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進場歌
歌隊自觀眾右方進場。
歌隊(第一曲首節(jié))陽光啊,照耀著這有七座城門的忒拜
的最燦爛陽光啊,你終于發(fā)亮了,金光閃爍的白晝的眼睛啊,你照耀著狄耳刻的流泉,
給那從阿耳戈斯來的全身披掛的白盾戰(zhàn)士帶上銳利的嚼鐵,催他快快逃跑。
(本節(jié)完)
歌隊長 他們?yōu)榱瞬▍文趟沟臓幊?,沖到我們土地上,象尖叫的老鷹在我們上空飛翔,身上披著雪白羽毛,手下帶著許多武士,個個頭上戴著馬鬃盔纓。
歌隊(第一曲次節(jié))他在我們房屋上空把翅膀收斂,舉起渴得要吸血的長矛,繞著我們的七座城門把嘴張開;可是在他的嘴還沒有吸飲我們的血,赫淮斯托斯的樅脂火炬還沒有燒毀我們望樓的樓頂之前,他們退走了。戰(zhàn)斗的聲音在他背后多么響亮,龍化成的敵手
是難以抵擋的啊。(本節(jié)完)
歌隊長 宙斯十分憎恨夸口的話,他看見他們一層層潮涌而來,黃金的武器鏗鏗響,多么猖狂,他就把霹靂火拿在手里一甩,朝著爬到我們城垛上高呼勝利的敵人投去。
歌隊(第二曲首節(jié))那人手里拿著火炬,一翻身就落到有反彈力的地上,他先前在瘋狂中猛烈的噴出仇恨的風(fēng)暴。但是這些恐嚇落空了;偉大的阿瑞斯,我們的得力助手,痛擊其余的敵人,給他們各種不同的死傷。(本節(jié)完)
歌隊長 七個城門口七員敵將,七對七,都用銅甲來繳稅,獻給宙斯,勝負的分配者;那兩個不幸的人,同父同母所生,卻是例外,他們舉著得勝的長矛對刺,雙方同歸于盡。
歌隊(第二曲次節(jié))既然大名鼎鼎的勝利女神已來到我們這里,向著有戰(zhàn)車環(huán)繞的忒拜城微笑,我們且忘掉剛才的戰(zhàn)爭,到各個神殿歌舞通宵,讓那位舞起來使忒拜土地震動的酒神
來領(lǐng)隊吧?。ū竟?jié)完)
歌隊長 且住,因為這地方的國王克瑞翁,墨諾叩斯的兒子,來了,他是這神賜的新機會造成的新王
,他已發(fā)出普遍通知,建議召開臨時長老會議,他是在打什么主意呢?
- 古希臘的合唱歌分若干曲,每曲又分首節(jié)、次節(jié)與末節(jié)(有的合唱歌缺少末節(jié))。每曲首次兩節(jié)的節(jié)奏和拍子是相同的,但各曲的節(jié)奏和拍子彼此不同。末節(jié)的節(jié)奏和拍子與首次兩節(jié)的不同,但全歌中各曲末節(jié)的節(jié)奏和拍子是相同的。
- 忒拜城(舊譯作底比斯城)在玻俄提亞(Boiotia)(舊譯作比奧細亞)境內(nèi),位于雅典西北方,相距約40公里。
- 狄耳刻(Dirke)是忒拜國王呂科斯(Lykos)的次妻。這國王為了娶狄耳刻,把前妻拋棄,后來前妻的兒子把狄耳刻用牛拖得半死,又把她拋到水泉里,這水泉便由她而得名字。這水泉在忒拜城西邊。
- “阿耳戈斯”這個詞在希臘文里,尖音改變位置,便是“光輝”的意思,可能因為這原故阿耳戈斯人把他們的盾牌涂成白色,作為標幟。阿耳戈斯人戰(zhàn)敗后停留在郊外,到夜里才開始偷跑。這時候太陽一出來,忒拜人又在后面追趕,他們便亂作一團,跑得更快?!敖黎F”指有刺的或嵌著尖銳的寶石的嚼鐵,可以使馬嘴出血,此處作為比喻,借指“強迫”。
- 形容敵人的白盾,參看上注。
- 每個首節(jié)和次節(jié)后面有七行短短長節(jié)奏的詩,叫做“緒斯忒瑪”(Systema),是由歌隊長朗誦的。
- 赫淮斯托斯(Hephaistos)是宙斯和赫拉(Hera)的兒子,為火神。
- 忒拜城的建立者卡德摩斯(Kadmos)當初刺殺過一條龍(即大蛇),他把龍牙種在地下,土里長出了許多戰(zhàn)士。那些戰(zhàn)士自相殘殺,剩下的五個便是忒拜人的祖先,所以忒拜人被視為龍的子孫。
- 阿耳戈斯將領(lǐng)十分狂妄,卡帕紐斯(Kapaneus)說神都阻擋不住他。
- 卡帕紐斯爬上城墻要放火燒城,卻被電火燒死了。這故事非常著名,所以此處沒有提起他的名字。歐里庇得斯的《腓尼基婦女》一劇第1172行以下一段敘述這故事說:“但是卡帕紐斯的狂態(tài),我將怎么的說呢?他帶了長的爬城的云梯跑來,這樣的口出大言,說就是宙斯的神圣的電火也阻擋不住他……但是在他剛邁過了墻頂?shù)臅r候,宙斯打了他一霹靂。……他從梯子上掉下去……成為一個火焰燒焦的尸首。”(《歐里庇得斯悲劇集》第3卷第238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
- 阿瑞斯(Ares)是宙斯和赫拉的兒子,為戰(zhàn)神?!暗昧χ帧痹淖鳌坝疫叺鸟R”。古希臘參加競賽的車子并排駕著四匹馬,車向左轉(zhuǎn),轉(zhuǎn)彎時,右外邊的馬應(yīng)當跑快些,因此駕在右外邊的是最好最得力的馬。
- 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乖诳屏_諾斯》劇中的阿耳戈斯將領(lǐng)是波呂涅刻斯,卡帕紐斯,厄忒俄克勒斯(Eteokles),安菲阿剌俄斯(Amphiaraos),堤丟斯(Tydeus),希波墨冬(Hippomedon)和帕耳忒諾派俄斯(Parthenopaios)。至于那逃回家的阿耳戈斯國王阿德剌斯托斯(Adrastos)則不在七將之內(nèi)。安菲阿剌俄斯是被地坑吞下的,但在本劇里卻算是戰(zhàn)死的。
- 攻城的將領(lǐng)都吃了敗仗,只有波呂涅刻斯是例外,他同時是戰(zhàn)敗者又是勝利者;因為兩兄弟都殺死了對方,算是勝利者。七個敵將中本來已包括波呂涅刻斯,詩人又把他作為例外,同時把厄忒俄克勒斯也作為例外。
- “勝利女神”原文作“尼刻”(Nike),為提坦(Titan)神帕拉斯(Pallas)和斯堤克斯(Styx)的女兒。
- “酒神”原文作“巴克科斯(Bakkhos)神”,巴克科斯是酒神狄俄倪索斯(Dionysos)的別名,狄俄倪索斯是宙斯和塞墨勒(Semele)的兒子,生在忒拜。
- 墨諾叩斯(Menoikeus)是彭透斯(Pentheus)的孫兒。
- 此處殘缺兩個或三個綴音?!巴酢弊质切S喺哐a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