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勃(二首)

唐宋絕句名篇評析 作者:姚奠中 著


王勃(二首)

王勃(650—676),字子安,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六歲會寫文章。麟德初,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為唐初杰出詩人。他在赴海南探父途中,曾作了《滕王閣序》,一時文名大振。后因渡海落水而死,時年僅二十六歲。有《王子安集》。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一〕

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捕?/p>

人今已厭南中苦,〔三〕

鴻雁那從北地來。〔四〕

■ 注釋

〔一〕望鄉(xiāng)臺: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鄉(xiāng)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臺,眺望家鄉(xiāng),這種臺舊稱為望鄉(xiāng)臺。

〔二〕他席他鄉(xiāng):別人的酒席,別人的故鄉(xiāng)。這兩句說,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我登上望鄉(xiāng)臺眺望故鄉(xiāng);在他鄉(xiāng)和他人的酒席上,舉送客之杯,飲離別之酒,有一種異常的感覺。

〔三〕南中:南方,這里指四川一帶。

〔四〕這兩句說,現(xiàn)在,人都不愿意待在這苦悶的南方,鴻雁又哪里會從北方飛到這里來呢?

■ 簡析

這是詩人客居劍南(今屬四川)時,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登高望鄉(xiāng),寫下的一首懷鄉(xiāng)詩。題為《九日登高》,首句即用“九月九日”起句,點出時間,用“望鄉(xiāng)臺”寫明主題。二句用“他席他鄉(xiāng)”,來寫登高望鄉(xiāng)的緣由。三句選用“南中苦”三字,作進一層的敘寫。四句借寫“鴻雁”都不愿意從北方飛到這“南中”來,以作烘托,詩人所感受到的“南中苦”,就可以想見了?!澳现锌唷睂懕M,“九日登高”望鄉(xiāng)之情,也就更為強烈了。在表現(xiàn)手法上,因是懷鄉(xiāng)之作,自然要用故鄉(xiāng)與客居之地相比。運用對比法,效果甚好。前兩句采用對偶句式,“九月九日”對“他席他鄉(xiāng)”,“望鄉(xiāng)臺”對“送客杯”,既扣題目,也客觀地敘述了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三四兩句,從形式上看不對,但意思卻是對的?!叭恕睂Α把恪?,“南”對“北”,詩人采用互對的結構來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思歸〔一〕

長江悲已滯,〔二〕

萬里念將歸?!踩?/p>

況復高風晚,〔四〕

山山黃葉飛?!参濉?/p>

■ 注釋

〔一〕《思歸》,另題作《山中》。

〔二〕已:早已。滯:不流通,此處引申為滯留。

〔三〕念:想念的意思。將歸:打算回去。這兩句說,被阻留在離鄉(xiāng)萬里的長江一帶,早已使人悲傷透了,每時每刻都在思念何時才能夠歸去。

〔四〕復:又。高風:大風。

〔五〕黃葉:深秋的樹葉。這兩句說,何況傍晚時候又刮起大風,把周圍山上的黃樹葉吹得紛紛落下呢!這就更增添了思鄉(xiāng)的念頭。

■ 簡析

王勃這首《思歸》,說是較早的一首五絕。無論在形式或格律上,都與漢魏時的古體詩有了明顯的區(qū)別。這首詩,詩人運用先情后景,情因景增的手法,寫得很有特色。首句“長江悲已滯”,用一“悲”字寫出當時的悲哀心情,“長江”點出地點,“滯”字寫到悲因。二句用“萬里念將歸”,進而寫盼歸的心情。明知歸不去,偏說“念將歸”,悲意自然又加一重。這一聯(lián)純屬抒情,突出的是一個“悲”字。三句轉為寫景,悲中又加“高風晚”,末句又寫“黃葉飛”,且用“山山”兩個疊字,就使悲中更見其悲。這首詩以情出景,以景襯情,層層疊進、加重,可謂是“已入妙境”的佳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