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舉家逃難
唐家遷居富陽鄉(xiāng)下避禍,這一步棋還真走對了。
在11月12日上海淪陷后,日軍隨即侵入被稱為“魚米之鄉(xiāng)”的杭嘉湖平原,其先頭部隊與嘉興守軍交火,杭州告急。
隨著民國軍隊的節(jié)節(jié)敗退,杭州危在旦夕。前后已有數(shù)十萬居民涌出這座古城以躲避戰(zhàn)火。而那些沒能及時逃走的市民,大都躲進了西方人開辦的醫(yī)院、學校、教會里(因為當時英、美、法等國還沒有對日宣戰(zhàn)),像英國人辦的廣濟醫(yī)院,法國人辦的仁愛醫(yī)院,教會辦的惠蘭中學、基督教青年會等都成了臨時的避難所。杭州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商戶閉市、行人絕跡、一片蕭條……
12月22日,民國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及軍警大員,在保安隊和警察的掩護下連夜撤離,城內(nèi)只剩下義勇救火隊維持治安。至12月23日杭州城危,民國軍隊在撤離時,炸斷了剛建成通車僅80多天、并在淞滬會戰(zhàn)中被稱為南撤軍民“生命線”的錢塘江大橋,試圖延緩日軍的瘋狂進攻。
但是,僅僅拖延了不到一天時間。在12月24日上午,日軍即分三路侵入杭州,至此杭州淪陷。上萬名日軍蜂擁進入市區(qū),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杭州城受到極大破壞,文物古跡慘遭洗劫……
國難當頭,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爆發(fā),使1937年成為民國國運衰敗的起始之年,也成為國人的多難之年。外界的世事變遷,給生在杭州、長在杭州的唐昆吾,給他家庭造成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唐家倒掉的不僅是參行,還有一家之主唐景潮的心氣兒。他老人家已近天命之年,遭此國恨家仇,業(yè)已對前途心灰意冷。國已破,家安在?!他不由得想起了前清八旗兵初占江南時制造的慘案——“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誒!生靈涂炭,在劫難逃!而他在憂愁憤懣無處發(fā)泄之下,猛然想起昆吾祖父遺留的兩罐鴉片煙膏來,從此埋頭吞云吐霧、麻醉自己,在煙榻上逃避著殘酷的現(xiàn)實。
杭州淪陷,僅30公里外的富陽縣自然也不可能成為世外桃源,戰(zhàn)火迅速燒到了這里。12月23日,在杭州城危當日,民國軍隊沿杭富公路后撤到了富陽地區(qū)。第二天凌晨,大隊日軍由余杭抄小道侵占富陽縣城,該縣與杭州城幾乎同時成為淪陷區(qū)。
在日軍鐵蹄野蠻踐踏下,富春江的美景,頓時變得黯然失色。山河飄搖之中,唯一不變的只有這東去的江水。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p>
少年唐由之默念著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家鄉(xiāng)淪陷,參行倒閉,學業(yè)夭折……他切身體會到了“國與家”之間唇亡齒寒的關(guān)系——沒有國,哪有家?!他小小的心里因此期盼著,什么時候有一個能保護好“家”的“國”就好了。
遭逢亂世,戰(zhàn)火所及之處盡是斷壁殘垣,誰也不能獨善其身,唐家人感到前途渺茫,誰也不知道要顛沛流離到何時。
父親不在身邊,長兄唐云就好像父親一樣,關(guān)心著弟妹們。雖然他內(nèi)心也是無比的苦惱,但畢竟已是28歲的成年人,必須想辦法照顧好家人、保護好弟妹。
1938年,在開戰(zhàn)之初曾叫囂要用“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人沒能得逞,進而更加窮兇極惡,把戰(zhàn)火燒遍了大半個中國。除了4月初民國軍隊在臺兒莊會戰(zhàn)取得大捷之外,都是各地淪陷敵手的壞消息。
雖然,隨著上年底杭州地區(qū)的淪陷,這一帶的戰(zhàn)事已經(jīng)逐漸平息,但生活在日本人的統(tǒng)治下,就是生活在刺刀邊緣。日軍在占領(lǐng)區(qū)強行推行軍票、戰(zhàn)爭導致的物資匱乏等,使得物價暴漲,民不聊生。多年辛苦積累的民間財富瞬間貶值,幾乎化為烏有。離開這里成為唐家人此時最大的愿望,今后的路怎么走,就全靠唐云了??墒牵x開富陽又能到哪里去呢?
昆吾的大哥唐云,生性豪爽、為人仗義、處事耿直、胸懷豁達,繼承了其父唐景潮樂善好施、古道熱腸的豪邁氣質(zhì)。他交友講究隨緣,畫友、詩友、書友、茶友、禪友、酒友,六藝之中無友不在?!叭松畾g,莫過結(jié)交,人生之苦,莫過失友”,因而廣結(jié)善緣。
此時作為唐家的臨時家長,他正苦苦思索著。逃難,逃難,首選自然是投奔有親友可以照應的地方,以求安頓??墒侨ネ侗颊l呢?正在躊躇的時候,他收到一封來自上海的信,說日本人沒有進占上海的外國租界,這里的經(jīng)濟繁榮,書畫市場也不錯,邀他前去。
來信的人名叫若瓢,是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和尚,為人豪爽、俠義、交游廣闊,很有些見識。他擅畫葫蘆(葫蘆因諧音“福祿”而在傳統(tǒng)民俗中廣受歡迎),與唐云兩個又都是性情中人,喜畫又好酒,因此十分投緣。與唐云結(jié)識時,若瓢正在杭州凈慈寺做護寺僧。
“天下名山僧占多”,何況杭州有“江南佛國”之稱。杭州西湖的南山、西山都建有古剎。凈慈寺就在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依山而建,背靠翠巒,面對碧波,梵宇層疊,雄偉莊嚴。始建于五代時期的吳越國,至南宋時改名凈慈寺,是西湖四大古剎之一?!拔骱啊敝械摹澳掀镣礴姟?,就是因寺內(nèi)鐘聲洪亮而得名?!秲舸人轮尽访枥L到“憑山為基,雷峰隱其寺,南屏擁其后,據(jù)全湖之勝”。
看過來信,唐云決定應若瓢和尚之邀舉家遷往上海。
唐云之所以選擇投奔若瓢,并非是在上海無其他友人,而是因為他明白在這亂世之中糊口都難,一般人家自顧尚且不暇,若去投奔拖家?guī)Э诘呐笥?,太給人家添麻煩了,有違他的真性情。而若瓢和尚孤身一人,正在上海吉祥寺做知客僧,為人又頗具俠義心腸,對朋友肝膽相照,必然對唐家人不棄。
經(jīng)過籌劃和打聽,唐云這樣安排路線:自富陽動身走水路沿富春江、錢塘江、杭州灣,經(jīng)余姚轉(zhuǎn)去寧波乘海船到上海。這個路線雖然比直接走陸路遠得多,但乘船比乘車會輕松一點,也會太平一點。
于是在1938年秋,唐家人及親戚一共十四口,擠進一只篷船出發(fā)了。他們先是自西向東沿江而下到達杭州灣,再由北向南逆流而上,然后再自西向東順水而下直奔寧波。大約220公里的水路,行船很慢。途經(jīng)杭州時,唐云下船去向父親唐景潮辭行,父子倆揮淚而別。此別不知何年何月能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