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慢曲盛行和柳永在歌詞發(fā)展史上的地位

詞曲概論 作者:龍榆生


第五章 慢曲盛行和柳永在歌詞發(fā)展史上的地位

歌曲有急有慢,是跟著情感而變化的。在敦煌發(fā)現(xiàn)的唐寫本琵琶譜中,標明急曲子的有《胡相問》一曲,標明慢曲子的有《西江月》、《心事子》二曲,標明慢曲子和急曲子交互使用的有《傾杯樂》、《伊州》二套。大概《傾杯樂》和《伊州》屬于成套的大曲,所以一段慢調(diào),一段急調(diào),更番演唱。但《伊州》只急、慢各一段,似乎不是全套。據(jù)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的自注:“凡曲將畢,皆聲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長引一聲也。”那末,整套大曲,都以前慢后急為準。至于一般雜曲,似乎急就是急,慢就是慢?!端问贰肪硪话偎氖稑分臼摺氛f,乾興(公元1022年)以來,教坊所用的“急、慢諸曲幾千數(shù)”。又說:“民間作新聲者甚眾,而教坊不用?!边@可看到北宋時代,由于晚唐、五代以來的混亂局面一旦得到統(tǒng)一,人民有了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經(jīng)濟日趨繁榮,促進了歌曲的發(fā)展。加上北宋初期,有了教坊的設置,又陸續(xù)從荊南、西川、江南、太原等割據(jù)王朝,取得了二三百名技藝很高的樂工,集中于首都所在地(今河南開封)的教坊里(見《宋史·樂志十七》)。他們的任務是“因舊曲造新聲”,在唐代燕樂雜曲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有所創(chuàng)作。這樣與民間創(chuàng)作歌曲交互影響,開辟了宋詞發(fā)展的廣大園地。直到北宋末期,一般官伎和“瓦子”(歌伎所住的地方)里的歌女們,對令、慢曲和諸宮調(diào)各有專業(yè)。晏幾道描寫她們唱令詞時的情態(tài):“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保ā耳p鴣天》)這是北宋盛時的情況。再看北宋末期,如《水滸傳》中所提到的,就有閻婆惜會唱諸般耍令(第廿回),張惜惜會唱慢曲兒(第廿四回),蔣門神在孟州新娶的那個人會唱說諸般宮調(diào)(第廿九回)。這可見慢曲到了北宋,是怎樣的盛行。賣唱的歌女們只要學熟一行,就會被人們注目的。這風氣一直傳到元朝,歌女中以唱慢詞著名的就有解語花、小娥秀、王玉梅、李芝儀、孔千金等,還有芙蓉秀善唱戲曲小令,趙真真、楊玉娥、秦玉蓮、秦小蓮等善唱諸宮調(diào),至于以新興的雜劇作為專業(yè)的就更多了(詳見雪蓑漁隱《青樓集》)。這個繼承傳統(tǒng)和不斷發(fā)展的歷史關(guān)系,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

把慢詞作為專業(yè),在創(chuàng)作方面,一般說是從柳永開始的。清宋翔鳳說:“詞自南唐以后,但有小令。其慢詞蓋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臺舞席,競賭新聲。耆卿(柳永)失意無俚,流連坊曲,遂盡收俚俗語言,編入詞中,以便伎人傳習,一時動聽,散播四方。其后東坡(蘇軾)、少游(秦觀)、山谷(黃庭堅)輩,相繼有作,慢詞遂盛?!保ā稑犯耪摗罚┧f慢詞興盛的原因,由于政局安定和經(jīng)濟繁榮的結(jié)果,那是不錯的。至于慢詞的創(chuàng)作,是跟著慢曲而來的;而曲子里有急有慢,卻是由來已久。如果說長調(diào)就是慢曲,那么,《尊前集》中所收杜牧的《八六子》,尹鶚的《金浮圖》、《秋夜月》,李珣的《中興樂》,也都長到九十字左右,都出自晚唐、五代人之手;何況民間的作品,必然更多,不過它所用的都是“俚俗語言”,而又沒有柳永那樣的聲名和技巧,因而在脫離音樂之后,就都失傳了。

柳永所生的時代,是北宋王朝經(jīng)濟發(fā)展到最高峰的時代。他的那種風流才調(diào),被民間作為說唱的題材,有如《清平山堂話本》中的《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元曲選》中的《錢大尹智寵謝天香》雜?。P(guān)漢卿作)等,都是說的他的故事。大概他的出身是屬于地主階級,而一向過著都市生活的。他的詞為了迎合小市民心理,博取歌伎們的資助,有些是很無聊的。因市井流行,一直傳進宮廷內(nèi),連仁宗皇帝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曾在一首《鶴沖天》詞中說:“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其實他并不是不想做官的。他曾去應進士試,但到放榜的那天,皇帝特地把他革掉,還說:“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用浮名?且填詞去!”這樣一來,他索性自稱“奉旨填詞”(見《能改齋漫錄》卷十六),把填詞當作流浪生活中的一種職業(yè)。他原名三變,后來改名,才得中進士,做了一個屯田員外郎的小官。他的一生,是非常潦倒的,卻因此獲得接近教坊樂工的機會,對這些新興曲調(diào),有了音律上的了解,作為他個人馳騁才情的場地。這樣,就把慢詞的局面打開了。由于他有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對付這些格律很嚴的長調(diào),不論抒情寫景,都能夠運用自如。這就使一般學士文人對這些民間流行的曲調(diào),不再存輕視心理,而樂于接受這種新形式,從它的基礎(chǔ)上予以提高。如果不是柳永大開風氣于前,說不定蘇軾、辛棄疾這一派豪放作家,還只是在小令里面打圈子,找不出一片可以縱橫馳騁的場地來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