碎國民黨對蘇區(qū)的第一次反革命“圍剿”,確立“誘敵深入”的正確方針,起了積極的作用。毛澤東同志留吉安休息時,周以栗曾代理毛澤東任總前委書記職務。
1930年12月,周以栗同志參加了第一次反“圍剿”和活捉張輝瓚的戰(zhàn)斗。1931年2月,第二次反“圍剿”后,周以栗擔任了中共閩、贛邊工作委員會書記。黨的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把持了黨中央的領導,并派了代表團到中央蘇區(qū),成立了蘇區(qū)中央局。在一次會議上,周以栗同志因為宣傳了山上有個馬克思主義,因而受到了圍攻。在青塘會議討論第二次反“圍剿”的大爭論中,周以栗同志站在毛澤東同志一邊,和王明路線進行了面對面的斗爭。
1931年4月,周以栗同志經毛澤東等同志的提議,被增選為蘇區(qū)中央局委員,參加了蘇區(qū)中央局的工作。同年6月,又任中共閩贛邊界工作委員會書記。他根據(jù)紅軍總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指示,在邊界深入發(fā)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并積極為紅軍籌集款子,有力地支持了蘇區(qū)的革命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