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滿懷豪情進北大紅樓,救亡怒潮激起《浪花》

從一介書生到開國將軍:我與百歲前輩劉秉彥將軍對話 作者:任彥芳 著


六、滿懷豪情進北大紅樓,救亡怒潮激起《浪花》

劉伯伯繼續(xù)說他的經(jīng)歷。

劉秉彥:我在育德中學,時刻關心著時事,關心著國家的命運。我們辦的小報將時事發(fā)出來,告訴民眾。1933年1月1日,山海關陷落,日本人打到了關里。國民革命軍的29軍在長城喜峰口英勇抗擊日本軍隊,給百姓以振奮。他們的大刀隊很是讓日本人膽寒。不久,便傳出了那首歌頌29軍抗日的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對這段歷史,你們清楚吧?

我:伯伯,我們實際是不大清楚的。年輕人實在應了解歷史。伯伯,您從當年的感受來說說吧。

劉秉彥:要說當年喜峰口抗日,得說宋哲元這個人物。宋哲元是屬于馮玉祥的五虎上將之一。1924年馮玉祥的部隊改編成國民革命軍,宋哲元是第一軍第一師的師長;1925年,宋哲元曾任熱河都統(tǒng),他在這兒做了不少發(fā)展農業(yè)的好事,1927年馮玉祥參加北伐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宋哲元是四方面軍的總指揮。

1930年發(fā)生蔣介石和馮玉祥、閻錫山之間的中原大戰(zhàn)。因張學良擁護蔣介石,揮師入關,占領了華北,反蔣聯(lián)軍失敗了。到1931年,西北軍殘部被張學良收編了,宋哲元的軍隊成為東北軍的第三軍,他是軍長。另一位有名的抗日將領張自忠是38師師長。這年6月,改部隊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1932年8月,宋哲元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他的軍隊在張家口,編了三個師,有名的抗日將領趙登禹是他的一個旅長,張自忠還是38師師長。

29軍到察哈爾不到半年,有名的長城抗戰(zhàn)爆發(fā)了。這是與日本軍隊第一次交火,中國軍隊有30萬,集中了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晉軍。當時,29軍的裝備是最差的,不過與別的軍不同的是,士兵人手一把大刀。

趙登禹被宋哲元任命為喜峰口作戰(zhàn)的前敵總指揮,大戰(zhàn)日本的鈴木師團,他們用落后的武器,對抗了有最先進武器的日本軍隊??傊笓]部發(fā)出的口號是“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大大激勵了士兵的土氣。趙總指揮在作戰(zhàn)中受了傷,卻不下火線,采取了近攻夜戰(zhàn),這樣大刀、手榴彈便發(fā)揮了作用,戰(zhàn)勝了日本人的機槍大炮。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不久,有個音樂家便編歌唱出了二十九軍的英勇,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

1933年,北平便有了記錄這長城抗日的一本書,叫《長城血戰(zhàn)記》。

日本人自己稱,這喜峰口之戰(zhàn)是“皇軍名譽盡喪喜峰口外”,中國百姓一片歡騰,社會各界紛紛去慰問。

實際上,長城抗戰(zhàn)最后還是打敗,防線崩潰了。宋哲元為此痛心之極,雖然殲日本軍隊五千人,而自己傷亡過萬,中央軍的十七軍傷亡兩萬。三十萬人沒有打過日本的五萬軍隊。張學良被迫辭職,何應欽接了北平軍分會委員長之職。

到了1933年5月,國民政府卻與日本軍簽了“塘沽協(xié)定”,默認了日本對東北和熱河的占領;同時劃出了綏東、察北、冀東為日本軍隊自由出入?yún)^(qū)。

1934年暑假,我到了北京。那時革命處在低潮。我原來考清華大學理工,可沒有考上,我心里也想上清華。齊凝之一定讓我考中法大學,他愿意我在中法系統(tǒng)。這就要考法文。侯思鉅也是蠡縣人,他住在齊凝之家里。我們都不會法文,后來說考法文可以用英文答卷。侯要跟他學生物,我對生物沒有興趣??晌铱忌狭?,我不想上,最后還是考北大。當時父親已在南京兩江民立中學當校長。知我考了北大,經(jīng)過他許可,我到了北大。當時,我仍處在家庭的約束中,要按家庭的意愿辦事,可思想開明多了。本來我想選北大物理系,父親仍要我讀數(shù)學系,因為我的數(shù)學一直很好。可當時如果照自己的意愿,我就要學文了。

在北京這一段,可以說的事,有這些吧。

我走進了北大的紅樓,進入了北大。我首先感到了一種與別的學校不同的氣氛。這就是從五四運動以來的校風。關心國家,關心民族,有一個責任擔當感。我想到了當年的學生,如何在紅樓圖書館探索民主與科學,想到當年在這兒辦學生雜志《新潮》,想到學生如何走出北大校門,奔向天安門廣場,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游行示威,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時代。中國新民主主義歷史是從這兒開始的呀。我考上北大,感到一種自豪。

這時北京左聯(lián)與保定左聯(lián)接上頭了。接頭的楊雨民是英語系的學生。

1934年下半年已是救亡運動的前夕,因為宋哲元的華北政務委員會已成立,殷汝耕已在天津做籌備,準備在通縣成立反共自治政府。一個日本浪人可以到天津搞反共的活動,令學生們非常憤怒。華北政務委員會是安內攘外的措施,受南京政府約束,可單獨與日本打交道。宋哲元并不愿當亡國奴。宋下屬的副軍長兼師長的佟麟閣,還有師長張自忠就是學生們議論最多的人物,稱贊他們。左聯(lián)里邊也提出,學生應該去當?shù)伛v軍搞軍運工作。

我接受了這個任務,便去聯(lián)系北京師大、燕京大學。師大組織人做五十三軍的工作,那要去易縣的西陵。佟的部隊在南苑。當時,學生中的左聯(lián)和教聯(lián)、工聯(lián)、反帝大同盟、互濟會,相互間已聯(lián)系起來。黨組織被破壞了,可民主先鋒隊比左聯(lián)更活躍。當時出面最活躍的是民主先鋒隊。楊雨民就是北京大學民主先鋒隊的大隊長。

1935年,我們在北大辦起一個刊物叫《浪花》,是地下刊物,宣傳左聯(lián)、民先的觀點,反南京政府。對宋哲元采取中立態(tài)度,促他抗日。我認識二十九軍三十二師一個營長,他姓張,大黑個子,滿臉大胡子,民族意識很強,文化不高。楊雨民經(jīng)常到南苑他那個營去,有一次我也跟著去了,和營長談了很多抗日的道理。我們發(fā)展了一個班,就是這個班,經(jīng)常被張營長派通訊班長到北大來,帶些宣傳品回去。我們編的地下刊物《浪花》也給他帶去,讓他團結別的營。他是二營,這是二十九軍三十二師的一個營。后來有一次,我跟楊雨民到了南苑飛機場內,二營的一個連駐在南苑歷代軍官家屬住的地方,張營長家也住這兒,我到過他的家。二十九軍原來是西北軍的,屬于馮玉祥的部下,他搞過抗日同盟軍,聯(lián)系了五十三軍的萬福麟。于學忠在保定,是河北省主席。東北軍是1931年“九一八”后,奉命入關,奉命退卻的。張學良被稱為“不抵抗將軍”。當時,有個叫馬君武的詩,諷刺張學良。這詩原來我都背過的:

趙四風流朱武狂
翩翩胡蝶最高長
沈陽一陷休回首
且把阿嬌舞戰(zhàn)行

這詩在北京小報上登,《華北日報》、《晨報》也登了,在學生中很流行。這時,張學良已轉到西安了,于學忠還在河北,最北是萬福麟。呂正操的691團住在易縣。

當時的左聯(lián)、民先做萬福麟和二十一軍下屬的工作。當時認為軍閥是不可靠的,主要做下層官兵的工作,以發(fā)展民先,在部隊搞救亡室,用各種各樣的名義。我原來對軍隊一無所知,我從見到張營長,才知道軍隊的編制,知道二十九軍大刀片的厲害,他們的裝備我也看了。想到過去光做宣傳工作,這是不行的,得有軍隊。當時左聯(lián)介紹過一些書,有蘇聯(lián)的小說《夏伯陽》、《鐵流》、《毀滅》,我都看過了,當時年輕的心對蘇聯(lián)向往之極。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了長征,我們也知道了消息。我們早希望紅軍過來。

因為抗日的宣傳,三十五軍已提出要北上抗日,這對學生群眾震動很大。能不能到五十三軍、二十九軍去宣傳抗日?我們帶著大喇叭,還有教員,去上課宣傳打日本。張營長非常歡迎我們去他們部隊,學生講什么,他接受什么,對抗日非常有信心,二十九軍是能打日本的。

1935年下半年,我跟著同學,一同到了位于通縣南關的潞河中學。這是一所有名的學校,這里有家鄉(xiāng)的學生。這是一所教會學校,一般人不大注意。反共自治政府的牌子已經(jīng)掛出來了。學生不斷到通縣去,就駐在潞河中學里。反共自治政府開始組織保安隊,看看日本有多大力量?日本人還在天津,津西還沒有日本人。到那兒一看,與二十九軍相比,保安隊差遠了,當時日本浪人到過通縣。我當時很膚淺地認識到,如果29軍打起抗日的旗子,就把張營長動員起來,收復通縣沒任何問題。

北京雍和宮前院西排的紅房子內,有個小印刷室,主要印宣傳品——學聯(lián)、左聯(lián)、反帝大同盟的宣傳品。印刷室?guī)缀趺刻於加?,我當了三個月的交通,每周六就去拿,送到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然后再印,這是北大發(fā)出去的。有個同學叫個侯玉山,外號侯大眼,他是物理系的同學,我們兩個負責送宣傳品。一個車子里裝不了多少,每種弄三四份。我們兩個車子,一前一后,我在前面。我從雍和宮出發(fā),出西直門,到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去。到學校交給門房的工友,燕京的老李,清華的老王。周日一大早就出發(fā)。我騎車走在路上,心中充滿了自豪。我覺得這是很光榮的事情。我當這交通三個月,都是和老李聯(lián)系,可我直到今天,我還不知老李叫什么名字。

到清華大學,到左聯(lián)的王吉昌那兒——聽說他是清華左聯(lián)的負責人。后來我們一塊跑出來了。民先是公開的組織,學聯(lián)就更公開了。

關于學聯(lián)的活動。1935年下半年,學聯(lián)代替了別的名義的活動了。學聯(lián)內也有共產黨、共青團、反帝大同盟。所有的中學都參加了學聯(lián)。蔣南翔是領導人之一。活動中心是從北大轉到清華,介紹抗日活動,反對蔣介石的安內攘外。我的工作有了變動,主要是突破一院二院的工作,三院是帶頭的,一院二院參加學聯(lián)的人很多。申有成是一院數(shù)學系的,他和張組樹有關,發(fā)展左聯(lián),我和申有成接頭,轉到了學聯(lián)。我在學聯(lián)名聲搞得很大。我和申有成的分工是去做中學的工作,我們倆跑北京四中(在府右街)、育英中學(東單往東,和宏達中學挨著);我們還和朝陽大學(在祿米倉)、中國大學(在西城二龍路)聯(lián)系,聯(lián)絡起這些學校,搞宣傳,呼吁南京政府抗日,也搞一些游行活動,這就是“一二·九”運動的前奏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