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代名詞
紂王
名人檔案
姓名 名辛/又稱帝辛
生卒年 不詳
祖籍 商都朝歌(今河南境內(nèi))
性格 殘暴/荒淫/狂傲/昏庸
身份 商朝亡國君王
紂王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是與夏朝末代王桀齊名的暴君。紂是謚號,辛是名字,故又稱帝辛。紂是商王帝乙子,帝乙死后繼位。他天資聰穎,思維敏捷,武藝高超,力大無窮,曾徒手和猛獸格斗。他多次攻伐東夷,俘獲了大量奴隸,對中原文化傳播到淮河、長江流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紂王以荒淫殘暴著稱。他喜好飲酒,貪于女色。后宮佳麗中,最受寵的要算妲己了。為了討得妲己的歡心,商紂王在國都北邊的沙丘養(yǎng)著各地送來的珍禽異獸;在國都的南邊修建鹿臺,用來存放無數(shù)的珍寶財物。他造了“酒池”,里面裝滿了美酒;還造了“肉林”,里面掛滿了香噴噴的熟肉。紂王每天和妃子、大臣們在“酒池”、“肉林”中嬉戲游樂。他修建的巨大倉庫里,裝滿了從全國各地掠奪來的糧食。他還發(fā)明了很多嚴酷的刑罰,其中一種叫“炮烙之刑”,就是把涂滿膏脂的銅柱放在燃燒的炭火上,強迫犯人在上面行走,犯人站不住,就掉在炭火中活活燒死。
鄂侯仗著自己是王朝三公的身份,與紂王激烈爭辯,指責紂無道,紂王當即將他處死,并制成干尸示眾。紂王淫亂日甚一日,他的庶兄微子不忍坐視國家滅亡,苦勸紂王無效,只好逃離朝廷,隱居民間。紂的叔父箕子對紂王的暴政早有不滿,他裝成瘋子,混在奴隸之中。紂王發(fā)現(xiàn)后,命武士將其囚禁。紂的叔父比干親眼見微子逃隱,箕子佯狂為奴,非常傷感,又覺得他們未能盡到人臣責任,認為人主有過錯而不勸諫,就是不忠;怕死而不敢進諫,就是不勇。于是他以死相爭,接連三日苦苦勸諫紂王,不肯離開一步。紂王惱羞成怒,下令殺死比干,剖腹取心,聲稱要看比干的心是不是像圣人的心一樣有九竅。
商紂王王叔比干像
紂王的種種暴虐,終于使他陷于眾叛親離、民怨沸騰的孤立境地,商王朝的統(tǒng)治岌岌可危。崛起于商國西面的周國對商朝早已虎視眈眈,經(jīng)過文王的經(jīng)營,到商朝末年,周的勢力已經(jīng)十分強大,史稱天下三分有其二。周武王在孟津(亦作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與諸侯結(jié)盟,向朝歌派遣偵探,加緊滅商準備。
周武王繼位后9年(公元前1057年),得知紂王統(tǒng)治集團分崩離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出奔;商軍主力遠征東夷,朝歌空虛,即率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伐商。十二月下旬周軍東進至孟津,與800個方國部落軍隊及各反商諸侯軍會合。周武王利用商地人心歸周的有利形勢,率本部及800個方國部落軍隊,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冒雨繼續(xù)東進。從汜地(今河南滎陽氾水鎮(zhèn))渡河水(黃河,一說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于一月初四拂曉進至牧野。商紂王聽說周軍來襲,倉促武裝大批奴隸,連同守衛(wèi)國都的軍隊(一說70萬,一說17萬,均難確信),開赴牧野迎戰(zhàn)。
商周時期軍隊出征的情景
初五凌晨,周軍布陣完畢,周武王莊嚴誓師,史稱“牧誓”。武王在陣前聲討商紂罪行以激勵將士斗志,統(tǒng)一戰(zhàn)斗行動以保持陣形嚴整,嚴申不準殺降以瓦解商軍。隨即命一部精兵沖擊商軍前陣,商軍中奴隸心向武王,紛紛倒戈,投降周軍。武王乘勢以主力猛烈突擊,商軍土崩瓦解。紂王倉皇逃回朝歌,見大勢已去,登鹿臺自焚而死。
商紂王是我國奴隸制國家商朝的最后一個帝王。3000多年來,商紂王一直是暴君形象的典型。他的暴行使得階級和民族矛盾激化,最終導致國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