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李鴻章傳:一位晚清在華外交官筆下的帝國“裱糊匠” 作者:(英)羅伯特·道格拉斯 著,李靜韜 等 譯


第一章

李鴻章的出生以及他的家族史——李鴻章的母親——李鴻章的童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三合會——洪秀全——太平天國的勝利——李鴻章第一次效力于朝廷——嶄露頭角——被任命為福建道臺——杭州和蘇州的失利——進攻上海

73年前(1823年),在安徽首府合肥降生了一個男孩,他長大后注定要比同時代的其他人對中國的國內和國際事務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出于中國固守故土的傳統(tǒng)觀念,李氏家族已在合肥定居了數十代。李氏家族并非特別顯赫,李鴻章的父親是這個家族的族長,他既不是腰纏萬貫,也不是智力超群。的確,他考取了進士,但是他并沒有產業(yè)和財富,而是心滿意足地甘愿做一個文士。關于李鴻章的母親李夫人,我們知之甚少,但是我們可以從她幾個兒子的成就中推斷出她必是一位不同尋常的女性。在她的五個兒子中,有兩個兒子功成名就,其中包括日后成為直隸總督的二兒子李鴻章。關于李鴻章少年時代的記錄同樣不多,我們只知道他非常勤奮好學,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能夠寫一手優(yōu)美而精湛的好字,使自己在同輩中鶴立雞群。即使在今天,他的書法也依舊廣受好評。雖然在西方世界,寫得一手好字并不會被視為一項了不起的才能,但在東方國家,尤其是在中國,想要踏上仕途,必須要寫得一手好字。

李鴻章很早就在院試中被選為優(yōu)貢,后來又在鄉(xiāng)試和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最后一場考試中,他名列前茅,成功地入選翰林院任庶吉士(庶吉士是明清時期翰林官的一種,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為皇帝講解經籍等。——編注。)翰林院是一個帶有濃厚學術色彩的官署,在職能上類似于英國的皇家科學院。不過,與皇家科學院相比,它還有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翰林官可以領取一定的薪金,但前提是他們必須利用他們掌握的一切資源促進學術進步。翰林院還有一條輪值制度,即翰林官會被委派去公共機構任職。李鴻章原本也可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遵照慣例度過他的一生,但在那個混亂的年代,李鴻章的命運注定要與一般中國文官不同,他的精力注定要投入一個更廣泛、更活躍的領域。

清帝國的南方諸省多年來一直處于混亂之中。清政府對當時民間秘密組織中最有勢力的三合會(三合會(TriadSociety)又稱洪門三合會,為歷史上著名的反清秘密組織,始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間?!幾ⅲ┮恢毙拇娼鋫?。當時三合會吸引了大量會眾,并蓄勢待發(fā),準備與當地的政府軍一決高下。三合會的公開目標是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讓皇權回歸漢人手中。其領導人不斷發(fā)表極具煽動力的言論,在南方諸省產生了廣泛而深入人心的影響,各地不斷爆發(fā)起義,而政府軍又無法場場制勝。在這樣一個權力分崩離析的時代,人們需要一位領袖來領導當時盛行的變革觀念。在廣東省的學子中就誕生了這樣一位領袖,當地最強大的民間組織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的名字“秀全”有著吉祥的寓意,這個男人命中注定要取得一時的輝煌。洪秀全于1814年(此處原文誤作為1813年。——編注)出生于距離廣州不遠的一個小村落中,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他兒時就是在水田里放牛度過的。一旦長大成人,他很快就拋棄了這種無聊的生活。不過,他后來的職位也同樣乏味:鄉(xiāng)塾的主事。

洪秀全的雄心壯志并沒有得到滿足,在參加廣州會試之前,他曾幾次在主考官面前毛遂自薦,希望能由此步入仕途。然而,他的文才算不上出類拔萃,并沒有經由會試獲得功名。毫無疑問的是,他最終找到的發(fā)展方向要歸功于他此前的屢次失敗。在一次去廣州的路上,他邂逅了一個基督教傳教團,一位教士給了他十幾本宣教的小冊子。他閱讀了其中的幾本,雖然沒有真正理解基督教的教義,但他那異乎尋常的想象力卻被這些小冊子激發(fā)了出來。過度勞累和失望給他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在一種近乎昏聵的精神狀態(tài)下,洪秀全看到了上帝和基督現(xiàn)身,并勸導他用武力推翻滿洲人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在無知的人群中,“先知”往往被看做是被神揀選出來的人,而當“先知”的夢想與其他普通民眾的現(xiàn)實感受一致時,“先知”更是被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在一位狂熱信徒的支持下,洪秀全開始向他的朋友和熟人宣傳他從小冊子和幻覺中領悟到的偽基督教教義。他和他的信徒不知疲倦地走遍廣東和廣西兩省,向百姓大力宣揚他們帶有革命思想的新教義。通過這種方式,他的旗下很快聚集了數千人。作為一場規(guī)模宏大的運動的開端,洪秀全帶領他的信徒們進攻了附近的一個集鎮(zhèn),并很快攻克了它。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又一場的勝利。1851年8月27日,他的部眾攻下了永安城。好運伴隨著洪秀全和他的信徒。他帶領一萬人在湖南省攻城略地,1853年初,他們攻克了揚子江畔的江寧(位于今南京市內)。南京,這座明朝故都,很快就成了“太平”王朝的首都,天王洪秀全相信,他的天命就是在此建立太平天國。對于洪秀全來說,不幸的是,他似乎忘記了自己還沒有完勝,他沒有乘勝向北攻打北京,卻派遣他的軍隊沿江駐防,開始著手建立一個異常復雜的政府體系。洪秀全最忠實的四個追隨者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和韋昌輝分別被封為東王、西王、南王和北王。后來,當上帝的靈魂降臨到洪秀全身上時,他還冊封了更多的王。因為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洪秀全的生活發(fā)生了徹底的變化。他開始沉溺于后宮美色,閉門不出,只有他最信任的幾個人才能見到他。我們無法得知他在這個時期的諸多生活細節(jié),然而很明顯的是,他已沉溺于東方君主常見的委靡生活中不能自拔。

有一次,東王楊秀清陷入神迷狀態(tài),他接到了——或者說是他自以為接到了——全能的天父的命令,讓他譴責并懲罰洪秀全在后宮中對待異性的種種行為。楊秀清在懲戒天王、行使天父賦予他的權力時沒有顯示出絲毫的勉強,他甚至說服了洪秀全自愿接受來自天父的雷霆嚴懲。楊秀清認為,懲罰本身帶來的恥辱就夠了,他沒有對洪秀全施以應有的鞭刑,而僅是譴責他在對待嬪妃和侍女時拳打腳踢的粗暴態(tài)度。天王洪秀全在一段時間內順從地接受了懲罰,他甚至公開宣稱東王楊秀清是圣靈的化身。但是當他的忍耐到了極限時,他便開始指控楊秀清品行敗壞,并背叛了天國,經過審判,楊秀清的叛逆罪名成立,并最終被處以了砍頭的極刑。

與此同時,太平軍沿著長江迅速向下游進軍,不費一兵一卒就占領了鎮(zhèn)江和揚州,兩地清政府守軍望風而逃,其逃跑速度完全不亞于中國軍隊在最近這場與日軍的戰(zhàn)爭中的表現(xiàn)(本書寫作于1884年,作者這里指的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中國一些軍隊的怯懦表現(xiàn)。——譯注)。在一番盡情掠奪之后,太平軍挾持鎮(zhèn)江和揚州的軍民退守南京。憑借著類似的一時之利,太平軍的人數急劇增長,達到十萬之眾,一方面,他們甚至讓被占領城市的女人們建筑防御陣地,防范清軍奪回太平軍剛剛占據的城市。另一方面,太平軍的首領們并沒有完全遺忘進攻北京的必要性。1853年5月,他們派出了一支縱隊,遠征北方。遠征軍一路上攻無不克,先后攻占了安徽、河南、山東和直隸南部,最后又攻占了距離天津僅20公里之遙的靜海。

就在此時,蟄居在合肥父親家的李鴻章首次脫離文士的圈子,開始參與到了中國的內戰(zhàn)中。太平軍攻克安徽激起了李鴻章報效國家的熱情,他認為,此刻正是每個有一定權勢和威望的人為國家福祉挺身而出的最好時機。李鴻章組建了一支人數眾多的團練(淮軍的雛形),并率領他們與太平軍展開廝殺。不過,他指揮的這支鄉(xiāng)勇并未給太平軍帶來任何真正的威脅,也沒有取得任何像樣的勝利。當太平軍繼續(xù)向北推進時,李鴻章才開始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率領士兵襲擾太平軍的后方部隊,并俘獲了一些掉隊的士兵。然而,當太平軍的第一支大部隊離開安徽境內,向河南進軍后,李鴻章率眾頑抗的使命還遠未結束,此時,太平軍的第二支大軍接踵而至,從安徽向山東挺進,再次攻克了一個戰(zhàn)略重地——臨清(今山東境內)。如果第一支太平軍能夠成功地守住靜海,那么他們就很有可能在第二支太平軍的掩護下,實現(xiàn)奪取北京的目標。但是,兩支太平軍都過于貪戀攻城略地,他們孤軍深入,遠離后方,被大批清軍抄了后路,截斷了他們與南京的聯(lián)系。因此,運動戰(zhàn)成為了太平軍取勝的關鍵,當他們的快速進攻被天津守軍成功擊潰后,兩支北伐軍就注定難逃失敗的命運了。第一支太平軍在靜海被圍困數月后,饑餓而又絕望的士兵們拼死突破了清軍的包圍圈,向南京方向撤退。這個消息不脛而走,使得山東境內率領第二支太平軍的指揮官也立即下達了相同的撤退命令。盡管李鴻章和他的鄉(xiāng)勇們早就得知了太平軍南撤的消息,但他們根本無力在中途截擊太平軍。即便如此,李鴻章的貢獻還是成功地引起了兩江總督兼兵部侍郎曾國藩的注意,他下令將李鴻章的民兵隊伍編入由他親自指揮的嫡系軍隊。事實證明,曾國藩的選擇是正確的,李鴻章很快就顯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成功地完成了上司委派的一次次軍事任務。

盡管李鴻章不過是一名經過訓練的平民,但他擁有很多戰(zhàn)士的特質。李鴻章身材高大,比一般的中國人要高出一頭,足有六英尺多。他的雙目銳利、明亮、閃著光芒,并且從未因為漸增的年紀而稍顯暗淡。他的舉止平和而冷靜,你從他的容貌就可以看出他的精干和堅韌。毫無疑問,曾國藩是他那個時代最杰出的官員,而李鴻章很可能接替曾國藩成為清政府最優(yōu)秀的官員。他在曾國藩的軍隊中屢屢建功,因而步步高升,到了1859年,他被委任為福建道臺(此處疑為作者筆誤,李鴻章從未擔任這一官職,而是被授予過福建延邵建的道員遺缺;在當時的西方人中,懷有這種誤解的不止作者一人,參見約翰·濮蘭德著《李鴻章傳》(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g注),并有望進一步擢升為巡撫。這個職位一向都很重要,當太平軍在福建的反叛平民中大肆招募新兵時,它就顯得更為關鍵了。在擔任福建道臺時,李鴻章同樣盡忠職守,一如既往地表現(xiàn)出了他的忠誠和才干。這段任期或許是他遠離中央權力體系最短的一段時期,因為很顯然,太平天國運動當時已走向尾聲,南京已被包圍得水泄不通,守衛(wèi)南京的太平軍正在想方設法地生存下去,城中甚至發(fā)生了人吃人的現(xiàn)象。而在太平軍占領的其他城市,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清軍正在逼近太平天國的每座城市。然而,在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兩國之間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整個局面,給了太平軍喘息的機會,使清軍功敗垂成。太平軍的一位將領——忠王李秀成——在此時顯現(xiàn)了其突出的軍事才能,在與李鴻章的對峙中屢屢獲勝。李秀成在所有的戰(zhàn)斗中都顯示出無畏的勇氣,此外,他還因足智多謀而聞名。在太平天國最艱苦的時期,他力挽狂瀾,使得太平天國得以存續(xù)下去。此時,對于太平天國的眾將領而言,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占領新的地區(qū),尤其是要占領那些富足并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的大城市。當時,在中國的所有城市中,蘇州和杭州以其富足奢華的城市形象而聲名遠揚,正如中國諺語所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于是忠王李秀成徑直對蘇州和杭州發(fā)起了進攻。他相當輕松地攻占了杭州,接著又圍困了蘇州。此時,他接到天王洪秀全的命令,讓他馳援南京。他第六次解救了這座危城,又以江蘇富饒的平原為依托,回師攻打蘇州。這一次,他全速挺進,易如反掌地攻克了蘇州。盡管手握兩座重鎮(zhèn)使他的實力和聲望都大大提升,忠王李秀成依舊清醒地認識到,對于天國而言,下一個最關鍵的戰(zhàn)略目標是擁有一座港口城市。此時,清帝國最繁忙的港口和最重要的商業(yè)中心當屬上海。對于中部和北方諸省而言,它是重要的運輸口岸,而對于揚子江沿岸的城市和商埠來說,它的戰(zhàn)略地位尤為突出。李秀成清楚地意識到,一旦擁有了上海,他就能與外面的世界保持連通,并與南京及其他太平天國所占據的城市形成更為順暢的聯(lián)系。除了聲稱許多外國僑民催促他征討上海之外,他還明確表示法國人也曾邀他進駐上海。無論事實如何,李秀成當時信心十足地向這座城市發(fā)起了進攻,并擊潰了在外圍據守的清軍。然而當他的軍隊逼近上海時,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英法兩國的水兵已守衛(wèi)在上海的城墻之上。他一次次地發(fā)起進攻,并為此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盡管如此,仍未攻克這座城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