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非虛構寫作,是一種生活的英雄主義
第二屆非虛構寫作大賽,是真實故事計劃聯(lián)合50多家出版機構和影視企業(yè)共同發(fā)起的,在中文世界里,尋找優(yōu)秀的非虛構作品和作者。大賽很榮幸地邀請到作家雙雪濤、電影導演忻鈺坤、編劇史航等文藝界知名人士擔綱評審。
在各方努力之下,這屆大賽一共收到了2000余部參賽作品,最后20部作品入圍決賽圈。這些優(yōu)秀作品的合集,就是現(xiàn)在您拿到的這本《模擬人生》。從為百萬元彩禮放棄上大學的少女,到為讓聾啞女兒過上正常生活遠渡重洋的中國父母,這些作品記錄了蓬勃紛繁的中國社會,以及個體命運的生長涌動。這些從生命里拿出的故事,重新發(fā)現(xiàn)了文學和人的聯(lián)系。
在這些作品中,我特別向大家推薦羅丹寫作的《當一個抑郁癥患者決定去說脫口秀》,里面的主人公蔡師傅是一名境遇坎坷的大學肄業(yè)生,情感失敗,靠送外賣維生,在成都地下脫口秀俱樂部,他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一個出口。蔡師傅的身上有當下許多年輕人的影子,不順從也不勵志,一直與自己較勁。另外一篇作品,是礦工詩人陳年喜的《我的喀什朋友》,這是詩人嘗試非虛構寫作的一次突破,意境蒼涼、語言樸拙,給人全新的閱讀體驗。
在評價獲獎作品時,編劇史航說:“太重了,我們兩只手都接不住。”
擔當評委的作家袁凌在大賽頒獎儀式上提出,本次大賽的參賽作品在整體上更“內心”、更小。他認為,2019年以來經濟形勢和社會情勢變化很大,人們更加關注自身處境和自己周遭的事物,這一社會趨勢影響著這場關注現(xiàn)實的寫作大賽。私人敘事,個體書寫的“小”,卻仍然可以觸及人的共同經驗:以寫作,去厘清自我成長的脈絡,逼近生活的真相。
這也是我們策劃出版這本《模擬人生》的初衷,我們希望能將這些個體最在乎的故事,集結成冊,以便讀者能從“小”處出發(fā),發(fā)現(xiàn)生活的龐大與豐富。這本書將用個體生命案例作為一把利刃,剔除日常生活的庸常與重復,打磨久已不覺的鈍感,讓人重新去感受碰撞、疼痛和無可回避的意義。讀者們如有一兩處共鳴和刺痛,這本作品集的價值也就達到了。
除開出版獲獎作品集,我們也在不斷探索延展真實故事價值的各種可能性,包括影視改編。
真實故事計劃第一屆大賽的獲獎作品《密謀十七年的逃亡》已進入改編階段,本次大賽(第二屆大賽)的獲獎作品如《穿婚紗的殺人少女》《當一個抑郁癥患者決定去說脫口秀》也已被影視企業(yè)和知名導演簽下,相信不久后,這些故事就將與大家在熒幕上相見。
2020年對很多人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發(fā),打破了人們習以為常的人生路徑,軌跡生出跌宕。希望《模擬人生》這本書里,這些對生活懷有英雄主義的故事能夠鼓舞大家,在沉吟時保持內心的活力,能發(fā)現(xiàn)每一段生活的意義,全身心投入進去。也希望你能寫下自己的故事,參加非虛構寫作大賽,這個大賽將每年舉辦一次。
人類學家說,是故事改變了人類。生活也是。希望你喜歡這些真實故事,喜歡這本書。
真實故事計劃創(chuàng)始人 雷磊