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緒論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隱喻網(wǎng)絡研究 作者:徐畔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現(xiàn)代隱喻研究把隱喻看成一種認知現(xiàn)象,與人們的思維方式密切相關。近年來,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試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隱喻對人類思維和日常行為具有重要影響。隨著認知語言學理論研究在中國的發(fā)展,有關隱喻的研究也在不斷擴展和深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出現(xiàn)的大量隱喻和隱喻網(wǎng)絡讓我們從不同角度來了解莎翁對于人生的思考。我們可以從他使用隱喻的頻度來探究他對于愛情和人性等諸多問題的態(tài)度。

在整個近代哲學中,哲學家們在討論語言問題的時候表現(xiàn)出兩個特點:第一,他們把語言看作表達思想的工具;第二,他們認為,語言給思想表達造成的混亂是可以清除的。就像我們擦拭眼鏡一樣,我們把眼鏡擦干凈了,就能清楚地看世界。而現(xiàn)代哲學的最大轉變在于,哲學家們認為語言不僅僅是工具,語言表達的其實就是我們的思想本身。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所反映的人文主義思想和莎翁的諸如對人類、愛情、人生和時間的思考,反映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哲學性。正因為如此,屠岸才會說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是個永遠的謎。

石里克[1]說,哲學轉變最重要的方面就體現(xiàn)在我們重新認識了邏輯的本質。而事實上,邏輯的本質就是語言的本質。江怡教授說語言的本質就是指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理解我們的語言,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訴說我們的語言,或者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描繪我們的語言,這在很大程度上就規(guī)定了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訴說我們的思想。這兩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劉景釗,2012)。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學科理論體系的建立都不是無源之水,而是眾多學科合力影響之結果。從表面上看,拓撲心理學與認知語言學沒有什么關聯(lián),但筆者根據(jù)對勒溫的《拓撲心理學原理》的研讀,發(fā)現(xiàn)拓撲心理學對認知語言學研究的體系和基本概念影響相當大(如概念整合、心理空間),這為我們更好地了解和研究這門新興學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實例,就是維特根斯坦,他的《邏輯哲學論》就是一個運用拓撲學的方法建構起來的。

中國人文領域的拓撲學當初就是從研究維特根斯坦衍生出來的。這個發(fā)展其實也同當代歐洲大陸哲學有關。因為歐洲大陸哲學家中拓撲學這個概念用得比較多,比如拉康。拉康在關于意識的討論中,談到人的意識發(fā)展階段的時候,就使用了“拓撲傾向”的概念。福柯、德勒茲也都談到過這個問題,甚至當代一些哲學家在研究海德格爾的時候,也用了拓撲學,但是他們這里用的拓撲更多的是與時間相關聯(lián),把存在這個概念看作拓撲的演變過程。就是說在一個空間當中,存在在不斷地變化,最后我們都能找到它不變的東西,即連續(xù)性中的不變性,從而通過這種方式來確認這個存在概念到底指什么,他們把拓撲學作為一種方法來討論西方哲學家的思想。江怡教授則更想把拓撲學[2]做成一個領域,把拓撲理解為一種形而上學(劉景釗,2012)。

有專家說,有了拓撲學的觀念,超凡的想象力現(xiàn)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xiàn)了。而這種想象就是建立在空間概念基礎上的,是通過空間來完成的。而不是建立在時間概念基礎上的。因為大量自然現(xiàn)象具有連續(xù)性,所以拓撲學具有廣泛聯(lián)系各種實際事物的可能性。通過拓撲學的研究,可以闡明空間的集合結構,從而掌握空間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如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謎一樣的想象和心理空間,我們可以借助拓撲學來立體呈現(xiàn)。

1.2 基本觀點

盡管用拓撲心理學[3]分析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還存在很多困難和不足,但它將語用要素納入幾何圖形中,探索語用要素的形式化途徑,試圖走的是一條心理學空間下語言研究的學科構建道路。從拓撲學的視野,很容易解釋心理場的動力問題,符合語言研究的主流思想。因此探討拓撲心理學認知空間下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是本研究的出發(fā)點及歸宿。

如果將但丁、彌爾頓、拉普里莫達耶、亞里士多德、弗拉德、弗洛伊德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通過隱喻,塑造了一個多維、復數(shù)的空間。我們可以推導出一個相通的認知結構模式:天是物理的宇宙,是單數(shù)的,人是心理的小宇宙,是復數(shù)的,多維的。所以詩人通過拓撲心理空間原理,將隱喻構建成多維而開放的美好空間。

探索人的地位、價值、意義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莎翁善于挖掘人的心靈,將其真實地再現(xiàn)。他筆下的人物都是有理想又現(xiàn)實的,這樣真實的人物塑造正是他深度創(chuàng)作的體現(xiàn)。這些都是由莎翁作品中那些雄渾、深厚、豐滿、生動的隱喻網(wǎng)絡空間得以實現(xiàn)的。

拓撲學心理空間的生成方式,完美地將莎士比亞詩中所反映的心理上的意義再現(xiàn)出來。這些空間可以是宇宙、鐮刀、花朵以及人生。按照勒溫所言,任何空間都是等效的,無論其形狀、面積如何。所以,在莎士比亞的筆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多維、多形狀空間,傳達的是一個相同的心理空間,表達的是同一個意義。宇宙時間的維度,也可以分成不同的物理空間,無論如何分割,都是心理的反映,并最終生成文化模式,通過詩歌將其具體化并闡釋出來。拓撲學認知世界的方法是:通過物理結構,研究心理意義層面上的多維空間。

1.3 研究意義及方法

本研究立足于把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看成隱喻網(wǎng)絡構成的多維意義空間。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構成的空間,是多維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隱喻的。這對莎士比亞語言進行系統(tǒng)研究和詩中反映的心理空間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對莎士比亞的語言研究可以通過拓撲學空間展拓的手段加以實施,上面談到拓撲學認知世界的方法是,通過宇宙的物理結構,研究心理意義層面上的多維空間。這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也有助于我們系統(tǒng)地了解和分析拓撲學及拓撲心理學在其他學科上的應用意義和影響;有助于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拓撲心理學(Topological Psychology)的認知空間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研究的意義和方法。在此基礎上梳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隱喻網(wǎng)絡和意識形態(tài)空間所反映的深刻的心理空間。在莎士比亞各種各樣的隱喻當中,在心理空間和物理空間的映照下,尋求隱喻的空間推導。在一個單數(shù)的物理空間,建立復數(shù)的心理學空間。這對語言教學至關重要,有利于構建新的莎學教學體系,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莎士比亞語言的理解,提高學生閱讀莎士比亞作品的能力。

本研究擬對有關宇宙、時間,永恒、愛情、身體、音樂等文學主題的幾何空間進行重點闡述。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多種描繪概念的隱喻性認知圖形,是通過拓撲學認知生活空間或心理來構建的。在一定范圍內,這些認知圖形是等效的,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共同說明、闡述和描繪同一種概念,表達同一個意義。正如拓撲學基本原理對應的那樣,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里提到多方面結構理論,如生理的、物理的、音樂的、意識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尤其是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來看,都屬于一種心理和隱喻結構。

有關莎士比亞語言的研究,包含七種基本研究方法:文本細讀法、語言考證法、文化闡釋法、心理分析法、審美綜合法、跨學科領域研究法、綜合評判法。

在整個外國文學的研究中,對莎士比亞語言的研究占據(jù)重要位置,它的研究成果數(shù)量在作家作品中幾乎是首屈一指的??v觀近幾年的研究成果,盡管在數(shù)以百計的論文著作中,不乏一些精品上品,但從整體看,缺乏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因此,研究方法需要成熟與完善。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隱喻網(wǎng)絡構成的空間研究。本文綜合了著名隱喻研究者(諸如亞里士多德、理查茲、萊考夫和約翰遜)的隱喻理論來識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隱喻。在根據(jù)隱喻理論識別出十四行詩中的所有隱喻后,文章根據(jù)隱喻的本體對其進行分類:包括本體為“愛情”的隱喻,本體為“人類”的隱喻,本體為“人生”的隱喻,本體為“美”的隱喻,本體為“時間”的隱喻,以及本體出現(xiàn)頻率較低的其他隱喻。為了使研究更清晰明了,文中出現(xiàn)了一些表格,每個表格總結了相同本體隱喻的不同隱喻表達,然后詳細分析了每個隱喻。

1.4 論文結構框架

本論文的章節(jié)安排如下,全文共分5章。

第1章為緒論。主要介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觀點以及研究意義和方法。

第2章是本論文的理論部分。介紹中國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了解與研究及探討國內外拓撲心理學認知空間下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研究和在拓撲心理學的啟示下,展開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拓撲心理學認知研究。

第3章是本論文的主體部分,也就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隱喻研究。筆者試圖通過梳理和羅列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隱喻網(wǎng)絡,來研究詩歌心理意義層面上的多維空間。

第4章是再次探討和總結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拓撲學等值隱喻研究。拓撲學的認識方法告訴我們,不論是一滴眼淚還是一座高峰,都是表達同一個概念的,是等效的,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拓撲等價。通過這種等效的空間隱喻模式重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能夠讓我們對經(jīng)典多一份生動的理解。

第5章為結論(余論)部分。本章對論文的主要觀點和創(chuàng)新點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同時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后續(xù)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德國著名哲學家,維也納學派和邏輯實證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屬于分析哲學學派。

[2]拓撲學(Topology)是近代發(fā)展起來的一個數(shù)學分支,用來研究各種“空間”在連續(xù)性的變化下不變的性質。

[3]拓撲心理學是德國格式塔心理學家勒溫根據(jù)動力場說,采用拓撲學及向量學的表述方式,研究人及其行為的一種心理學體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