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湘行記

中國古代山水游記菁錄. 清卷:天宇澄清,平煙冪野 作者:石孝義 編


行記

彭而述

作者簡介

彭而述(1605—1665),字子籛,號禹峰,鄧州彭橋(今河南鄧州市)人。明末清初學者。明崇禎十三年(1640)中進士,授陽曲縣令。清順治初年,任兩湖提學僉事,守永州道,后為貴州巡撫。永州失守后,被罷官,歸故里,飲酒賦詩,抒懷詠志。后得王鐸推薦,初補衡州兵備道,任副使,再升任貴州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后被舉薦云南左布政使。后而述感到年事已高,與其追逐于戰(zhàn)陣戎馬之間,不如著書名山,遂作《歸田記》,歸鄉(xiāng)專事著述。彭而述被免官歸里的十年間,著作甚豐,代表著作有《讀史亭集》《文集》《讀史外篇》《宋史外篇》《續(xù)讀史外篇》,其中《南游文集》《明史斷略》《滇黔集》等今已不存?!蹲x史異志》《讀史別志》《讀史新志》等,在前國立北平圖書館有藏。

瀟與湘并著,長沙而上,統(tǒng)于三湘,瀟不復名。小臣于大,不獨瀟矣。湘之游,以七月十八日,是日為白露節(jié)。亭午發(fā)舟,風大作;舟逼側,簸水中,硠磕訇砰;時半醉,反以為快。暮抵岸,艤古祠下。赭樹根半死,赤膊拏云,猶二十余丈,鶴巢其頂。是日,始蟬鳴,自四月抵長沙,凡五閱月,城中尚有木數(shù)株,獨不聞此物,聞此令人作家園想。

晨抵昭潭,遙望山椒,瓦屋數(shù)間。云鬟冪歷,通體綠染,極欲扶筇覽其勝,復匆匆不果?;仫j枉渚,行十余里輒昏黑。蘆中蚊如虓,韰惈甘人,亙宵不寐。次早風利,耳邊微聞謖謖之聲。兩岸山背如走馬,豆蔻花盛開,朱房紫莖,綿君遷平仲間,如結褵稱好合矣。連卷案衍,或如覆鐘,如欹甑,如百萬狝猴,渴飲沙際,接臂引跗。其猛者如六駮之博豹,爪牙怒張,齦跨口蹐,駮獨不偉。造物生此為南岳作宿衛(wèi),物無兩大,顧不信歟?

同行多米船,以飽邵粵健兒。詢之長年,自丞相駐星沙來,三年于茲矣。計漢建元中出師嶺外,用遏蠻方,樓船、伏波諸人,岡不取徑于此,則湘江一水,固南北戰(zhàn)伐之喉也。古之事安南、甌粵、六詔、牂牁間者,潭其要沖歟!五代馬氏以茶鐵致富強,小朝廷數(shù)十年,與劉隱、高季興等相終始。又吳芮傳五世;長沙定王徙舂陵,后徙南陽,遂啟世祖;不謂地氣不可也。亂后居人鮮,間有頹垣庵閭叢生,遺民俱住山后。秋雨晻?,彌望櫹矗;惟見短狐夷猶、屬玉飛鳴而已。

宋大夫曰:“悲哉,秋之為氣也!”此語施之于楚,尤為難堪。舟中無酒,筍豉外無他物,客況索甚。獨其山靈眷戀,云物追隨。自登舟來,山未嘗頃刻離,雨亦未嘗頃刻離,安得謂山水無情哉!水或清或濁,如行河、濟間。解者曰:“清者,近山?!奔毩髋c石帆水松相映帶,久之汩矣??傊?,是湘也,岸無不山。山無不樹。樹為栟櫚,為綿杌,為杶櫨楈枒。樹無不鳥,鳥為鷓鴣,為孔翠,為山鷚。其他猿父0,不可殫述。樹間有竹,竹間有花,花間有雜草,碧者、丹者、堊者、綠者、元者,不辨何名,亦不詳其性情,或曰是王芻、留夷、揭車、射干之屬矣。

余曩庚寅自粵還,開舟桂林由此過,時隆冬,坐小鬟,擁小舴艋,竟不知湘乃如此!以二十五抵衡州。噫!余之負湘也久矣!抑酈道元曰:“瀟者,清深也?!比鐒t前云:“瀟、湘二水,或妄也。

譯文

湘水與瀟水在長沙以上并行流淌,湘水流經(jīng)到永州之后與瀟水合并稱為瀟湘,到衡陽匯合蒸水后稱蒸湘,至沅江匯合沅水后稱沅湘,于是統(tǒng)稱“三湘”,瀟水的名字便不再使用。小從屬于大,不僅僅只有瀟水。沿著湘水旅行,開始在七月十八日,這天正好是白露節(jié)。正午時開船,這時天刮起了大風。船狹窄而擁擠,在水中上下顛簸,艙內(nèi)各種物品相碰發(fā)出咚砰的聲音;這時酒喝得已經(jīng)是半醉,聽了反覺得很是歡快。黃昏時船到岸了,停泊在一座古老的祠堂下面。一株褐紅色的大樹根部有一半已經(jīng)死了,樹干上一根枝杈伸展入云,差不多有二十丈高,仙鶴還在上面筑了窩。這一天,才剛剛聽到蟬叫。從四月抵達長沙,總共有五個月了,城里還有幾株大樹,唯獨沒有聽到蟬叫,聽到這蟬叫會使人思念起家鄉(xiāng)。

清晨時,船到達了昭潭。遙望遠處昭山的山頂,有幾間瓦房。好似一位美女,將挽起環(huán)形發(fā)髻的秀發(fā)向下披散下去,她的全身穿著新染的綠衣,我站在船上,真是極想拄起竹杖,趕快登臨前去觀賞這無邊的美景,只是因為船行匆匆,沒有能夠?qū)崿F(xiàn)。旋轉的狂風迫使船停在枉水流入沅水的小水灣里,直到狂風停息后船又走了十多里,天便黑了。蘆葦中的蚊蟲發(fā)出像老虎般的叫聲,從容果敢地美餐人血,整夜都沒能入睡。第二天一早,風向順利,耳邊微微地聽到瑟瑟的風聲。兩岸群山的山背有如奔馳的駿馬,豆蔻花正旺盛地盛開著,朱紅色的花瓣,紫色的花莖,柔情地勸君遷移到銀杏中間結為夫婦,可以贊嘆為好配偶了。山勢連綿彎曲低平,有的像翻倒的大鐘,有的像歪倒的大甑,有的像百萬獼猴渴了在沙洲邊喝河水,互相牽挽著手臂,勾連著腳背。兇猛的,有如六駮在捕食虎豹,爪牙怒張,嘴小且牙齒凹凸不平,六駮的形體卻并不偉岸。大自然竟然生成這樣的異物來為南岳作衛(wèi)士,在萬物中,不能同時同地存在兩種大物,如此你還不相信嗎?

同時航行在湘水上的,多數(shù)是運米的船,用來供應邵陽、粵地的兵將吃飽肚子。向船工們打聽,說是從丞相駐守長沙以來,一直運糧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三年了。心想從漢武帝建元時出兵五嶺以南以來,用武力遏制南方的叛亂,樓船和伏波等諸位將軍,無一不是選擇這條道路向南方進軍的,可見這條湘水,本來就是南北兩軍征戰(zhàn)的咽喉要道。古代要是對安南、甌粵、六詔、牂牁等地用兵,潭州便是軍事要地啊!五代時馬殷靠茶、鐵獲得富強,他所建立的楚國小朝廷,維持了幾十年,與建立了南漢的劉隱、建立南平國的高季興等相終始。到長沙王吳芮,前后傳了五代。長沙定王劉發(fā)子孫移封到了舂陵,后又移封到了南陽,于是有世祖劉秀開創(chuàng)了后漢的大業(yè),不能說長沙的地氣不旺呢。這里遭逢戰(zhàn)亂以后,沿途居住的百姓很少,偶爾有倒塌的寺廟、民房,也都長滿了荊棘雜草,幸存的民眾都住在山后。這時秋雨連綿,日色昏暗,滿眼都是挺立著的竹木;只看見短狐在草叢中猶豫不前、水鳥飛翔鳴叫而已。

楚國大夫宋玉在詩中說:“悲傷??!秋天所具的肅殺之氣??!”這句詩在楚湘大地上讀,尤其使人心情難以平復。船中沒有酒,除了竹筍、豆豉外,沒有其他的食物,船中的客人很是孤寂。唯有山神還對我們很是眷顧,云霧、景物一直追隨在我的左右。自從登船以來,群山不曾片刻離開,雨也不曾片刻離開,怎么能說山水對我們沒有感情呢!湘江的水,有時清澈,有時渾濁,比如船行到黃河和濟水之間時。有人解釋說:“凡是水清的地方,都靠近山?!睆纳缴狭飨碌南c石帆水松相互映襯,要過好久才逐漸消失不見了??偟恼f來,這條湘江,兩岸無一處沒有山,山上沒有一處沒有樹。樹大都是棕櫚樹,有綿杌樹,有椿樹、黃櫨樹、椰子樹。沒有一棵樹上是沒有鳥的。有鷓鴣鳥,有孔雀、翠鳥,有山雞。其他還有老猿、小猿,不能一一盡說。樹的間隙有竹子,竹林中間有花,花中有雜草,碧綠色的,紅色的,白色的、綠色的、黃色的,不知叫什么名字,也不了解它們的性情、形態(tài),有人說,這些便是王芻、留夷、揭車、射干一類的植物了。

我從前在庚寅年,從粵地回來,在桂林乘船航行過湘江。當時是嚴冬季節(jié),有小丫鬟陪伴,擁有一條小船,竟然不知道湘水是我現(xiàn)在所見到的樣子。我在二十五日才到達衡州。哎!我辜負湘水已經(jīng)很久了!可是酈道元說:“瀟水,是一條既清又深的水?!闭者@樣說,瀟、湘是二水,或許是亂說的。

賞析

彭而述是一名以儒身而著戎裝的將官,長年在邊疆行軍殺敵,所以他的文章也沾染上較重的金屬味兒,或曰厚重,此外軍人較士人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閑情”“牢騷”皆少,或說無暇顧及也罷,所以在記事上彭而述的文章更偏于記事。尤其是風土人情、風物習俗的記載更是彭而述的文章的一大特色。如“蘆中蚊如虓,韰惈甘人”,“同行多米船,以飽邵粵健兒。詢之長年,自丞相駐星沙來,三年于茲矣”等,都是對當?shù)氐娘L物的一種格外的關注,這是一種軍人的素養(yǎng)所致,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記敘風格,這種風格或許可遠追漢唐時邊塞詩的視角架構。同時也是作者長年在外奔波廝殺,對各地風俗的一種洞見,或可說非是墨客文人那種閑情寄山水、走馬觀花賦筆端的寫景記事風格,于此可以說彭而述的游記更接地氣,更有“史料”價植,此也為游記的一大形式吧!

  1. 湘:指湘水、湘江,發(fā)源于廣西興安縣海陽山,東北流至湖南街陽,更北流入洞庭湖、長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2. 三湘:這里指湘江三條支流。湘江流至永州合瀟水曰瀟湘,至衡陽合蒸水曰蒸湘,至沅江合沅水曰沅湘,統(tǒng)稱“三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