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sup>[1],平明送客楚山孤[2]。
洛陽親友如相問[3],一片冰心在玉壺[4]。
【注釋】
[1]寒雨:寒冷的雨。連江:滿江。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簡稱這一帶為吳,與下文“楚”為互文。[2]平明:清晨天剛亮。客:指辛漸。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孤:獨自,孤單一人。[3]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黃河南岸。[4]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在玉壺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地純潔。
【譯文】
秋雨滿江,夜里侵入?yún)堑?,清晨送你遠(yuǎn)行,楚山也顯孤寂。洛陽的親友如果問起我,就說我依然清白高潔如玉壺冰晶。

【賞析】
芙蓉樓,舊址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開元二十九年(742),王昌齡因“不謹(jǐn)小節(jié),謗議沸騰”被貶為江寧丞,這首詩即作于其時。
首兩句寫雨夜餞別和平明相送,茫茫的江雨和孤聳的楚山,烘托出送別時的孤寂凄清之情;后兩句是臨別時的叮嚀之語,辛漸是詩人的朋友和同鄉(xiāng)。此次返鄉(xiāng),詩人托辛漸帶給洛陽親友的不是報平安或問候,而是“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心志表白。
天氣寒冷,玉壺中的水會結(jié)成冰,玉壺和冰都是晶瑩澄澈之物,故常用以比喻高潔清純。六朝劉宋時期的詩人鮑照就用“清如玉壺冰”(《代白頭吟》)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自從開元宰相姚崇作《冰壺誡》以來,盛唐詩人如王維、崔顥、李白等都曾以冰壺自勵,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齡托好友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報平安,而是傳達(dá)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據(jù)《唐才子傳》和《河岳英靈集》載,王昌齡曾因不拘小節(jié),“謗議沸騰,兩竄遐荒”,開元二十七年(739)被貶嶺南即是第一次。從嶺南歸來后,他被任為江寧丞,幾年后再次被貶謫到更遠(yuǎn)的龍標(biāo),可見當(dāng)時他正處于眾口交毀的惡劣環(huán)境之中。詩人在這里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